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黄帝内经》15:见其色,知其病=平衡的调试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2月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通行翻译(见于互联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978a2f0e0f.aspx):
观察病人气色的变化而知道病情的,叫做明;切按脉象而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而知道病的部位的,叫做工。
俺翻译:
检测到反射光的变化,就知道不平衡的所在,称之为明(平衡OK了)。
轻拍测试产生脉动,就有触发导致发生倾倒,称之为神(中央铜丸设置OK了)。
倾倒所在的方位,就有亦只有该方位有显示,称之为工(触发“一龙吐丸”OK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5aa6c1193853438ccf8729a312b01f/bfc5f012c8fcc3cee28d9c9e9b45d688d53f2027.jpg)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岐伯进一步解释“平衡的调试的步骤”:
色(平衡)、脉(震动)、尺(倾倒)的调试是相对应的,如鼓槌与鼓之相应也,不得失去对应的顺序,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所以:
首先调试第一步骤为工(调试“一龙吐丸”,“而七首不动”),
接着调试第二步骤为神(调试“施关发机”,“旁行八道”),
最后调试第三步骤为明(调试“地不觉动”,“施关发机”)。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2月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通行翻译(见于互联网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978a2f0e0f.aspx):
观察病人气色的变化而知道病情的,叫做明;切按脉象而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而知道病的部位的,叫做工。
俺翻译:
检测到反射光的变化,就知道不平衡的所在,称之为明(平衡OK了)。
轻拍测试产生脉动,就有触发导致发生倾倒,称之为神(中央铜丸设置OK了)。
倾倒所在的方位,就有亦只有该方位有显示,称之为工(触发“一龙吐丸”OK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5aa6c1193853438ccf8729a312b01f/bfc5f012c8fcc3cee28d9c9e9b45d688d53f2027.jpg)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岐伯进一步解释“平衡的调试的步骤”:
色(平衡)、脉(震动)、尺(倾倒)的调试是相对应的,如鼓槌与鼓之相应也,不得失去对应的顺序,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所以:
首先调试第一步骤为工(调试“一龙吐丸”,“而七首不动”),
接着调试第二步骤为神(调试“施关发机”,“旁行八道”),
最后调试第三步骤为明(调试“地不觉动”,“施关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