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吧 关注:2,369,283贴子:7,495,328
  • 12回复贴,共1

【稻城 · 亚丁转山记】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看了一场秋天的童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到那里,看蔚蓝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黄色的草地,看一场秋天的童话。”这是9/29上映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电台DJ陈末(邓超饰)说过的一句话,而故事情节的后半段,也发生在这个叫“稻城亚丁”的天堂。


1楼2016-10-20 11:48回复
    集结号
    从28号开始,已经开始有队员陆续到达丽江,集于青旅,或古城闲逛,或周边游玩,有的索性懒于店中,喝茶赏花逗狗。丽江这个地方,只有懂的人才能谙得到它的真谛。渐多的人和渐多的行李,让小院热闹了起来,随地可见的物资用品,已经注定了这是一场腐败之旅。

    终于,在29号晚饭之时,包括领队在内的21名队员全部到齐。特色的土鸡火锅,热情的他留族人,他留族的老板弹着吉他唱着歌,同我们一起喝着酒……出发前的晚宴,尽兴畅快,夜半无眠。


    3楼2016-10-20 11:49
    回复
      终于,晚上9点钟到达预定的酒店。当然首要的事情就是饱餐一顿,来填满空了一下午的肚子。然后,早早回房,打包各自的行李,收拾好疲惫了一天的心情,安睡。期许已久的三怙主大环穿即将来临。


      7楼2016-10-20 11:49
      回复
        天色渐暗了下来,有的人围着火堆,喝着果珍,烤火聊天,而还有部分人则架起三脚架,拍起星空和光绘。杨大爷索性搬过小马扎,坐等围观,陪同到底。玩的累了,尽兴了,才回帐休息。

        今晚,藏民已将马铃都摘了去,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鼾声和火堆冒出的声响,当晚营地海拔4100米,在夏诺多吉的东侧脚下,是五晚当中最低的,也是全队睡得最舒适安逸的一晚。


        17楼2016-10-20 11:53
        回复
          三)翻越最难的垭口——杂巴拉
          之所以说,杂巴拉是全程最难翻越的垭口,不是因为它的海拔,它只有4700米,不比之前的夏诺多吉垭口,而是因为行程近半,对于仍处于高反的队员,从身体和毅力上考验最大。

          清晨,当所有人吃完早餐,等着太阳升起日照金山的那一刻,突然雾起了,在迷雾之中,只能勉强的拍下一幕朦胧的日照金山,虽然模糊,也算了愿。正在人们收拾着背包担忧是否会下雨时,雾又渐渐散去了,真的如86老司机所言,清晨起大雾一般不会下雨。


          18楼2016-10-20 11:53
          回复
            当然,对于体力充沛,一直领于队伍前端的队员来说,一路倒是轻松,可以停停歇歇,等待后来人。闲暇之余还可以尽情拍照。

            向西望去,已经可以看到央迈勇的侧影,向下则可以清楚的看到山间洛克线的踪迹。横切夏诺多吉山体,路过碎石坡,向西行走1千多米的地方,下面便是充满人文气息的万花池牛场,而向上已经是夏诺多吉的南坡,萦绕于云雾之间,看不清他的样貌。


            20楼2016-10-20 11:53
            回复
              休整之后,向着杂巴拉继续前进,路渐渐的由山间土路变为石头路,山坡也一点一点变得陡峭。一天的长距离消耗战,让队员们的体力损耗殆尽,前后队员的距离也逐渐拉大,先锋部队在天黑之前已经扎营,后续部队仍在艰苦爬行。面对4700米的杂巴拉垭口,虽然只有300米的爬升,却挑战巨大。在远处看去,垭口陡峭,以为爬到顶部就会是下坡路,却不料杂巴拉垭口之上,面积宽广。人们在努力的爬到顶部之后,发现等待着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缓坡,终于到顶之后的下坡,也让精疲力尽的队员们走得并不轻松,在领队和马夫接应了几次之后,终于全员到达了下面的4400营地——娘西牛场。

              当晚,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是走了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夜路,也应该是一件记忆久远的趣事。


              23楼2016-10-20 11:55
              回复
                黑湖垭口是转央迈勇雪山的一个转折点,过了此处变转而向北,之所以需要向南绕行甚远,是央迈勇的山脊一直向南延伸,到于此处,山脊稍有降低,才能得以翻越。向北走去,一路平坦,路面多是一片接一片的大岩石,在小雨之中,湿漉光滑,走得要比平日格外小心。走过最后漫长的3公里,来到无名海子之前的甲独牛场,便是今晚的营地。大家冒雨扎营,收拾行李,雨停歇了,天边露出了光,后来伙伴在远处看到了营地之上呈现的彩虹,今天,就让我们宿营在彩虹之下吧!

                终于,在前后接应之下,天黑之前,全队赶到了营地,一天算是有惊无险,平安抵达。火堆旁,人群中,吃着羊蝎子,喝着汤,讲着故事,烤着火,不知不觉夜渐深了,篝火燃尽,笑声散却……雨又起了。


                26楼2016-10-20 11:58
                回复


                  27楼2016-10-20 11:59
                  回复
                    9点一刻“准时”出发,之所以准时加上引号,是徒步转山的这几天来,每天86都喊着8点准时出发,结果每次都会临近9点才逐渐上路,最一天,当然继续保持传统,甚至更晚了些。

                    一出发就要先翻越一个垭口,这也是全程的最后一个垭口——洛松垭口,也算是全程下来最为轻松的垭口。由于翻过之后就是一直下坡,心情上没有那么压抑,所以也就没有那么辛苦。


                    34楼2016-10-20 12:00
                    回复
                      越接近垭口的地方,雾气越大。路过一个小牛棚,几个藏民坐于其旁,闲然自得。在大雾中行走片刻,10点半钟的时候,全部队员终于到达了垭口。洛松垭口,海拔4650米,是卡斯地狱谷穿越到三怙主神山的最后关口,也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必经之路。垭口之上挂满了风马经幡,随风飘扬,旋于空中。

                      翻过垭口,画风突变,没有了一丝雾气,变为一片云海,青山连绵,已是另一番景象。


                      35楼2016-10-20 12:01
                      回复
                        路边的风景总能给人惊喜,让转山几天看多了美景的我们,并不觉得视觉疲劳。相比之前,卡斯地狱谷的森林更加原始幽深,也算是在转山的最后一程填了色彩。

                        一路走走停停,拍摄风景,累了经过牧场就席地而息,最后一天没有了往日赶路的担忧,没有的爬垭口的烦恼,说说笑笑,倒是自在。


                        37楼2016-10-20 12:01
                        回复
                          当然,说是自在,也只是前半程的感受。虽然都是下坡路,相对正穿卡斯地狱谷的漫长无尽而绝望,这长达十余公里山谷路,走起来也并不轻松,绕过一道又一道的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陡坡,仍不见山路尽头。

                          在不知道兜兜转转走过了多少个木桥之后,道路终于有所平缓,海拔也开始降到了3000左右。路旁的溪流声隆隆不绝,湍急却清澈透底。


                          38楼2016-10-20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