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041贴子:242,448
  • 5回复贴,共1

【原创】李煜词鉴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


IP属地:广东1楼2016-02-05 21:25回复
    写(shuo)个(dian)前(fei)言(hua):
    首先,这是个天坑,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填完,只能断续写,写一篇发一篇。没耐心的吧友可以别等了……
    其次,此帖内文字如非注明,都为本人原创,谢绝无授权转载。
    最后,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探讨,我限于阅历有很多内容也想不到,望指点。灌水者请移步。


    IP属地:广东2楼2016-02-05 21:33
    收起回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析
      原文: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阕《虞美人》千古传唱,此词亦是大多数人初识后主之因。在此重弹老调,对其再作鉴赏,重踏当年春时。如有谬误,万望指出。
      开篇即诘问苍天,奇语劈空而下。“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物,后主却怨其无尽。出句便奇,带有极强烈的情感,以问起篇,自然带出后文。
      接句往事知多少,往事无疑怀念故里,“知”之一字,可作“记忆”解,“多少”一词,偏指向多。遥记故地,数十年金陵旧事历历在目,而如今却身在北国,这一句中的怅恨已无需多言。
      下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再带起波澜。“又东风”,北地春回,又是一载年华,与首句暗相呼应。春花落后仍有绚烂时,秋月纵缺亦会重圆。故这二者不但象征着美好,也代表着永恒与时间的轮回。“又东风”便意味着后主在这似是无穷无尽的轮回中又过一岁,其无奈绝望呼之欲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则是对上阕绝望之感的收尾,前三句蕴含的哀切,故国不堪回首的悔恨都被生生抑在“月明中”这三字中。凭栏望月,念故怀远,却又身为臣虏,居于逼仄的小楼之上,除远望之外,再无可奈何。万般痛楚皆寄寓于月光之中,意境深远广阔,且同时赋予了其愁思强烈的画面感,实为妙笔。
      上阕回环往复,交相呼应。由“何时了”的心死到“知多少”的追念,以北国重临的春风暗扣春花秋月之无穷,由现状到追忆再回扣,末句收尾意蕴深长,更是为最后的爆发准备。
      下阕自然承接上阕的追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极咏物是人非之意,与《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中“想得玉楼瑶殿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应犹在”是带着追怀的揣测,故国繁华或许一如过往,而曾经居于栏砌之中的人已然憔悴。此句妙处,当在于“雕栏玉砌”“朱颜”二词的广义与深度。栏砌可代指一切过往的美好,为物之象征,朱颜可指宫娥,更可自指,为人之象征。只有物是人非之感,却并没有精确何物何人。这一个泛指极大地丰满了意象的情感内涵,亦使此作免于狭隘。“问君能有几多愁”是经前句情感叠加后的一问,此时情感已然要压制不住,呼之欲出。末句既为上句设问之答,亦是全词感情的爆发。春水融冰,绵长而浩荡,汹涌不可挡,它更赋予了后主之愁极强的拟物感,愁绪澎湃一如眼前所见。窃认为在此春水这一意象应是浩荡磅礴之意更多些,连绵之感为其次。因全词自首句之后感情便始终压抑,直至最后方才喷薄而出,不以春水化冰之浩荡,难以提供足够的爆发力度,无以诉后主愁之深哀之切。
      《虞美人》是后主入宋日久后的词作应无争议,虽依愚见,它并非后主成就最高的作品,却无可否认它的经典与辉煌。春花秋月这一意象的撷取,春水汤汤以喻愁肠,种种一切,皆无愧于后世予其的“神品”之称。如此的绚烂,正应了虞美人的绝艳。
      借用来思前辈的话:
      “虞美人,无毒的罂粟。枉自顶着这世间最刺目的名号,一如后主。”
      诚如斯言。


      IP属地:广东4楼2016-02-05 21:34
      回复
        月似当时人非故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鉴赏
        原文: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后主余二阕《虞美人》传世,千载以来,凡论春花秋月篇者无不激赏,更予以“神品”之称。至于此作,或因其沉着而畅达稍逊,歌咏不若同调痛快淋漓,所蕴情感沉痛凝厚,难如春花秋月篇般引人共鸣而不为众人所喜诵。然璞玉真质纵少人细察,亦不减其光华。深解细品,别有意味。
        东风入院,绿意回苏,本为可喜之景。但返绿之物非当年玉树琼枝,而为院内丛生蔓草,虽生机勃发,却杂乱无章,反予荒芜之感,破败之意。“柳眼春相续”即为视角由近及远,自低至高所见的第二层春意。昨日不觉庭草已发,今起视之忽觉垂柳拂槛,由是而知东风颇盛,一夜苏春。开篇二句虽是单纯叙景,却于似是平常的绘写中勾勒出居所之荒凉,更于“相续”二字间尽出景物层次,并从侧面衬出春意已盛。春似当时,物人却皆非,今居囹圄,又是否有悔恨思归之情萦绕在胸?此二句非如“春花秋月何时了”般诘问,却以景语赋情而能全达意,起首即不凡。
        而后凭阑顒望。前文可见庭草返青,春光叠续,自是晨时;至于新月纤钩,破暝色漏竹影,静夜已至。立尽昏晓而不动分毫,一如西楼独上,对月思故。而今可见清月如昨,竹影若故,尊罍尚在,笙歌犹奏,一切似与当年无异,而胡不欢愉?
        自是因春色复来,无尽轮回又经一载,心负去国之痛,目得绝类当年之象,所哀所感,不过“无言”二字矣。半日倚栏,却一言难出,个中酸楚,非亲历者不能知。何况眼见旧景,却物事尽改,现实与回忆纵片刻重叠,亦不可同语。所谓“独无言”,非指身孤无人共语,而是心中所想无法言说,唯己可知,所思所感郁结于胸的孤独。“似当年”只似而非真,越是相似,思念与痛苦便越加深重,故而,哪怕春绿拂遍,冰解碧凝,一派欣荣,也难解胸中愁痛。景似实非,不得返乡,如之奈何!
        心境若此,回观所居之处,纵有香袭烛明,流红映室,也不过平添一抹深幽。“深”字所露逼仄之意尤甚,其抑郁昏暗更与前文所写春来鲜活之感大相径庭。手边有尊罍美酒,眼中所见却唯画楼幽暗,方知笙歌侍宴,佳酿自斟不过是强作欢颜。揽镜自照,鬓生清霜,华发疏落,此时所思,怕与凭阑无言之时无异。人事尽改,北狩南冠,哀难自胜。“思难任”,“独无言”,不易言说,不欲言说,痛之深切,可窥一斑。
        此作不同另一阕《虞美人》激越慷慨,直抒胸臆,而是通篇叙景,却笔笔含情。故其表意含蓄,余韵悠远,意深味厚。上阕写景句,着一“似”字而意境,情感全出;下阕一“深”既指眼前所见,亦暗示身处境遇与内心绝望。至于凭栏无语,对鉴凝思,不须直言表露,便凝苦痛孤寂于笔端,此即无声胜有声。
        若论后主入宋后词作弦外余响最深远者,当为二阕《望江南·闲梦远》与此阕《虞美人》。《望江南》通篇记梦,以梦境现实天上人间之差以彰其悲;本作全片绘景,只于只言片字,无言深思中流露切骨之痛。虽不如春花秋月、人生愁恨等作表意直接,却自有醇和凝厚之味,细品之方知其高妙。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10-13 21:38
        回复
          我接下来会尽量做到三周一更,现在很忙,写这个太费精力,只能这样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6-10-13 21:40
          回复
            离情当寄蛾眉间——《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
            原文: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苏轼曾因此词而于《东坡志林》斥后主不恸哭于九庙之外却只知顾宫娥听离曲,未免偏颇。详查其意,此作极有可能非北上之时所写,应为入宋早期追怀过往时落成。故以一阕回忆之词,便言后主未曾告哭太庙,略显武断。而后主追思过往,也只言洒泪别宫娥之事,可见其因生于深宫长于红粉而懵懂青稚。不加掩饰雕琢的赤子心性,可窥一斑。
            观后主后期所作,起笔多是哀痛沉郁,如“帘外雨潺潺”、“往事只堪哀”等。此阕却一反常态,运笔铿锵,寥寥数笔勾出一幅浩大画卷。后主生次年,先主李昪建南唐,后主几与国同寿,生长于此近四十载,他与这方圆三千里之故土的情感可想而知。满腔怀恋与愁苦倾注于笔下,便是故国旧殿的浩然之象。前四句为实录,无需含情而词意雄浑。享国日久,山河辽远,时间长轴、疆域全貌似于两句间便横展于目前。至于层楼上出重霄,龙凤盘檐而栖,珍木葳蕤,珠箔逦迤之景,更是跃然纸上,可见豪奢。结句“几曾识干戈”,满怀对身虏北上的惊惶无措与国祚不承的无尽悔恨, “几曾识”自是宫中见识,“干戈”便乃国破,承上启下,过渡至下片。而于上阕通篇实景中突发一问,有如大梦方醒,令人陡生慨叹与惋惜。
            下片起句“一旦”与“几曾”相应,由极盛至衰微,自国主归囚虏,似不过只在一念一瞬电光石火间。愁来一日即为长,又何况是绵绵无期不知何时绝之国痛家苦?于是忧消腰际,悲生华发。虽是引典,却是他身虏汴梁之后的真实写照。其憔悴悲戚,与前文描述故地之壮丽时所露风发意气差之甚远。忧可伤身,揽镜自视,所见老病骨立之况,不免更悲从中来,自叹自怨,悔之无及。
            思绪至此,便难免怀想去国北上,失却江山之时所见所感。昔年伴他歌按霓裳羽衣舞之教坊乐工,援琴抚筝,弦哀管泣。故往欣悦之音,而今已无欢欣,只余凄凄哀吟,宫调长鸣,若羊失群。别离曲起,本是送行之告慰,却无以遣排哪怕毫微之忧,反致哀情勃发,催人泣下。
            泣涕如雨之际,方要辞宫登船,却顾宫娥粉黛,罗衣瑶珮,华裾相送。彼时后主居于深苑,同宫闱女子终日相伴,且怜爱蛾眉之名人尽皆知,一朝永诀,相视间自有万千不舍。自将北狩,承失国之辱,而眼前女娥俱青稚处子,南唐不复,宫阙不存,她们又将何去何从?故有泪横颊,濡袖沾襟,非仅叹惋自身命途多舛,更对存身于宫中之女抱以深深怜惜。
            后主词中对比运用极多,此作亦不例外,上阕言盛景,下片述追忆,极乐极悲间以“几曾”“一旦”承接,极言境遇变幻之快令人措之不及。今昔相去之感于哀乐相映间越加强化,更被上下片间不着痕迹却又笔力千钧之转折推至极点。赤子心性之君王,纵失国殁疆,也得后人追吊哀怜。可叹可哀,大梦谁先觉?窗外日已迟。
            《破阵子》一调慷慨雄浑,后主所采仄声入调更显一分明快激越。以激昂之调音入词,极尽故国绮丽宏大之景,由豪迈大气一贯而下,却于一语间收束转为娓娓而诉的至哀,非但有令人太息的强烈反差,更全露自身面对巨变之时的惶然无措,结句亦将稚朴赤子心展露无遗。观此短短六十二字,似依然能闻五代兵荒间江南国主于绝望中那无可奈何却又哀厉弥长的号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7-05-06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