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后吧 关注:1,082贴子:38,298
  • 14回复贴,共1

朱棣确实是马皇后四子,不服者请看本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食奥特曼。


IP属地:云南1楼2017-10-19 23:20回复
    此贴专门打碽妃和商砖家的历史发明。


    IP属地:云南2楼2017-10-19 23:22
    收起回复
      武昌之战指元至正十四年(1364年)二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部在武昌(今江西武昌)灭亡汉陈理的战斗。
      朱梓的生母阇妃(或说达定妃)原是陈友谅之妾。陈友谅失败后,她被朱元璋收纳。朱元璋对此并不避讳,他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提及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说朱元璋在起家时掠夺过女人生了朱棣的可以洗洗睡了。秦王正妃:王氏,元朝王保保之妹谥号愍烈。根据《皇明祖训》如果太子家的嫡系领盒饭,继位者自然是嫡二子秦王,既然洪武帝根本不在意太子一家有个万一后,秦王为帝,王氏为后,那么洪武帝在掠了所谓异族女子后何须掩盖?
      觉得《皇明祖训》被朱棣改过的也可以洗洗睡了。根据《皇明祖训》,太子挂了继承人就是太子还在世的嫡长子朱允炆,后来正德帝和嘉靖帝和平过度的事情也代表《皇明祖训》的法理正统性,其乃祖制。具体的情况可以看下面楼层。
      《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就据此立兴献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总之,既有《大诰》和达定妃为证,又有秦王正妃王氏为证,即可得出朱元璋在江南起家之时掠夺过女子,且此女子是碽妃说为谣言。故而朱棣之母绝不可能是洪武帝起家时在江南劫掠的女子。


      IP属地:云南3楼2017-10-19 23:22
      回复
        碽妃说本就是说碽妃生出的孩子是别人的遗腹子,这个别人原先最吃香的说法是陈友谅和张士诚?高丽贡女说也是说贡女嫁给洪武时带了个遗腹子来,直指朱棣非洪武帝之子,乃高丽某男之子,洪武帝头上原谅色了。
        元妃说是说:朱棣是元顺帝遗腹子。
        总之除了商传的达鲁花赤之女说以外,所有朱棣生母说都在说朱元璋戴着原谅色的帽子。但是达鲁花赤说商传说是源自民国时期的学者的说法,指吴晗傅斯年等人?问题是人家根本没说过,显然是他自己的历史发明。
        武昌之战指元至正十四年(1364年)二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部在武昌(今江西武昌)灭亡汉陈理的战斗。
        朱梓的生母阇妃(或说达定妃)原是陈友谅之妾。陈友谅失败后,她被朱元璋收纳。朱元璋对此并不避讳,他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提及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说朱元璋在起家时掠夺过女人生了朱棣的可以洗洗睡了。秦王正妃:王氏,元朝王保保之妹谥号愍烈。根据《皇明祖训》如果太子家的嫡系领盒饭,继位者自然是嫡二子秦王,既然洪武帝根本不在意太子一家有个万一后,秦王为帝,王氏为后,那么洪武帝为何在掠了所谓异族女子后何须掩盖?
        觉得《皇明祖训》被朱棣改过的也可以洗洗睡了。根据《皇明祖训》,太子挂了继承人就是太子还在世的嫡长子朱允炆,后来正德帝和嘉靖帝和平过度的事情也代表《皇明祖训》的法理正统性,其乃祖制。具体的情况可以看下面哪些楼层。
        《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就据此立兴献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总之,既有《大诰》和达定妃为证,又有秦王正妃王氏为证,即可得出朱元璋在江南起家之时掠夺过女子,且此女子是碽妃说为谣言。故而朱棣之母绝不可能是洪武帝起家时在江南劫掠的女子。
        本来所谓的非马皇后生母说的根源就是说,朱棣篡位得国不正,故而要假冒嫡子来正明自己合法。但问题是,朱棣是造反起家,即便是嫡二子,或者朱允炆的嫡亲弟弟武力篡位也不代表嫡二子或者嫡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篡位登基。
        《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除非是正德嘉靖这种和平过渡的兄终弟及,否则嫡二子也没有资格在嫡长子(嫡长子兼皇长孙)和自己前面的继承人还活着的时候造反。况且朱棣是老四,等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的嫡子嫡孙都死亡才轮到自己。


        IP属地:云南4楼2017-10-19 23:24
        回复
          商某高论。
          商说朱棣生于1370年......
          朱标的4弟变成了朱标的14弟?
          商说“许多前辈历史学家都曾对朱棣的生母问题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女性”。而且他后面又说“这个碽氏是一位在正史中不见记载的人物”。“虽然这位碽氏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是她确实曾得到过朱元璋的喜爱。”为何他能肯定是蒙人?
          商在企鹅网采访他的问答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许多前辈历史学家都曾对朱棣的生母问题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女”。 “许多前辈历史学家”,包括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专门发表了相关论文。商老师只是在讲座中采用了这种说法。
          问题是吴晗等人根本没说过蒙少女吧?,老商YY的干活?
          商说碽妃是达路花赤,有什么根据?
          秦王、正妃:王氏,元朝王保、保之妹谥号愍烈。
          如果太子家领盒饭,继位者自然是嫡二子秦王,既然洪武帝根本不在意太子一家有个万一后,秦王为帝,王氏为后,那么洪武帝为何在掠了所谓的蒙女后还要百般掩盖呢?商显然是在搞YY,并且推卸责任给前人。


          IP属地:云南5楼2017-10-19 23:24
          收起回复
            石姓贡女说可以洗洗睡了,棒国的贡女就是韩妃。
            这属于强行解释一波的产物。
            根本没有什么石姓的贡女,所谓贡女也就只有韩妃,况且即便韩妃姓石,她也不可能是朱棣之母,因为1365年高丽称臣送贡女韩妃时,朱棣已经5岁了。且只要翻过明史的都知道,韩妃是辽王之母。


            IP属地:云南6楼2017-10-19 23:26
            回复
              秦王李世民。晋王李治、晋王杨广......
              朱标太子
              朱樉秦王。封号高贵,寓意美好,寄托希望。封地西安府(汉唐长安)。
              朱棡晋王。封号高贵,寓意美好,寄托希望。
              朱棣燕王。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金元故都。燕王藩北面是长城,长城北面是辽王帮燕王挡枪。
              朱橚周王,初封吴王。初封吴王时封地凤阳,后改封周王时封地开封。吴王乃洪武帝龙兴之号,凤阳即是老家,亦是龙兴之本。吴王怕是不合时宜?故而改封周王,周王封号高贵,寓意美好,且开封为宋朝旧都,地位不言而喻。
              中都凤阳府乃太祖老家。
              开封为北宋首都东京。洪武年间开封市北京。
              宁国公主为古已有之之高贵封号。安庆公主不做论述。
              由上所述我认为五嫡子,二嫡女说理当如是。


              IP属地:云南7楼2017-10-19 23:27
              收起回复
                碽妃根本就不存在。
                铁裙之刑处死碽妃后,还能让朱棣活下去......朱元璋铁定智障。总之,如今的某些学者就是喜欢装糊涂,或者说真的智障?
                朱橚是朱棣胞弟,地摊文学说碽妃生完朱棣就被以铁裙之刑处死了,胞弟朱橚呢?
                后来砖家叫兽又脑补说,碽妃生完朱棣和朱橚后才被铁裙之刑处死,朱元璋竟然能让两兄弟活下去?
                连续带两次绿帽才痛下杀手?洪武大帝怕是智障了吧?一般人都不能忍的事情,他竟然能够忍一次,第二次才动手?
                锦衣卫应该把知道所谓真相的下人统统弄死才对,为何天启三年的沈若霖,大概是这个名字吧?沈某人为何在南京太常寺志里写了一个洪武朝的秘密呢?而且和之前嘉靖三十二年的郑晓在《今言》的记载里可没碽妃。郑晓可是南京太常卿。
                嘉靖年间的汪宗元撰《南京太常寺志》成了天启年间《南京太常寺志》的替罪羊了。而且这只替罪羊是否是真羊呢?并未有后世之人看见过沈若霖的南京太常寺志,这一切所谓的原文都是某些人的“引用”罢了。


                IP属地:云南8楼2017-10-19 23:29
                收起回复
                  某些人总说什么嫡子庶子,而完全无视了长幼有序。朱棣这个老四再怎么变也变不成老二,既然不是老二嫡子庶子有何意义? 朱棣是武力篡位,靠的是枪杆子而非什么嫡子庶子。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就据此立兴献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根据皇明祖训而让太子嫡长子皇长孙朱允炆继位。
                  虞怀王朱雄英:常氏生,早夭,追封。
                  建文帝朱允炆:吕氏生,以皇太孙即位为帝。
                  靖难之役前,秦王晋王就英年早逝了,但他们的后代,下一代亲王晋王还在。
                  朱棣是4子,老大朱标一家的嫡系死完则轮到老二秦王一家的嫡系,其嫡系又死完才能轮到老三晋王一家的嫡系,其嫡系再死完才轮到老四的嫡系。是故燕王冒领嫡子说纯属无稽之谈,除非燕王声称自己是嫡二子而非嫡四子。但是即便是嫡二子也没有资格造反啊,就像譬如朱高煦就没自称自己是嫡子而造反有理。


                  IP属地:云南9楼2017-10-19 23:31
                  回复
                    撞击声。
                    拱形石或拱形桥。
                    姓。
                    碽那么挫的字怎么可能是封号?碽字是什么姓氏源自何姓?姬姓、嬴姓、姜姓?历史发明贻笑大方。满清都不愿意玩的无脑黑加低级黑都有人信?


                    IP属地:云南10楼2017-10-19 23:31
                    收起回复
                      我在明朝吧遇到个疑似螨虫的历史发明家嘴炮党,它说马皇后不可能生那么多,女人31岁就不会生了,马皇后竟然在几年内生了七个,马皇后生了七个竟然一个没死也不科学。以下打脸:
                      武则天儿子长子:李弘太子,死后追谥“孝敬皇帝”。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立为太子,死后追谥“章怀太子”。三子:唐中宗李显四子:唐睿宗李旦女儿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次女:太平公主,名不详,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1] ) 李弘 (武则天与唐高宗长子) 编辑李弘(652年—675年)
                      李旦 (唐睿宗) 编辑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
                      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 儿子长子:(前)皇太子李承乾。 次子:魏王李泰。幼子:唐高宗李治。[287] 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城阳公主 ,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290] ,后改嫁薛瓘。 晋阳公主李明达。 衡山公主(唐高宗即位后改封新城长公主),嫁长孙诠。
                      英年早逝的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且她生孩子的时间,好好看清楚武则天生孩子时几岁了。唐朝生产力底下都那么能生,而且事后什么事都没有,元末明初的马皇后为何么不能生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呢?


                      IP属地:云南11楼2017-10-19 23:38
                      收起回复
                        85-77=8
                        徐皇后1362年-1407年。
                        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76-62=14
                        永安公主1377=1
                        永平公主1379=2
                        安成公主1384。
                        咸宁公主1385。
                        朱高炽1378。
                        朱高煦1380。
                        朱高燧1383。
                        徐皇后8年生七个七个子女都活蹦乱跳。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55-32=23
                        太子朱标1355年。
                        秦王朱樉1356年。
                        晋王朱棡1358年。
                        燕王朱棣1360年。78-64=14
                        周王朱橚1361年。
                        宁国公主1364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78-64=14
                        安庆公主。宁国公主的妹妹。
                        65-55=10。1381-1365=17。
                        马皇后生出出生日不明的安庆公主时,考虑到十月怀胎,最早也应该是1365年,只会比这个更晚不会更早。故而马皇后生七个孩子最少用了10年。
                        武则天624年。
                        李弘652年。
                        李贤655年。
                        李显656年。
                        李旦662年。
                        安定公主654年。
                        太平公主约665年。
                        52-24=28。
                        65-52=13。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
                        李承乾619年。
                        李泰620年。
                        唐高宗李治628年。
                        长乐公主621年。
                        城阳公主约630年。
                        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
                        新城公主634年。唐太宗最幼女。
                        34-19=15。
                        王贵妃(?―1117年),王氏,与郑皇后俱为押班。
                        宋徽宗继位,王氏被封为平昌郡君,后进封为贵妃,并为宋徽宗生下三子五女:郓王赵楷、莘王赵植、陈王赵机、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顺德帝姬赵缨络、柔福帝姬赵多富(赵嬛嬛)、冲懿帝姬。
                        ..........................
                        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
                        文襄帝:高澄,高欢长子。
                        文宣帝:高洋,高欢次子。
                        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
                        襄城景王:高淯,高欢第八子。
                        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
                        博陵文简王:高济,高欢第十二子。
                        永熙皇后:高欢长女,嫁给北魏孝武帝元修,后改嫁元韶。
                        太原长公主:高欢次女,嫁给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后改嫁杨愔。


                        IP属地:云南12楼2017-10-19 23:42
                        收起回复
                          商某高论。
                          商说朱棣生于1370年......
                          朱标的4弟变成了朱标的14弟?
                          商说“许多前辈历史学家都曾对朱棣的生母问题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女性”。而且他后面又说“这个碽氏是一位在正史中不见记载的人物”。“虽然这位碽氏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但是她确实曾得到过朱元璋的喜爱。”为何他能肯定是蒙人?
                          商在腾讯网采访他的问答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许多前辈历史学家都曾对朱棣的生母问题做过考证,考证的结果是朱棣的生母很可能是一位蒙女”。 “许多前辈历史学家”,包括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专门发表了相关论文。商老师只是在讲座中采用了这种说法。
                          问题是吴晗等人根本没说过蒙少女吧?,老商YY的干活?
                          商说碽妃是达路花赤,有什么根据?
                          朱梓的生母阇妃(或说达定妃)原是陈友谅之妾。陈友谅失败后,她被朱元璋收纳。朱元璋对此并不避讳,他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提及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达定妃泪流满面。
                          秦王、正妃:王氏,元朝王保、保之妹谥号愍烈。
                          如果太子家领盒饭,继位者自然是嫡二子秦王,既然洪武帝根本不在意太子一家有个万一后,秦王为帝,王氏为后,那么洪武帝为何在掠了所谓的蒙女后还要百般掩盖呢?商显然是在搞YY,并且推卸责任给前人。


                          IP属地:云南13楼2017-10-19 23:50
                          回复
                            补充:有些资料认为李淑妃是明太祖长子朱标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明太祖长子朱标的生母,因为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而李淑妃的父亲李杰至正十六年才投奔朱元璋,这时李杰二十六岁,李淑妃顶多十岁。
                            补充:本来所谓的非马皇后生母说的根源就是说,朱棣篡位得国不正,故而要假冒嫡子来正明自己合法。但问题是,朱棣是造反起家,即便是嫡二子,或者朱允炆的嫡亲弟弟武力篡位也不代表嫡二子或者嫡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篡位登基。
                            《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除非是正德嘉靖这种和平过渡的兄终弟及,否则嫡二子也没有资格在嫡长子(嫡长子兼皇长孙)和自己前面的继承人还活着的时候造反。况且朱棣是老四,等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的嫡子嫡孙都死亡才轮到自己。
                            明王世懋著《窥天外乘》记:
                            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谥号昭敬。只有这三个是朱元璋1368年称帝以前的妃子。
                            武昌之战指元至正十四年(1364年)二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部在武昌(今江西武昌)灭亡汉陈理的战斗。
                            朱梓的生母阇妃(或说达定妃)原是陈友谅之妾。陈友谅失败后,她被朱元璋收纳。朱元璋对此并不避讳,他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提及此事。他说:“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说朱元璋在起家时掠夺过女人生了朱棣的可以洗洗睡了。秦王正妃:王氏,元朝王保保之妹谥号愍烈。根据《皇明祖训》如果太子家的嫡系领盒饭,继位者自然是嫡二子秦王,既然洪武帝根本不在意太子一家有个万一后,秦王为帝,王氏为后,那么洪武帝在掠了所谓异族女子后何须掩盖?
                            觉得《皇明祖训》被朱棣改过的也可以洗洗睡了。根据《皇明祖训》,太子挂了继承人就是太子还在世的嫡长子朱允炆,后来正德帝和嘉靖帝和平过度的事情也代表《皇明祖训》的法理正统性,其乃祖制。具体的情况可以看下面哪些楼层。
                            《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就据此立兴献帝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
                            总之,既有《大诰》和达定妃为证,又有秦王正妃王氏为证,即可得出朱元璋在江南起家之时掠夺过女子,且此女子是碽妃说为谣言。故而朱棣之母绝不可能是洪武帝起家时在江南劫掠的女子。
                            既然江南起家时没有劫掠过达定妃之外的女人,且朱棣生于1360年,是以碽妃乃洪武大帝起家时劫掠的女子说根本就是不攻自破。


                            IP属地:云南14楼2017-10-19 23:54
                            回复
                              85-77=8
                              徐皇后1362年-1407年。
                              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76-62=14
                              永安公主1377=1
                              永平公主1379=2
                              安成公主1384。
                              咸宁公主1385。
                              朱高炽1378。
                              朱高煦1380。
                              朱高燧1383。
                              徐皇后8年生七个七个子女都活蹦乱跳。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55-32=23
                              太子朱标1355年。
                              秦王朱樉1356年。
                              晋王朱棡1358年。
                              燕王朱棣1360年。78-64=14
                              周王朱橚1361年。
                              宁国公主1364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78-64=14
                              安庆公主。宁国公主的妹妹。
                              65-55=10。1381-1365=17。
                              马皇后生出出生日不明的安庆公主时,考虑到十月怀胎,最早也应该是1365年,只会比这个更晚不会更早。故而马皇后生七个孩子最少用了10年。
                              武则天624年。
                              李弘652年。
                              李贤655年。
                              李显656年。
                              李旦662年。
                              安定公主654年。
                              太平公主约665年。
                              52-24=28。
                              65-52=13。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
                              李承乾619年。
                              李泰620年。
                              唐高宗李治628年。
                              长乐公主621年。
                              城阳公主约630年。
                              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
                              新城公主634年。唐太宗最幼女。
                              34-19=15。
                              王贵妃(?―1117年),王氏,与郑皇后俱为押班。
                              宋徽宗继位,王氏被封为平昌郡君,后进封为贵妃,并为宋徽宗生下三子五女:郓王赵楷、莘王赵植、陈王赵机、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顺德帝姬赵缨络、柔福帝姬赵多富(赵嬛嬛)、冲懿帝姬。
                              ..........................
                              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
                              文襄帝:高澄,高欢长子。
                              文宣帝:高洋,高欢次子。
                              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
                              襄城景王:高淯,高欢第八子。
                              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
                              博陵文简王:高济,高欢第十二子。
                              永熙皇后:高欢长女,嫁给北魏孝武帝元修,后改嫁元韶。
                              太原长公主:高欢次女,嫁给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后改嫁杨愔。


                              IP属地:云南17楼2017-11-09 14: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