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0,426贴子:9,645,411

【中医历史科普】浅谈曾经辉煌的中医外科手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中医,大部分人都只会想到号脉、开中药、针灸。而说到外科手术,楼主打赌,本吧99%的人会认为与中医无关!但是,楼主要在此郑重声明,错!历史上的中医是会做手术的,而且做得很好,而且在历史上几乎是世界领先水平!在本贴当中,楼主要做一个科普,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外科手术。让老百姓知道,中医的可取之处并不止中药针灸,让西医知道,手术不是西医的专利!


IP属地:浙江1楼2016-06-23 23:07回复
    二、对妇女儿童的关怀,最早的开腹手术——剖腹产手术
    汉·司马迁著《史记·楚世家》有这么一段文字:“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翻译过来就是:吴回(的夫人)生下儿子陆终,陆终(的夫人)生下六个孩子,是剖腹而产。
    南朝历史学家裴骃著《史记集解》也有一条剖腹产记录:公元224年,当时的皇帝是魏文帝曹丕,汝南人屈雍的妻子产子时,“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这就是“剖腹产”。据说,产妇剖腹产后,“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
    以上两条史书记载均为剖腹产存在于世的证明。现在有很多人以为,当时的中国人由于忌讳,很少接触这类见血的外科手术。但这个看法是低估了当时医生的医术,也是低估了他们的医德!妇女产子,是人命关天的事,弄不好一尸两命,是迂腐的忌讳重要,还是人命重要?中医向来有一个观念:“有故无殒”。就是说,只要身体真的有问题,哪怕采取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或者对证运用有毒的药物,都是不要紧的。毕竟比起副作用,疾病或难产的后果更可怕。总之,在遥远的古代,我们中医的老祖宗已经创造出了剖腹产的手术技术,并成功实施。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6-06-23 23:26
    收起回复
      三、开腹手术的发展——急诊肠吻合术手术(附缝合法介绍)
      到了隋朝,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比较精细的手术,如肠吻合术。该术式首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常服钱屑散。”
      这段文字描述了因为外伤导致的肠断裂的急诊肠吻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还记载了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术后的预后判断。同时,要行肠吻合术,缝合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书《金创成痈肿候》记载:“凡始缝其疮,名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想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向望。”这种缝合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8字缝合法”。其实不如说,现代西医采用的缝合法,还是抄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方法。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6-06-23 23:34
      回复
        四、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清创术+切开复位术
        骨伤科可谓是中医外科中仅存的一颗硕果。说到中医骨伤科,一般人都会想到正骨、推拿、夹板等非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有时候当年的中医师是不得不在有创代价下为病人做手术的。这里介绍最早记载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病诸候》:“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若被疮截断诸解、身躯、肘中,及腕、膝、髀若踝际,亦可连续,须急及热,其血气未寒,即去碎骨便更缝连,其愈后直不屈伸。若碎骨不去,令人痛烦,脓血不绝。不绝者,不得安。”
        这是中医手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案例。详细描述了首先去掉碎骨,复位,最后缝合创口的手术过程。其中自然是涉及到了缝合法的运用。现在我们浙江省中医院的骨伤科,也是在继承先辈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术式,现在它是我们的优势科室,医疗、师资、科研力量非常强大。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6-06-23 23:41
        收起回复
          @听得到噢 网友对第一张图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相信持有此疑问的网友不在少数。这里统一回复,如有疑问,请自行打电话询问山东省博物馆核实,看我的证据是不是真的。


          IP属地:浙江9楼2016-06-23 23:47
          收起回复
            今天的更新就到这里,明晚继续。这是楼主花了半年的心血,整理相关中医文献后提取出的精华。虽然前一阵子我曾淡出中医吧,但楼主的心里,毕竟希望大家能够认识更加全面的中医!内容有点颠覆当代老百姓的认知,但这,确实是我们中医人的历史,是中国人祖先的心血!


            IP属地:浙江11楼2016-06-24 00:02
            收起回复
              @战胜痛苦 @瞬间晨辉 @艾中意
              久违地来中医吧发主题贴。这是楼主半年来文献整理的心血,看着还可以的话,还请给个精。


              IP属地:浙江12楼2016-06-24 00:10
              回复
                楼主是整形外科的研究生,平时跟割双眼皮的手术跟多了,对五官的手术比较感兴趣,就多讲一点关于这个眼科手术的发展吧。
                起先的“晶状体针拨术”虽然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对视野的遮挡,达到复明目的,但晶状体残留在玻璃体内,过成熟后晶状体溶解,可诱发青风内障(即闭角型青光眼),数年后仍会失明,因此只适合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手术。到了当代,国医大师唐由之先生改良了术式,将混浊晶状体套出眼外,消除了并发青风内障的危险性,但术后眼睛屈光不正仍然未能矫正,视力不能恢复。直到人工晶状体的发明和推广,患者才能在术后恢复视力,是眼科手术的一大革命。同时,随着飞秒激光和超声技术的普及,新的术式被陆续开发,如“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更是极大减小了手术创伤。可见,现代工程学技术的发展,对外科手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工程学,也是外科手术发展的一大助力。作为中医出身的外科医师,我们不能排斥工具的进步。你总不能说:“这是西医的东西,我们不要!”到时候,治不了患者还是自己吃亏。我们应尽可能地吸收新生技术,内化为中医的东西。这既是对中医外科学的补充,更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IP属地:浙江37楼2016-06-25 00:41
                收起回复
                  夜猫子要睡了。明天更新一些中医首创的外科操作!


                  IP属地:浙江38楼2016-06-25 00:43
                  收起回复
                    还有,今天承蒙@提挈阴阳 网友在本贴讲解古代中医麻醉方面的医学史,楼主非常感谢!也非常惊喜,楼主今天终于能够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有见闻的吧友也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知识,一些看法。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应用,更在于分享。


                    IP属地:浙江39楼2016-06-25 00:53
                    回复
                      今天楼主白天去参加医院举办的中医论坛,等到回家以后已经是9点多了。中医手术术式的介绍先告一段落,今天更新一些中医首创的外科操作。


                      IP属地:浙江43楼2016-06-25 23:23
                      回复
                        一、心跳停搏的抢救——心肺复苏术
                        说起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那在当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心脏停搏公认最有效的抢救方法。传说我国最早的实施心肺复苏的是扁鹊,而心肺复苏术最早出现在文献,则是东汉末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当中,具体情境为上吊导致的心脏停搏。操作如下:“救自缢死方: 救自缢死, 旦至暮, 虽已冷, 必可治。 暮至旦, 小难也。 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 然夏时夜短于昼, 又热, 犹应可治。 又云: 心下若微温者, 一日以上, 犹有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 不得截绳, 上下安被卧之。 一人以脚踏其两肩, 手少挽其发, 常弦勿纵之。 一人以手按据胸上, 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 屈伸之。 若已僵, 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 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 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 亦勿苦劳之。 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于之, 令襦喉, 渐渐能咽, 及稍止。 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罙好。 此法最善, 无不活也。”
                        仲景的人工呼吸法与现代医学人工呼吸法相类似。呼吸恢复后给病人以桂汤及粥清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补液疗法类似,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补充液体可以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有利于身体的复元。桂汤及粥清从滋养胃气为目的,与西医的补液疗法异曲同功,说明在东汉时期对病人急救措施已初具完善。仲景人工呼吸法中“以一人手按据胸中,数动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脏按摩,一般心脏按摩次数与人工呼吸的次数之比约5:1,仲景提出“数动之”与心脏按摩的次数是相接近的。
                        现在我们的心肺复苏术采用美国制定的C-A-B(circulation,airway,breath)流程,即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这固然是心肺复苏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我们每位公民都必须学习及掌握,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这是我们的祖先率先发明的技术。我们作为中医人,也作为中国人,须铭记历史,对祖先的遗产保持感谢和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做到传承和发展。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4楼2016-06-26 00:01
                        回复
                          二、病情危重,口不能张,药不能下——鼻饲术
                          一般来说,我们吃药,都是从嘴里吃下去的。但是,万一病人病情危重,口不能张,甚至牙关紧闭,汤药如何下咽?这就需要用到鼻饲术了。《金匮要略·杂疗方》记载:“救卒死方:薤捣汁,灌鼻中。”这是我国最早记载于文献的鼻饲术。发展到宋代,中医师创造了管道引流鼻饲术:“如急风口噤,用青葱筒子灌于鼻内,口立开,大效。”这项外科操作使得不能口服药物的重病人也能够顺利服药,救下了无数病人。它也是我国古代中医师的伟大发明。
                          那么到了现在,这项操作已经极为普及,甚至都不用医生亲自操作,护士都可以行这个操作。现在的病房里,可以看到插满管子的重病人,请不要惊讶,也不要见到这些就说是西医所为,因为这些技术在古代的中医师当中已经有萌芽。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16-06-26 13:00
                          回复
                            在楼上,jnewsc哥@贴身女秘书 对此提出了一些疑问,归纳如下:
                            1.中医外科学衰落的原因何在?
                            2.庖丁之后再无庖丁,华佗之后再无华佗,那么这种不能传承的技术,可信吗?
                            3.中医药麻醉技术,是真的吗?有用吗?
                            楼下回答。


                            IP属地:浙江54楼2016-06-26 15:38
                            回复
                              @贴身女秘书 谁说曼陀罗没有麻醉作用?要搜学术文献,要搜中国知网。请搜索学术文献:[1]邓朝晖,罗充,刘彬,陈玲,谭金玉. 曼陀罗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07:1394-1398.
                              相信百度百科,你就输了。


                              IP属地:浙江70楼2016-06-26 21: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