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吧 关注:865贴子:1,093
  • 7回复贴,共1

序言(张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九八五年九月四日于密执安
休伦河畔


1楼2017-04-16 19:57回复
    缪斯,背上你的
    十字架,跟我来


    2楼2017-04-16 19:59
    收起回复
      在世界上众多的诗人中间,如果只允许我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位,那么,我将不假思索地念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名字。人们曾经只知道她是终年穿着素衣、在花园里一闪而过的一个“影子”,人们曾经为她拒不见客、足不逾户的隐居方式感到不解,为她时常送给邻居的美丽的鲜花和那些漂亮的、灵秀的、哲理的、意象奇特得几乎使人感到怪诞的小诗而感到惶惑。在她死后,她的亲朋将她留下的诗和信整理成集出版,这时,人们才知道,在她纤弱的体内包裹着一颗非凡的、勇敢的心。她年经时曾有过一次不幸的恋爱,从那以后,她便以“爱情殉道者”的热情与坚毅,将整个生命奉献给了诗神缪斯。


      3楼2017-04-16 20:08
      回复
        公元一八三〇年,狄金森出生于距波士顿八十英里的安默斯特,她父亲受理当地居民的法律事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他常常会给狄金森买很多书,却从不鼓励她阅读,怕这些书会转移了她的性情。母亲是一个贤淑的家庭妇女,但并不怎么关心儿女们的思想。祖父是安默斯特学院的创建人,在这所学校里,狄金森对学校教授的几何、神学史、拉丁语等课程都感到好奇,并以全部热情去吸收她所接触到的一切知识,但最使感兴趣的,还是植物学。树木花草是一个神奇的生命王国,它们在四季轮回中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它们那令人销魂的美,在狄金森年轻时和日后幽居的日子里,都曾无数次激发过她的想象。在校就读时的狄金森五官秀丽,眼睛明亮有神,能讲一个接一个的笑话和故事。她虽然不如其他一些同学那样容貌俏丽,在社交场所为众人所簇拥,但天赋的善良、聪明和幽默使她自有其动人之处,她周围也从来不乏知心朋友。年少的狄金森在弥漫着正统气氛的安默斯特接受新英格兰清教徒文化的熏陶,向往一种真诚严肃的生活。早先,她在礼拜堂的长凳上,在饭厅晨祷的桌旁培养起探索自己心灵的习惯;以后,她在诗歌创作里一直继续着这一无尽的艰难旅程。


        4楼2017-04-16 20:25
        回复
          狄金森是敏感的,在她娴静的外表下潜藏着火样的热情。她终生珍惜与朋友的友谊,视此为生命中最现实的部分。她仰慕英雄人物,曾向朋友坦白她爱指导她的老师。一八四四年至一八五〇年,她父亲的学生本杰明 · 牛顿曾把爱默森的诗歌介绍给她,并鼓励她写诗。但牛顿后来早逝,没能活着看到她成为诗人。一八五五年,狄金森偕同她妹妹到华盛顿旅行。在归途路经费城,那儿,她遇见了她的“命运之神”:牧师查尔斯华滋沃斯。以后他们彼此见面和通信,华滋沃斯引导狄金森从幽暗的精神世界走向崇高的境界。在一条神圣而痛苦的朝圣路上,他们彼此搀扶,彼此支持,彼此给予温暖。终于,在相互呼唤和相互回答中,两人之间的关怀与默契变得如此深切和自然,“友谊”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份“豪奢的喜悦”了。可是命运注定了这一爱情是没有希望的:华滋沃斯已经结婚并有了儿女,无论他们如何心心相印,仍不能无视横在他们之间的这一道鸿沟。一八六二年华滋沃斯到三藩市任职,举家自费城西迁。在狄金森一生中,一八五八年至一八六五年是她诗情潮满,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而一八六二年又是这多产时期中最多产的一年。她在这一年四月给指导她写诗的老师托 · 温 · 希金逊先生的一封信中说到:“从九月起,我感到有一种恐惧又无法向别人诉说,于是我就歌唱,就象一个男孩走过坟场时所做的那样,因为我害怕。”有人揣度,她的“恐惧”,是怕华滋沃斯在三藩市会比在费城时离她远。总之,她是不停地以唱歌来抵抗向她袭来的恐惧了。那一年,她写了三百六十六首诗。


          5楼2017-04-16 21:12
          回复
            狄金森并没有被爱遗弃,她只是经历了一场悲剧,承受了残酷的命运给她心灵的一次沉重打击。她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一条生活轨道,也并不是一个遽然的举动,而是长时间内发生的一个迟缓渐进的变化的结果。早在一八五四年,在谢绝一位朋友邀请的信上,她曾写道:“我感谢你,艾苾亚,但我不时常离家出门,除非紧急事件引领着我,即便如此,我仍固执地情愿呆在家里,或是只要有可能便退返回来。……亲爱的,我那么古板,你的朋友们会瞪着眼睛瞧我的。”她在后来品尝爱情禁果的时期更少有外出,虽然她十分热切地喜爱写信,却尽量避开一切琐屑的谈话。她经常穿一身白色的衣裙,这种不着任何颜色的颜色显然是圣洁与牺牲的象征。她在家里为父亲料理繁重的家务,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一八七四年她父亲去世后,她再没有跨出家门一步。
            狄金森是深遽的。她献身于艺术,知道艺术需要时间,需要沉思冥想。她将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并非一种“出世”的隐遁,而是为了更深刻的探讨从她年轻时起就向她呈现现巨大神秘的生命的本质。在她留下的近二千首诗中,她写自然,写爱情,写友谊,写生命、死亡和永恒。她的诗有深沉的悲哀而无自怨自艾的伤感,有哲理的思索而无枯燥的说教,有美似珠玑的意象而无寻章摘句的词语。确实,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在她的诗中难以察觉,南北战争在她的诗里也没有留下多少硝烟的痕迹。然而,她的弱点也正是她的伟大之所在:她的诗因为执着于内心的探求,在人性的表现方面达到了一个非凡的深度,其单纯中的丰富,清澈中的深邃,正是许多诗人所难于企及的。


            6楼2017-04-16 21:30
            回复
              狄金森年轻时曾熟读过英国勃朗蒂姐妹和勃朗宁夫人的诗,她们都曾以热情而细腻的风格影响过她。但是,狄金森写出来的诗却完全是狄金森式的:她的沉思冥想产生了那么多奇特而跳跃的意象,她有那么多的叩击在上帝的天门上的呼喊,那么多关于生命与永恒的感想,那么多关于爱情的回忆和期望,那么多对大自然的感叹与讴歌。她实在有感于心而发乎为声,而这种抒发的形式往往是短小的、跳跃的、不拘传统格律的:为了顺畅地表达思想,她宁肯牺牲形式的完整。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背叛了传统格律的小诗,竟以它们的变化、跳跃、与新奇,对后来的读者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此外,她还以惊人的大胆,创造了破折号的独特用法:她的诗行中随处使用破折号,使诗更精练、更随意、更自由,且有一种破碎感,仿佛象征着她那颗被痛苦碾碎的心。接连使用的破折号,时而使人感到轻快的节奏,时而使人感到诗人沉重的压抑感已为不及用别种符号宣泄,索性就用这直线串连着滔滔地涌发。破折号的使用省略了字、词,却使诗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这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在画布上留下空间,是为了让读者的想象在其间驰骋。


              7楼2017-04-16 21:46
              回复
                狄金森有一种喜欢研究词汇的嗜好,她挑选和使用词汇时的精细与专心,就象一般家庭妇女对待她们的珠宝。在她幽居的寂寞日子里,除了小山和夕阳,词典就是陪伴她的唯一朋友。她不但在韦伯斯特词典中查找词汇的多种涵义,还追寻词的出版及起源。固然,狄金森的诗最以独特的意象和譬喻见长,而在她口语化的诗的语言中,时常出现一些文雅的语汇,也出奇制胜地增加了诗的美感。
                一八八六年五月,狄金森因肾脏疾病去世。托•温•希金逊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狄金森的葬礼:“四周是如此典雅优美,天空是可人的晴和,在那幢房子和那片土地上——那是圣洁高尚的‘上帝使者之屋’——有着一种独特的气氛,纯洁而奇异。……艾米莉•狄金森的面容神奇地恢复到她的年轻时代——她已经五十四岁(艾米莉•狄金森去世时应为五十六岁——译者),但看上去只有三十,没有一根白发和皱纹,在美丽的眉尖上呈现出完美的和平和宁静。”狄金森生前并不企求声名,那那么纯洁谦逊,连一般人不可避免的虚荣心也不曾有过一点。死后,零乱的诗稿散见于她抽屉的旧信封皮和报纸的空白处,以及她亲友的家中,而正是这近二千首诗,向人们展示了她惊人的艺术天才,证明她被称为美国最有独创性的、最伟大的女诗人是当之无愧的。如今,艾米莉狄金森已被公认为美国的三大文豪之一,一九八四年,她的名字与惠特曼、爱伦•坡一道,在纽约市对约翰大教堂新建立的“美国诗人之角”里,被最先刻上纪念碑。她的名字将与人类长存,人们也将不断地到她的诗中捡起记忆的钥匙,听她唱真诚动人的歌。
                译者(张芸)
                一九八五年九月四日于密执安
                休伦河畔


                8楼2017-04-18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