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吧 关注:3,397贴子:15,498
  • 8回复贴,共1

《法界之心》杨宁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佛陀的诚信是建立在对佛法的了悟基础上的,不是宗教式的偶像崇拜,而是在“众生平等”基础上的宽厚和仁爱,是把每一位众生从内心都看作佛的。那在这个人的身上,一定有一种因“平等心”生起的柔和慈爱之光,有一种折服于佛菩萨这种博爱品质的谦逊、温和,甚至于空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26 22:50回复
    如果只有戒,没有定、慧,戒只能变成束缚“身、口、意”的一种苦行。但如果没有“戒”,对一个刚刚学佛法,“身、口、意”还散慢的人来说,永远也不会得定。而没有戒、定,只靠“闻、思”而来的“智慧”无疑也会成了一种哲理的思辨或意识层面的狂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26 22:54
    回复
      不喜欢也罢,事情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如果师父对已发生的事能不着不住,对这件事保持平和的心态来接纳,才是智慧的表现,不是住在凡夫的分别执着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27 23:42
      回复
        也许了空师父在喂狗的过程中也在提起觉照,专注于自己的每个念头每个动作上,而且毫无分别心地旁观,这也是一种‘定’啊!这样做就不是在浪费时间了,反而所有的事和物都成了修道、证道、成道的助缘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2-27 23:44
        回复
          一位上师曾经对菩萨道六度万行的解释:不贪即布施,无情即持戒,常空即忍辱,无间即精进,无乱即禅定,明空即般若,如是摄六度,详见无上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28 00:04
          回复
            一个人破除“我执”,进入“无分别心”的持戒,才是最彻底、最圆满的菩萨戒。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28 00:05
            回复
              建议几种咒的持诵顺序为先持‘百字明’一段时间,再持‘大悲咒’或‘六字大明咒’一段时间,再持准提咒。(或几个咒交替持都可以。)当然,颠倒顺序也可以,因众生根基不同,最重要的是相应。”


              7楼2015-12-28 10:29
              回复
                太阳普照万物,并未有普照万物、滋育万物的心,只是它具有这样的光和能。佛菩萨也一样。圆满地获得佛法智慧的成就者,同时必定具备了大慈大悲的品质,因它与智慧是同生共长的。而这种大慈大悲的品质必然要作出普渡众生的行为。但这是从‘俗谛’讲。从‘真谛’讲,在菩萨眼中,并无可度之人,度者空,被度者也空。在佛眼中,众生都已成佛。


                8楼2015-12-28 10:44
                回复
                  修道初发心一定要常护持自己的起心动念,如履薄冰。就这样,也常是一个妄念起来,早已无数次破戒,早已造下无数业种,机缘一来,果子便熟。自己迷在业缘里,滚来滚去,欢乐、痛苦、辛酸自己偿受,何时才是尽头?!究竟等何时才准备出离?!常在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离成道愈近,比较起来便觉他们离道愈远。常心急想打消他们的妄念,让他们能早日回归光明清净的心性,这才算有点修道的基础。但他们贪著世界的欲乐享受,觉得很舒服,而且大家都有较强的名利心,不愿出离,即使佛祖再来,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放下一点自私执着的东西,都会像小孩玩弹子输了几颗玻璃球一样,瞪起圆圆的眼睛,暗暗盘算自己的利益得失,犹自不甘心、心疼的样子,有时还会烦躁发脾气,一定是不舒服极了。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但自己总不能让他们以追求名利去求道吧?再说自己还没有力量向他们显示什么,即使自己神通具足,让他们因羡慕佛的神通智慧而发心修道,也已离道十万八千里。果如不正必遭迂曲,发心不正,即使修道途中逐渐能澄清心性放下欲望习气,也要多走许多弯路,多遭许多磨难劫数,何苦来呢。不然,也只能成魔,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唉!其实,自己想得太多,他们有自己的宿缘,自己也不是在师父们的指导下猛然醒悟,历十多年才放下许多习气欲望,到现在都不敢说完全净。操这么多心干什么,自己如有能力,慢慢帮助他们好了,能修到什么样子,全凭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有什么可急可担心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2-30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