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鉴定吧 关注:981贴子:2,738

回复:奇石鉴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笋石

石笋石产于浙江省常山县砚瓦山地区,又称松皮石、鱼鳞石、蛇皮石、白果峰等。属观赏石中硬石类,大多呈条柱状,如竹笋,故名。
石笋石色泽有青灰、豆青、淡紫等,有长短、宽窄之分。有的尖锐,有的扁侧,有的三两面纹理如刷丝、隐起石面。石中均含有一种灰白色的砾石,一颗颗大如白果(即银杏果)。此砾石有的风化,有的未风化,形成一个个孔穴的叫风岩。石笋石以高大丈余、阔盈尺者为贵,尤以青皮白果为最佳。
石笋石是造园的重要石种,高大者最宜布置庭园,也宜置于树木、竹林之侧或矮树花丛中,或水榭、沼池之旁,尤以置于建筑、粉墙形成的小空间最宜,配置中皆以修长矗立者为主体,形成大小各异、高低顾盼、错落有致的格局。小者可顺其纹理,略施斧凿,作为盆景制作材料,所制山峰和丛山,势峭峻秀,别具一格。


IP属地:河北83楼2015-09-01 11:24
回复
    沙漠漆

    戈壁石

    戈壁石,又称风棱石、风砺石、风成石、风雕石、大漠奇石,主要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滩及滩间山坳里。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戈壁石质地坚硬细密、表面光滑圆润。外形千奇百怪,飞禽走兽、人物景观,应有尽有。色泽绚丽多彩,有雪白、鲜红、翠绿、金黄、黝黑等,偶有一颗石上分布两种以上的色彩。戈壁石绝大部分质地属于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碧玉、玛瑙、硅化木、蛋白石、水晶、脉石英等,硬度达到6.5~7度,结构致密,是极佳的观赏石种。经过一二十年的开采,目前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已廖廖无几。采石者开始掘地找石,其品质与地表经过风沙打磨过的风砺石相比,也逊色很多。 戈壁石因产地在戈壁滩而得名,俗成叫法有:玛瑙石、碧玉石、黄玉髓、硅化木、沙漠漆等。 玛瑙石,是火山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质地细腻、坚硬、莫氏硬度6.5~7度左右。色彩极为丰富,呈灰、红、紫、黑、白等色,但常以一色为主,间含其他颜色。经风沙凌砺,石面光润,有鲜明的通透感。造型多变,人物、动物、景观等在戈壁玛瑙中都很常见,一般形体小巧,为5厘米到30厘米。其中数葡萄玛瑙为珍贵,一般都是片块状很少象形状物的,颜色由洋红至深紫等。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戈壁中的玛瑙上有的共生着鲜红的碧玉,或在乳白色的玛瑙上生着黑色的碧玉球,或在红色碧玉上共生着蓝色的玛瑙块。 碧玉石,整个戈壁地区均有产出,是由含铁及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硅物质充填于火山气孔中,经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有红、绿、黑、棕各种颜色,绿碧玉、红碧玉较为常见,其他颜色少见。碧玉石质坚硬,莫氏硬度6~7度,石肤光滑,通常线条简单,多呈版块状,外形变化不大,形意具佳的少见。其中七彩碧玉为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艳丽夺目,极为珍罕。银根以北浩木格尔一带产出的绿碧玉中有带放射状的白色图案,形如怒放的菊花。采于苏宏图附近山中的红碧玉,多呈团块状,形圆润,滑腻坚实。 黄玉髓,产于阿拉善的笋泊尔以北的戈壁中,块度一般20厘米至50厘米。石质硬度基本与碧玉相同,只是形状远比碧玉多于变化,以长柱扭曲凹凸多变者为佳,能体现瘦、皱、漏、透的赏石理论,形态古拙,尤其素老端庄的黄色让人倍感凝重典雅。 硅化木,是乔木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替代质换而形成的化石,经风沙长期磨蚀抛光而极具观赏价值。含钙质的多呈黄色,含氧化铁的呈暗红色,含氧化锰的呈黑色。玛瑙质、碧玉质的少见。戈壁硅化木的特点以精致、细小为世界罕见。外表光滑,树皮逼真,枝芽清楚,其分开的树杈几可乱真。但象形状物更有价值。特别黑色硅化木,木纹清晰年轮易辩,质地黑黝发亮,造型奇特。产在阿拉善乌力吉以东的山坳里,现已很难采到,额济纳旗以西的马鬃山地区亦有少量出产。 沙漠漆,质地为玉髓或石髓。因为表面有一层附着色,或金黄,或棕红,或赭黑,如同烤上了一层油漆,故名。在戈壁荒漠,矿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油漆似的棕红色氧化铁、黑色氧化锰等薄膜,这些矿物质也侵入岩石的节理裂隙间和石内一定深度,在石上形成似湖泊、山水、或像各种生物体形状的图案。经戈壁风沙研磨后,石表细腻,极具韵味。沙漠漆不仅有单色,还有多色、复色,其中以金黄为最佳。 戈壁石种类繁多,还有积骨石、千层石、蜂巢石等,也各具欣赏特色。 积骨石,多产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边缘的大部分戈壁地区。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黄白色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长期的自然风化中被淘掉,剩下硬度较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所以也称"风成菊化石",亦有因其瘦骨嶙峋、参差错岈的形象而叫"鸡骨石"。其框架有乳色玛瑙质的,有带红筋硅质瓣片的,亦有黑色玉髓质的,此石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玛瑙或玉髓质的更具观赏价值。 千层石,产于乌拉山东北的戈壁中,是一种10亿年前海相沉积的白云岩,在其沉积层理中,常伴有微透明的乳白色或黑色硅质条带。其石体破碎后,经长期风蚀将比较软的青灰色白云岩部分掏凹而留下坚硬的硅质条带,其状多呈层理参错变化的类塔形山或似风帆的形态,亦有由白色细石脉纵向穿插而如飞流湍瀑的自然景观石。此石一般块度为10厘米至30厘米,也有大于70厘米以上的。 蜂巢石,产于苏宏图地区的戈壁滩上,是一种石体遍布大小不等圆孔的玄武岩,呈红、灰、黑、绿、赫等各种颜色,块体10厘米至30厘米。此石除具备其它戈壁石的观赏价值外,以其通体尽洞取胜,石上各洞相连者,似可通烟走水,极象蜂巢。


    IP属地:河北84楼2015-09-01 11:25
    回复
      彩霞石

      彩霞石,于八十年代初由搞“三线建设”的工人在郊县游玩时首次发现。现柳城县等地有大量产出。彩霞石的成因,系呈巨大脉带状产生的张性断裂破碎带,在构造摩擦热力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不同深浅的红、橙、紫、白的方解石环带状沉淀,各色方解石包绕或充填于巨大的石灰岩类构造角砾之间,并胶结固为一体。石以红白相间颜色为多见。其中色如松香状的松香石,淡紫、淡绿色的萤石为稀奇、珍贵,但萤石有一定的放射性,收藏宜慎重。
      彩霞石这一石种,主要是欣赏图纹。除了一些天然的山石及水冲形成的赏石之外,市面上大多为人工切割成块或成片后再磨制成的工艺品,分为四类:一是平行色带切割再磨制者,常表现为动物图象;其二是垂直色带切割再磨平抛光者,常见风光山林图象;其三为将构造角砾岩直接就碎块的形磨光而成;其四为单色方解石磨制的各种人工造型。


      IP属地:河北85楼2015-09-01 11:31
      回复
        玛瑙

        据专家考证,中国古代称玛瑙为:“琼”、“丹琼”。竹简中有“纣作琼宇立玉门”的记载。“玛瑙”一词,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邠邸七子经》一书(见章鸿钊《石雅》)。 在古代,玛瑙与珍珠、珊瑚、琥珀、砗磲等宝物并称为佛家“七宝”。玛瑙属于宝玉石,是优质的玉雕材料,它又是一种名贵的观赏石。在玛瑙观赏石中,人们较为熟悉的有雨花玛瑙石、风砺玛瑙石。
        空心玛瑙
          玛瑙有实心、空心之分。空心玛瑙是一种内有空洞的玛瑙。这种空心玛瑙在玉雕艺人的手中是不堪雕琢的废料,而在赏石人的眼中却是稀罕的宝贝。有的空心玛瑙的外壁很薄,在石壁空间里形成了圆珠状、圆柱状、钟乳状、珊瑚枝状和水晶晶簇状等,形态各异的内部构造。这千姿百态的洞窟造型,好似喀斯特地下溶洞一样美丽奇特。
        水胆玛瑙
          水胆玛瑙,是一种内含气液的玛瑙包裹体,晃动水胆玛瑙,一汪水泡四下里游动,令观者倍觉赏心悦目。特殊的地质构造与成矿条件将水液包裹在石头里面。玛瑙石细腻的质地将这一份份来自远古的琼浆玉液保留下来,玛瑙石透明的质地使圣洁之水显现出来。水胆玛瑙是玛瑙石不同凡响、又一令人称奇之处。
        玛瑙切片
          我国的玛瑙产地很多,辽宁、黑龙江、江苏、内蒙、新疆等地都有出产。上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省阜新的一些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玛瑙资源,纷纷干起了玛瑙加工业,他们最初只是将玛瑙切割成板、片,制成玛瑙圆片牌出售。玛瑙是具有不同颜色条带或花纹相间分布的玉髓。三国时,魏文帝在《玛瑙勒赋》中曰:“玛瑙出自西域,纹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此以名之。”由此可见,玛瑙是一种以花纹见长,以花纹而得名的宝玉石。
          玛瑙是一种半透明矿物,而且是越薄越透明。玛瑙切片很薄,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玛瑙的天然花纹。东西多了,人们难免要挑挑拣拣。人们在购买挑选时,从一些玛瑙片中发现了许多天然象形图案,有的如山水花卉、有的如人物动物、有的如文字……消息不胫而走,许多赏石人纷至沓来,他们在成堆的玛瑙片中挑选看,希望自己能有出人意料的发现。玛瑙切片天生丽质,妙趣天成。其象形图案之微妙、审美内涵之丰富,艺术品位之高,令人拍案叫绝。


        IP属地:河北87楼2015-09-01 11:33
        回复
          旷世奇石——牡丹石


          牡丹石仅产于河南省偃师市境内宋朝名相-寇准的故乡,据地质年代测定形成时间,距今三至四亿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牡丹石质地细腻,为灰绿岩和白色斜长石混合体,硬度6-7度,属于稀有非金属矿石,其花色多为白色,少为粉绿,花形逼真,花瓣宽厚,图案清晰,花姿百态、妙趣天成,因此牡丹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牡丹石自面世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已被国际石材界公认为世界奇石,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已受到国内外收藏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众石友必备的藏石,今已远销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港台等地区。
          牡丹石底色为黑色,石体上分布了很多或白或绿的晶状体,宛如一朵朵国色天香的牡丹,像含苞、似盛开,由此得名“牡丹石”。据专家考证,牡丹石的形成是在1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由晶体状的中基性火山熔石随其他岩浆流动混合而成。其基本的岩石是等同于大理石硬度的石质,那些或散或聚的晶体则是相当于玉石质量硬度的石质,在自然时光的打磨下,牡丹石集山川之灵秀,汇诗情画意之美韵,成为美石中的奇葩。 牡丹石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美,更在于其稀少。专家在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只有中国洛阳此处有极少的储量,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几年经过大力开发,品种多样的牡丹石工艺品终于面世,洛阳牡丹花与石珠联璧合,真是世间双绝,目前开发的品种有酒具、茶具、砚具、花鸟、吉祥动物、石扇、花瓶、宝塔、龙舟、马车等系列工艺品,可是牡丹花可以年年岁岁花相似,然而牡丹石细小的矿脉,一旦枯竭,散存于世的牡丹石雕将会成为绝世真品,更加璀璨夺目,正如资深专家所评价:牡丹石工艺品真是观之生雅,赠之生情,藏之升值。
          “洛阳牡丹甲天下,石上牡丹天下甲”。牡丹玉石矿脉窄,储量小,开采难度极大,更增加了神秘色彩。黑石生白花,白花映黑石,黑白相间,妙趣横生。黑色的石料硬度达6度,可与花岗岩比高低;白色的花硬度为7度,可同白玉相媲美。 如果黑色象征肃穆、庄严、稳重;白色则意味着圣洁、清纯、高尚。黑白相映,更显得简约、典雅、静谧。白色花瓣相叠、相拥,静若处事、美若天仙、极具艺术韵味。 牡丹玉石经能工巧匠加工而成的扇子、花瓶、虫鱼鸟兽、酒具古玩、石桌、石凳、名人仕女、玉树琼枝,玲珑剔透;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其美学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势;不在于工而在于巧;不在于景而在于韵;不在于形而在于神,是无言的诗,是立体的画,是天成的神韵,凝固的历史,美在自然、美在纯朴、美在含蓄,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韵味,是高层往来、馈赠亲友的高雅礼品,赠之生情、藏之升值,真是千斤易得,奇石难求,已远销美国、日本、印度、泰国等世界各地,并入注中南海紫光阁。这些原本默默地沉睡于荒坡野岭、山川河流和承载亿万年日月精华的天然原石,现已身价百倍。
          人们观花赏石,无不惊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不感慨造物主的偏爱垂青.牡丹玉石形成于十五亿年前,多个长斑晶会聚,星球状体,其切面似牡丹花形。由于长石斑晶在岩浆流动,遵循维持表面能最小的特征而彼此聚焦,相互联接,三五成群,使牡丹花形千姿百态。牡丹玉石石质坚硬,细腻光滑,花朵高雅、清秀,仿佛镶嵌于内,风韵独特,集是诗情画意之美,纳天地山海之气,是画家难描,诗人难喻的天然奇石,是举世不可再生的珍稀品。牡丹玉石岩脉产于最老的地层太古界登封群的石牌河组,性能优越,风格独特,抗风化,经久耐用,无放射性,能改善视觉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体现城市底蕴,家庭文明,能满足当代人们追求古朴、自然、绿色生活的新时尚,更是各类仿古建筑,欧式建筑,园林艺术的首选良材,这种石上“牡丹”属自然形成,不沾一点人工痕迹,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云“自然富贵出天资,不待金盘存华屋”被国际石材界、赏石界公认为“世界奇石,中华一绝”。


          IP属地:河北89楼2015-09-01 11:35
          回复
            草花石

            草花石又称广西国画石,古生石画。自1996年9月在广西柳州地区发掘出来,以独特的画面和色彩受到了国内外藏家的喜爱,不但被作为奇石收藏,而且被国内和国际友人作为馈赠亲友的高贵礼物走进寻常百姓家。
            草花石原岩系距今约2.5亿前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底部岩石,属上古生界。产生草花石的层位岩性是:上部为暗红色硅质灰岩,风化后呈灰色、黄灰色、米黄灰色、浅紫灰色,下部为暗蓝灰色钙质硅质岩和硅质灰岩,风化也多呈灰色、黄灰色、灰白色,米黄灰色等。这是草花石最多的层位,底部是薄层状硅质岩夹灰岩。草花石的图纹,是由于矿物沿节理裂隙及毛细孔充填,在一定程度风化情况下,多种矿物元素致色,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致色呈褐色、褐黄色、褐棕色,个别棕红色、褐红色,四价锰离子致色呈棕黑色、黑色等,绿泥石致色呈浅绿灰色,矿物元素致色的结果,使其图纹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纹。节理中矿物的充填,其来源,除原岩的矿物外,由于印支运动,上覆有一层火山凝灰岩,使该层岩石受到一定程度的热液变质作用,加上多种矿物致色,形成甚为丰富的图纹,其形成的“太阳”和“月亮”是单体珊瑚或海百合茎横切面的结果,而这些图纹,是岩石风化后才显露出来,这与岩层的一些小的褶皱构造有关。水中及其溶蚀的矿物质,沿节理裂隙渗透,风化后矿物元素致色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色纹。风化时间长,矿物元素致色程度高,图纹和色彩就丰富、集中,而集中的程度,也与节理的密集程度成正比,这对形成图纹的不同层次是十分有利的,这也是草花石图纹之所以称之为“神笔”,其意境之所以绝妙的原因。
              草花石所处的层位,采集时其深度一般在200厘米之内,这明显的受到河水渗透控制,加上多产于节理裂隙发育较易破裂的褶皱轴部,因此,草花石整块最大件也多在100——150厘米X30——50厘米之内,而多数是在30X10厘米之内。靠水边部分具有图纹,而其深部的岩石,则是单色的深灰色、灰色钙硅质岩。有些草花石形成晕色、呈渐变的褐黄色,是水沿岩石中矿物颗粒间渗透,毛细管作用形成不同的色带,其中节理充填不同矿物质形成多种纹线,往往形成一幅幅生动的钢笔画或工笔写意画。
              草石硬度达到3—6度,黄色部分硬度较低,灰色带玉质部分硬度较高,属玉质斧山图案石,是首次发现的太古石画。石质细密古朴、景观绮丽、多姿艳彩、永不衰败。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花鸟人物无奇不有。每一幅都是不可仿制的孤品。既有轻描淡抹、清雅绝俗;也有浓笔重彩、抽象写意。即使是绘画高手也难以描摹,它是经过大自然洗练而天然形成的石质艺术品。


            IP属地:河北90楼2015-09-01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