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吧 关注:1,174,007贴子:13,064,808

回复:束星北与吴大观(续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食色性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12-19 21:29
收起回复


    21楼2015-12-20 20:50
    收起回复
      2025-08-01 06:56: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七)名人轶事


      22楼2015-12-21 19:43
      回复

        在位于西贝大道丰裕桥畔的头桥市民广场南部景观河旁,记载着“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中国著名农机专家”余友泰等三位头桥籍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束星北的安帖村、吴大观的头桥村和余友泰的南华村,都是紧密相连的头桥兄弟村庄。头桥村在南华与安帖的北部,三村依次水陆接壤,沿江公路贯穿其间,连接起头桥镇最西端到最东端的这一大片人文荟萃的宝地。然而显为人知的是,束星北、吴大观和余友泰这三位看似毫不相干的头桥人,史上却曾被一位我国著名空气动力专家间接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位同时与束星北、吴大观、余友泰等头桥乡贤打过交道的神秘专家,便正是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与“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23楼2015-12-21 19:46
        回复

          历史有时候总是会充满了各种离奇的巧合,当铺开《头桥镇志》、《吴大观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胡杨之魂-------束星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和余友泰同事文章《永远怀念钱学森先生》同时查阅时,我们便会惊喜地发现这样一个过去从未被注意到的细节-------吴大观与钱学森是老熟人,余友泰是钱学森的老部下,而束星北在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过程中,亦曾走进了钱学森的办公室。


          24楼2015-12-21 19:48
          回复

            说起来,束星北与吴大观各自所服务过的航天工业和航空工业这两大单位,其实史上原本曾是一家。据《中央政府组织机构》记载,中航工业的前身,便是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所以,在该书422和427页关于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天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它们都是从同一个航空航天部里析分而来。那么,这也就不难理解航天科学家钱学森和航空科学家吴大观,为何会被称之为一家人了。


            25楼2015-12-21 19:50
            回复


              26楼2015-12-21 19:51
              回复


                27楼2015-12-21 19:52
                回复
                  2025-08-01 06:5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为《头桥镇志》记载吴大观与钱学森、余友泰均系熟人)
                  【钱学森与头桥吴大观是老熟人】
                  从年龄上看,束星北比其同乡人吴大观大了9岁,而比起另一同乡余友泰,则大了10岁。说起余友泰与吴大观这两位邻村乡贤,他们的关系相对于束星北,则更加亲近了许多。因为,余友泰、吴大观二人不但同为扬州头桥小学与扬州中学时的校友。而且,他俩还算得上是一对街坊邻居与幼时玩伴。熟悉头桥老街布局的人都知道,从余友泰家的头桥田家庄到吴大观家的头桥九字圩,其间也不过仅仅百步之遥。所以,吴大观与余友泰从小便已结识,加之他们二人都曾有过在东北地区从事航空、农机科研的经历。故而,吴大观与余友泰在哈尔滨聚会的细节,才会被载入老家的扬州《头桥镇志》。


                  28楼2015-12-21 19:55
                  回复

                    (图为《我的中国心》记载钱学森熟记昆明大观楼长联)
                    值得一提的是,吴大观不是吴老本名,而只是他在投奔解放区途中,为躲避特务追杀才临时改的名字。实际上,吴大观在老家头桥出生时的本名则叫吴蔚升,所以,《头桥镇志》在介绍吴大观时,至今依然还是使用了繁体的“吴蔚升”三字。与此同时,镇志66页还明确记载了“吴蔚升,现名吴大观”,这与吴老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44页《“吴蔚升”改名为“吴大观”(1948)》一文,实可谓遥相呼应。


                    29楼2015-12-21 19:57
                    回复

                      (头桥乡贤吴大观在《我的中国心》中所述的钱学森倒背如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
                      而曾在西南联大的吴大观,其名字中的“大观”二字,与昆明的“大观楼”颇有些渊源,因为“大观楼”是吴大观(吴蔚升)与夫人华国(华允娥)这两位扬州人,当年的一处亲切回忆。吴大观和钱学森非常熟识,这从《头桥镇志·吴蔚升》和《吴大观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中,都能看出这一点来。例如,吴大观在《我的中国心》138页,曾特别提及了钱学森与大观楼:“···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现在还可以把昆明大观楼的长联背下来···”,而该书21-22页,吴大观还曾回忆道:“···钱学渠,他是钱学森的堂兄,是搞机械加工的···”,从这些外人不会如此了解的钱学森相关细节中,便足见吴大观与钱学森之间的熟悉程度,实在是远超旁人了。故而,《我的中国心》里吴大观之所以不断提到钱学森,也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头桥镇志·吴蔚升》中所载:“···(吴大观)与钱学森甚笃···”,倒也确实此言不虚。


                      30楼2015-12-21 20:00
                      回复
                        【钱学森拍板肯定头桥束星北导弹试验结论】
                        说完吴大观,我们再来看看束星北。1979年春,航天部试验我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的最佳时限。为慎重起见,国家有关部门在学术界广泛征求有关科学家意见,有人推荐了头桥乡贤束星北。当年中国的首枚洲际导弹试验颇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数据舱接收与打捞时限便显得尤为重要,曾有人对束星北提出过异议,但最后还是钱学森果断地拍了板。结果,束星北不出所望,他仅以一只普通的小计算器,便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国家需耗费百万巨资才能完成的试验数据任务,而这一年,乡贤束星北已是72岁高龄。70多岁的科学家,独自一人出色完成了重大而复杂的计算任务,这在我国航天学界曾颇为轰动一时。可见,钱学森对束星北参与首枚洲际导弹实验的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所以,《胡杨之魂》172页才会记载:“···钱学森教授肯定了束(星北)先生的结论,此后在导弹发射前国家确实没有花钱再做模拟试验···”


                        31楼2015-12-21 20:01
                        回复
                          【下集预告】:《束星北与吴大观(18)桃李天下(上)》
                          下集讲述:头桥乡贤吴大观舅舅王鉴人创办扬州头桥小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全球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对头桥乡贤束星北深厚的师生情。


                          34楼2015-12-21 20:08
                          回复
                            写得真不错!赞一个!


                            35楼2015-12-22 19:03
                            收起回复
                              2025-08-01 06:4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八)桃李天下(上)


                              36楼2015-12-23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