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06,653贴子:3,306,324
  • 2回复贴,共1

射速问题的背后——威尔士亲王在丹麦海峡的射速表现之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浮云daze
少校11
驳“战列舰交战射速无用论”
“况且在实战中,交战双方都要根据落点修正弹道,射速不会快于1发/分”
那么就以实战来举例。
请问,POW是如何在丹麦海峡打出高达1.8发每分的射速的???是如何在从0553到0559这短短6分钟内打出13轮齐射的???能解释一下吗???
其实这很好解释:POW在丹麦海峡的交战过程中使用了阶梯射法,依靠大量快速的射击来确保找到俾斯麦的距离
在能见度不足的情况下,或雷达/测距仪失灵的情况下,通过更多的射击来观察到更多的水柱,从而依靠观测近弹或远弹来逐步修正射击,最终成功找到敌舰距离,这是交战时基本的战术
那么在这种需要大量射击来抓距离的战术下,高射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需要更短的时间就能打出更多的射击次数,就能更快的找到敌人的距离,进而命中。
POW在丹麦海峡,雷达失灵,大基线测距仪也被废,只剩一部小测距仪的情况下是怎么打出比设备更精良的俾斯麦更高的命中率的???靠的就是这种高射速阶梯射法。如果POW只维持1发/分,命中俾斯麦就必然困难得多。这就是高射速在校射阶段或特定情况下的重要意义
所谓“1发/分”的射速,只适用于传统的通过测距上来就能把距离找个大概,然后齐射一次观测一次,修正完再进行下一轮射击的射法。俾斯麦在丹麦海峡,11分钟齐射13次,POW在当夜距离3万码射击俾斯麦时0.9发/分的射速,就是这种射法下的射速。

http://tieba.baidu.com/p/4248813347
29楼
-------------------------------------
阶梯射法被几乎所有主要海军国家采用,然而它与[火炮本身]的高射速有何关系吗?射速无用论和高射速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门火炮的标称射速是该炮重复装填的所需时间,要实现这个射速只需考虑在给定装填角度下的射击-装填-射击流程。而阶梯法的“射速”其实是齐射频率,齐射频率不仅与设备能力和人员操作相关,射击战术在某些时候毋宁更为重要。
现在既然有人举出了威尔士亲王在丹麦海峡的例子,有必要检查一下威尔士亲王在丹麦海峡的炮术表现。本贴使用的材料,即ADM 234/509威尔士亲王的战斗报告附录之炮术部分(附录第三)应该在若干年前已流传于中文网络。网络版原文见http://www.hmshood.org.uk/reference/official/adm234/adm234-509main.htm
鉴于本吧公告,此贴不针对任何个人。


1楼2016-01-04 21:28回复
    至于为什么实际发射数55发比最大可能发射数74发少的解释如下
    考虑4门炮1-4,以2门为单位进行半齐射(12-34)
    S1:12装填完毕,发射
    S2:34装填完毕,发射
    S3:124装填完毕
    此时如果命令4炮发射,那么S4就只有1门炮发射,属于无效弹,浪费了一次齐射机会
    因此可以命令4炮暂停,等待3炮装填完成再发射S4
    这时,4炮就在S3与S4两次齐射中都被列为备射火炮,出现重复计算。
    25.65%的失效率,既不应理解为故障又不应理解为射界问题,因为“最大可能发射数”已经是无故障且在射界之内的火炮。它实际上是上述“等待”的结果。
    最后对射速有用无用的问题再说一遍:
    如果威尔士亲王一直发挥最大射速,所有无故障火炮都在30或40秒内装填完成,那么选择每分钟1.X轮全齐射就好了,打出阶梯的效果只会更好(射击间隔相等而射数多一倍)。
    而如果有人制定一个别出心裁的齐射战术,比如抽出1/9的火炮射击算一次齐射,那么大和一分钟可以打9次齐射,表现出来的齐射频率是每分钟9次。但这和94的理论射速1.75发每分有什么关系吗?
    说到这里打住。


    11楼2016-01-04 22:21
    回复
      今天再说一下射速与校射的问题
      阶梯射法本来就不需要等待第一轮齐射弹的弹着。例如250-245(百米)的阶梯,S1 以250射距离发射之后立刻就可以打出S2,S1S2均弹着之后如两群落点夹住目标则可发射S3,或者再打出下一个阶梯S3-S4。除了这种经典的二段阶梯,如日本海军等还发展出三段阶梯法,原理与此相同。
      大口径炮由于射速限制,采用半齐射打阶梯,而对于能发挥很高射速的小口径炮,则可以用全齐射。这时不等第一轮全齐射弹着即可打出第二轮。在所罗门群岛的战役中面对高速运动的日本驱逐舰,布鲁克林级所表现的高射速就属于这种战术。但不管哪种情况,虽然一组阶梯之内无需等待修正结果,但在打出一组阶梯之后还是要观测-修正,再打下一组。至于极近距离上修正已无必要的情况不在此列。
      然而,由于雷达火控的成熟,战争末期的英美已具有精度良好且测量频率足够高的测量设备,那么可以使用连续取得的目标距离和角度数据直接对目标轨迹进行覆盖。为了保证完全覆盖目标可能区域,一般在进行这类连续射击的同时会采用阶梯射法。类似地,对于大口径炮采用半齐射,中小口径炮全齐射或分射。
      但这并不意味着修正已经不必要了。诚然,像前卫或得梅因这样的战舰可以靠着火控的精良(以及得梅因的高射速)一直维持不等前一轮弹着就发射下一轮的状态,然而这只不过相当于一个“拉长”的阶梯射法或连续测距射法。而战场上总有各种意外。一旦发现这样打出的炮弹偏离目标,那么还是要立刻进行修正。由于雷达可以探测弹着点水柱的位置,修正时还更为便利。
      总而言之,非制导武器,总不修正而乱射一通,绝非炮术精良或设备先进,而是……


      25楼2016-01-05 11: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