奇石鉴定吧 关注:981贴子:2,738

回复:奇石鉴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22楼2015-09-01 10:25
回复
    锂辉石

    锂辉石(spodumene),单斜辉石族矿物,晶体常呈柱状,粒状或板状。颜色呈灰白、灰绿、紫色或黄色等,硬度6.5-7,密度3.03-3.22g/cm3。成分:锂铝硅酸盐,为一种辉石族矿物。结晶特点:单斜晶系,柱状晶体,扁平柱状晶体,常有熔蚀现象,并有明显的三角形表面印痕。颜色:粉红色-紫红色、黄色、绿色、无色等。锂辉石是一种伟晶岩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中,常与水晶、电气石、绿柱石等伴生。
    锂辉石作为锂化学制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玻璃、陶瓷行业,享有“工业味精”的美誉。著名产地有美国加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缅甸、我国新疆等地,系辉石族矿物中最重要的宝石矿物,此外,在工业上也用作炼锂原料。锂辉石硬度较好,但还是应避免剧烈碰撞,绿色锂辉石应避免强光暴晒,可能会褪色。


    IP属地:河北23楼2015-09-01 10:26
    回复
      虎眼石

      虎眼石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并与数量不等的石棉纤维一起所构成的天然石英质玉石,其质地坚韧,色泽殊异。虎眼石(Tiger's eye)是地壳里的蓝石棉或青石棉被二氧化硅胶凝体强烈交代和胶结后所形成的呈棕、褐、黄等色,具丝绢光泽和玻璃光泽的致密坚硬的石英质玉石。它虽然不能像石棉那样一丝一丝地被分剥开,但仍保留着美丽的花纹和丝绢光泽,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它会出现一条活动的光带(游带),乍一看去,活光闪闪,很像猫眼效应,故又有“假猫眼石”之称。另外它的游彩又很像老虎眼睛那样灵活闪光,而整个玉石(如弧面型产品)则形如棕色发光的老虎,故称“虎眼石”或“虎睛石”。
      标准的虎眼石颜色丰富多彩,具有黄、金黄、棕黄、棕、黄褐、褐等色,甚至在同一块玉石上呈现出两种、三种或更多颜色。加上其中的石棉纤维常被弯曲、扭转、割裂,因而总是构成揉皱状、交错状、方块状、宽带状等图案。变化殊异,纹彩斑驳。沿石棉纤维常出现特殊的线状反光,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射率约1.544-1.553,硬度6.5,密度2.60-2.89克/立方厘米。 质地致密坚韧,可雕性良好。
      虎眼石中常有杂物,如石膏、方解石、黏土等常充填其裂隙、空穴中,构成线状、带状、斑块异物。有的虎眼石因石棉纤维未被硅化,从而出现“骨”。所有这些都会影响虎眼石的质量。世界上最大的虎眼石矿床分布于南非的德兰士瓦省,印度、斯里兰卡、巴西等国也产虎眼石。中国的虎眼石主要发现于河南,另在陕西、安徽等地也有虎眼石发现。


      IP属地:河北24楼2015-09-01 10:28
      回复
        矿物晶体·方解石结晶体

        方解石(Calcite),化学组成CaCO3。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晶体常为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或菱面体与六面体的聚形,集合体多呈粒状、块状、钟乳状、纤维状及晶簇状等。通常为无色、乳白色,含杂质则染成各种颜色,有时具晕色,其中无色透明的晶体称冰洲石,玻璃光泽。摩氏硬度3,比重2.6-2.9,三组完全菱面体解理,故名方解石,性脆。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放出CO2。菱面体完全解理,硬度不大,加稀盐酸剧烈起泡。方解石是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是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在石灰岩地区,溶解在溶液中的重碳酸钙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出方解石,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观。


        IP属地:河北27楼2015-09-01 10:30
        回复
          矿物晶体·孔雀石

          阳春孔雀石,又称铜矿石,古称绿青、石绿,主产于广东省阳春市石碌铜矿。该石属铜矿岩石,质地致密细腻,硬度约5度左右,含铜57.5%;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纹理有色带相间的同心纹、束状放射花纹、平绒环光圈花纹等,呈隐晶质集合体状,不透明,显玻璃和丝绢光泽;形态结构有葡萄状、钟乳状、皮壳状、丝绒状、晶簇状等,以葡萄钟乳状为多见;天然造型似山水森林、群峦叠翠、奇峰异洞或鸟兽人物等形状。
          孔雀石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通常呈柱状或针状;由含铜矿物质受碳酸及水相互作用而成,遇盐酸会起反应并易溶解;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其艳丽的绿色和斑纹与孔雀尾羽极为相似,故而得名。阳春孔雀石结晶完美,色彩绚丽,姿态奇特。有的呈笋、柱形,常兼翠绿、粉绿、天蓝等色于一石,美丽异常;还有的内空外坚,多姿多彩;其中葡萄状结构的孔雀石,质地细腻且最坚硬,表面滑润而有光泽,少见绒毛,为观赏石之佳品。


          IP属地:河北28楼2015-09-01 10:31
          回复
            矿物晶体·香花石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世界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香花岭而命名,中国香花岭独有,储量稀少,类同动物类的大熊猫,被誉为“国宝”。香花石的发现,是中国地质学史和矿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香花石含锂铍等稀有贵重金属,产于湖南泥盆系石灰岩与花岗接触带的含Be绿色和白色条纹岩中,香花石晶体产于白色条纹岩中的黑鳞云母脉内,与锂铍石、塔非石、尼日利亚石、金绿宝石、萤石等共生。香花石属等轴晶系,晶体结构相当特别。香花石晶体形态为五角三四面体晶类,晶体呈粒状,属微细晶体,直径达5毫米以上的为较大晶体,已知最大晶体直径达12毫米,该标本现藏于中国地质博物馆。香花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仍为不解之迷,其仅存于香花岭数百平方米范围的地表层内,因该区域伴生钨锡等有色金属,近十余年来,该区域已被个体非法采矿完全破坏,国宝香花石已濒临绝迹!
            阳春孔雀石的蕴藏量为全国最多,矿藏分布在春城、马水、永宁、潭水等10多个乡镇,最大储区是马水镇的石碌、鹦鹉岭等地;形质亦优于其他产地,其结晶完美、形态多变,造形千姿百态、格调高雅,色泽艳丽、斑斓夺目,各种颜色永不更褪,有作为观赏石的明显特点,也可制作国画颜料;尤其产于石碌铜矿的孔雀石猫眼石,此石中间有一道深绿色的斑纹酷似猫眼,猫眼球中的横线炯炯有神,且变换位置则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极为罕见。
            阳春孔雀石是矿物结晶体,常与矿泥中共生,且要挖掘到地下深处才能得到,由于用爆破采矿,结构完整、能四面观赏的孔雀石较罕见珍贵。阳春孔雀石有天然翠绿的色彩、神韵绝妙的造型,作为厅室摆设或矿物标本,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IP属地:河北29楼2015-09-01 10:32
            回复











              IP属地:河北30楼2015-09-01 10:34
              回复
                水硅钙

                水硅钙,纤水硅钙石(Okenite),是以德国自然史学家Lorenz Oken的名字来命名的。晶体呈针状或扁平的刀锋状,常以辐射状的球形集合体出现。颜色有白色、黄色或蓝绿色,透明到半透明,具珍珠光泽,加热后会转换成副硅灰石,在酸中会溶成凝胶状。一般产于玄武岩的晶洞和裂缝中,硬度约5。比重约为2.3,呈类似棉花球的形状聚合一起,并常与鱼眼石、方解石、葡萄石及沸石类等矿物共生。世界著名产地有印度、格陵兰、智利和爱尔兰。


                IP属地:河北31楼2015-09-01 10:35
                回复
                  矿物晶体·雄黄

                  雄黄的化学成分是AsS,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又名鸡冠石。单晶体通常细小,呈短柱状,少见,一般以粒状或块状集合体产出。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会变为粉末状。板状解理良好。雄黄常呈橘红色,条痕呈淡橘红色,与辰砂相似,但辰砂的条痕颜色鲜红,呈油脂光泽。摩氏硬度低,为1.5-2,比重3.48。
                  雄黄与雌黄、辰砂和辉锑矿紧密共生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共生。桔红色,透明到半透明的雄黄晶体,显得艳丽、富贵,其柱状晶体长短参差,粗细相伴,多方向生长,势态奇特,再衬上白色方解石等共生矿物,绚丽多彩,构成整体自然美。要注意雄黄晶体免受风化。
                  雄黄与雌黄是提取砷及制造砷化物的主要矿物原料。雄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杀菌、解毒功效。民间用它做雄黄酒,在端午节时饮用。
                  我国发现的最大雄黄晶体,产于湖南石门,长8厘米,宽5.4厘米,高3.5厘米,重255克,为世界罕见,现收藏于北京大学地质陈列馆内。雄黄的主要产地有美国、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中国湖南慈利和石门交界的牌峪是世界雄黄产地之最。


                  IP属地:河北32楼2015-09-01 10:36
                  回复
                    矿物晶体·辰砂

                    大自然的造化瑰丽而神奇,各种造型奇特、色彩美丽、产量稀少的矿物单晶体、连晶体和晶簇,既是宝贵的矿物原料,又是含蓄质朴,美丽天成的观赏石,它们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慷慨的馈赠。辰砂又被称作为“朱砂”,它是一种棕红色,色彩鲜艳的彩石。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就曾经应用辰砂做颜料。中医利用辰砂作为安神、定惊的药物;辰砂的单晶可以作为激光调制晶体,是现代激光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辰砂化学成分为硫化汞(HgS),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土状,晶簇常呈菱形双晶体、大颗粒单晶体。半透明或不透明,鲜红、朱红、浅红、暗红色或条痕红色,有时因表面氧化带铅灰色,对光敏感,有很高的折射率,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或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8.2,性脆;仅产于火山岩、热泉沉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等共生。含有辰砂条带的地开石,是中外驰名的鸡血石,为中国的著名印章石之一。
                    辰砂是我国的优势矿种,湖南、贵州、四川均有出产。湖南的辰砂矿区主要在湘西,均属低温热液汞矿或为柱层汞矿带;在湖南的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首市等地都有分布。新晃、凤凰所产的朱砂大都生于石灰岩或白云岩中,成细脉状或散点状分布,常与石英、黄铁矿、辉锑矿共存。
                    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贵州万山汞矿岩屋坪矿区采到一颗矛头状穿插双晶辰砂,质纯色艳,形态完整,被命名为“辰砂王”,长10.8厘米,宽4.4厘米,高4.2厘米,净重237克。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一套矿物邮票中辰砂的原型 。
                    一般辰砂结晶多为1毫米左右的颗粒,大于5毫米的鲜红辰砂晶体常被国内外矿物爱好者收藏。我国产出的辰砂晶体形体完整,色泽鲜艳,在国际市场上,5毫米至10毫米的完整晶体售价达200美元。上世纪90年代美国卡希尔矿出产过1颗长1英寸的辰砂晶体,估计重30克左右,售价为1500美元,是西方世界之冠,此售价为辰砂晶体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奠定了基础。


                    IP属地:河北33楼2015-09-01 10:37
                    回复
                      葡萄玛瑙

                      葡萄玛瑙石,产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苏宏图一带。该石坚硬如玉,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呈浅红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体满布色彩斑谰、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故得此名。
                      葡萄玛瑙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形成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硅胶热液无法充满整个空间,即以某一质点如砂粒、泥块、水滴凝聚成珠状球状或水滴状,后来者附着于先期形成的珠体上,或悬于洞顶,或长于洞底,或挂于洞壁,越长越大。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岩洞被粘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玛瑙多埋于泥中,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葡萄玛瑙石是内蒙的独特石种,由于形成条件十分苛刻,再加上过多的开采,现已较难寻觅。


                      IP属地:河北35楼2015-09-01 10:39
                      回复
                        青田石雕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与温州市相连,南接瑞安市、文成县,西毗连景宁县、丽水市,北邻缙云县。青田石雕因取石料于浙西南山区青田县所产的优质叶腊石而获其名。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质地温润、脆软相宜、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既是篆刻艺术的最佳印材,又是石雕艺术的理想石料。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发端于距今1700多年的六朝(公元222—589年)。青田石雕因材施艺、因色取巧,雕刻技艺极为精湛,尤以镂雕技艺见长;雕刻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表现手法多样,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堪称中国工艺石雕之精典,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等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基调写实而尚意,精妙而大器,细腻而见难度,抓形而见神采。娴熟而不同凡响的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雕刻工序,使青田石雕独具艺术魅力,历史上备受文人学士所厚爱,在近代也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进入欧美的中国传统工艺雕刻品。青田石雕不仅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对中国印学、石雕史研究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2005年,青田石雕被省政府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IP属地:河北36楼2015-09-01 10:39
                        回复
                          三江红碧玉

                          三江红碧玉,也叫三江彩卵,产于广西桂北地区的三江县境内,那里奇山异水,风光秀丽,大自然造化之奇石质地坚硬,光滑细腻,图纹清晰。犹其是红彩石,鲜红如血,光彩照人。
                          三江红碧玉属碧玉岩类,石质坚硬细密,硬度为6.5~7度,表面润泽光滑;以黄、红、紫为主色调,或流光溢彩,或古色古香,有丰富的红、青、黄、白、紫、黑等诸色彩,有的五色斑斓,有的则青红交杂,黄白纷纭,纯黑如漆者石质坚而腻滑,泛着黑光;石表图纹有“平纹“与”凸纹“之分;石形大多呈不规则状,真正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不多,有些则具象形,似熊猫、猴头、企鹅等,姿态朴厚可爱。
                          三江红碧玉质地坚韧顽拙,色彩斑斓、艳丽,有鲜红、铁黑、艳紫、紫红、黄、棕、褐等多种色调,红彩卵石有全红、花红、紫红、斑纹红等,紫彩卵石则有红紫、花紫、灰紫等;造型奇特多变,有的似景观,有的为象形,有的石中斑纹构成图案或浮雕。品类丰富,以碧玉质彩卵石为佳。有鲜红、朱红、枣红、紫红、浅红、青红、褐红、橙红等色调,石中红彩常构成各种图纹,有的石体全红,鲜艳华丽,如旭日东升;有的红色呈片状分布,似岩浆喷涌、万仞红崖;有的石品上部显红色,韵味独特,似青山夕阳、红霞当顶;有的红色呈曲纹、云朵或带状,呈现出满堂红、海上日出等意境;有的红彩中间金黄色的碧玉或黄玉蜡脉纹;还有的以黄、棕、褐、紫、青蓝、纯黑为底色上显红纹,显得高雅庄重。


                          IP属地:河北37楼2015-09-01 10:40
                          回复
                            红丝石和红丝砚


                            红丝石产于山东临朐县冶源镇沂山北麓老崖崮村西一带,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土峪段顶部的含粉砂泥灰岩。它的刷丝纹是由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微丝层埋在半塑性状态下扭曲、旋转、变形而形成的。而红丝石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石中红丝多者达十多层,华丽和谐,十分悦人眼目。
                            红丝石色泽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有紫红地中灰黄丝纹、紫地黄丝纹、柑黄地红丝纹、黄丝纹、红丝纹等。砚石纹理细腻,有如木质,丝纹纤细、若隐若现。丝纹平行蜿蜒呈波纹状,或层层环绕呈同心圈层状,且十余层次第不乱、彩纹妍丽,内蕴天然的纹理和色彩,千姿百态、独具特色,或似山水云雾、或如阳光月晕、或类人物兽禽,有的像裂而不断的冰痕,有的则是旋转不绝但又层次分明的丝纹,深受人们喜爱。
                            红丝砚不但美轮美奂,且质地优良,质坚而润,纹理细致缜密、润细。手拭如膏,发墨如油,蕴黑色似漆,不渍墨,贮水不耗,匣藏不干涩、不损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砚石中的上品。
                            唐代端砚、歙砚尚在悄然崛时,山东的红丝石已成为制砚良材,并在宋代曾长时间独领风骚。唐时的四大名砚依次是: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苏易简《砚谱》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石为第一。“唐代柳公权、南唐后主李煜均颇爱重。


                            IP属地:河北38楼2015-09-01 10:41
                            回复
                              化石·马达加斯加菊石
                              马达加斯加菊石(Madagascar Ammonite)化石。菊石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初期,中生代达到繁盛,到了白垩纪末跟恐龙一同绝灭。
                              马达加斯加菊石的主要产地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马哈赞加省 (Mahajanga)的米钦祖(Mitsinjo),地层时代主要是晚侏罗世的牛津期(Oxfordian一亿五千万年前)和早白垩世的阿尔布期(Albian一亿年前)。
                              菊石由鹦鹉螺演变而来,属头足动物,即运动器官生长在头部的一类软件动物。菊石有一坚硬的外壳,形状跟鹦鹉螺壳极为相似。此菊石尺寸较大,表面布满漂亮的花纹,瑰丽多彩,令人爱不释手。
                              南丹铁陨石
                              陨石分类:铁陨石(Iron meteorites) IAB
                              坠落时间:1616年6月7日
                              发现时间:1958年
                              发现总重:大于9500公斤
                              发现地点:北纬25°6'N , 东经107°42'E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瑶寨乡
                              南丹陨石坠落在一个8公里宽的条带内,西北斜向穿过里湖和瑶寨乡之间27、8公里长的区域。
                              成分组成:南丹铁陨石是太阳系中已有46亿年的星际碎物,平均化学组成为92.35%的铁镍与6.96%的少量碳、铜、钴、硅、硫、磷、铬、镓、锗等其他微量元素。在南丹铁陨石中包含了一些稀有矿物,主要是铁纹石Iron(var:kamacite)和镍纹石Taenite,其次为陨硫铁Troilite、合纹石Plessite、磷铁镍陨石Schreibersite、方晶石墨Graphite(var:cliftonite)、四方纤铁矿Akaganéite、自然铁Sideroferrite、陨磷碱锰镁石Schreibersite(var:dyslytite)和陨氯铁Lawrencite。


                              IP属地:河北39楼2015-09-01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