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专栏之音乐黑匣子:等待彭春霞
(2007-04-15 02:55:09)
她如果能够胜任那种热闹,也不会选那些歌来唱了,《再别康桥》、《海边的陌生人》、《爱的故事》,更不会把歌唱成那样,稍一开口,就万籁俱寂。
是偶然间的发现:居然有一支制作团队,正悄悄地为彭春霞制作一张专辑。而且,已经有专辑中的照片流传出来,她站在盘山公路上,身后是黄色的蔷薇。
“居然”说明了我和其他人一样,曾经对她的歌唱事业充满怀疑,我们都知道,她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候,以一种完全不合时宜的方式出现的,令这种担心达到顶峰的,是那场比赛的最后一幕:在所有的比赛都进行完毕之后,进入前十名的选手,欢蹦着从舞台两侧涌上舞台,激昂的音乐里,她们挥手、跳跃、欢呼,先组成走马灯队列,又一字型排开,就在我们万分担心,一个31岁的女子,如何能够胜任这么高难度的出场时,我们看见了彭春霞,她穿着一件红衣裳,一条大摆的黑裙子,悄悄地出现,既没有很努力地跳,也没有努力挥手,最后,镜头里,所有人挤在一起欢呼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她。
也有人是能胜任这样的出场的,31岁,甚或更高龄,但彭春霞赢得我们由衷喜爱的那一部分,就在这里,我们一眼就看出,她不是那种人,她和我们一样,胜任不了。她是那种人:拘谨、退让,因为太喜欢这个世界,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怕把什么碰破了。我们一下就知道,她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就像当初看《史记·刺客列传》,写到荆轲,到处流浪投靠,有人横他两眼,他就知道别人不喜欢他,什么都不说,默默离开,少年时候读到这一段,简直欣喜莫名,原来,几千年前就有人和我是一样的,而且,他并不是不勇敢。
彭春霞不是不勇敢,她的勇敢只是不在那些地方,不够她胜任那种场面,她如果能够胜任那种热闹,也不会选那些歌来唱了,《再别康桥》、《海边的陌生人》、《爱的故事》,更不会把歌唱成那样,稍一开口,就万籁俱寂。
但这种喜爱显然妨碍了她,甚至因为我们的喜爱,她可能更坚定了,另一群人,可能因此离她更远了。所以,不论在百度的彭春霞吧里,还是在她的博客上,出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她这张专辑,是唱片公司为她出的,还是她自费出的?
可能是她自己做的吧,因为,从没有一张唱片,给歌手这么大的自由度,而且,她显然还没有脱离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还在为客服排班,还在迎接总公司的检查。
但不要紧,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没有这种形式更好,编曲、制作、和声、吉他,基本都由她完成,而选曲,完全是她的风格,都是她最喜欢的歌,《海边的陌生人》、《孩子气》之外,她居然(再一次惊讶到“居然”)选了余光中和杨弦的那首《回旋曲》!那首她在十年前,在万芳那里听到,令她念念不忘的《回旋曲》!
曾经问过朋友,像万芳和苏慧伦这种声音,应该怎么归类?这种台湾民歌时代女声之后,indie女声之前的这种声音,极其清新、清澈、干净和刚韧的声音,这种不像民歌女声那样,动不动就像琼·贝兹,声音的质地和气息过分真实,又不像indie女声那样过分甜美和小气的声音,应当怎么归类?他说,那是一种独属于台湾的女声,是某个时期的“台湾气质”。或者,也可以说,那是文艺浪潮之后,富裕年代来临之前的一种声音。一种刚刚好的声音。
而彭春霞在为我们填补这个空白,非常非常好,且静静等待。
(2007-04-15 02:55:09)
她如果能够胜任那种热闹,也不会选那些歌来唱了,《再别康桥》、《海边的陌生人》、《爱的故事》,更不会把歌唱成那样,稍一开口,就万籁俱寂。
是偶然间的发现:居然有一支制作团队,正悄悄地为彭春霞制作一张专辑。而且,已经有专辑中的照片流传出来,她站在盘山公路上,身后是黄色的蔷薇。
“居然”说明了我和其他人一样,曾经对她的歌唱事业充满怀疑,我们都知道,她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候,以一种完全不合时宜的方式出现的,令这种担心达到顶峰的,是那场比赛的最后一幕:在所有的比赛都进行完毕之后,进入前十名的选手,欢蹦着从舞台两侧涌上舞台,激昂的音乐里,她们挥手、跳跃、欢呼,先组成走马灯队列,又一字型排开,就在我们万分担心,一个31岁的女子,如何能够胜任这么高难度的出场时,我们看见了彭春霞,她穿着一件红衣裳,一条大摆的黑裙子,悄悄地出现,既没有很努力地跳,也没有努力挥手,最后,镜头里,所有人挤在一起欢呼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她。
也有人是能胜任这样的出场的,31岁,甚或更高龄,但彭春霞赢得我们由衷喜爱的那一部分,就在这里,我们一眼就看出,她不是那种人,她和我们一样,胜任不了。她是那种人:拘谨、退让,因为太喜欢这个世界,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怕把什么碰破了。我们一下就知道,她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就像当初看《史记·刺客列传》,写到荆轲,到处流浪投靠,有人横他两眼,他就知道别人不喜欢他,什么都不说,默默离开,少年时候读到这一段,简直欣喜莫名,原来,几千年前就有人和我是一样的,而且,他并不是不勇敢。
彭春霞不是不勇敢,她的勇敢只是不在那些地方,不够她胜任那种场面,她如果能够胜任那种热闹,也不会选那些歌来唱了,《再别康桥》、《海边的陌生人》、《爱的故事》,更不会把歌唱成那样,稍一开口,就万籁俱寂。
但这种喜爱显然妨碍了她,甚至因为我们的喜爱,她可能更坚定了,另一群人,可能因此离她更远了。所以,不论在百度的彭春霞吧里,还是在她的博客上,出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她这张专辑,是唱片公司为她出的,还是她自费出的?
可能是她自己做的吧,因为,从没有一张唱片,给歌手这么大的自由度,而且,她显然还没有脱离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还在为客服排班,还在迎接总公司的检查。
但不要紧,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没有这种形式更好,编曲、制作、和声、吉他,基本都由她完成,而选曲,完全是她的风格,都是她最喜欢的歌,《海边的陌生人》、《孩子气》之外,她居然(再一次惊讶到“居然”)选了余光中和杨弦的那首《回旋曲》!那首她在十年前,在万芳那里听到,令她念念不忘的《回旋曲》!
曾经问过朋友,像万芳和苏慧伦这种声音,应该怎么归类?这种台湾民歌时代女声之后,indie女声之前的这种声音,极其清新、清澈、干净和刚韧的声音,这种不像民歌女声那样,动不动就像琼·贝兹,声音的质地和气息过分真实,又不像indie女声那样过分甜美和小气的声音,应当怎么归类?他说,那是一种独属于台湾的女声,是某个时期的“台湾气质”。或者,也可以说,那是文艺浪潮之后,富裕年代来临之前的一种声音。一种刚刚好的声音。
而彭春霞在为我们填补这个空白,非常非常好,且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