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年华吧 关注:35,720贴子:1,501,386

【◇紫色年华◆·转载·】金牌编辑林栀蓝(豌豆蒙)正直上稿攻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内容从魅丽魔盒及花火微信公众号整理集合,过程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作者:林栀蓝(我们的蒙)及其他作者和编辑
整理集合:@绵羊姑娘有话说
另:
1.发帖过程中请勿插楼,违者删帖,谢谢合作
2.求收藏,求关注,新人上岗求欢迎
3.戳下吧主,此贴可以申精咩
原帖地址:【攻略】金牌编辑林栀蓝(豌豆蒙)正直上稿攻略_林栀蓝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5094914109


1楼2017-04-29 22:24回复
    入门篇
    【天赋是在检验你的学习能力】
    编辑经常会收到一些古里古怪的提问……我想不管是你们投稿给我,还是别的编辑,任何编辑的工作都是负责看稿子,而不是百科全说。像是问各种投稿的基本常识,比如稿子修改之后能不能再投,或者是截稿时间,投稿邮箱,等一系列约稿函上有写到的事项这些问题都是应该由写手自己问朋友,或者百度找来的。
    编辑只能教你文章这个行,那个不行,这样写不错,那样写难看。但是不能教你:怎样才能好看?怎样才能吸引人?怎样才能上稿?这些都是写手自己在写作道路上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旁人无法帮助你。这就好像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稿子写的好,必定是付出了她的努力的。她可能经常看别人的,经常练笔,经常研究别人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但是另一个人想通过一句“我为什么写不好啊”就获得她的全部努力,又怎么可能?
    这些问题不管你问谁都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的。总之,你要有心去做这么一件事,这些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想像他人一样写得好,最主要的是看你自己能不能虚心学习别人稿子里的优势。
    简单来说,就是,有的人看别人的好稿子,知道别人比自己好在哪里,所以他就能把别人好的部分学到自己身上。有的人看别人的好稿子觉得也就一般般,觉得自己也能写出那样的稿子,那其实从侧面说明了这个人还找不到别人的优势,还不懂怎么学别人的东西。所以也很难进步。
    所谓的天赋其实我不认同,每个人的背后都付出了努力,这里的天赋其实就是指的别人能看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个道理也是到哪里都通用的。其实我觉得这已经是每个人需要学习一辈子的东西。如果你想进步,只能从别人身上获取,而不是你对着word往死里逼自己就能有的。


    2楼2017-04-29 22:24
    回复
      【学习是锻炼眼光的过程】
      看稿子是考验每个人眼光的过程,编辑与作者还有读者,三者之间看待同一个稿子,肯定是有重叠的感受,但也有各自不同的考虑。
      作为读者看稿子一般是按这篇文章是不是我喜欢看的。如果是,即使啰嗦点,或者有别的毛病,我也能忍受,往下看。但如果是我完全不感兴趣的题材,我打开都懒得,又怎么会逼迫自己往下看。所以这里也延伸出了讨喜与不讨喜的题材的问题。
      作为作者,可能我即使看到不太喜欢的文章,我也会多看几眼,为什么,因为只要这个东西被别人表扬过,我就觉得它可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为什么有的不作者会这样做呢?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了读者。
      可能一些作者会不太喜欢看自己能写的杂志,因为觉得自己写的也不错,甚至觉得这样同样层面的故事已经满足不了自己,但是其实还是因为大部分骨子里骄傲的因素在作祟,对别人的好东西,别人的故事,连试着看下去的打算也不曾有过,就已经在心里否定。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以后你们看稿子要以怎样的心态,以前我会带作者一起看稿子,也是为了锻炼他们的眼光,如果你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至少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如果你甚至能站在编辑的角度去看待,你就已经知道一个好稿子必备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自己去做到。


      3楼2017-04-29 22:37
      回复
        【不要随大流地吐槽样稿】
        样稿可以多看,但不要一味的模仿。因为很多时候,其实你去看一篇稿子也好,看一个故事,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电视也好,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愿意让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部分。打个不算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是看一句有歧义的话那样,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理解。我们去看一个故事的时候,会有自己想获取的感受,比如可能你觉得这个故事在抨击小三,别人可能觉得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女主不够温柔体贴,又有人可能觉得这个故事是在讲说男主太没有责任心……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
        看上去这和稿子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是一个道理,你看别人写的东西,觉得这个人文采好,你就想模仿自己也照做;又或者你觉得这个稿子的故事性强,那么你就也照做;但是你觉得文采好的稿子可能它的故事性却是过稿的原因,你觉得故事性强的稿子可能它恰到好处的叙述才是吸引主编的理由。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眼光都是不足够客观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想学东西。当你想学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侧重于自己缺乏的某方面;而也有的人相反,是侧重自己擅长的方面,这一种就更加不好了,可能他会觉得啊这个人文笔不怎么样啊还不如我好呢,我也是这么写的怎么不行呢?或者这个人的故事写的好狗血啊真是俗死了我也写车祸怎么就过不了稿呢。
        其实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部分,但这恰恰是偏激的,不够客观,自然也得不到客观的结论。这样去学习一个样文,有时候还不如不看。
        在这样的说法之下,肯定有人会心想,既然这样那还要样文干什么,还要我们学习什么。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我只是强调不要太偏激的去对待样文这个东西,要强迫自己用客观的眼光去感受。
        比方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东西啰嗦,你就去看看别人是怎么不啰嗦的,你觉得自己的文采不太好,就看看别人怎么叙述一件事得体简洁的。如果你用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总会有所收获。但相反的,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强,觉得样稿这也不好,那也不如,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首先在姿态上就把自己放的太高,又怎么能学习到别人身上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呢。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样稿所有方面都值得推崇,要分清他过稿的优势在哪里,并不是说他过了稿他的稿子就完美无缺了。有可能他的文风很棒,但是样式并不新颖,你却想这样的题材都可以,那我也写个如出一辙的不就可以了么?结果当然不可以。
        你不但看不到别人的东西哪里有优势,竟然还跑去故意效仿别人不够好的地方,什么稿子都是有缺点有不足的,但是过审的稿子是因为它的优点高于缺点,可以弥补缺陷和不足的地方,所以才采用。如果你清楚的知道别人的不足在哪里,当然一定要坚定的跳过这个点,要相信你觉得不好的地方也正是主编觉得不太合适的地方,如果你能避免这些,那么你才有可能高于这个作者,比他写的更厉害。
        我还想就这个话题说最后几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啊我喜欢这个作者的东西,那个作者写的好渣啊我看到他写的东西就够了,一眼都不想看,又狗血又俗套,真不知道他怎么红起来的。
        这种类似的吐槽不光是我们自己有,也经常能从身边的人嘴里听到。虽然我下面说的这个观念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但我希望有心人能明白这个理。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谁的作品,只要有人喜欢,有人推崇,即使是你自己不感兴趣的,但是绝对不代表这个东西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如果你的心态就是“我没兴趣的我懒得看!”“别人都说难看的我也不看!”“我只看xxx的东西!”这种诸如此类,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真的不好。懂得把别人的好方法好技巧收为己用的人,才会把路走的越来越宽,而反过来看什么都入不了自己眼的人,就会把路越走越窄了。
        这个入眼其实很简单,并不是说你不喜欢什么,反而越要去看什么,还要逼你去喜欢这个东西。但是呢,你不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其实如果你能静下心平和的对待,看一看,多多少少总会有所获益。
        哪怕你只是搞清楚了这个东西差在哪里,这个人的作品有什么错漏提醒你以后写东西要注意避免,这都是一种收获,好过于你什么都不做,光是随大流的吐槽别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千万人当中与众不同的那个,但是不是说否定别人或者跟随大多数人否定某个人就能成就自己的。


        4楼2017-04-29 22:37
        回复
          【为什么编辑觉得我的稿子不够好】
          “我觉得我已经够好了,为什么编辑觉得我的稿子不够好,我到底要不要改变自己的风格去迎合别人,还是我坚持自己就够了?”
          我相信许多人心里隐约有这个疑惑。比如在我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改的时候,你会在心里不懂,我喜欢写作是我的爱好,如果我完全为了上稿去迎合别人,那我到底是不是错了,我会以后渐渐不爱这个事情了?
          我自己本身是对写手要求比较严苛的,一篇稿子如果用100分为制度,可能我需要写手在我心中能打个90分,我才觉得这个稿子有戏。那么有很多人的稿子各方面都差不多,但却又各方面都不突出,其实这个稿子就相当于只有60分。一个60分的稿子,我会跟写手从各个方面提出质疑,目的是希望他能从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好加以改进。但是写手会因为听我一说,就感到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够,立刻开始有退避的心态,觉得如果我有一个问题,大不了我就改。但我竟然有那么多问题啊,我要不要改呢。或者我换个小刊写也可以?之类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一般会问作者自己心里到底怎么想,是觉得写稿被别人认可更重要,还是只要自己开心就行。如果对方回答是后者,多半我不会再对这个人有任何要求,就放任自流。毕竟人各有志。
          但是在这里我特地说到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现象存在太广泛,我不需要你们现在给我一个回答,但希望你们自己心中有数。我之后所提出的各个方面,对比之下可能你们也会觉得自己各种方面有不足,而又不一定知道怎么改进,但成功的人太少,并不是说没有成功的机会,而实际上是懂得咬牙去努力的人太少。希望你们自己掂量一下,对自己也有个大致的要求。


          5楼2017-04-29 22:38
          回复
            【写作初期可以有模仿】
            就是虽然写的是一些我们平时不太触及的生活圈子,本身是有些浮夸的东西,但经过作者的叙述一沉淀,显得已经不那么有距离感。这是一个靠自己的文字功底去驾驭一个故事的作者,简单的说,就是以功底去打败别人。
            一个会写的人,肯定是不管怎样的故事,到了自己的手里就都变成了自己的东西,风格非常明显。
            写故事初期的作者,对自己的风格还在慢慢摸索,这时候我建议作者要么就找一个非常喜欢的风格的作者去模仿。不要看不起模仿,因为你再学也不可能和那个人一样,所以在模仿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搞清楚这个人身上哪些东西适合我拿来用,哪一些我又可以有自己的变化。当然这个前提是,我必须是真心喜欢这个作者写的东西,而不是只因为觉得他的风格受欢迎。如果对一个东西你连真心都拿不出手,那么要说你能做好这件事,也没什么可能吧。
            除了模仿以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走剧情派,显然就是让你在剧情上多下苦工,节奏紧凑,让读者觉得:想看!就行。
            这个考验的就不再单单是作者的驾驭能力或者是笔触,可能你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讲故事的能力,不需要你用那些夸张的手法,也不需要你处处调侃,处处煽情。
            只需要你想一个好故事。
            这个故事如果好,那么你无论用多么平铺直叙的方式,写出来都会动人。
            那么有人说我为什么我还是觉得平铺直叙无法让我喜欢上自己笔下这个故事呢。
            这里除了文笔这个选项只要基本达标,却需要另一个东西,就是逻辑思维。
            如果你要走剧情派的路线,那么你的逻辑思维必须要强,要让别人在你的故事里找不到破绽,也就是说,别人不会觉得假。
            你每每设定一个剧情,就要心里想,我这么写行不行,别人会相信吗,我的笔力不足以以假乱真,那我设定的剧情就要够真。
            像作者这样的写法,其实很直观的,她的优势就是她的文字。
            如果你觉得自己功底不错,你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你觉得自己暂时还不行,那就不要太刻意的去显露这个方面。
            有人说我们越是卖弄什么,其实越是让别人看到我们不足的地方,差不多也是这个点就是如果你明明不具备这个,但是却拼命想朝这个方向走,就会用力过猛,被人看穿其实你还不行。


            6楼2017-04-29 22:39
            回复
              【模仿是良性循环的过程】
              想简单的说一下剧情普通、剧情常见这两个每次我回复稿子的时候用到次数比较多的概念。
              首先是剧情普通,差不多就是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放在一个平均分刚到及格线甚至连及格线都不到的稿子来说,似乎每个都能套用上。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我回复的稿子都是这句话的原因,来稿众多没办法一一挑出非常具体的毛病加以指点,所以只能简单的挑最直接的问题来说。
              一般剧情普通的稿子,文字上的问题不是最突出的(也不是说文字就特别出众没有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简单直白的文字去说一个三观正常的故事。但是问题出在哪里,除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外,也有共性,就是大多数人都用自己在杂志上书本上小说里网文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写法,直接套用自己的稿子。
              比如写到哪里卡住了,就安排进去一个基本说得通然后自己似乎曾经见过写起来也比较顺手的桥段;或者是觉得想写某个剧情但是找不到独特的切入点,就直接把曾在某处看到的某个段落依着记忆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上,等等类似的。这样所出的作品无异于是没有灵魂的。一个故事能不能打动别人,最重要还是要看它的感情线是否流于表面。
              如果是从别人那里生搬硬套过来的东西,读者之前即使没有看到过这个段落的原出处,但也会感觉到有些违和的感觉。
              初次写作,每个人都会先用模仿的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模仿之前要多思考怎么从模仿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完全模仿,这样才能知道自己不足之处。直到写出自己的风格。
              还有就是剧很情常见的稿子。
              其实这两个概念的分界线并不明显,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混用一下。大体上说,普通一般指毫无亮点,不打动人,也不吸引人,平平无奇。而剧情常见就专指这个稿子的主线常见,比如之前很多作者都用过了这个情节。
              在这里我很想提醒有心写好故事的人,不要去追求一些剧情大走向上看似激烈的矛盾冲突,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多角恋,比如猎奇的一些点,等等。
              一般来说背景越大,就越难写出细腻的感觉。但感情上如果处理的不细腻,只是随便几笔带过,肯定共鸣也就小。如果可以的话,多着眼于生活化的东西。有人问为什么有的写手写那么狗血的剧情还是可以啊,我看他们都狗血啊。我想说一个作者能驾驭的故事是怎样的,也取决于这个人本身。作者可能一开始就非常有天分,三观正,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是别人口中狗血的东西,但它细节上能引起的共鸣度很高,也有自己的趋利避害的方式,所以可以被人接受。或者说作者本身没什么特殊的天分,那么就当然是靠平常日积月累。
              写作不是一朝即成的事情,当然要靠积累和沉淀,写的多了写的久了,自然越来越好,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不好把握的东西,可能到了成熟的作者笔下就驾轻就熟。所以这些也只能算是我对新人作者的一些保留意见吧,哈哈,就好像我总说不建议刚写稿子的新人使用第二人称一样,照样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有人就觉得我愿意写啊,因为好写,那也没错,第二人称确实属于对作者来说容易进入角色的那种,而且写起来琐碎得很却也不容易自己发现。但第二人称本身就是书信体的人称,对于写小说来说,写出来的成稿究竟是否招人喜欢,反倒更考验作者的驾驭力。也就是说,更适合比较成熟的作者。
              希望对部分人来说,这个能有所助益,有所收获。我有提到说写作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如果有人听信了这句话,那么我也希望不要盲目的说我多写写总会过稿,还是要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比较好。
              比方说我多看书,然后有感觉了就写写,写得满意就继续写,写得不太满意就先停下来。不满意的东西写多了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我就不多解释了,可以自己想想。还有如果心思比较多的姑娘,不妨有空写写日志之类的,有时候小说不一定要多写,但日志以及练笔之类的,反而可以多有。如果看到别人写的好故事,耐着心思真的很想学习他们的方法,不妨把别人写的很不错的片段想一想同样的情况自己会怎么写,然后就真的试着写一写,哪怕几百字,一千字,不要觉得是一种浪费。真正热爱的写作,可以有很多方法。


              7楼2017-04-29 22:39
              回复
                金牌编辑林栀蓝(豌豆蒙)正直上稿攻略(二)
                熟悉技巧篇
                【字数、篇幅与题材】
                字数与篇幅,完全是根据一本刊物本身的要求来规定的。
                比如我所收过的刊物,青春校园稿字数最好是控制在8000-8600之间,这是最佳字数。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虽然这个字数最好,但是我有一点差距没关系,我写得好就行了。
                但事实上是,你翻翻杂志,可能一年里都没有一篇只有五六千字的稿子,字数都是这个要求,如果你非要挑战,除非你写的比名家还要名家,否则基本没有上稿的可能。难道是因为约稿函上没有把要求写死,所以就觉得自己可以是特殊情况?
                编辑提到的一些要求虽然没把话说死,但毕竟是特地写来给你们参考的。
                篇幅上面,我建议,如果把握不好自己是不是啰嗦,一般来说500-1000字为一个情节转折点,并且是比较明显的转折。全篇如果是8500字的话(这个字数比8000还要佳一点),最多只能有一两个高潮情节是1000字的,其他都以500为佳。这是控制自己的一个小方法。
                然后我们说题材其实挺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人没人提醒的话,都不懂,需要自己摸索很久。
                这里的题材其实就是杂志的栏目,比方说甜文、悲文、都市、日式、韩式等等许多类型,当然这里其实我重点在于指出古言方面的,比如悬疑,宫廷,古言,情侠,玄幻,民国……
                这里的讨喜是说,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有的题材是大部分人不爱看的,有的题材是大部分人爱看的。
                这一点我只能针对我所编辑的杂志来说,因为有的杂志就是走偏门路线的……他们有自己的需求与风格。就我这里来说,日式韩式的青春文肯定是不行的。原因我们后面再聊。
                然后古言方面,宫廷,古言(包括轻松古言),玄幻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然后悬疑,情侠,西方就是比较冷门的。
                民国还可以,不上不下,写的好的也不错。但比古言稍微逊色点。
                民国的宅斗还不错,和宫斗类似,比较吸引人。
                悬疑上来说,如果主体就是死人,各种死人……
                破案推理的稿子,是比较过时的旧题材,读者看得比较腻了。
                悬疑如果结合古言或者结合玄幻,并且不纠结在死人这个点里面的话,还是有人喜欢看的。但我看大部分人喜欢写情侠,其实江湖气的稿子并不是很讨喜。你写的时候豪情万丈,可惜别人并不买账。
                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这样,满足自己与满足别人难以兼而有之。所以我常常会说,如果你写作时拥有自控的能力,那么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得到更多人的点赞。放眼人生,其实许多事情也都是这个道理。
                任何题材都有人可以写得好看,可那是因为写的人明白趋利避害,懂得怎么驾驭这个题材。如果你尚且连这样的认知也没有,劝你还是不要盲目而行。


                8楼2017-04-29 22:40
                回复
                  【系统地区分现言与古言】
                  校园稿分好几种,都市、青春成长、亲情、友情,本来这些是统称现言的,但是我还是习惯叫校园,可能是多年来的习惯吧,我收稿还是以校园为主。
                  有人说你们不是也要都市嘛,但这个都市其实也是以校园为基础来展开的,就是说以青春文学的角度,去写一个都市背景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主人公的一切发展不能KISS上床之类的,界限还是和青春文一样。
                  而亲情友情,很多方面可以写,但是生活化的就最佳。
                  生活化是什么,不是说我写很多鸡毛蒜皮,不扯狗血就可以。而是要从小细节里面去寻找和别的作者不同的看待事情的角度,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讲述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对话要适度,感情要适度,心理活动要适度,都要有,都不要过分。什么是和别的作者不同的角度?就是别的作者写去看电影,然后男主和女主发生了什么什么,我如果写去看电影的时候,男主女主发生的事情就要和她写的不一样。就是说电影可以看,ktv可以去玩,但是具体在这些外行人说“俗气”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有什么新意是别人没有的,这就是重点。
                  古言的和上面说的有一些情况也是相似的,只是和生活化这个点就离的比较远,古言不需要写一些很细碎的东西,而是需要在剧情发展的大转折上下功夫,也就是说现言里的狗血到了古言里就成了司空见惯,并不狗血。
                  所以我说其实这两者之间的驾驭不是很容易找到平衡点的。
                  很多人不足的方面一般是在剧情是否讨喜,和情节是不是鸡毛蒜皮上。
                  剧情是不是讨喜这一点挺重要的,怎么判断,就是要看你写的题材,题材太man太硬了不行,要带点言情味儿,太言情了也不行,要有点英气。这中间的度要自己来把握,不要问我说我觉得我偏言情或者我比较铁血怎么办,凉拌?!肯定是自己明知道自己哪方面有不足就要怎么偏回来,而不是暗暗在心里期望有别人跟你说“这样挺好的”。
                  一般来说,我们不要宫斗,但可以是宅斗,可以是民国可以是情侠,可以是玄幻,可以是仙侠。
                  但记得不要太阴暗的,不要一些什么阎罗王啊,西方魔幻啊,这些比较冷门的题材。之前很多妹子觉得我写的这个没别人写,我就是有新意,其实这里要强调一下,不是说你写的东西有新意,而是你看不到这样的稿子出现是因为它是太太太太太冷门了,是读者根本就不喜欢看的东西,所以编辑才不选取。
                  然后是鸡毛蒜皮怎么区分,就是因为作者没想清楚要写什么情节,就让男主女主一出场就跟爹妈对个话啦,或者跟丫鬟聊个天,扯个家常。再不然就跟朋友聚个餐,或者和谁打斗两场描写一下氛围。但是这些实际都不吸引人,也是可有可无的,重点该着手在剧情上的笔墨却因此大大减少。说来说去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所以来凑字数的,还真别不承认。说什么我这句话也是有意义的,这一点和校园稿一样,其实就是记流水账,谁的流水账没意义啊,我上个厕所那也是意义,但是别人感兴趣吗。
                  所以鸡毛蒜皮一定不能有,写的时候要克制自己,我上面说了这么多方法,大大小小要注意的东西很多,你们可能会心想我一时之间根本无法适应,我学不会这么多也记不住这么多,那我怎么办。没有怎么办,很简单,你做不到的,总有别人替你做到,你得不到的,也总有比你能力更强的人替你去得到。你注意到的地方多,改掉的毛病多,上稿的机会就比别人大。这就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9楼2017-04-29 22:41
                  回复
                    【亲情友情成长梗】
                    剧情一是要有个好的引导性,另一个是要故事里的人物形态容易让别人有亲近感。比如说自卑的少女,骄傲的少年,或者是友情当中相互索取又无法相互信任,等等这些话题性比较强的,大家自己也经常觉得矛盾的点。
                    这样的成长梗,其实对文笔的要求不高,甚至说不止是对文笔要求不高,而是说写这种稿子就需要你有朴实的文风。(对于这种成长文,更多的是要求的文风朴实,对文笔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如果你还用那些青春萌动很活泼或者很悲伤哀怨的风格去驾驭它,那都是不太恰当的。
                    最好的就是稳妥的叙述,靠故事本身常见却又不无聊的剧情去吸引读者。
                    其实亲情友情稿,一向都是不好写,很容易狗血,但是如果对于文笔比较稳妥的人来说,可以尝试。而且这个栏目的好稿子是非常稀缺的。
                    这样的稿子缺点又有哪些,其实我所说的这些稿子的缺点,都不是指这些稿子的硬伤。
                    一个稿子如果有硬伤,那根本就不可能过稿。所以硬伤是等于无法修复的问题。
                    但是缺点是什么,暂时在我这里让你们提取的定义,其实是指的这个稿子相对来说较弱的一面,让你们在学习他们优势的时候不要把这个面当成优势来择取。
                    所以说这样的稿子,稍微弱的地方当然就是故事并不跌宕起伏,文字也没有大喜大悲的煽情,它通过一些世俗的,甚至是很鸡毛蒜皮的点,去撑起全篇。
                    然后有人说,那我写亲情友情是不是就写点鸡毛蒜皮的东西,写我妈怎么帮我送饭去学校,写我爸怎么给我偷偷塞零用钱花。
                    这样的话肯定也不行,如果要写送饭去学校,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又发生了一些别的什么,或者说送的过程中有争执,有具体的和平时每天都送饭不太一样的桥段发生,那么才值得一写,偷偷塞零用钱也一样,可能这次女主需要钱花的理由和平时不那么一样,又或者爸爸这次手头其实很紧,但是还是克扣自己,把钱给了女主。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你写这个情节,它大方向上是我们身边都常见的会发生的,可是细节上呢,又有一点值得拿出来说说,让人会有一些感慨与酸涩的。
                    其实这方面,写别的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比亲情友情的事例有些不同,这个你们应该自己能举一反三吧。
                    如果这样的稿子言辞犀利,可能又会缺少了女主那种唯唯诺诺的形象,当然太温吞也不好,所以这个度也是要作者自己去把握的。
                    亲情友情的稿子都好,但记得即使是写叛逆的故事,整体的导向以及作者的三观也要是正的,不能歪。


                    10楼2017-04-29 22:41
                    回复
                      【大纲并不需要一板一眼到讨好全世界】
                      要想写出一篇好稿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列大纲。
                      不过大纲也并非每个人必须要一板一眼的开一个文档,然后把内容全端正的列上去。这个也要看作者本身的习惯。
                      有的人觉得列了大纲反而局限了思路。
                      当然如果能接受列大纲的方式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的。
                      大纲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它不需要全世界人都能看懂,它只需要你一个人懂就够了。
                      但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写大纲,在写故事以前内心都要有一个故事梗概。如果在下笔的时候就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任何走向,天马行空的去写,打算边写边看……
                      这样的方法虽然也能完成一个稿子,但更容易写成流水账,也就是没什么含金量的故事。
                      因为一个好故事并非作者为满足自己的倾诉欲而成的东西,而是考虑到看这个故事的人能不能懂得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看这个故事的人会不会喜欢这个故事,看这个故事的人会不会有共鸣。
                      比方说,想写的是一个青春校园故事,那就现在脑海里构思出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地点,主人公的身份是什么,性格如何。
                      性格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就是由人物性格来决定的。
                      不能说女主明明柔弱,做的事却显得像是个女强人;男主呢明明霸道,但却娘娘腔吞吞吐吐。这样肯定不行。
                      所以作者切记一定一定一定……要让自己写的人物有性格,而且还要考虑自己设定的这个人物性格,按照自己目前的笔力能不能驾驭。这样故事中的人物才会显得有血有肉。
                      如果你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温吞的人,那你想写一个非常有气场的人物,其实也不太现实。我们都说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本身天真单纯毫无心机,怎么可能写出曲折又难猜中结局的宫斗?
                      确定人物性格以后,然后大致上要琢磨一下,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其实不需要多么的特别,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我准备写个小三梗,或者我准备写个情侣分手多年后重遇的……这些中心都是很常见的,也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眼中很俗气的。哈哈我知道说到这里很多妹子会想,为什么每次接到的退稿信都是说剧情太普通太常见,你还让我们想常见的梗啊。
                      但是新意这个东西,也就等同亮点,它永远是锦上添花,如果做得过了头,就成了偏门、冷门,恰恰不是你想到的点子没人写,而是即使有人写了也没人喜欢看。太过阳春白雪就过犹不及了。
                      这些常见的主线,都是大家怎么看也不会嫌弃的东西。大俗就是大雅……所以只有在大前提吸引人的情况下,在细节上推陈出新,才会吸引别人的眼光。
                      举个例子说,如果我看到一个稿子的标题,是《老男人真是**》……(我知道这个例子很瞎),然后我就会想,啊这是一个写老男人的故事啊。我要看看好不好看!——这就是典型读者的心思。然后读者的眼光就会去看这个作者写的老男人有没有意思,剧情有没有新意,到底好不好看呢。
                      但是如果我看到一个我完全不感兴趣的话题,我压根不会打开这个稿子。
                      一般看一个文章,前面几句话你就能分辨出来这后面的内容会不会吸引你。
                      我举标题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理解。
                      有了主线以后,可以开始慢慢的设定枝叶,可以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都随作者的写作习惯,这里就回到了那个到底列不列大纲的话题上来了。
                      习惯列清晰大纲的人这个时候就可以开个文档,然后12345的想想每一节写什么内容,设定好以后动笔。
                      不习惯列大纲的人呢,就可以自己在心里打腹稿,但想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搞明白我这个稿子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分一些什么阶段,每个阶段发生了什么。
                      如果这些都没有思考周全,只有开头和结尾,中间没有细枝末节的描写,固然不能成一个生动的稿子。
                      在动笔之前,这个琢磨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你动笔之前琢磨的时间越长,这个故事的各个细节在你的脑海里的成像就越清晰,越是清晰你下笔的时候越是驾轻就熟,会非常顺畅的写完全文。越是只想到一点点就动笔,故事越会磕磕巴巴,甚至在想不到剧情的时候就随便搞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去凑数,殊不知就是这些凑数的败笔毁掉了你整个稿子。
                      一篇好故事,肯定没有凑数的剧情,每个情节都是一环扣一环,作者都是花了心思的。所以好作者也是不能偷懒的……
                      这些考虑清楚以后就可以动笔了。也并不是说这样写出来的稿子就一定是优秀的。但自我检查的部分就要看每个人的经验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眼光也是需要慢慢锻炼的。可能你今天觉得自己写的不错,明天再看又觉得一般,其实可能不是你已经变得多么会写,但你至少在变得越来越会看,会判断。只有到有一天你对待自己的稿子也能足够客观的时候,你才能在写完一个故事以后自己就能查缺补漏,从而自己去改善,不再需要别人来帮你判断。


                      11楼2017-04-29 22:42
                      回复
                        【开头几乎定江山】
                        先说一下好的开头意味着什么吧。有不少写手都觉得,如果我写了个开头,然后不满意,我可以先不去管它,往后写着再说。“我入戏比较慢”“我写着写着就好了”“我慢热啊!”“写到后面再回头来改吧”“多改几次就好了”“如果我不停修改开头会让我对这个稿子失去兴趣”“改来改去我真的懒得写了!”等等……
                        差不多都是这样想的吧。虽然我非常理解如果在一个稿子刚起头的时候就改来改去,确实很容易打击作者的积极性,可能我一开始兴冲冲的想写好这个稿子,却在反复修改开头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耐性。因为上述这些原因,所以写手一般都选择先写着。
                        这个方法其实不是不行,但我始终认为,一个稿子开头几百字的基调,决定了这个稿子后面走向的百分之八十。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开头不一定促成一个完美的稿子,但是一个一般般的开头却有百分之八十的机会毁了一个稿子。这话听上去夸张,很多作者会反驳我说,“我后来修了一下开头,稿子还是过了呀,那你怎么解释。”或者“我没修这个开头,最多我自己也觉得开头一般,但后文不错,完全弥补了我这个地方的不足啊,我觉得好稿子无谓必须有个好的开头,我有我擅长的地方,我仅仅只是有点慢热。”
                        但实际我这么说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七十分的稿子,和一个九十分的稿子,可能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开头。一篇文章也确实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十全九美和十全七美相比,编辑肯定更愿意选用前者。
                        在“开头毁稿子”的各种例子里,占最大比重的倒不是剧情问题,而是上面也有人提到的,各种不着边际的风景描写啊,煽情啊,还有一些因为想不到要说什么所以就东拉西扯的东西。这些的总体问题都在于一个,就是会导致下文沿用开头这个口吻,以至于非常啰嗦琐碎。当然想也知道这样的开头其实是远远达不到吸引人的效果的,充其量只能是“虽然不怎么样,但我总算是把开头给写了”。
                        至于如果想不到怎么开头,无从下笔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就比上面提的这些好解决了。
                        沿用上文提到的大纲,其实写不出来开头就和写着写着突然卡文了一样,都是因为“我还没搞清楚我到底要写什么”而已。
                        如果有了好的大纲,真正对这个故事烂熟于胸,那开头最多只是写出来不太满意,推翻重组两次,从不同的剧情去切入,试试自己会不会觉得更加满意,绝对不会存在什么“根本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情况了。
                        其实即使是我自己写稿子,也会因为开头写的各种不满意,可能屡次修改还是不甚满意,那我可能会归结为我这天的状态不太好,就不继续折磨自己了,改天再继续。
                        而不会说因为觉得我今天死都要把稿子写出来,所以即使自己都不满意也还继续。自己都不满意的东西怎么可能指望别人会满意?
                        另外写景啊煽情什么的,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开头的必备条件。
                        写景什么的现在真是不适合了,因为小说的重点到底还是剧情是故事。
                        所以如果你想好了一个故事,那肯定是在开头的时候第一时间抓住读者。怎么抓住?当然是用剧情抓。
                        如果一上来就伤春悲秋几句,你写的时候当然觉得很爽,废话写起来一般都很爽,就像吐槽那样。可惜读者看起来不会觉得爽,因为没人喜欢看你讲废话,读者花钱买一本书看,是对故事有所期待,煽情什么的这种东西,不管是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出现,都只是画龙点睛的一笔,而不是长篇大论像写日记散文式的碎碎念。写景就更不用说了,除非是和剧情相关,并且与之紧密度非常高,不然必定比煽情更加废话,毫无存在的必要。
                        其实相比这些,我更偏好对话式的开头。当然前提是人物的交流说的不是废话。
                        对话相对来说是更容易抓住读者的,但也切记不能长篇大论侃侃而谈。
                        经常看到有写手抱怨说,编辑为什么会只看开头五百字觉得不好看就不看全文了啊,我的稿子后面很精彩呢,我只是不会写开头而已……甚至我还有次看到作者说,你看到第四段了吗,第四段开始就好看了!你都没看完我的稿子就乱点评啊!……
                        哈哈哈,有人理解笑点在哪里吗?其实我很多年前刚开始写稿子的时候,也留意到有编辑告诫写手,说什么编辑审稿最注重开头,所以如果你的稿子在前五百字抓不住编辑的眼球,这个稿子也就相当于没戏了。诸如此类。
                        我当时也很惊讶,心想编辑怎么这样。但是后来才明白,这说到底只是一种夸大,编辑这么说,是为了强调开头对于一篇稿子的重要性。至少我身边的编辑朋友也没哪个是只扫一眼开头就认定一个稿子零分不通过的,但一个好的开头却绝对会吸引这个编辑一字一句把故事看完。
                        如果开头不怎么好看,甚至到了难看琐碎无聊的程度,编辑也会耐着性子往下看,但她一直在期待找的那个亮点——那个吸引她的东西,恐怕很难真正出现了。为什么?因为概率问题,哈哈。
                        我还蛮反感那种觉得自己的稿子总有可取之处然后在被编辑毙稿后就不停给自己找亮点的心态的。虽然这看似是人之常情,希望找出肯定自己的东西,来给自己打气,增加点信心。但是我始终觉得在被人否定以后我应该想想我哪里做的不好,而不是先跟自己说我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是对方不懂欣赏。
                        这两种心态本身是都可以有的,但如果顺序颠倒了,先觉得自己被屈才了,那真是很难进步的一种性格啊。


                        12楼2017-04-29 22:43
                        回复
                          【结尾就是给故事一个结局】
                          结尾其实比较好讲。有人说结尾好写,没说错,结尾嘛,无非就是给故事一个结局,把故事说完就算是结尾完成了。所以算不得多么难以下笔。
                          但是重点就在于结尾是否能让人眼前一亮,能把结尾写出新意这就不容易了。
                          所以结尾:
                          1.不能倒豆子。
                          2.最好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如果不能翻转,那就要以情动人,让人觉得触动了感情上的某一块虐点。
                          分开来说。
                          1、倒豆子:
                          其实就是前面设下了很多悬念,想要吸引读者,说了一点却又故意不说完,想留到结尾的时候让人出乎意料。
                          但这个分寸却不好拿捏,一般来说结尾有个简单的谜底揭开的话,不会招人反感,反而是会让人称赞的。
                          但倒豆子这个词就形象地说出了那种絮絮叨叨把所有谜团全留到结尾解释的写法。这样的话实际就是,你以为读者会撑到结尾,看完之后喜欢你的故事。
                          其实读者根本看到中间就懒得往后看了,因为你的稿子谜团太多,却又故弄玄虚。读者看一个故事可能是为了打发时间也可能是为了寻开心,但不管是为了什么,都绝对不会看一个让她脑筋打结或者说阅读起来毫无快感的稿子。所以,她不会撑到结尾看你这些谜底,看着看着觉得懒得看了,就已经翻到下一个故事。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一点不难理解,不能说撒个狗血,或者刻意的营造一个大团圆,就算一个好的结局。即使读者真感觉意外,但却不在情理之中。肯定也会觉得“啊好雷啊”,然后发出一句感叹,你这个稿子就死掉了。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作者想写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尾,那就必须得逻辑思维能力足够支撑你这个故事不会被人吐槽出明显的破绽。
                          3、虐点:
                          也就是说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够,不要伤心,不用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别人有擅长的,我也有自己擅长的。
                          如果剧情描写上功力尚需加强,那就可以在感情戏上努力为自己加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结尾煽情。但是!切忌有度,这个煽情绝对不是大篇幅的挥泪写情诗,回顾情史之类的,而是简洁明了却又让人记忆深刻的几句话就足够。
                          越是结尾,实际越要言简意赅,寥寥几句就戳到别人心中的痛处,这样收得简洁,才会在读者心里有所回味。
                          如果什么都被你说的透透的……
                          你能不能真的说透暂且不论,这样一来读者也就懒得花心思再去对这个故事发挥一下余思了,反正该说的能说的你这个作者都说全了,读者也就跟着你的思路看完了。
                          这就好像现在拍电视都开放式结局一样,虽然我们写稿子不用那么“结局了好像没结局”一样,
                          那样太飘忽了,但是也不用写的太一板一眼,这样一来就没意思了。


                          13楼2017-04-29 22:44
                          回复
                            今天先更到这里,大家可以回复了。
                            豌豆的短篇每篇都那么好看,可以搜出来当样文。
                            我目前也是投稿大军中的一员,正在向青春杂志投写的短篇。
                            如果有喜欢写作的同学,不妨码一下好好看看,提升一下写作技巧。
                            写作是一件认真严肃,又以兴趣为主的事情,有热爱才会有更好的作品。
                            嗯,写字这件事,喜欢了这么多年,以后也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有编辑告诉我说,用你自己的方式写你自己想写的故事。
                            对啊,掌握好技巧,用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吧。
                            希望诸位都可以快点过稿/比心


                            14楼2017-04-29 22:52
                            回复
                              金牌编辑林栀蓝(豌豆蒙)正直上稿攻略(三)
                              进阶篇
                              【好看的稿子要掌握一个度】
                              我们说好看的稿子,一般都是有分类。一个类型是简单直白,快人快语,让人一看故事就感觉剧情激烈的。
                              另一个就是叙述比较稳妥,换句话说其实也比较温吞,但是这样温吞的故事,却更容易在情感上打动别人,有的人说这样的稿子缺点就是温吞,我以后写的话我要避免温吞。
                              其实这样想又不对,这样的想法算什么,其实就是别人告诉了你这样不行,你立刻条件反射的觉得那既然这样不行我当然就要那样,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A即B的选择题。
                              我告诉你不要太温吞,并不是就让你一定要快人快语;告诉你不要太散漫,并不是就一定要让你做到紧凑地找不出一个啰嗦的词。这些都是相对的,相应的去改善自己,约束自己,而不是走极端。
                              每个作者都有适合自己的风格,只要把握好这种风格的基础上,稍微控制节奏,就可以。但如果我们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又要站在怎样的角度呢?
                              比如说你知道这个作者的稿子,缺点是温吞,那么你看这个故事,就要心想,我别把他慢吞吞的毛病学到了,我学他的细腻就行了;或者我学他对人物的把握就行了。
                              这就是我说的,学别人好的东西,避免别人不好的东西,是让你们自己避免把别人的缺点引为己用,而不是让你们恨不得告诉别的作者说你别这么拖沓。有人说这个稿子作为男生的角度太细腻了,一般的男生不会这样的,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很多稿子都是这样,你看完要找毛病的话,也觉得哎呀好像有点假,哎呀好像有点狗血,但是虽然“有点”,却也不至于让人觉得不能接受,所以说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只要不用力过猛,太锋芒毕露,写东西的时候注意收放自如。比如我丢出一个比较大的情节,那么我就要想我要怎么收住读者心中的突兀,可能我调侃几句,自嘲两声,一下子就让读者觉得,哦,他自己也觉得啊,但是又增加了真实度。


                              15楼2017-04-30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