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8,518贴子:26,937,019

【讨论】 170712论全民销售和整体营销异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今社会,营销俨然成为显学。在此风气之下,大众对营销这个名词是耳濡目染,关于营销的各种各样的学说作品不仅汗牛充栋,更是层出不同。
大部分公司纷纷成立了营销部,并且提出了全民销售的决策方针。
然则基于格局的束缚,营销的片面理解,行业认知定位的缺失,统筹规划的不足,文化塑造的混乱,导致营销大多数流于销售这个领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很多公司老总在成立营销部的时候踌躇满志,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下面我们秉承着学习和探讨的理念,用进二退一的工具,将这个问题详细的解剖,尽可能为诸位解惑。
(队长别开枪🔫
是你小子
是我,我又回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12 18:35回复
    营销的本质,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采用的各种各样的手段,没有任何条框的束缚。
    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就是牙膏口扩大一毫米的故事了。
    某个牙膏厂(这个牙膏厂当然不是因特尔),这个厂因为业绩停滞,感到非常苦恼。为了改变现状,公司广纳建言献策。
    有一个人提出,让牙膏口增加一毫米,这样用户不知不觉中增大了牙膏的使用量,必然就能提高业绩了。
    这个建议被采纳,并且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12 19:05
    收起回复
      2025-07-29 16:31: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个案例,我想大家在外面就餐的时候,餐具容器大部分采用的是红底黒边。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是偶然,二个是巧合,但如果大部分都这样子的话,怎么可能没有猫腻
      知识就是力量,你们对力量一无所知。同等质量的物体,黑色会让人感觉更重,红色会让人感觉更大。
      这不意味着,可以节省开支,同时刷到好评get√
      华生,你突破盲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12 19:15
      回复
        合约机,这是我们的第三个案例。
        承诺使用x年内,每月消费x元,手机免费带回来。
        乍一看,这样好划算啊。
        可是仔细算一算,履行合约的费用比买手机更贵
        傻了吧,我的弟
        厉害了,我的哥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7-12 19:25
        收起回复
          第一个案例说的是开源,第二个案例说的是节流,第三个说的是联动。
          就手段而言,这三种方法经常使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思维。
          言至于此,我想大家对于营销这个名词,也基本上拥有一个大体的直观感受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7-12 19:31
          回复
            营销,是针对一个行业方方面面的突破,这个时候就是使用进二退一的工具最佳时机了。
            进二退一,源于二进制001+001=010算法推导出来的方法。
            进二退一,跳出原本的局限,进入更广的领域。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谋取更大的利益。
            进二退一是矛盾论的运用,是辩证法的实践,是帝王之术,是治军之方,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7-12 19:47
            回复
              综上所述,如果要实现对营销的精准把握,无疑是需要多方面知识体系的配合,对行业形势的判断推理,并且需要拥有一定的格局视野。
              但是这样的要求,在目前大部分的中高层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大部分中高层年龄也比较大,家庭负担比较重,学习资源比较低,迷信过往经验比较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将营销的范畴,缩减到销售领域,无疑大大的减轻学习负担,并且和过往的经验结合,俨然成为一个专家学者的权威人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7-13 09:39
              回复
                我们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行业的资金回笼周期是不一样的,产品生命周期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快销品,更新换代贼快的那种,时间就是金钱,不快点把货卖出去,难道留着回家过年啊
                典型的例子,比如手机,电脑等电脑3C配置,比如爆款服饰等,这些蹭热点的一锤子买卖。
                在这些行业中,产品生命周期较短,销售渠道成为了白热化的战场。
                他们恨不得所有的人员,都变成业务员,去推销产品。
                由此引发了全民销售的概念。
                这就是全民销售的来龙去脉。
                看上去好像人很多,很热闹,好腻害的样子。
                然而这样做,为什么不多招几个业务员?
                还有,这些爆款产品,蹭热点的产品,难道根源不是设计生产方面吗?
                一味讲卖货,不讲研产,真的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吗?
                华生,你发现了盲点。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公司越来越同质化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公司转型困难的根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13 10:00
                回复
                  2025-07-29 16:2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且,更为坑人的一点,全民销售,会讲公司的销售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职能混淆。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如果全民销售让销售人员和其他人员权限一样,那么如何保障销售人员的优势?
                  仅仅只是工作时间长?仅仅只是认识人员多?仅仅只是和客户关系好?
                  对不起,以上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或许销售员可以保留部分忠诚客户,但是对于更多只是选择品牌选择品质的客户而言,买谁不是买?
                  如此一来,全面开放的全民销售,必然会导致销售人员和其他人员埋下仇恨的种子。
                  里条粉肠,龟银场鹅滴哈
                  (*****,居然抢我的客人)
                  甘又点啊,诱鹅啊,笨
                  (那又怎样啊,打我啊,蠢)
                  基于这样的考虑,销售人员肯定是要留一手的。为了挽留客人不被抢,各种事务都强制客人和销售人员对接。另外还有某些业务,必须由销售人员才有权限执行。
                  先说强制客人和销售人员对接,首先销售人员的业绩指标量比较重,为了完成指标,他们还剩有多少精力去跟进处理客户使用体验?
                  然后,人为设限,虽然确保了销售人员的优势,但是如此一来,原本全民销售的初衷,已然消磨殆尽。
                  更有甚者,对公司销售业务根基深厚者,往往自立门户,和老东家怼起来。
                  所以,很多公司高层害怕的,是高层销售人员的叛逃。
                  公司一方面将资源倾斜,许以重诺,用更多的钱笼络销售人员。
                  人的贪婪是没有下限的。
                  有一些公司的利润10%都是销售人员分走的,公司更新设备,再次生产的能力不断削弱。
                  有一些公司指定销售人员使用特定的账号和客户对接,避免销售人员卷走客人的可能。
                  恕我直言,点对点的服务,这样做确实有奇效,然而,点对面的服务,这样做很难见效。
                  难道换一个账号,客户就不认识那个销售人员吗?这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真的合适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7-13 10:31
                  收起回复
                    如果我们把各个组织看成是国家,假使有人勤修内政,广聚人才,秣兵历马,远交近攻(整体营销),一统天下虽未可知,然则雄霸一方必也。
                    假使有人,热衷于外交,翼希以说士(全民销售),诚然,国强依托合纵连横之术,尚可为天下共主。然而弱国无外交,赢弱之国,安能苟全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7-14 09:21
                    回复
                      还有这种操作,感觉你好像在骗我.JPG
                      就是有这种操作.JPG
                      千言万语,如果不能落实到底,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
                      亲修内政,广聚人才,秣兵历马,远交近攻,这是整体营销的落实步骤。
                      每个公司都是IPO(输入-处理-输出)模式的具象化。〔图灵机〕
                      众所周知,每个公司都会基于自身的业务和实情,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集团(内政)。
                      按照职能的不同,每个员工拥有的权力也是不一样。
                      现在很多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售前服务,售中跟进,售后服务,都集中在了销售部。这埋下了一核有难,多核围观的隐患。
                      能者多劳,按劳分配,销售部的薪酬自然水涨船高。然而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宽,服务团体的壮大,仅仅依靠销售部力挽狂澜,恐怕是力不从心。
                      长久以来的薪资差异,权力倾斜,又将使内部离心背德,公司凝聚力进一步的下降。
                      就事论事,每个人都是希望获得收益的。在拓宽客户群体,增加收入,这是无可厚非的原则。可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方方面面都兼顾,我看你是在刁难我胖虎
                      那么那些入坑的客户,谁来照顾啊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吃枣药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7-14 09:54
                      回复
                        下面我们来解剖一下公司的晋级路线,销售助理→销售经理→销售副监→销售总监→区域销售总监→集团销售总监。
                        这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处于顶端的人少,处于底层的人多。
                        贯穿这个升级系统,知识储备的增长,似乎比不上人脉渠道的拓宽。同时,往上晋升的道路非常狭隘。
                        可能是失望,可能是报复,知道事不可为,大部分人会将目光从升职转向捞钱
                        换句话来说,他们哪会管你公司的死活,反正钱到手了,大不了换家公司做呗。人脉都在我这,哥有人,你懂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7-14 10:18
                        收起回复
                          销售部更多为自己捞钱打小九九,其他部门觉得自己是个打杂而失意落魄。两者之间,悄然形成不同的阵营,彼此之间的较量,撕裂公司的凝聚力,将公司推向深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7-14 10:22
                          收起回复
                            那么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凝聚起大家的力量呢?
                            相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思索,您是想做标准的制定者?还是标准的执行者?亦或是标准的跟随者?
                            一流的企业是标准的制定者,他们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他们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就运营效率而言,无疑是处在行业的高端。他们是所在行业其他公司的标杆,是其他公司的老师,更是其他公司借鉴的目标。
                            二流企业是标准的执行者,他们拥有庞大的资源,紧紧的跟在一流企业后面,让更多人知晓使用这个行业。
                            三流企业是标准的跟随者,他们还出在邯郸学步的过程中,或者因为缺少资源,或者因为只是探底,或者因为其他因素,总而言之,他们的出品比标准还差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7-15 13:50
                            回复
                              2025-07-29 16:1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么我们能很有自信的告诉自己,我们的企业,真的做到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个标杆吗?
                              答案大部分企业都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就只能够像盲人摸象,苍蝇乱飞的到处去学习照搬别人的标准,无法因地制宜,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诺基亚手机方面也是叱诧风云的存在,然而iPhone却成功颠覆了手机行业的标准,成为了巨无霸。
                              时也,势也。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谋大局者,必重于势。大势未至,事不可为。大势已成,势不可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7-15 14: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