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059贴子:2,982,342

回复:人当有独立之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的不错,但是为毛不更新了,我还没看够


来自iPhone客户端52楼2015-10-23 08:22
回复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实眼见也并非是实。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光线下却表现出不同的形象,那么哪个形象才是真实?同样的世界,在人的眼中和动物的眼中形象却各自不同,那么谁的眼中才是真实的世界?光线和声音,就像语言和文字一样,都只是一个媒介,用以传递真实世界的信息,但是经它传递而固化下来的音声形象,却并非就是这真实世界。


    IP属地:云南54楼2015-10-23 12:52
    收起回复

      因此,说出来的语言,不管蕴含有多深远的道理,但它本身并不是这道理;写出来的文字,不管包含有多宏大的意象,但它本身并不是这意象。仁义之人不是仁义,忠孝之名不是忠孝,道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承载着道,但天地万物非道。水中月不是天上月,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个人对道的领悟,不管有多透彻,但他领悟所得的东西,并非道本身。所以庄子也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外篇·知北游》)。因为闻者是音声,非道;见者是形象,非道;言者是话语,非道。


      IP属地:云南55楼2015-10-23 12:52
      收起回复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人定义为“双足的无毛动物”,于是另外一个哲学家狄奥根尼就把一只鸡的羽毛全部拔光,拎到讲桌上说:“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柏拉图无言以对,只好另作补充,把人的定义修改为:人是没有羽毛的,有扁平指甲的两脚动物。然而这样的定义,能算得上是对人的完美诠释吗?


        IP属地:云南57楼2015-10-23 12:53
        回复

          “人”只是一个名字,用以指代像我们一样的生物。我们都见过人,所以一说“人”这个名词,我们马上就能调用自己意识里对人的认知,进而自行把人这个概念补充完整。但是,如果他是在描述一种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的生物呢?此时名字就不再具有指代性,而只能通过语言描述来建立对这种生物的认知。不过很显然,我们不能够凭借柏拉图的描述来建立对人这种生物的正确认知。同样的,老子写了五千文来描述道,我们能否通过他的描述来建立对道的正确认知呢?很难,除非你真正“看”到了道,已经在自己的意识里完整的接受了它。


          IP属地:云南58楼2015-10-23 12:53
          收起回复

            “没有羽毛的,有扁平指甲的两脚动物”,一百个人用这个定义能想象出一百种各不相同的生物,所以语言并不能构建事物本身。同样的,我们眼中的形象也并不能完美的传达万物之“本象”,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接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光。我们定义的名字也不能完美的诠释万物之“本名”,因为万物本无名,有了人之后,才有了人所定义的万物之名。所以人如果消失,随之消失的也只是万物之名象,而并非万物之本身。然而这“名”和“象”,却很容易被人用来替代和混淆事物之本身。


            IP属地:云南59楼2015-10-23 12:53
            收起回复

              “白马非马”,正是“名”的自演绎结果与其“实”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心外无物”,正是“象”的自演绎结果与其“体”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名”本为“实”之末,却能被人反用来诘难和限制“实”;“象”本是“体”之映射,却能被人反用来决定和控制“体”;“文”本是“质”之表,却能被人反用来指导和约束“质”。所以“道之华”反而被人看成是真道,“愚之首”反而被人看成是聪明,“大智”反而被人当成是“愚”,“大巧”反而被人当成是“拙”,如此本末混淆颠倒,也就不足为怪了。


              IP属地:云南60楼2015-10-23 12:53
              收起回复

                故而,用文字描述的事实可以被人演绎成巧妙的文字游戏;用音声传唱的诗词可以被人演绎成固定的词牌格律;用光影传递的形象可以被人演绎成高明的视觉欺骗。被万物外在的“名”、“象”所迷惑所束缚,也就已经与其本体相差甚远矣!所以老子又说“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虽然老子把他领悟到的东西命名为“道”,但这个名字只是用来指代那个真正的道。老子所描述的“道”,也许和你通过他的描述所认知的“道”天差地远,就好像那只无毛鸡和人一样。于是论道的尴尬出现了:也许你是在谈人,但对方却是在谈那只无毛鸡,双方互相对牛弹琴。“知音”难得,“知文”,同样也尤其难得。


                IP属地:云南61楼2015-10-23 12:53
                收起回复

                  既然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有人就认为这整个世界都是虚假的,因为这世界的所有形象、所有声音,都只是经过自己的心加工而成的,所以这世界是由心造出来的,如同梦幻泡影一般虚幻。但有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心能造出来的只是“象”,而不是真实世界。哪怕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没有“心”,这真实世界也依然真实存在,它虽然折射出万象,而象与真实之出间,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依据象来探寻到真实的,否则也就不会有“知音”、“知文”之说了。因为音虽幻,但承载了心声;文虽虚,但承载了道理,所以知音则能知其心,知文则能明其理。


                  IP属地:云南62楼2015-10-23 13:01
                  收起回复

                    老子当年,或许是真的不想写下这五千文。因为道就在这天地之间,月亮就在这九天之上,论或不论,指或不指,它永远也不会有失传的忧虑。道生万物而万物承之,因此人悖道就会生病,社会悖道就会混乱。然而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取代人体来运行,也没有任何人力可以取代道来治世,所以道永远也不会有受阻的忧虑。失道,就必然会灭亡,灭而后生,道复通行。既然道并不会失传,也不会受阻,又何必多此一举去宣扬它呢?宣扬它,别人也并不一定就能感受到它,抓得住它,反而可能因为你宣扬的语言而误解了它。


                    IP属地:云南64楼2015-10-23 13:02
                    回复

                      孔子曾谒见老子,老子对孔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正确的对道的领悟,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的心中;如果一个人行为没有正确的依照道的规则,那道就绝不会在他身上通行。”(“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外篇·天运》)。


                      IP属地:云南65楼2015-10-23 13:02
                      回复

                        有道的人,难以把自己所得的道献送给别人;有智慧的人,难以把自己拥有的智慧赠送给别人;有境界的人,难以把自己体悟到的境界转送给别人。因为它们都必须要求人先在意识里完整的认知了它、接受了它,也就是“中有主”,而后才能依托于这个“主”而存在,并不是像外物一样,可以脱离己身,单独存在,所以不可传递,不可授予,不可赠送。可以传授的是知识,可以赠送的是财富,智慧和境界,无法传授,不可赠予,而只能自行领悟。因此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就是精神领域具有不可继承性。


                        IP属地:云南66楼2015-10-23 13:03
                        收起回复

                          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在精神领域,却没有任何一个肩膀可供你站。先贤们留下来的仅仅只是一本本游记和画卷,如果自己不身临其境,只通过游记上的语言记载去想象,只通过画卷上的形象刻画去揣摩,难免就会出现偏差。不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标,就没有办法体会到那些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去过了那个地方。所以游记和画卷,并不是真正的美景;语言和文章,也并不能真正传递出作者的智慧和境界。完整传递尚且不能,又谈何继承呢?


                          IP属地:云南67楼2015-10-23 13:03
                          收起回复

                            但是物质领域不一样,财富可以积累,可以送人;知识可以积累,可以教人。比如有人发明了斧头,只要他教会了别人制作方法,别人就能马上使用,而并不需要再经历一次发明过程。但如果有人领悟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并且描述给你,你是否也能马上进入这个境界了呢?不可能的,除非你也老老实实经历一次他的领悟过程。所以先师的智慧和境界,是无法被学生继承的,哪怕学生的知识和见闻已经超越其师。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可累积性,精神领域的发展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在顶端上存在暂时无人能超越的至高点。


                            IP属地:云南68楼2015-10-23 13: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