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渊xyz吧 关注:54贴子:3,182
这个帖子里面我会讲讲我所认为的哲学。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我在开一个帖子之前都会尽可能的去搜集资料完善自己的文章,但是这次我打算不去参考别人的思想,比如百度搜一下哲学到底是什么啊,我看还是算了。
为什么呢?我觉得哲学是一种思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而每个人的思想千差万别,可能你俩很接近,可能你俩分得很远,而我写的呢,使我的思想,是我看到世界之后给出的结果,可能我和别人看到了同一个世界,也可能看到了别人的思想,但是我绝对不会轻易认可。这不像科学,科学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是不是什么。你说地球是圆的,我绝对信,纵然我从未看到过地球是圆的,也不打算去证实它,可能地球并不是圆的,但是我相信了地球是圆的了。在思想层面上,我不会做退让。
如果你看到这篇帖子了,不妨来看看,因为说不定我们会有共鸣,我们会有分歧。即使我们吵起来了,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思想还不够互相说明对方。我认同的,才是我的哲学,可能在这些分歧中,能够把我所认同的,继续提升一个档次。
本来打算放一个马克思的头像镇楼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IP属地:上海1楼2017-04-08 07:57回复
    哲学吧,很奇怪。
    在这个世界上,有七十亿人口,多么庞大的数字,每天每个人的时间都过去,有新生儿出生,也有人逝去。
    但是每一个人都不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世界是什么,以及其他很多很多。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找到自己所认为的根本答案。即使他说找到了,别人也未必信服,甚至有可能是自己糊弄自己。经常有些人说“啊,孩子是多么纯洁,他们还在思考这些纯真的问题,而大人已经被世俗所玷污,不再愿意思考这些问题。”
    这也不能怨他们,看看人类历史吧,每个大人都是从孩子变来的,人类历史千万年,仅仅是人能吃饱有充足的时间去想这些问题的时间也有千年,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所有人都被“玷污”了。
    很明显这不再是人纯不纯真的问题,而是这些问题,不可能有正确答案。
    但是每个人总还是思考过这些问题的,每个人总有那么一些想法,但是不再提了。比如说,有的人可能说,“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来干嘛的,我也懒得想,但是既然我活了,我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要让自己过的好一些,我要努力奋斗。”其实这是她的答案,明面上他说“我不想思考这些问题了,我搞不懂”,但是他找到了一个能暂时说服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潜意识里告诉他“人要活得精彩,要努力”,那么我觉得,这些个思想,就是每个人的哲学。
    每个人的哲学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可以预见每个人心中的哲学也是不一样的。


    IP属地:上海2楼2017-04-08 08:11
    回复
      请不要灌输自己的哲学给别人,这是我想说的。
      现在的教育并非要灌输给你思想,就像你学微积分,学完某一天突然问“啊,我到底要学这个干嘛”。
      教育强迫你必须学习,必须接受教育,这不假。但并不是要求你像做加工一样生产出一样的零件。教育会把方法告诉你,但不会告诉你思想,你不知道,那你就自己琢磨去吧,你还敢说他在给你灌输思想吗?只是灌输方法而已,如果你最后发现自己的思想就是“遇到这种题我就这么解。”然后突然觉得自己好悲哀大骂应试教育给我灌输了解题的思想,那怨不得别人,只是你自己自愿接受了“方法就是思想,只是用来解题。”这种思想。不错,这也是思想,但并不是教育灌输给你的,每个人的思想是活的,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难道应试教育会给你灌输“我被灌输了”的思想?只能说明你自己从学习中找到了一个思想,而这个思想并没有什么用。
      哲学就有点麻烦了,他在强迫你思考,但是又担心你想歪,那怎么办,给你一个好榜样,看着点,这是雷锋,好好学着。我们都不是雷锋,学完了也不可能是雷锋,但是至少雷锋精神在当今时代适用,能用就说明他至少不错,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思想,学到了,说明你至少不会跑偏,但是你有分歧?说明你在思考,不过跑没跑偏?我不知道,可能偏了,思想更落后,可能思想更激进,更好,这没有办法。如果学校最后给你发了一张卷子,你说“我的思想很好,我想答我的思想”,那不行,这门课叫做“哲学”,其实是“别人的思想”,你不按别人的思想来答,不能说明你不会思考,只能说明你不会理解别人的想法。
      不过咱们这并不是一门课,我只是想交流我们的思想,你愿意听吗?如果愿意那太好了,或许咱们能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那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思想了“哲学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思考。”
      以及我对现在的强制教育的看法“学校并不会给你灌输思想,只会给你灌输方法”


      IP属地:上海3楼2017-04-08 08:24
      回复
        不可分离的统一性。
        任何两个对立的事物都是不可被分离的,分离则意味着这两个事物的不存在。
        分离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只存在其中之一不存在另一,这是非常可怕的分离,其一消失则意味着另一消失,不可能有其一存在而另一消失的可能。
        譬如,运动和静止,没有运动,就没有静止,相反,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两者同等重要。
        有人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我不认同,有人会说,万物永远是运动的,只有选择了一个参照之后,你才会知道你是否相对静止。
        这话完全可以反着说啊,万物永远是静止的,只有选择了一个参照之后,你才会知道你是否相对运动。
        上面两句话开始割裂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关系,非要分出一个绝对和相对,如果你能找到这么一个绝对和相对,那么就意味着两者的地位不对等,一方的地位在另一方的对应上不存在,这个地位的消失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消失,最后综上,运动和静止不存在。
        运动和静止好歹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放到人类的主观概念上,就有有些复杂了。
        比如,善和恶。你能说什么样的人一定是好人,什么样的人一定是坏人吗?绝对不能,如果一个人是绝对的好人,那么不存在它的对应的坏的一面,那么这样的事物不存在。
        对和错也一样,你能说共产主义是对的,资本主义就是错的吗?绝对不能,你能说社会主义是对的,奴隶制度就是错的吗?绝对不能,如果他是错的,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还会有一段奴隶的历史?
        这并不是说奴隶制度有多好,只是说在每一个事物内部都蕴含着对立的两面,人们常说科技是把双刃剑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为什么人们知道奴隶制度不是错的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奴隶制度,科技是把双刃剑但是还在不断发展科学,这是因为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能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方面是侧重的,只是在特定的角度下他是侧重的。例如,我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就是在某种角度下的看法,在这个角度下大有它成立的必要,就像你做物理题的时候先建系,哦,质点作什么运动,你说质点是运动的,你更侧重质点在运动,怎么运动,但别忘了下面有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如果没有这个参考系,你的质点谈何运动?参考系重要,但是,并不是你侧重的地方,这是我想说的。没有人会一直研究一个静止的参考系,他们固然重要,但是不是你侧重的方面。或许是这种侧重过多了,才会让人觉得“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分离的另一个层面是没有交涉。
        其实在刚才的例子中已经体现出来一点了,我再举个栗子。
        看一下这个贴吧的边框,什么颜色的?蓝的?海也是蓝的,不一样的颜色吧。天蓝?嗯,我也觉得更接近天蓝,但是我觉得也有点浅蓝的感觉,天下所有浅蓝也不是一个颜色,天下所有天蓝也不是一个颜色,这是很接近一个颜色而已,那个概念被人们称作天蓝,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颜色。
        再比如说,拔你一根头发,你不介意,在原先基础上再拔一根,也不在意,最后可是拔光了,这些可不好,一个人是怎么变成秃子的呢?
        那我来问个问题,没有头发的人是秃子,有一根头发的呢...也算吧,两根..也算吧,继续加下去...所有人都是秃子了。
        我说这个是想说,不可能有秃子和非秃子的绝对界限(我的意思是凭人类正常的取向,这个我们之后再说,如果你非要0根头发的是秃子,1根头发的不是秃子,当然也可以,但是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多长算是一根头发呢?你继续定义的话还会有多粗,在什么位置,假发算不算一系列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界限比如50,50根以下就算,多一根就不是秃子了。这两个概念是交融的,不可分离的。
        这就是我的另一个想法了:“一对事物是对立存在的,不可被分离,不存在谁更重要,谁是绝对,类似地,一个事物内部也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离,同时存在。”


        IP属地:上海4楼2017-04-08 09:00
        回复
          思维和存在谁是根源?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哲学不考虑它还考虑什么?但是我就还非得跳出来一下。
          第一:这个问题无解,你无法证明思维和存在谁是根源。
          既然无解,再把它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就显得有些突兀了,我就这么一说:
          第一个:几秒世界论&缸中之脑
          这个例子大概是这么说的:你的所有所有感受,包括记忆,都是外界附加的,你以为是真实的东西,其实都是幻想。所有的感受记忆都是被人为灌输给你的,你并不能确定你是真真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是一个虚拟世界中。
          我不做评价,我认为这个例子已经很好的证明了,研究思维和存在谁是根源,是徒劳无功。我的思考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对立的?
          在谈论这个之前,我还想说更多有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念:
          为何思维和存在无法被判断谁是根源?因为唯物主义者说:我根据现实,都是看到先有物质,再有意识,所以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者根本不信你那一套!你说你根据现实,但是现实是意识模拟出来的,再怎么告诉你先有物质,都是扯淡。
          所以,必须做一个假设,我假设:没有这个缸中之脑,没有这个几秒世界,世界就是物质的,意识就是物质诞生的,你说你不信?无所谓!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假设!
          对此,有一个二元论,我和他的想法还不太一样:二元论说物质和意识分别存在,但是有交集。哪里来的交集?上帝吧..我不确定。
          这种思想虽然被人饱受鄙视,但是我却觉得非常高妙,但是吧,我的观点陈述如下:
          世界无法被确定思维和存在谁是根源,在遍历这些后,选择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作为假设“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为什么我觉得唯物主义这个假设比唯心主义这个假设更可靠的,其实是因为“如果世界是物质的,我们就应该按照遵循物质规律的改造世界,在目前看来,其实是比较适用的。”
          其实这是废话,难道你觉得唯心主义说自己是唯心的就能脱离一切物质?不用吃喝拉撒睡?他们自己能把这些玩得团团转,总之就是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做这个唯物主义的假设,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在必要的时候,这个假设可以不需要。
          有人说唯物主义必然好,唯心主义就是鬼神啊什么的。我自然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不存在谁好谁坏,而且我认为唯心主义和鬼神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认为鬼神的存在与否无法判别,但拿唯物主义来讲,求鬼神是没有用的。
          这大概就是判断一件事我的三步:1.无法判别...这本是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存在的没有意义,那么2.假设我是唯物主义,我相信当前成立的事适用于以后。3.以前拜鬼神发现没有用,所以拜鬼神没有用,不要拜鬼神。这个结论就可以指导我们了,就有些意义了。
          从这一点上讲,我和唯物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因为我觉得我不能接受没有意义的结论,转而使用假设唯物的方法继续下去。从前一点上讲,我没有回答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因此我不算唯物主义,但是从后一点讲,我一直使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这两点加起来才是我的观点。
          唯心主义也绝非就是拜拜鬼神,事实上我觉得唯心主义并非不好,只是直接得出的结论没有意义,不科学。效果如同我的前一点,更何况我觉得我的前一点比唯心主义还公正一些,所以我嘛,自称是个唯物主义者。
          另外我觉得客观唯心主义不如主观唯心主义。从某种角度看,主观唯心主义的距离离唯物主义的距离比他们离客观唯心的距离还要近,把他们两个都看作是唯心主义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一开始我说,思维和存在无法找到谁是第一性,也就无从谈起唯物和唯心谁是正确的,但是!相信鬼神这种事情是万万不得有的,相信鬼神是变态的唯心主义而非唯心主义,无论从我的奇怪哲学想法,唯物,唯心,甚至我觉得可能还有二元论,都能推出拒绝拜鬼神,修炼,迷信的结论,既然1.无法找到谁是第一性 2.做法结论是一样的,我也就不再无法判别的问题上继续深究了。
          最后说一句,大家如何如何坚持唯物,如何如何反对唯心,以及我如何如何觉得唯物和唯心对立,都是在我们的概念中,对唯物和唯心有偏差,因为唯物和唯心是对立的,所以不可能绝对划分清楚,划分清楚则意味着唯物和唯心的不存在。而在这小偏差上,就能做出大文章,历史上每个人对唯物和唯心都是一个概念,模糊的概念,非要划分谁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除非特征非常鲜明,还真不太好划分。因此按照什么什么把哲学划分为几个阵营,在我看来是绝对不可取的。现在人反对唯心主义说相信鬼神就可以胡作非为,而我觉得鬼神不算唯心主义,那我俩就没啥共同语言了。因此,坚持什么主义(比如每个人都会对唯物主义有偏差,可能是张三唯物主义,李四唯物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通过你那个千奇百怪的主义得出理论上讲是标准的唯物主义这套结论,也就是该怎么做的问题。不要被唯心主义拉着去路边玩,最后觉得唯心主义就应该闯红灯,跑到马路中间被车撞死,临死前说唯心主义怎么怎么不好。重点还是看人怎么用啊。
          思维和存在是对立的吗?这个我还真不好回答,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物质诞生了意识,但是意识独立于物质。就像英国去美洲殖民,最后成立了美国,美国独立了。
          诶,你刚才不是说无法判断谁先谁后吗,那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对立的,我还是要说,套用那三句。
          1.思维和存在无法判断谁先谁后,这本是结论,但是没有意义2.假设我是唯物主义者,我相信物质诞生了意识,3.综上,物质诞生意识,意识独立于物质。两者相互对立。
          这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怎样物质都不会感觉难受,但是意识是由物质诞生的,独立于物质是说物质无法再对意识产生决定作用,物质可以蒙蔽意识,但是无法阻止意识的发展。只不过健康的发展还是畸形的发展就是另一码事了。
          这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话题,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当然不能!这被我分为几个世界来描述。
          1.客观世界 这个世界是正经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诞生了意识,但是意识独立于物质。
          2.现象世界 这个世界可以说不是一个世界,只不过是人类观察客观世界,得到的所有观察现象。
          3.意识世界 这个世界就是人的意识,人能否认识物质就是看意识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等同。
          很明显,人类由于无法判断思维与存在第一性的问题,意识世界是无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这个也可以这样表述:人类无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即使得到了客观世界的正确规律,也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证实自己已经得到了规律,总而言之:意识无法认识物质,而且是完全无法认识物质,这是由人类的本性,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性质决定的。
          从根本上讲,这种论证证明了人类不禁不能完全认识世界,甚至不能认识世界,注意是一点也不能!这一观点非常强,而且还决定了我们不应该在这里多花费时间,据我所知这么一个强的结论容纳了不少不可知论的观点。
          有的人说得好,唯物主义的弊端就在于他声称自己和客观相符合,唯心主义没这毛病,一旦客观和唯物主义一点不符合,打唯心主义的手就会啪啪打在自己脸上,我想现代的唯物主义还没有能容纳量子力学的吧(有可能再过一百年后的哲学系学生的必修课是量子力学,笑)。但是他们只管自己怎么做,中国只要保持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实现理想就好,你那个光子怎么怎么干涉,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没什么关系。哲学家也就不在意这些东西了。(当然,如果后来被证明中国的政治局势被量子力学改变了,我也要写个名言“给我一个光子,我能让美国走向共产主义”)
          有人说,既然不可知,我们还研究他干什么?你这样做只会导致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我那不还有一个世界吗,听我继续说下去。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已经没可能了,但是我们还是套用那三句:
          1.人类无法认识客观世界,这本是结论,但是没有什么意义,那么2.假设我是唯物主义者,我要用科学方法解释当前发生的现象,3.意识世界在试图理解现象世界。
          那么意识世界有可能理解现象世界吗?当然....不行,因为现象世界只是现象,不存在背后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些可能是规律的东西,把他们拿进来,那就是意识世界了。所以说,现象世界不能被理解,因为他们无需被理解,但是现象世界可以被认识和解释。苹果落地了,这属于现象世界,我说它受到重力,这是意识世界,但是苹果究竟是怎么掉下来的,我也不知道,这属于客观世界。从这个角度上,我可以说“意识世界可以认识现象世界”
          但是,现象世界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人不断做着实验,得到更多的现象,填充现象世界,修正意识世界。现象世界在变化,因此意识世界也在跟着变化,变化的世界里结论自然是变化的。而且即使是现象世界终于有一天完全描述了客观世界,我们仍然无法将意识世界与客观世界等同,这中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以说,我是不可知论者,但是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解这个世界,我只是说,人一点也不能了解客观世界,只是人在努力了解现象世界罢了。
          就像我一直所做的,你光看我得出什么结论,做什么,或者说方法论是什么,不并不能得出我是什么主义者,相反我认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和一个唯心主义者可以做同样的事,看他做什么你无法认识到她到底是什么主义,从某种角度上,这或许是我认为意识无法正确认识物质的另一种体现吧——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无法体会到客观世界。
          还是有些悲哀的。


          IP属地:上海5楼2017-04-08 11:20
          回复
            曾经有人欠钱不还,然后说“欠钱的我是过去的我,找过去的我要吧”
            最后他被打了一拳,回话是“打你的我是过去的我,状告过去的我吧”
            这个人是罪有应得,但是我们想想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绕不出去的坎:
            到底什么算“我”?
            上次我们说了社会共同概念,现在我要说,每个人的的个体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实在个体和共同概念。
            你的意识虽然不是物质,但是也属于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共同概念则是你之关系,你的联系。
            你的共同概念是由一大堆与你有关的概念组成的,他们正正经经构成了你,换句话说,你不是一个物质实体,而只是一堆关系。
            听我解释,我问你鲁迅是谁,你会想到鲁迅那张照片,胡子..嗯。是,那的确是一张物质照片,但真实情况是,你从照片中得到信息,这是鲁迅。或者你说,鲁迅是一名作家,不错,作家这个职业也是鲁迅的关系。鲁迅弃医从文。不错,弃医从文也是鲁迅的关系。鲁迅先生再怎么吃饭,再怎么上厕所,新陈代谢新老细胞交替,构成他的关系是暂时确定的。
            为什么说是暂时确定的呢?因为每个人都是发展中的,一瞬间的你不是你,一辈子的你才是你。你这个概念包括了时间,随着时间变化这个整体叫做“你”,而非某一瞬时的物质实体或共同概念。
            也就是说,共同概念是可以变化的,甚至沿着某一路径缓慢移动。例如一个幼时心灵受过伤害的人,慢慢变坏最后变为坏蛋,他的共同概念就沿着这条路走向了坏蛋。慢慢把坏蛋这个概念囊括到了自己的共同概念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进,你离你原来的共同概念会有很大的差距,你可能原来喜欢吃米,现在喜欢吃面了。原来喜欢坐飞机,经历过一场事故之后连汽车都不敢坐了。喜欢某一个人被拒绝,非常伤心什么的,你的共同概念都会与原来产生区别,但仍然会有些关系连着,比如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一直没变。
            因此,一些与之有关的承诺也就有了变化,他们是否生效取决于你是否还保留着与之相关的共同概念。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你小时候玩过家家答应长大了一定要娶某某,长大了他来找你说你不算数。其实我觉得不算数正常,因为你的共同概念里已经失去了和过家家那个人相关的共同概念,这话不作数。如果你俩一直要好,就是传说中的青梅竹马的话,结婚也未尝不可,说明这个共同概念还存在着。


            IP属地:上海6楼2017-04-13 23:10
            回复
              对人类来说,事件的细节是趋于无限的,人不可能做出最合适的判断,只能做出较为合适的判断,如何符合度较高的话,人就可以满意了。
              因此,如果事件的细节非常少的话,就不能进行合理的判断。比如情急之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是最好的,却是能应对最坏情况的。
              比方说有人问我,火车开过一个岔口,原路线左拐,左边有10个孩子,牌子上写着禁止玩耍但他们还是在轨道上玩。眼看就要撞上了,你可以扳动控制杆,这样就会往右开,右边没有禁止,但是只有1个人,你拉不拉控制杆?
              我开始问问题,那一个人是谁,那十个熊孩子是谁,他们为什么在这里。
              问者说,这是一个心理学测试,只是为了找到你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决策,所以你不能问那么多问题,必须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
              我的第一感觉?那就是这个问题给的条件太少,必须得继续问。
              这就是我的答案,没有办法,细节太少了。
              还有什么吗?这里面说道可多了。


              IP属地:上海7楼2017-04-22 19:23
              回复
                这是我还没有参透的第一点:事件的细节是无限的吗?
                这可比唯物唯心复杂多了,扯唯物唯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人不如去考虑考虑这个。
                我认为事件的细节是无限的。
                从理论上讲,物质是有限可分的,总有一个最小的单位,从这一点看事件的细节应该是有限的。但是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并且无限的世界带来无限的联系,物质本身的存在形式又由物理决定,这就应该具有了无限的细节。
                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成,世界是被决定论和机械论决定的吗?
                如果事件的细节是有限的,那么就一定有办法计算出未来任意时刻的走向,虽然这可能需要找到方法使计算这一过程被排除在所计算的事件之外,不然就会无限地迭代下去。但如果事件的细节是无限的,从根本上就不会有这种计算的可能。
                也有可能,世界是决定了的,每个人之后会做什么事都是决定的,但是这是在宇宙之外的观察者的角度,任何宇宙之内的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世界不是被决定的。
                过去和未来本来是没有方向的,只是一个人知道,一个人不知道,而且正在从不知道流向知道,这就是时间的方向。这种时间的方向定义于主观,很好地符合客观世界。


                IP属地:上海8楼2017-04-30 09:35
                回复
                  可知论的唯物主义必然滑向唯心主义。
                  可知论,定义是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在我这里,可知论定义为 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
                  因此我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人完全不能认识客观世界,这是由于存在“唯物主义弊端”
                  唯物主义弊端是唯物主义存在的必然矛盾,任何唯物主义都必须忽视这一必然矛盾,否则直接滑向唯心主义。尽管如此,唯物主义在实践中还是会部分地滑向唯心主义,这也是由于唯物主义存在根本上的欠缺,而唯心主义在逻辑上不存在矛盾。
                  唯物主义弊端可以这样说,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这是你的认为。
                  有可能你被灌输了世界是物质的,而世界本来是精神的,这就是唯物主义弊端了。
                  人的认为就是人的一种精神,唯物主义弊端说透了,就是:
                  先有人的认为,接着有人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为。
                  说白了就是唯心主义嘛。
                  因此任何唯物主义者都绕不出去这一个坎,必须先忽视这一弊端,才有可能发展出合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如果一个唯物主义者奉行可知论,就是明知道自己打不过这个弊端,还要去鸡蛋砸石头。可知论说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再加上唯物主义者认为先有物质,那么很显然,唯物主义者就不再是认为先有物质,而是世界就是先有物质。但是很明显这还是唯物主义者对世界的一个认识,自己就和自己矛盾了,除非唯物主义者抬出什么东西认为这个认为不是认为,而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换句话说唯物主义者用自己的意识给客观世界加了什么东西,物质被唯物主义者的意识操纵着,有一种理诞生诞生了物质,你自己都知道这是啥,客观唯心主义。
                  另外我想说的,还是人人的概念不同,每个人对概念都或多或少的有偏差。或许马克思真的是一位伟人,但是在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概念早就不同了,留下的只是一个CPC利用的工具。
                  哲学的目的是发现真理,而不是统治阶级或者执政者的工具,当然CPC的马哲中肯定有发现真理的部分,且有很大一部分,但从根本上定性,就是CPC的工具了。
                  你可能对此不满,这也是由于咱们之间存在概念差异。之后我说目的论和一些关于发展的诡辩时可能会说到这些。
                  这也不能强求,毕竟CPC领导着中国必须得发展,发展就必须笼络人心,这种灌输思想应该是中性的,不含褒贬。有时候为了社会的发展必须得有一些思想上的限制。
                  概念差异就是这么可怕,下次再说。


                  IP属地:上海9楼2017-04-30 09:53
                  回复
                    另一点:真正存在脱离于物质的精神吗?
                    由于概念差异,我必须得说清楚这指的是什么,不然唯物主义者立马告我:当然没有。
                    这里的脱离物质的精神,指的就是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其他情,但必须排除这些情之间的利害关系。
                    这下似乎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一个人说父母只是装东西的盆子。
                    你看,他们生了你不是?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还真不好说,因为从利益的角度上讲,这句话是对的。
                    说这话的人绝对没道德,这我绝对承认,而且,利益是解释这一切东西的最好方式,百试不灵。
                    为什么父母会养你?因为在你长大之后要孝顺父母,父母出于自己的长远利益才会养你,送你上学。
                    你为什么会交朋友,因为一个人会孤单,和别人交朋友缓解孤单,本质上是出于利益。
                    人为什么会舍己为人,有人说是为了名声,这是利益,此外还有自己的满足感,也很重要。找到了信仰,信仰是可怕的东西。
                    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合作?为什么会战争,也是由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那个人说父母是盆子?我猜,他可能不想抚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样会占用自己的时间,损害自己的利益,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你会觉得我上面的部分话你认同,你又不认同并且认为没有道德?因为道德本身就是利益的最好实现形式。你当然可以不交朋友,也可以不帮助别人,但是这样不仅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不舒服。所有人都这样想,就有了道德。道德正是能满足全人类的利益。如果某事件能满足个别人的利益,就不能称作道德。
                    根本没有道德,有的是永恒的利益。利益是基础,其上才是道德,道德是部分的利益。
                    不过人有时并不会做出对利益的最好判断。有些时候为了别人反而办了坏事,这不绝对,道德和利益有时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道德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偏离利益,但是脱离利益的道德没有意义。
                    有的人认为死就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并会开始下一阶段。不过目前我们看来这一阶段很可能不成立,不建议冒险。因此我们不支持任何理由或借口的自杀行为,为了社会风气的利益,这也是道德的一部分。
                    问题来了:将人人之间的情,排除利益后,还会剩下什么东西吗?特殊的羁绊,真的存在吗?
                    我还没有想明白呢。我是希望存在的,但是目前看来不存在。


                    IP属地:上海10楼2017-04-30 10:09
                    回复
                      归纳是人类进行决策的根本途径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午9点给它喂食这一经验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最后,它的归纳主义良心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可是,事情并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和乐观。在圣诞节前夕,当主人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的时候,它通过归纳概括而得到的结论终于被无情地推翻了。大概火鸡临终前也会因此而感到深深遗憾。
                      不,火鸡并不会感到遗憾。
                      有些人嘲笑这只火鸡,说他只注重了表面,没有找到内在。
                      现在开始我来反驳这些人。
                      这些人无非是要得出一个正确的方法论:考察事物不能流于肤浅。这自然是正确的,但是不可知论告诉我们,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获得的是内在还是表象,也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触及内在。因此,嘲笑一只火鸡毫无意义,归纳,正是人类不得不走的可悲道路。
                      所谓事物的表象和事物的内在,是处于意识世界的,也就是说,对于客观世界来说,你的表象和内在没有意义,你认为是表象的东西或许真的是内在,你认为是内在的东西或许肤浅得不得了。你让我们在归纳时注意事物的内在,又怎么做得到呢?
                      因此,无需考虑客观世界的内在与本质,去寻找意识世界的内在吧,找寻这个内在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归纳,一个实验只有可以被重复才能称得上是实验,这样的实验才能验证结论。
                      人是很悲哀的,只能使用归纳法,当然,你说我们可以跳出这个归纳进行一些新思想,最后发现是正确的,但别忘了,正确的东西需要检验,检验自然离不开归纳法。比如说。
                      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当然据史实,并没有这回事),创造了牛顿力学,拿牛顿力学去看月亮,得到了证实,这其实是归纳的一种变体,实验现象满足规律就像火鸡做了个试验,今天少下一颗蛋,喂食照样是九点。
                      但是归纳着归纳着,就出现问题了,这就说明那个力学不对,比如牛顿力学并不适用于微观高速的,并没有物理学家觉得心伤,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业发展起来了。火鸡把饲养场烧了,可就没人给他喂饭了。
                      一些科学家就是靠脑袋里的突发奇想搞出来的,梦到苯什么的,但是别忘了其后是靠进一步的归纳来证实的。
                      一些人怀疑引力是否存在,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怀疑,怀疑之后也并非大肆宣传,而是想办法使得证明自己的思想符合现实,也就是归纳适用于更多情形,怎么办呢?设计实验。前些时间看到一些科学家尝试观测引力波和黑洞,这才是科学家的态度。
                      刚才又看到一个说电荷不存在的家伙。说他是错的,也不能这么说,但是他做法不对,理论物理不是空谈理论,这是归纳的不正确打开姿势。
                      读到故事,一个人企图自杀被人制止,这个人相信死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新生。这是新思想,但是很悲哀,人类只能实验,但这个危险的思想没有办法实验,所以很遗憾的说,我们只能像那只鸡一样,固守旧的归纳: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
                      那只火鸡并不可笑,相反,有些悲哀,而更悲哀的,是人类本身。


                      IP属地:上海11楼2017-05-07 19:47
                      回复
                        我在此修正之前我的一个观点。
                        这绝对是一个重要思想,让我有必要记下来。
                        我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一把剑,劈开了哲学两大块。你说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家的一厢情愿,认为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我也不是唯心主义者。
                        把唯物和唯心划分开是一大错误,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绝对分开的。
                        我也不是什么“滑向唯心的二元论”。将物质和意识结合起来需要搬出万能的上帝?太可笑了。
                        例如你是核子物理学家,发明了原子弹。炸死了广岛长崎不知道多少人,但也因此停止了二战,避免美军登陆日本造成更多人伤亡。
                        假如你是德国一位化学家,你制得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炸药,炸死了数不清的人,但在战后,这种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喂饱了更多的人。
                        你是善人或是恶人吗?当然,不可能划分清楚,你会管这个叫二元论吗?你会管这个叫善和恶没有办法结合起来吗?或许你会说有你这个人才把善和恶结合起来了。但随着时间逝去,你的肉体早已不见,故事写入书成为精神,到底又是什么结合起来善和恶呢?
                        并没有什么?他们两个本身就是可以自相结合的。
                        唯物和唯心也只是事物的两面,并没有什么没法区分的,运动和静止,物质和意识也一样。
                        一切的万物都处在绝对的平衡当中,平衡不是运动,也不是静止。不是矛盾对立,也不是统一。


                        IP属地:上海12楼2017-05-19 00:19
                        回复
                          统计规律与概率云、主要方面与可控方面。
                          ”世间万物都有联系,至少,你俩之间有万有引力。“
                          世界万物都有联系,但你不能把你做错的事推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去。例如,如果你闯红灯,结果被车撞了。该谁负责?
                          这里前半段,我会顺着原来的思想说“肯定是你负责”,但到中间我会给一个“别人负责”的假象,最后我会说实质上还是“自己的锅自己背”。
                          如果是别的哲学,肯定会说,你闯了红灯,在这个事件当中,和你有联系的只有红绿灯,那辆车,没有别的了,会开始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一套我真的是掰不过来,结论是“闯红灯是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所以得负责。”当然,别说什么“在中国车撞了人就得车赔”。
                          但是请问,如果那个司机正好酒驾呢?这起事故他会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请注意,你犯的错误并没有减少,但是你承担的责任变轻了。换句话说,你受到的惩罚竟然不完全由你自身决定!
                          此外,经常有这样的故事讲到我耳朵里,但是我觉得十分可笑。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并且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子,其中有三个是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健全,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病,请问,你会建议他生下来吗?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ok我知道你听过了,我就直说吧,第一个女的怀的是贝多芬,候选人C是希特勒。
                          首先强调:事件是无法仅凭有限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的。足够多的信息能够作出足够强的判断,即使如此也不能作出一定正确的判断,更何况你现在得到的信息更加少。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仍然选希特勒,但如果我知道了C是希特勒,说明我知道了更多的信息,比如说希特勒的暴行。我就不再会选C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下,没有人能像我一样知道更多的信息。做出C选择的人,不要为此震惊,不要张大嘴巴,你的选择是最自然最顺应思维的,也是依据现有信息做出最合理判断的,如果你选了A和B,我才会对此震惊。
                          题一的妇女到底该不该生小孩呢,这是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像第二题,题目的信息明确指向你应该选C,或许这是出题人的故意诱导。但是第一题有些难回答。乐观主义者会加油尝试,悲观主义者则会为保守养活已有的孩子。
                          事实呢,贝多芬的确是著名的音乐家,但是也挺惨的,首先是个聋子,其次去世得也早,这位母亲把他生下来完全是碰运气,或许世界上有1000个一样的这样的妇女,但只有1个贝多芬。我觉得悲观主义者在这里会更理智一些。
                          当然,第二题的希特勒也一样,或许真的发生过类似的选举,C当选了,而且不是希特勒,最后带领人们走向幸福。这都是人无法控制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事件的发生呢?
                          事实上,任何事件都在影响。
                          哈?那你说,我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得怪最近西瓜价格下降?
                          当然不能,影响和原因是两码事。
                          这我可糊涂了,你可得跟我说说。
                          首先,西瓜价格是绝对可以影响你的成绩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例如西瓜价格下降,大家去买西瓜,结果物业人员去买西瓜,你家断电了没人报修,结果你点着蜡烛复习了一晚上,非常不爽第二天没考好。
                          这个影响还是有点大。
                          假如西瓜价格下跌,但还有一家西瓜价格没法降下来,降下来就亏本,现在这家店老板非常郁闷。坐在路边吃泡面,想着怎么处理掉这些西瓜,出神的时候跑来一人,撞上了,弄湿他的衣服,两人吵了二十分钟。那个人是对面文具店的老板,因为晚到了二十分钟所以店门晚开了二十分钟,而你焦急的在门口打算买橡皮,因为你本来没有橡皮,特意早到并且留了十五分钟出来买橡皮,想不到店门一直没开,只好先进考场,考场上非常焦急,但是选择题还好都涂对了,但是有一道大题因为太紧张没有做完,扣了一分。
                          切,世界上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你还真别说,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这故事发生在1963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这一天,洛伦兹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洛伦兹的蝴蝶效应,想必是人尽皆知。再小的物体对世界都有影响。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5-20 09:18
                          回复
                            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
                            其实世界上那些你觉得巧的事,并非真的很巧。
                            举个栗子,假设你投篮球时连进了七颗球,是不是觉得非常罕见?假设你是一个投球水平差不多的玩家,每天下学后都回去操场投几颗球,不知不觉打篮球几年了,所以投进球的概率是50%,可以吧,再假设你一天只投100颗球你连投进七颗球的概率就是7次50%,没错的话平均254颗球就会出现一次七颗球。换句话说平均2.5天就会遇到一次。这并不是很长的时间,即使你一天只投35颗球,差不多平均一个礼拜也就会出现七颗球。
                            人们总是善于赋予某些事件特定的意义。比如说连进七颗球,就会有人说手气来了。实际上连进七颗球和前四颗进后三颗不进的概率是一样的。摇出骰子6意味着好运,可是摇出几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巧事不巧,关键在于样本空间足够大。对一些事情来说,常常不满足,例如买彩票,这种东西概率小到你一天买一张压根不足以让概率规律体现出来,而整个人类社会买的彩票就可以体现这一规律。所以福利彩票才会挣钱,类似的还有保险,股票等。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某些事件的概率虽然很小,但样本空间足够大,能够体现出概率规律。但人们往往因为概率很小就认为发生奇迹什么的,就是对概率没有一个直观感受。
                            巧事并不巧,比如你今天回家时被人踩了一脚,到家后又被踩了一脚,睡觉前自己还踩了自己一脚。够倒霉的,打住!这跟倒霉没有关系,你的脚一直在地上,被人踩几乎是个必然事件,虽然被踩的概率很小,但是却经常发生。如果你把你被踩的时间及时记在日历上,就能发现一定的统计规律。当然如果你今天玩了一局踩脚游戏,那不算。不过大多数人压根记不住这么小的事,只有被连踩三脚,估计才会印象深刻吧。
                            类似的还有等车效应:等哪辆公交车,哪辆不来。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等别的东西上,等人啊,等航班啊,等出租车啊,明明经常见到公交车,一在站牌上等就不见了,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如果你一来就等到车的话,你会很快忘记这件事,因为等车的时间太短。所以说你在心中比较的是等车的时间,总感觉等不到车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不是废话嘛。
                            巧事发生你觉得巧,其实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发生。比如你今天被连踩三脚,不开心就没有打游戏,殊不知今天打游戏你可以连抽中三个一等奖。或者是有点疼骑车回家不利索,晚到家一会,殊不知早到的话这里会发生车祸,连撞伤三个人...巧事其实就是平常事。每一件事的发生看似很平常,但都是由无数个巧合组成的,比如你出生意味着你爸爸和妈妈出生,每个人又意味着两个人,这样说来你的出生似乎是一件十分巧合的事。每件事都是由无数个巧合组成,但不意味着这件事很巧。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这些巧事和必然事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只有其中一部分遵循统计规律发生了,你觉得很巧而已。
                            再小的事情都能影响到你,你生活在宇宙万物的概率云中,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甚至能改变你的人生走向。假如你是个好学生,三个月从未迟到过一次,今天突然迟到了,原因是闹钟不响+车子正好没气+一路红灯。不要自责,也不要因此将闹钟早半个小时,强迫自己早走半个小时不信还能迟到。这些都是一个小小的概率事件,他们因为样本容量过大而遵循统计规律发生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原因,所以也就无需怪罪自己了。


                            IP属地:上海14楼2017-06-03 20:44
                            回复
                              那为何篮球运动员还在努力练习投篮?为何我还要每天早起?一切都是概率,都不是我的锅,让概率承担这些后果吧!
                              概率导致了一切事件的发生,却不是任何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说你天天迟到,也不能把事件归结在概率上,是的,是概率让你迟到了,但概率不承担任何原因。
                              南美洲的蝴蝶删一下翅膀,可以让龙卷风产生,也可以阻止龙卷风。世间万物虽然决定事件的发生,但这种决定作用是双向的。今天一路红灯,明天可能一路绿灯。今天红灯让你迟到了,明天可能就是绿灯让你早到了。两者相互抵消,并不影响概率。
                              换句话说,事件发不发生,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你能够决定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
                              篮球运动员练习投球,不是为了让下一次投球可以进,而是为了提高投球进球的概率。早起不是为了让你明天不迟到,而是提高不迟到的概率。学习法律不是为了让你明天不被抓起来,而是减小走上歧途的概率。
                              所以说,人应该对自己的概率负责。如果你天天迟到,说明你迟到的概率太高了,你应该为你的迟到负责。
                              同样的,不闯红灯并不像别人说的“为了一点点小的利益置于危险之中。”
                              事实上,你被车撞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多少。偶尔闯红灯大可放心。
                              还有人说,如果怕被车撞还出什么门?闯!这也是不正确的做法。自然,你时刻处在被车撞的概率云中,但闯红灯意味着增大这一概率。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概率的增加后还是太小,不足以比得上要紧的事,才闯了红灯。
                              概率是没增大多少,但还记得我说的,统计规律只有在样本空间足够大时才会显现出统计规律,千万不要小看概率。人们往往认为小概率事件不可发生,但往往忘记这样的事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之大,以及样本空间的大小。
                              不要小瞧概率!


                              IP属地:上海15楼2017-06-03 2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