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吧 关注:19,514贴子:159,373

张氏家族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氏始祖挥镇楼,张氏人口之多,本人不能把张氏家族一一列出,有什么遗落的还请大家补充。


IP属地:江苏1楼2017-11-05 16:06回复
    张氏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三,有超过1亿子孙,在我国也有八千多万。
    张挥系少昊大帝之子,是张氏始祖。
    北京,张是当地第二大姓。
    北京张氏收藏其他张氏家族的字辈:张氏字辈
    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13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14字。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多在职入学时家长请先生按辈字给孩子改个学名,即大名。字辈,它是各族祠堂的产物,或集体创作;或名人所笔,族门出个相公、举人什么的,往往为家族立派、续派;也有皇帝赐封的,孔族字辈就是明清两朝皇帝赐定。那是当今全国统一得最好的字辈。
    字辈,或四言、或五言、七言,可长可短: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一般为二三十字。它虽说带封建宗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各族姓氏,有不同的族谱,辈字就是族谱的确良核心和纽带带。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 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张士元等主修 民国38年 9册 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 民国己巳年 孝友堂 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 张诸葛清编纂 民国30年 玉海堂 8册 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 ,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
         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
       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
       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8.张氏桂公支谱16卷,光绪23年,孝友堂,8册齐,32.823.4品差 派语:
    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
    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
      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9.洋湖张氏三修族谱15卷首末民国26年,清河堂,16册齐,派语:
    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10.张氏三修族谱37卷首1 民国茂子年 孝友堂 43册齐派语:
    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1.张氏四修族谱15卷首1卷,民国32年,清河堂,张从南编修17册齐, 派语:
    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
    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
    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
    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12.湖南益阳 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 派语:
    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13.55.4张氏族谱12卷首1,民国12年 孝友堂 存4册存首,卷9, 派语: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14.摘自:《张氏族谱》 光绪癸未年 金鉴堂 5.派语
    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
    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15.摘自《张氏五修族谱》民国十八年,惠和堂 派语
    原派语: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
    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
    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
    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
        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16.摘自:湖南平江《张氏支谱》张麓泉、张悠久等纂修,清同治三年,敦本堂修,木活字本,6册 派语
    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
    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
    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
    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
    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17.51.湖南益阳《张氏四修族谱》首卷上中下末,张允文等主修,同治12年,孝文堂,木活字本,8册 派语
    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
    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18.湖南长沙《白汑刘氏四修族谱》16卷首,刘泽 等主修,民国18年,崇让堂,木活字本,11册 派语
    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19.江西兴国 张氏五修族谱 11卷 张显藻主修 民国36年 11册派语: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
    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
    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
    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20. 浙江嵊县 剡西富润张氏宗谱 十卷 张立遵等修 同治辛未年 木活字本 10册1150 派语:
    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新行: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21.摘自(62.湖南浏阳 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
    字辈派语:庆清公胜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启瑞祥
    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22.摘自(长沙坳上张氏族谱)
    字辈派语: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
    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23.摘自《张氏宗谱》张相升等修 14卷 民国戊子年 都会堂 木活字 9册
    派语:派系: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
          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
    24.摘自《张氏宗谱》14卷 光绪二十年 16册
    派语:张氏宗派: 坦任承先榘 行仁裕后昆 光明君子泽 忠孝圣贤根
     光绪年复定宗派:坦任承先榘 行仁启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
    25.摘自《张氏宗谱》宣统元年 6卷 孝友堂 木活字 6册
    派语:国正治朝 万事学道 本在其中
       运泰有兆 愿复克家 滋大长保
    26.《张氏宗谱》雍正元年 17卷 木活字 19册
    派语:元和承世泽 方正兆家与 忠厚先人积 经纶大道存
    27.《绵西张氏族谱》张宝杰主修 中华民国五年 4卷 木活字 5册
    班行: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
    附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28.《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29.《上湘张氏金房支谱》张通时主修 5卷 金鉴堂 木活字 5册
    班序:
    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
    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30.摘自《张氏通谱》光绪丙子年 刻本 8册 8卷
    派语:德 茂 光 先 祖 良 贻 在 克 家
       殷 勤 敦 宾 务 谦 厚 发 菁 华
       绂 冤 芬 微   圭 璋 品 诣 嘉
       席 珍 留 待 聘 掞 藻 灿 云 霞


    IP属地:江苏3楼2017-11-10 16:36
    收起回复
      金桂建广东是张氏那个家谱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1-10 21:34
      收起回复
        云南贵州呢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1-08 18:52
        收起回复
          四川广元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2-04 20:22
          回复
            星其志丙洪学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05 11:17
            回复
              我是江苏建湖的张氏,国正官志在。底下不知道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10 22:52
              收起回复
                全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3-17 09:54
                回复
                  江苏自隋唐开始就逐渐成为我国最发达地区
                  南京
                  安兴张氏
                  始祖张稼轩,先徙溧水县定居,其裔孙于明洪武年间徙入高淳安兴乡,经数代繁衍,张姓家族遍布淳溪、顾陇、古柏、漆桥、漕塘等地。仅淳溪一镇,民国年间就建有4所张氏宗祠,且谱系各不相同。
                  另据《沧溪张氏宗谱》载,元代至元年间,汉兆率弟汉相、汉鼎由溧水迁永丰圩张家垛。元末,汉兆裔孙子德、子仁先后迁宣城、宁国、安庆。而汉相、汉鼎的子嗣则世居沧溪。
                  相传,砖墙张氏本姓周,也是周瑜的后裔。元代末年,周省五世孙周祥因惧祸,迁至茅城湾,改姓张。故民间有“张周一家”之说。


                  IP属地:江苏10楼2019-05-01 21:07
                  收起回复
                    苏州
                    张是当地第二大姓



                    IP属地:江苏11楼2019-05-01 21:20
                    回复
                      无锡
                      张是当地第二大姓
                      澄江巨室--钦贤张氏
                      钦贤张氏江阴始迁祖是南宋大将张英,字雄斋,原籍山东登州。因抗金有功,升任都督之职,驻军江阴,戍守江防。家居江阴钦贤坊,故后裔被称为“钦贤张氏”。《钦贤张氏宗谱》从明正统年到清乾隆年,一直全族合修宗谱;嘉庆十九年(1814)之后章卿支单修数次“世谱”,嘉庆乙亥1815、民国九年1920两次刊印。鸿仕、兆凤两支与总祠最后一次合修于1949年,距今65年;章卿凤翱支最后修于1920年。
                      贤张氏迁入江阴为南宋时期。《江阴续志·氏族》载“钦贤张氏,世居山东登州,宋理宗朝有名英者官都督始卜居江阴城内钦贤里即今之都督坊巷……”,与家谱记载吻合,只是家谱中称定居地为锁巷(宋代县志所载又名钦贤坊),与都督坊稍有出入。这支张姓迁入江阴较早,有近800年时间了,所出名人众多。据《江阴续志·氏族》所载,有元代张缙,进士,官至浙东廉访使;明正德年间进士、大学士张衮,也出自该家族;还有明代张明儒、张绍芳,清代张廷魁、张男寅、张治等,可谓辈出,不胜枚举。因此家谱中收录有明清两代大家诸如钱谦益、李兆洛及顾炎武等名人所撰的记、跋。
                      暨阳流璜张氏
                      流璜张氏先世自曲江徙居淮南楚州。始祖彦通,赵宋时宦於常州,遂家於江阴,为本族一世祖。第三世天秩,置庄田於金凤乡,遂卜居於流璜。卷首姓原、张九龄传记等,卷一谱序,卷二祭田,卷三至二十九世系,馀卷载传、墓志铭、寿序、祠记等。
                      流璜张氏进入江阴的时间及始祖,家谱记载前后有矛盾。《江阴续志·氏族》中录为“宋时有张逵者仕常州,卒葬江阴秦望山,是为流璜张氏……”;家谱《序》中称“系出韶州曲江,后徙居淮南楚州,始迁祖逵,赵宋时仕于常州,卒葬江阴秦望山冈湾底,子孙遂定居江阴,其孙天秩始家于流璜……”。查阅其它张氏宗谱可知始祖张逵所处的年代并不统一、差距甚大,有南唐说,有北宋说。按《横村张氏重修宗谱》序所述“逵仕南唐,佥判江阴,没于任,卜葬秦望山之岗湾,长子百一归淮南楚州,次子百二居流璜,越二传百二公之孙万二公迁桐岐,万三公迁张渚,万四、万五仍居流璜,万一公迁居茶岐,守彦通公(逵)墓……”,横村张氏是为万一公之后。宜兴张渚的张氏始祖也为张逵,与流璜支始祖同,家谱中还专门有两谱的对比考证,阐述较为清楚,而这支张氏出自韶州曲江,与唐代著名宰相张九龄同族。目前流璜张氏分布较广,江阴霞客镇及周边无锡、常州等地都有分布。
                      龙砂张氏
                      江阴龙砂张氏宗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手抄本,张洵佳纂修,共4册,不知何故堂号不明。该支张姓宋时居汴梁,南渡时其祖本真南迁占籍扬州之泰兴;清雍正十年,始迁祖瀛秀移籍江阴东乡华士镇,民国十年续修宗谱,修成后未及刊印,仅存手抄本,人物生卒年月下限为民国二十六年。《江阴续志·氏族》中也记有龙砂张氏的情况:“张秀甫清雍正间由泰兴迁居江阴华士镇,张玉墀道光庚子举人为李兆洛高弟,沈潜古义有名于时,张洵佳(注:纂谱人)同治癸酉优贡,官河南知县”。
                      刘墅张氏
                      该支张姓宗谱现藏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江阴长泾镇志办也曾征集得一套十一卷,首、末各一卷,张宝浩修,民国十四年木活字本,12册。刘墅张氏的先祖与流璜张氏同,溯至张逵;张逵四世孙万一移居邑西之茶岐,嗣后刘墅头支、长泾支俱出茶岐;刘墅支祖晋为逵二十世孙,清初由茶岐迁刘墅头。此外家谱中有该支有声望的近现代外科名医张宿辉的事迹。
                      青阳张氏(聿修堂)
                      《青阳张氏重修家谱》十卷现藏上海图书馆,北漍镇志办曾征集得一部,光绪九年木活字本,12册,清代张锡九纂修。该支张氏出自唐张九龄之后,八世孙谏为常郡太守,流寓毗陵,后家无锡;始迁祖辅,明正德、万历间由无锡景云乡徙居江阴青阳镇东街。《江阴县志·氏族》中有青阳张氏的记载:“元张瑞,能诗文学者称沟南先生,官江浙枢密院都事;子宣,明洪武初征授翰林院编修,著有《春秋》、《胡氏传·标注》及《青阳集》等书。张履正,万历戊戌进士,官九江道;子有誉,天启壬戌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工具书和文献对张瑞的籍贯俱称元代江阴人,与家谱所说张辅明代正德、万历间由无锡迁入的内容相矛盾。笔者认为,这是家谱修纂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诸如张瑞、张宣父子等都是非常有名望之人,《明史》、《常州志》中都有记载,对他们的籍贯肯定不会考证错误的。
                      太宁张氏(王改姓张)
                      该支张姓未见家谱,而《江阴县志·氏族》有记载:“太宁张氏先本姓王,世家淮西,元至元末,明祖兵起,忽雷元帅时已致仕,隐居江阴与江阴侯吴良有旧,恐其迫令仕明,遂改姓张忽雷,子诚迁居邑西太宁里。张元灏清道光庚戌进士,所居得月楼藏书万余卷,子廷寿岁贡,年八十余,书画诗词均超逸”。文献中对这支张姓记载甚为详细,可惜没有家谱,无法深入研究。查阅江阴地方文献,太宁里当在县城西南的南闸、夏港一带。这支张姓是由“王”姓改姓而来。
                      亭子港张氏(草圣堂)
                      《亭子港万十公张氏宗谱》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张云台纂修,二十四卷,首末各一卷,15册,上海图书馆藏残本。这支张氏先祖可追溯到宋代张标,靖康年间南渡,由汴梁到杭州,历二世至万十公,自杭州复归常熟县水潭头是为一世祖,传至十世孙张春,自无锡花园昭迁居江阴东乡亭子港东岸,为江阴亭子港张氏始迁祖。上海图书馆残存的是各房边系。


                      IP属地:江苏13楼2019-05-01 21:40
                      回复
                        南新桥张氏(馀庆堂)
                        《南新桥张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清张德文修,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12册,上海图书馆藏。始祖为张逵,其九世孙文俊徙居苏州盘门百花洲,文俊孙刚,元季又徙至澄江南新桥,为始迁江阴祖。
                        陶北庄张氏(孝友堂)
                        该支张氏宗谱现藏上海图书馆,民国三十年(1942)木活字本,十六卷,张文贵纂修。先祖为张标,始祖为张万十,始迁祖张裕福于明中叶由常熟迁居江阴马嘶镇之陶北庄。
                        河亭张氏(寿康堂)
                        这支张氏的家谱藏上海图书馆,称《张氏大统宗谱》,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张均纂修。一世祖家庆,少时与祖父居临安,宋末避乱由浙迁至苏州盘门外蠡墅镇;至第十一世概迁居无锡河亭,其后嗣析居于江阴祝塘、青阳、峭岐等处。该家谱为无锡、江阴各支之统宗谱。、
                        城湾张氏(二铭堂)
                        《城湾张氏宗谱》清代木活字版本,上海图书馆藏其残本,作者不祥,居地为江阴,因是残本而无法得知其全貌,该支张氏出自北宋著名学者张载之后,从谱名城湾来看,当是居住江阴城内
                        横村张氏(百忍堂)
                        江阴市档案馆藏有《横村张氏重修宗谱》一套,1928年木活字本,8册,民国张有九主纂。始祖为南唐张逵,明初由武进茶岐入赘江阴横村。
                        澄江张氏(世贤堂)
                        查阅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谱牒文化研究》创刊号中张剑峰先生撰《澄江张氏考》一文,该支张氏为明初由安徽濠州迁江阴申港怀仁里(申港南,舜山北)。现在该支人口较为壮大,张家桥在申港也极有名,为该支地望。因末见家谱,故源流尚不很明确,但该支出自曲江张氏可以肯定。


                        IP属地:江苏14楼2019-05-01 21:42
                        收起回复
                          惠山张氏
                          惠山横街“张明公祠”奉祀北宋教育家、哲学家、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为始祖,其四世孙楚昭扈跸南渡,遂家安徽歙县,至九世太朴寺卿德庆与子孟融迁锡,为营桥支始迁祖,子孙遍布城乡,修有宗谱。


                          IP属地:江苏15楼2019-05-01 21:44
                          回复
                            常州
                            常州张氏
                            1、张约--张训(唐代迁居常州)--张偃必(南唐诗人)--孙张举—21世张圣经—五世张悦、张怡,六世孙张太雷。现分居常州城乡有局前支、普济桥支、观庄支、清水塘支、厚余支等30多处。
                            2、张训后裔: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重一长子张辉(字云林)生五子:埙、翊、泗、壤、玺,后世别为五派。居于郡城的有:府学前支、新坊桥支、玄妙观前支、玉佩弄支、西河沿支、兴隆巷支、麻巷支、鸣珂巷支、公园弄支、周线巷之、双桂坊支、马园巷支、安阳里支、成全巷支。居于乡间的有:西横林支、牌楼下东村支、东洋桥支、张七房支、张家湾支、殷薛支、庙墩湾支、祈舍张家村支、蓬城墩支、长沟圩张家村支、茅堰大河湾支、鸣凰池塘村支、芦庄支、计墅小六房支、马杭桥支、上店支、杨岸张家村支、留村冈竹园支、殷薛张五房支、横山盛家塘支、天宁寺支、东仓桥剥牛场支、文成坝支、桐庄张家塘支、戚墅堰支、坂上宣家巷支、遥观西荒田支、东横林支、北水渠支、浦前镇支、湖塘桥后桥支、寨桥支、白荡西巢村支、陈渡桥支等
                            二、二铭堂(曲江张氏)
                            1、张吉甫:宋初始迁吴中。生二子:张载,张戬(居姑苏),后迁毗陵梅里。即今武进崔桥梅巷里。后世散居常、锡两地城乡20余处。
                            2、张世良:张文矩10世孙,在南宋理宗时官福建崇安县令,宋末战乱,难归故里。世良卒,其子在宜兴县荆溪之滨择地葬父,遂定居于荆溪。世良长子政一,迁居武进庙桥。三子政四迁居郡城南洞渚。政四子张忠,为宫中太医院君,生五子,后世散居于常郡城南都浜里、周舍、沙田张家塘、木桥头、滩坝上、赶塘桥、前张、后张、于家塘、城河上、丹房村、许敬墩、上漕、宋家渚、毕墩以及郡城域城巷、马园巷等地,成为常州张姓大族。
                            3、始迁祖张公,明初避兵由苏州徙居郡城之东横林镇,继迁镇北,占籍于政成乡,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世。
                            三、孝友堂
                            1、张焘:(饶州德兴县人),宋建炎年间随宋室南渡,喜太湖山水,卜居新塘乡梅村,即今雪堰镇梅堂村。后裔散居于梅堂、秦村、赵巷、小圩村、鸣凰、孟读(今小河镇石桥)、九里铺以及常州城内西瀛里、荷花池、西水关等地。
                            2、张福一:元初自溧阳濑水迁居武进临平里,至今已传二十五世。
                            四、百忍堂
                            1、始迁祖张富一,为宋佑宝年间进士,世居常州郡南,其孙荣一公迁居延政乡丫河里,题其里为南望村,即今牛塘丫河张姓始祖。
                            2、始迁祖张济南,明洪武十年(1377)自苏州阊门迁常州定西乡之大河头(即今湖塘镇花园村),其后世中有一支迁芦家巷西湖村。据《毗陵守经堂张氏宗谱》载,该族始迁祖张大成,明代自江阴县城迁居常州城内府学前,原居于西横街、府东巷一带张姓为其后。
                            3、始迁祖张有德,是在明万历年间由苏州城内迁来的。居于城内化龙巷长生巷内
                            五、亦政堂
                            始迁祖张祖祥,江宁人,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陕西兵备道,因喜常州风土人情,迁居郡城。
                            六、垂裕堂
                            始迁祖张英,先世自山东登州随宋室南渡,于宋理宗二年(1225)定居于江阴锁巷,第十一世孙张宪迁居常州城内朝京门,原居于表场、早科坊、太平巷、西瀛里西首的张姓为其后裔。
                            此外,近300年来,有许多外籍人士,特别是徽州、洪州(江西)、扬州、湖广等地张姓在常州经商、为官、从军、植垦,其后世入籍常州。


                            IP属地:江苏16楼2019-05-01 21:49
                            回复
                              详细介绍:
                              常州张氏源出多支。常州三杰之一张太雷的先祖,可远溯到唐代的滁州清流县人张训。训勇悍多胆略,战功卓著,人称“大口张”。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张训从杨行密自合肥起兵,攻取扬州后直取常州,以功授常州刺史,后擢升司徒,入籍常州,并俸其父张约及家人迁居常州。张约为迁常一世祖。《毗陵张氏宗谱》24卷1947年世恩堂藏版他的孙子张偃(yan)必是南唐著名诗人,初任句容尉,后进中书舍人,随南唐后主李煜(yu)归宋,受宋太祖器重,任户部郎中,清廉节俭,亲友穷困者至,食以糁饭、菜羹,人称菜羹张家。他与南唐后主李煜感情甚深,后主被赐死葬江宁候山,每至寒食节必亲拜后主墓,哭甚哀,分俸以赡养南唐李氏子孙之穷困者,有诗文集传世。张偃必之孙张举,宋代治平四年(1067)进士,著名学者,绝于仕途,闭门读书40年,手校万卷。苏轼、胡宗愈等大臣皆推荐,诏为秘书,亦不仕。后赐第城内天井里,卒后谥“正素先生”,德行闻名于乡里,郡守在此建正素坊,今第二人民医院前正素巷地名即源于此。传到第二十一世张圣经,时在清乾隆年间,张氏分为二派,圣经公支称为“天井里圣经公分支”,太雷是圣经的六世孙。其五世祖张悦、张怡“兄弟让产”,仁让之风声闻全城(其仁让之地即今之西下塘3号仁让堂)。此支张氏分居常州城乡有局前支、普济桥支、观庄支、清水塘支、厚余支等30多处。
                              另据《毗陵张氏宗谱》(世恩堂藏版)载,此族张氏也是唐代张训后裔。至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有裔孙张辉,重一长子,字云林,郡庠生,诏袭奉祀,遵诏出粟三千石佐官备赈,旌为义民。《毗陵张氏宗谱》首页及序生五子:埙、翊(yi)、泗、壤、玺,后世别为五派。居于郡城的支派有:府学前支、新坊桥支、玄妙观前支、玉佩弄支、西河沿支、兴隆巷支、麻巷支、鸣珂巷支、公园弄支、周线巷之、双桂坊支、马园巷支、安阳里支、成全巷支。居于乡间的支派主要有:西横林支、牌楼下东村支、东洋桥支、张七房支、张家湾支、殷薛支、庙墩湾支、祈舍张家村支、蓬城墩支、长沟圩张家村支、茅堰大河湾支、鸣凰池塘村支、芦庄支、计墅小六房支、马杭桥支、上店支、杨岸张家村支、留村冈竹园支、殷薛张五房支、横山盛家塘支、天宁寺支、东仓桥剥牛场支、文成坝支、桐庄张家塘支、戚墅堰支、坂上宣家巷支、遥观西荒田支、东横林支、北水渠支、浦前镇支、湖塘桥后桥支、寨桥支、白荡西巢村支、陈渡桥支等。
                              有三支西安郡曲江张氏,在前后数百年中,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转辗定居于常州城乡,其播迁之艰辛令人扼腕:一为“毗陵梅里二铭堂张氏”,先世为范阳郡张氏,一支迁西安郡,依曲江而居,世称曲江张氏。宋初有张吉甫始迁吴中。生二子,长子张载,寓居关中,为北宋著名理学家。次子张戬居姑苏,后世分居毗陵梅里,即今武进崔桥梅巷里。后世散居常、锡两地城乡20余处。第二支曲江张氏第十三世孙张文矩,在北宋时远迁四川绵竹。第二十世孙张世良在南宋理宗时官福建崇安县令,宋末战乱,难归故里。世良卒,其子在宜兴县荆溪之滨择地葬父,遂定居于荆溪。世良长子政一,迁居武进庙桥。三子政四迁居郡城南洞渚。政四子张忠,为宫中太医院君,生五子,后世散居于常郡城南都浜里、周舍、沙田张家塘、木桥头、滩坝上、赶塘桥、前张、后张、于家塘、城河上、丹房村、许敬墩、上漕、宋家渚、毕墩以及郡城域城巷、马园巷等地,成为常州张姓大族。第三支曲江张氏,名为“武进二铭堂张氏”,始迁祖张公,明初避兵由苏州徙居郡城之东横林镇,继迁镇北,占籍于政成乡,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世。
                              有一支名为“武进孝友堂张氏”,始迁祖张焘,饶州德兴县人,宋建炎年间随宋室南渡,喜太湖山水,卜居新塘乡梅村,即今雪堰镇梅堂村。后裔散居于梅堂、秦村、赵巷、小圩村、鸣凰、孟读(今小河镇石桥)、九里铺以及常州城内西瀛里、荷花池、西水关等地。此外,尚有元初张福一自溧阳濑水迁居武进临平里,至今已传二十五世。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张祖祥,江宁人,官至陕西兵备道,因喜常州风土人情,迁居郡城,称“亦政堂张氏”。另一支“毗陵百忍堂张氏”,始迁祖张富一,为宋宝年间进士,世居常州郡南,其孙荣一公迁居延政乡丫河里,题其里为南望村,即今牛塘丫河张姓始祖。有一支“毗陵百忍堂大河头张氏”,一世祖张济南,明洪武十年(1377)自苏州阊门迁常州定西乡之大河头(即今湖塘镇花园村),其后世中有一支迁芦家巷西湖村。据《毗陵守经堂张氏宗谱》载,该族始迁祖张大成,明代自江阴县城迁居常州城内府学前,原居于西横街、府东巷一带张姓为其后。居于城内化龙巷长生巷内张姓,一世祖张有德,是在明万历年间由苏州城内迁来的。
                              另据《毗陵垂裕堂张氏宗谱》载,始迁祖张英,先世自山东登州随宋室南渡,于宋理宗二年(1225)定居于江阴锁巷,第十一世孙张宪迁居常州城内朝京门,原居于表场、早科坊、太平巷、西瀛里西首的张姓为其后裔。此外,近300年来,有许多外籍人士,特别是徽州、洪州(江西)、扬州、湖广等地张姓在常州经商、为官、从军、植垦,其后世入籍常州,不一一细述。
                              据《康熙常州府志》载,最早在常州为官的张姓是晋代的张元正。他以才学显于世,被晋武帝封为晋陵侯。他任吴兴太守时,晋陵人谢元任会稽内史,两人为同年之郡人,人称“南北二元”。常州张氏从政为官者较多,历朝科举中考中进士者有46人,其中较为著名的唐宋两朝有:张训、张偃必、张观、张景修、张敷、张与、张守、张、张炎、张瑞臣、张逢世居常州的北宋崇宁间进士张守,字子固,幼年家贫,惜书勤读,过目不忘,历任九域图志纂修官,对宋代绘制疆域地图多有建树。后任洪州、婺州、绍兴等知州及监察御史、翰林学士、枢密院事兼参政事。绍兴十五年(1145),宋高宗选延康镇帅,认为要选用德高望重的大臣,只有张守合适,可惜他到任数月而卒于任上,谥号“文靖”。他对抗击金兵入侵,巩固南宋政权作出重大贡献,著有《毗陵集》50卷、《嘉禾集》等40卷。城内荷花池原有“四老堂”,即张守故居。
                              常州张姓人中有不少人不求仕途,毕生治学,为后世培养人才留下许多著作。张巨,常州晋陵县人,北宋嘉佑二年进士,荐授国子监直讲,与在朝为官的常州籍人蒋之奇、胡宗愈、丁骘为“毗陵四友”,并学于欧阳修。王安石推行新法,张巨认为许多条规于民不利,上谏不纳,即弃官归里,经研考古,潜心著作,隐居教授而终生。著有《易解》10卷、《张巨文集》40卷,欧阳修为之序,有“其为自序尤多所发明”之赞语。张兰皋,武进人,康熙雍正年间在世,终生绝意科举,专攻经史,尤精于《易》。集易学数十百种,细加研讨,著有《周易析义》15卷,经50年余始脱稿。张惠言,嘉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惠言4岁而孤,家贫而勤于学,博学多能,与其弟张琦同辑唐宋《词选》一书,为常州词派奠基之作,影响深远。古文别具一格,与恽敬共创阳湖文派,著有《茗柯全集》等14种。张琦,字翰风,惠言弟,年60始任山东邹平、章丘等知县,所至勤政为民,政绩斐然,卒于馆陶知县任所。他博学多才,于史学、舆地学、文选学、校勘学,及诗词、古文、书法,均卓然成家。嘉庆中,兄惠言中年病逝,子珏孙继夭,深恨回天无力,遂在公务之余,悉心学医,为民治病,终成名家。《清史稿》有传。他与兄张惠言并列,人称“毗陵二张”。著有《战国策释义》、《素问释义》、《宛邻书屋丛书》等12种。年、张正宸。明清两朝有张泰、张祥、张师绎、张祚先、张道源、张纶、张镛、张惠言等。


                              IP属地:江苏17楼2019-05-01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