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21日
漏签
0
天
安徽建筑大学吧
关注:
176,161
贴子:
5,328,454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73
回复贴,共
5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安徽建筑大学吧
>0< 加载中...
回复:【社团】朝含国学社~\(≧▽≦)/~我们是一个严肃的社团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国学”一词最早产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后才产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中国学术想来无所谓分科,一般儒者都是以万能博士自命,他们常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但事实上,国学任然是分类部门的。曾国藩把学术分为“义理”(性理之学或理学)、“考据”(考证学)、“词章”三大部门(戴东原亦曾如此分类)。曾国藩认为,诸子百家,只是当做参考书,全部学术集中在儒家一派范围内。三大部门以义理第一,词章第二,考据最末了。它的话也正是宋明以来儒家正统派的传统意见。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传统的经学,到了康有为,已经发展到了顶点,正统的考证学派(古文派),到章太炎也可告一段落,过此之后,人们都采用新工具、新材料来研究中国古文化了。“五四”之后,情况最显。胡适、梁启超、顾颉刚诸氏的整理国故,是丝毫没有偶像观念的。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研究古代语文之学,自汉以来,称为小学。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六书”即是识字的课程。汉班固以后,凡是解释文字的书,都称小学。清《四库全书》,将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三种。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书是造字及用字的方式,其名称与次序,一般按汉刘歆及班固的讲法:(一)象形,(二)象事,(三)象意,(四)象声,(五)转注,(六)假借。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就是说明字义演变的。因为假借字的发展,许多字的本义逐渐被人们忘记,而后人们对古义就不明白了。古书字义中最难了解的是虛字。虚字就是连词、介词、助词、叹词以及代名词等,这些字多系假借字,而古人又常常广泛的使用同音通假,写法不很固定,所以很难辨识。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训诂学原属于小学,即文字中专讲字义的一部分,后来因为有人专门研究训诂,分途发展,于是独立成一部门。诂从古言,是以今语解释古语;训与顺同音,是顺着语义去解释,这好像是下定义,立界说一样。训诂学有三方面工作:(一)以今语解释古语;(二)以雅言解释方言;(三)以俗语解释文言,且以清代发展最精。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人说话的词气,其表现方式就是语法或文法。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可以说是中国文法学的萌芽。除此,刘淇的《助字辨略》比王更系统。到清代马建忠著《马氏文通》,文法学便成立了。从学术的传统来看,文法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但马建忠之后的文法学受西方影响较多。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方言学也属于训诂学。如《尔雅·释言》,就是将方言解释作为训诂的一部分。到西汉扬雄作《方言》,然后有研究方言的专著。扬雄的书是搜集当时各地方言,互相比较,互相贯通,以便利了解当时人们的著作和谈论,不是为读古书而作。而清代杭世骏作《续方言》,章太炎作《新方言》,则是为读古书而作。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字不是拼音的,形声字的声符不够精密,字音的改变不容易看出,但从有韵的文字可以略加推测。《诗经·邶风·击鼓》篇拿“于林之下”和“"爰居爰处”押韵,这可以证明“下”字在周代和“处”是同韵的。但唐宋时期《广韵》则将“下”字编入马韵,胡雅切,可见它的音已读变了。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字读音,固然跟着语言变迁,但有些字音,语言里面并没有变,而文字变了。据钱大昕推定,古时候没有zh,chi,shi,f,v等声母,凡轻唇音读重唇音(“文”读如“门”),舌叶音读舌尖音(“直”读如“特”)。大约到了中古时期,舌叶音和轻唇音产生。所以说,语言和文字分家,是我国古书不易读的最大原因。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声母相同,叫做双声,例如“参差”是双声字,因为声母都是c。韵母相同,叫做叠韵,例如“缭绕”同属ao韵。双声字,音韵学家称为同母之字,训诂学家称之为一声之转。叠韵字,音韵学家称为同韵之字,训诂学家称为音近之字。读古书时应注意双声叠韵的现象。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反切是汉字的注音方法,大约在汉代出现,正式应用是从东汉孙叔然的《尔雅音义》开始。在反切之前,注音用“直音法”,如《说文》中“某字读如某”。遇到没有同音字的场合,就无法注音。故反切出现,合成两个字拼成一个字的读音。这个方法,当初叫“反”,后来叫“切”,再后来合成为“反切”。反切的规律,是上一字与所注字为双声(声母相同),下一字与所注字叠韵(韵母相同)。如“都,东姑反”。但反切所用的字,与拼音所用的字母不同,不是代表音素的,是代表音节的,因此大半不能连读二字而成一音。直到国语注音符号产生,方才获彻底解决。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单音字太多的语文,常常要靠声调的抑扬高低来分别同音字。我国自汉以前,字的声调就有长短之分,例如《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的何休注,解释“伐”字,说“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者,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即系用长短音分别主动被动的意义。到南北朝齐梁之间,字的声调又有平上去入四种分别了。除此之外,又有五声说、七声说、八声说,现在粤语且有九声的分别。但就读书的应用说,读六朝以后的诗文词曲,以及翻检韵书,都只须懂得四声。
朝含国学社
九月飞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宋代以后,我国铜器出土渐多,拓印金石文字也都成为风尚,故金石之学即产生于这个时期,如欧阳修《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录》,即系初期研究报告。到清代乾嘉两朝,考证学者辈出,方才大大发展了金石研究。近年来的金石研究,更扩大到辽、金、蒙古碑文的考释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