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来这里看一下了,的确这里很冷清,但是我也不太喜欢热闹,我觉得我也应该在吧里写点东西。写给吧里的朋友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随感,如果你偶尔路过这,碰巧又看到这篇文章,又对它感到满意的话,那么我想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太愿意吧这文章放在像绵阳中学吧那样的地方,也没必要放在什么博客上面。
放在这里我觉得挺合适的,没有太多喧嚣。
其实我现在一直对高中生感觉都很肤浅,说的一些很无聊的东西,想绵阳中学吧那样的杂乱。我自己也在绵阳中学读了3年的书,现在想想,有时自己以前和他们也差不多,回想过去对吧里的高中生朋友说些东西。
首先,谈谈兴趣爱好吧,现在的高中生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我们社会的文化都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他们整日的看着什么日本动漫,网络小说,听着一些流行歌曲,大声的叫嚷着宣泄着。我本人也曾经有段时间爱看这些,不过你们认为看看这些就够了那我觉得你似乎对一些真的值得看的东西都没接触过。很多人喜欢追随潮流,然后在自己的同伴们炫耀着,要是一个班上谁说“我没看过火影忍者”,肯定会有人说,“什么,你没看过火影忍者,太落伍了吧”更有的人说“看什么火影忍者,太落后了吧,现在有XXX动漫了。。。”这样炫耀的人除了虚荣心十足以外,他连自己受到多么大的社会潮流的偏见都不知道。
一个人不去接触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古典音乐,就象一个近视眼不屑于戴眼睛一样。很多人对这些东西反感都是学校那死板的教育造成的,说实话很多语文老师是多么的糟糕,他们把许许多多本来多么美的文章说的枯燥无味,当然为了考试大家不得这样。牵强的非要每个人对这个那个去记住。语文的教育应该是在培养的人感情,或句话说,我们在语文中常常是被这样教育的,一首用诗了什么什么的手法所以表达了什么的感情,我的重点都放错的地方了。首先的是应该有了什么什么感情,才会有什么什么手法。如果你没有体会的那诗中的感情,那么手法都是空洞无物的。我们要先从诗中感受到感情,然后再来谈手法。将感情和手法死板硬套,让人很无味。再说一首诗它能表达的感情往往又是无穷尽的。
谈点音乐吧,我个人很喜欢音乐,不过我觉得,正如上面所说的,很多人听歌太跟随潮流了。我并不是想批评流行音乐,我是想说一个人只关注流行音乐。就想一个人一辈子呆在四川某个大山里面的小村庄一样,不知道外面除了中国话以外还有英语,不知道除了中国的律诗以外还有英国的十四行诗。我相信一个热爱音乐的绝对不会只把自己的眼光放在流行音乐上的,当然你说一个人不喜欢古典音乐,当然也无可厚非,如果你因为有点畏惧那东西,或者害怕同学嘲笑你听那些老古董装深沉。那么你放弃去听,那么你的损失也太大了。
(另外我想在这补充哈关于勇敢的意思,有时大家认为勇敢就是简单的做事敢作敢为,不过真正的勇敢在于你敢做又不怕别人的嘲笑,就像一个贫困学生敢于在班上穿很破旧的衣服的而不怕别人的冷眼。真正的勇敢就在这里,有时大家迫于社会习俗或者公共的意见而不敢做某件事,实在是一种懦弱。说在这里你们也会明白那些封建社会敢于反抗的女性是多么的勇敢,她们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做的出来啊,因为她们是在和整个男权社会和封建体制做斗争。她们不但会别人冷眼,还会被别人排斥,灌上很多恶名)
还有点我想说的是,有些听歌的人也太不诚实了,象绵中吧里面有时有人说着自己听着什么什么歌手,什么RAP明星,然后说着,哎你们不懂RAP,不懂某某,然后打了一大串大家不认识的歌名,接着又是对这个歌手的介绍,又是那个介绍。不懂这些的人还真被他们给吓住了。这些人就像一个乡巴佬第一次去城里看到了城里的车子,然后回去给他们那些没见过车子的同胞们说,“哎,你们没见过车子啊,那城里的车子是多么多的棒”然后他的同胞对他又是推崇至极,毕竟只有他见过车子,后然他又对他的同胞们发出感慨“哎,你们不懂汽车啊”。说实话稍微懂点汽车的人都会把他识破。
这些人同这些乡巴佬一样,他除了对歌手的生平或者歌手的新闻清楚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太清楚了,如果你问他,你问他你能听出这个歌手和另外一个歌手有什么区别吗,你能够感觉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或者说说你听某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吗,你对这个歌的曲风和它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吗,不要用什么对歌手的生平介绍来掩饰自己对它的无知。
对待艺术一定要是真诚的,不真诚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你说你听贝多芬,你听不懂,那没什么,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不要对别人说着自己很懂一样。如果你很喜欢贝多芬,但你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可以去看看许多伟人关于他的见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以前18-19世纪贵族的交际是很有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人绝对不是自己同样的复制品。你遇到的同样是一个鲜活的,有着不同爱好和趣味的人。他会有着不同见解,不同的看法。人生的相遇也变得值得期待。
就像,如果你以后遇到你女孩都是那种,喜欢看日本动漫,又热衷韩剧的女生,你会感到多么的失望。你会发现你遇到的人是多么的相似,她们的兴趣爱好这么是这么的相同。这些表面上张扬的人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内心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在此,我希望你们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但是有一个前提是,一定要真诚的。
我太愿意吧这文章放在像绵阳中学吧那样的地方,也没必要放在什么博客上面。
放在这里我觉得挺合适的,没有太多喧嚣。
其实我现在一直对高中生感觉都很肤浅,说的一些很无聊的东西,想绵阳中学吧那样的杂乱。我自己也在绵阳中学读了3年的书,现在想想,有时自己以前和他们也差不多,回想过去对吧里的高中生朋友说些东西。
首先,谈谈兴趣爱好吧,现在的高中生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我们社会的文化都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了。他们整日的看着什么日本动漫,网络小说,听着一些流行歌曲,大声的叫嚷着宣泄着。我本人也曾经有段时间爱看这些,不过你们认为看看这些就够了那我觉得你似乎对一些真的值得看的东西都没接触过。很多人喜欢追随潮流,然后在自己的同伴们炫耀着,要是一个班上谁说“我没看过火影忍者”,肯定会有人说,“什么,你没看过火影忍者,太落伍了吧”更有的人说“看什么火影忍者,太落后了吧,现在有XXX动漫了。。。”这样炫耀的人除了虚荣心十足以外,他连自己受到多么大的社会潮流的偏见都不知道。
一个人不去接触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古典音乐,就象一个近视眼不屑于戴眼睛一样。很多人对这些东西反感都是学校那死板的教育造成的,说实话很多语文老师是多么的糟糕,他们把许许多多本来多么美的文章说的枯燥无味,当然为了考试大家不得这样。牵强的非要每个人对这个那个去记住。语文的教育应该是在培养的人感情,或句话说,我们在语文中常常是被这样教育的,一首用诗了什么什么的手法所以表达了什么的感情,我的重点都放错的地方了。首先的是应该有了什么什么感情,才会有什么什么手法。如果你没有体会的那诗中的感情,那么手法都是空洞无物的。我们要先从诗中感受到感情,然后再来谈手法。将感情和手法死板硬套,让人很无味。再说一首诗它能表达的感情往往又是无穷尽的。
谈点音乐吧,我个人很喜欢音乐,不过我觉得,正如上面所说的,很多人听歌太跟随潮流了。我并不是想批评流行音乐,我是想说一个人只关注流行音乐。就想一个人一辈子呆在四川某个大山里面的小村庄一样,不知道外面除了中国话以外还有英语,不知道除了中国的律诗以外还有英国的十四行诗。我相信一个热爱音乐的绝对不会只把自己的眼光放在流行音乐上的,当然你说一个人不喜欢古典音乐,当然也无可厚非,如果你因为有点畏惧那东西,或者害怕同学嘲笑你听那些老古董装深沉。那么你放弃去听,那么你的损失也太大了。
(另外我想在这补充哈关于勇敢的意思,有时大家认为勇敢就是简单的做事敢作敢为,不过真正的勇敢在于你敢做又不怕别人的嘲笑,就像一个贫困学生敢于在班上穿很破旧的衣服的而不怕别人的冷眼。真正的勇敢就在这里,有时大家迫于社会习俗或者公共的意见而不敢做某件事,实在是一种懦弱。说在这里你们也会明白那些封建社会敢于反抗的女性是多么的勇敢,她们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做的出来啊,因为她们是在和整个男权社会和封建体制做斗争。她们不但会别人冷眼,还会被别人排斥,灌上很多恶名)
还有点我想说的是,有些听歌的人也太不诚实了,象绵中吧里面有时有人说着自己听着什么什么歌手,什么RAP明星,然后说着,哎你们不懂RAP,不懂某某,然后打了一大串大家不认识的歌名,接着又是对这个歌手的介绍,又是那个介绍。不懂这些的人还真被他们给吓住了。这些人就像一个乡巴佬第一次去城里看到了城里的车子,然后回去给他们那些没见过车子的同胞们说,“哎,你们没见过车子啊,那城里的车子是多么多的棒”然后他的同胞对他又是推崇至极,毕竟只有他见过车子,后然他又对他的同胞们发出感慨“哎,你们不懂汽车啊”。说实话稍微懂点汽车的人都会把他识破。
这些人同这些乡巴佬一样,他除了对歌手的生平或者歌手的新闻清楚以外,其他的什么都不太清楚了,如果你问他,你问他你能听出这个歌手和另外一个歌手有什么区别吗,你能够感觉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或者说说你听某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吗,你对这个歌的曲风和它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吗,不要用什么对歌手的生平介绍来掩饰自己对它的无知。
对待艺术一定要是真诚的,不真诚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你说你听贝多芬,你听不懂,那没什么,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不要对别人说着自己很懂一样。如果你很喜欢贝多芬,但你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可以去看看许多伟人关于他的见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以前18-19世纪贵族的交际是很有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人绝对不是自己同样的复制品。你遇到的同样是一个鲜活的,有着不同爱好和趣味的人。他会有着不同见解,不同的看法。人生的相遇也变得值得期待。
就像,如果你以后遇到你女孩都是那种,喜欢看日本动漫,又热衷韩剧的女生,你会感到多么的失望。你会发现你遇到的人是多么的相似,她们的兴趣爱好这么是这么的相同。这些表面上张扬的人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内心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在此,我希望你们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但是有一个前提是,一定要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