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zty吧 关注:86贴子:4,123

回复:【转】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析(业余级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意为:你的清纯像什么,秋蕙披霜不染纤尘。你的宁静像什么,幽谷青松自成独林。你的艳丽像什么,朝霞映红池塘里的缤纷;你的文雅像什么,长龙在曲池中缓缓悠游的波纹;你的神采像什么,犹如晶莹的江水照着皎洁的月儿画一轮。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意为: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太神奇了,我的仙子啊!你生在何地,来自何方?为何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动人?我相信,就是在天上的瑶池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第二个,那里的七仙女,没有你这样举止文雅,丰姿绝伦。至于在神仙洞府里,你的容貌,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独一无二,俊俏超群。我知道了:你是从天庭宴会上刚刚归来,你是不是坐在瑶池边上的,那位最美丽最尊贵的上座佳宾。你是仙宫中举世无双的好姑娘,天地间最最美丽的化身。你究竟是谁啊?我的警幻仙子,如此的美丽,你是一位绝无仅有的神仙美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6-05-08 10:59
回复
    像水浒传,每位人物登场都会有一首词来介绍,但大多大同小异,这也是这类赋的一贯作风,语言华美,但不细腻,无法给人很深的印象。作者作此赋或许是为了让人联想起曹植和甄姬的故事,借用做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6-05-08 10:59
    回复
      孽海情天对联
      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还。
      仙姑说新填了《红楼梦》仙曲12支,邀宝玉前去赏鉴。走过石牌横匾,上面写着熟悉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孽海情天”,看此对联,宝玉依然不解,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情月债?
      厚地天高:原本出自《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拘束,戒慎);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小步行走,畏缩)。”后用以说天地虽宽广,人却受禁锢不得自在。
      风月债:风月,本指美好景色,引申为男女情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6-05-08 11:00
      回复
        孽海情天,孽是佛教用语,即罪恶,妄动风月之情,即为罪恶之源。
        情难尽,债难还。在整本书里,主体悲剧是宝黛的爱情,其中穿插叙述了很多“痴男怨女”的故事,像贾瑞,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远比不上黛玉还泪,忧愤悲恸而逝令人断肠。所谓痴,大概不是为了爱情付出一切,而是身在其中不能自拔,无法回归现实。
        接着,便是能否“超度”的问题,虽然作者无数次提到,但悲剧就是无法避免,情债难还,更多的是外界因素逼迫,宝黛的爱情不就受到了王派势力的干涉吗?作者写这篇对联,是怀着悲观情绪,他并不真正想把悲剧的造成归咎于不幸者自身,与佛经“罪始滥觞,祸终灭顶;恶心不息,孽海转深”之语,不太相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6-05-08 11:00
        回复
          薄命司对联
          (第五回)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进入内殿,看见许多匾额对联,像“痴情司”“薄命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仙姑说这里就是古今所有女子的簿册。除了薄命司外,其他六司全是陪衬,毕竟从司名来看,都是“相思病”,无关命运。
          春恨秋悲,指林黛玉的每逢春花凋落,秋窗雨风就触景生情,引起身世遭遇的悲愁。
          花容月貌,或许指宝钗,在黛玉离世后,宝玉出家,宝钗的处境正应此句“为谁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6-05-08 11:01
          回复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第五回)
            宝玉梦随警幻到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些图画和题词,就是接下来的14首图咏,或曰“判词”
            十二钗,很熟悉,她们的命运也似乎被人熟知,虽然各有不同,但总归是可悲的,用判词来提前预知一个人的命运,有些迷信的嫌疑,但作者虚构这样“荒唐”的情节,虽然有一种“宿命论”思想的流露,但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那是所有悲剧的元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6-05-08 11:01
            回复
              又副册判词之一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物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一首写晴雯,特此写篇文章。(楼主按:卡卡的文笔真的很好的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05-08 11:02
              回复
                又副册判词之二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小注:
                “空云”句:似桂如兰,暗指其名。宝玉从陆游《村居书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取袭人二字为她起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即曰香也枉然。
                优伶:指蒋玉菡。 公子:指贾宝玉
                袭人的出身极度贫穷,娘饿的没饭可吃,把袭人“当”在贾府,以图一时果腹。原名花珍珠的她,起初服侍贾母,后又跟随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将她与了宝玉,王夫人将她作为姨娘的后备人选,后逐渐成为宝玉丫头中的领头人。
                她应该也是整本书中争议较大的人物之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6-05-08 11:03
                回复
                  副册判词一首
                  画: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此首写香菱
                  小注:
                  1. 根并荷花一茎香——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书中香菱曾解自己的名字说:“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
                  2. “自从”二句——这是说自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了。“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桂”字。“魂返故乡”,指死。册上所画也是这个意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6-05-08 11:04
                  回复
                    与很多人一样,我很同情香菱。身为薄命司中的薄命女,她一生遭遇的不幸,属所有人中之最。
                    出生于官宦之家,幼年被拐后,家族破灭。长大后被冯渊买走,本以为可以平淡度过一生,薛蟠的出现让她再次流离失所,但好在大观园给了她微薄的归属感。然而,夏金桂的横空出世让她受到无尽的欺凌,最终悲痛离世。
                    香菱一直是天真的,她总是愿意相信人间存在善良,无论自己被拐被卖,被打被骂多少次,这种信念也从未改变。
                    香菱最早出现,但不意味着就应该最晚结束,香菱的命运,绝不是续书所说难产而死,甚至夏金桂也弄巧成拙死于他手。香菱的悲剧正是提醒人们这样下场的善良女子被社会无情摧残折磨的不在少数。
                    再说说香菱与黛玉的关系。甄英莲和林黛玉三岁时,都有癞僧来度过,都要带她们走。黛玉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再看英莲,那日,一僧一道来到士隐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情景何其相似。后文香菱学诗,黛玉耐心辅导,又好像情理之中。两个爱好相近的人性格截然不同,命运却都何等凄凉。
                    香菱最喜欢夫妻蕙,花签也是象征夫妻和睦的并蒂莲,结合其本身的命运来看,多么可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6-05-08 11:05
                    回复
                      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合写林黛玉和薛宝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6-05-08 11:05
                      回复
                        正册判词之二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一首是写贾元春。橼,谐音“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6-05-08 11:06
                        回复
                          正册判词之三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人物是探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6-05-08 11:07
                          回复
                            探春是个极有实力的女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更可贵的是她的爱恨分明,抄检大观园时她竟扇了恃宠凌弱的王善保家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也主持大观园改革。
                            然而,她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她的才华和能力得到相应的加分,原因或许有两个-----妾所生,时所造。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第一句就对探春大加赞赏,却又提及探春生不逢时,虽然志向远大,却无法施展,因为这个大家庭已经濒临灭亡,人心涣散,回天乏术。探春在书中出现了很多回,前80回中一直扮演“实力派”,全知全能,敢爱敢恨,令人先觉敬佩,再喜爱。她的诗词很有气势,也很有文采,是另一类的才女。但她知道,自己的命运从出生便已经注定,妾生,庶出,这两个词让她辛苦经营的世界可以在一瞬间化为泡影,第二句便是佐证。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句写的很好,先不论本句蕴含的人物结局,光诗的含蓄和韵味甚至可以比肩唐诗,尤其是后一句,和李白的“天长地远魂飞谷,梦魂不到关山难”有着种种相似的情景。接着说探春的象征—风筝、远嫁。被迫嫁入蛮夷,是探春悲剧的起始,虽然80回中没有写到,但早已发出“悲音”,有关探春的所有预言,都一致的指向风筝,命中注定与亲人“分骨肉”,叹叹。
                            或许有人说探春是十二钗里最惨的女子,我看,不尽然。她虽然流落“他乡”,但她也是一开始就打算离开,在这个家庭里她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她不希望在别人眼里是庶出,于是就认王夫人为母亲,总是和环哥和赵姨保持距离,甚至单单为宝玉做鞋(先不论探春是否有情与他),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依然只能换来宝玉一句有关嫡庶的挖苦。有些可笑。
                            最后,有人说探春远嫁是一个伏笔,贾政做主的和亲,让日后贾府被抄时贾政一房免于灾祸,而探春也因后来海疆靖寇凯旋,得以回京省亲。这么美满的结局,毫无疑问不可能发生在红楼梦中,更何况是前半部风光无限的探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6-05-08 11:08
                            回复
                              正册判词之四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此首写湘云(湘江逝去楚云飞)
                              注:
                              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6-05-08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