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4,739贴子:286,761

《讨论帖》安庆会战太平军究竟该怎么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踊跃探讨,争取能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25 01:34回复
    先抛砖引玉一下,太平军想要获胜,必须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战略问题,围魏救赵虽是高策,但是被曾国藩识破。他认为,群贼分路上犯湖北,真正的目的仍然就救援安庆。围魏救赵是太平军年初二破江南大营的得意之作,此番必是照抄前文无疑。战略战术的陈旧使得湘军得以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必须改变策略,灵活机变。
    第二,统一指挥的问题,太平军前后投入兵力数十万人,远远大于湘军。但是缺乏统筹调度,各部配合不力,自行其是,很多战役打成了添油战术。因此应该由太平天国最高统帅部集中调派部队,并指定一位前敌总指挥,全权负责安庆战事,各部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
    第三,粮草问题,安庆被围一年多,弹尽粮绝。前期集贤关,菱湖等地在手,加上围城湘军并未发起攻坚战,交通尚算通畅。应提前储备足够的粮食和军火弹药,同时加固城防,深沟高垒这样一来,便不怕湘军围困。坚城厚积,自可持之待变。
    第四,兵力配置问题。湘军主力都在江北。曾国荃部万余人围困安全,多隆阿万余兵马驻防挂车河,虎视桐城。李续宜在青草隔为总预备队,杨载福的水师封锁江面,胡林翼坐镇太湖,统一指挥。此外湖北,安徽交界处还有万余部队,防止太平军进攻湖北。北岸湘军部队达到了6支,而南岸只有北岸的三分之一,主力只有鲍超,张运兰两部大约一万五千人,左宗棠部6000系新慕之兵,在江西保护粮道。曾国藩驻扎祁门,兵力不足3000。而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以及黄文金,刘官芳,赖文鸿,古隆贤等太平军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南岸。南岸湘军只是牵制力量,恰恰作为湘军主攻方向的北岸,太平军兵力不足。绝大部分时间,只有陈玉成在江北孤军奋战。安庆如果要解围成功,必须增派大军前往皖北战场。
    第五,水师问题。湘军水师是一支劲旅,牢牢掌握着制江权,在和太平军的战斗中,水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平军后期完全放弃了水师建设,把长江水道完全送给了湘军,这是一大失策。运送粮草军需,调派部队,配合陆军作战,水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了水师部队的机动性会大大提高。安庆会战太平军如果有水师参与,胜算会更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25 14:05
    收起回复
      @zangaomao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25 17:32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1-27 12:30
        回复
          如果围魏救赵行不通,太平军就只有集中部队和湘军进行主力决战。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围困安庆的清军进行反包围。先逐步扫清外围,再截断敌人的粮道,同时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下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27 12:42
          收起回复
            航王唐正才工匠出身,不懂水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1-27 14:32
            收起回复
              单个楼层回复有问题,老被度娘吃掉。大家直接盖楼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1-27 14:38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12-02 01:41
                收起回复
                  中国的政治家早创立出相当成熟的君主政体,也就是国人常说的汉唐旧制,以《唐六典》为其最有代表性的行政法典。太平天国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尚未传播,洪秀全也未能接触到西方的政体,要按传统的政治经验治国,最好的莫过重开三省六部,设宰,废行省,重立州县。明末诸贤思考明朝灭亡之道,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改革方案,一是在中央重设宰相,二是废中央直辖的行省,设立州县自治,这是明末千万汉人的血泪凝成的教训。洪秀全计不及此,一方面是读书甚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清王朝把中国的历史传统毁坏得有多严重。
                    洪秀全若能完全按《周礼》治国,虽不及汉唐旧制,也还凑合着是一番新气象。可洪虽抄袭《周礼》,却无《周礼》放手诸王自治的气度胸襟,是一个“专制的天王”(罗尔纲先生语)。洪秀全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权,又对周礼进行修改,设立层层禁止,使得诸王完全控制在天王手中。于是太平天国的制度,承袭了《周》机构臃肿重叠的弊病,却又未得《周礼》的自治精神,所谓“扁担挑钢钵,两头都滑脱”,诚为可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12-02 18:01
                  收起回复
                    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他的私生活极其奢靡,究竟有多少个王后娘娘、美女嫔妃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金田起义后不久15人;一年后至永安,据突围时被俘的天德王洪大泉口供:“洪秀全耽于女色,有36个女人”;后来有所减少,到1864年天京沦陷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母后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这里天王的88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据《江南春梦笔记》的记载: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名位共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两者共计1169人。以上都属嫔妃,天王府不设太监,所以另外还有许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计算,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嫔妃和侍女在天王府伺候洪秀全。其实洪秀全究竟有多少嫔妃佳丽并不重要,要命的是即便他浑身上下长满生殖器恐怕也忙不过来,比起当朝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帝的18嫔妃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12-02 21:46
                    收起回复
                      太平军作战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喜欢避实击虚,选择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当然这是弱者与强者作战应该遵守的原则。第二,是过于看重大城市,以及所谓战略要地的得失。
                      这两者带来的问题就是害怕硬仗,不敢通过会战来确定优势。放着立足未稳的两大营不去打,错误地开辟北伐,西征和天京3个战场,弄的兵力分散,处处被动,西征表面上是拓展了上游根据地,实际上摊子铺的过大,兵力却不够。最嘴大喉咙小的结果就是不少城池旋得旋失,兵力调动上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过于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贪攻大城市,桂林打了两个月,长沙打了81天,南昌打了三个多月,城没攻下来,损兵折将却徒劳无功。后期安庆会战倾尽全力,死打硬拼,结果不但安庆没保住,陈玉成兵团主力损失殆尽,本钱都拼光了。
                      事实上,只有集中力量消灭清军主力部队,才能从根本上打击清王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12-03 15:10
                      收起回复
                        关于杨秀清,清方人士所写《武昌纪事》中评论:“(杨)有事传令,以次而下,奉行甚速。贼所倚赖者,秀清一人而已。杨秀清的战略指挥确实流畅回还,迅速多变,处处意在敌先,从敌方看来显得深远莫测,富有奸狡之能。其总的特点,按清方评论有如下这些:《贼情汇纂》:“智虑精祥,防维周密。识字无多,奸谲异常。(杨秀清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已。”《武昌纪事》:“外似端绪纷乱,内实总揽大纲,一无所紊。”这第四条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就说明了杨秀清的全部特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12-03 20:29
                        回复
                          【【长帖】论太平天国失败的因素】https://rg.mbd.baidu.com/ue9mh7h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12-05 22:02
                          收起回复
                             太平军前期得失
                              太平军自金田首义,至长沙围城,奋战年余,屡挫清军。周天爵、赛尚阿、徐广缙、张亮基等一批道光朝名臣纷纷败下阵来,只有向荣、江忠源有点办法。“清朝政府调动了几倍于太平军的军队来实行围剿追击。统帅这些军队的威风凛凛的钦差大臣、总督、巡抚将军,遇到了这些不久以前除本村以外没有人知道名字的贫贱的农民,却一一地败下阵来”。许多历史学家推太平军为历史上著名的善战军队,这个结论用在李秀成时代——那支以数十万规模仍吃不掉曾国荃二万瘟病之师的太平军身上,无疑是荒唐的,但用来评价天京变乱前的太平军,却是恰如其分。如果不把朱元璋算成农民起义,杨秀清统率下的这支农民军,也许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善战的农民军。但仔细考究太平军前期的战史,太平军竟没有攻占过任何一座大城市,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牢固的根据地。太平军骄人的战绩,主要是屡屡“羞辱”了清军,并未获得实际的战果。拥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罗大纲等名将和数万虎狼之师,却未对腐朽的清廷造成致命打击,很显然,太平军前期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存在问题的。虽然比起毫无战略意图的其他起义部队来讲,已经是个伟大的进步了。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洪秀全却迫不及待地建号称王,分封诸侯,显然犯了大忌。建号称王,等于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平军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争霸天下、改朝换代的强烈愿望,清廷自然百般重视。清廷虽然腐败,但仍然牢牢掌握着整个中国的资源,可以调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围剿太平军。太平军自起义之日起,就陷入清廷优势兵力的围困中,一战接一战,完全没有休整和扩充的机会。清廷拥有无比雄厚的人力、财力,太平军每次胜仗之后,新一轮的清军又接踵而来,没有扩大战果、发展政权的喘息之机。杨秀清在金田团营练出来的精锐老兵逐步被清军以人海战术消耗精光,清廷反而在战争中发掘出江忠源为首的湖南儒将。其实,洪秀全如果能按朱元璋的九字真言发展实力,使清军误以为是普通匪患而放松警惕,躲在天地会起义的背后暗中积蓄力量,把金田团营式的精锐武装十倍扩大,在建立相当稳定的地方政权后再举义旗,号令天下,虽不敢说稳得江山,至少长江以南,不复为清廷所有。洪大全就曾提出过:“区区一点地方,不算什么,那有许多称王的?”可惜忠言不为洪秀全所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12-06 15:41
                            收起回复
                               太平军也曾短时间的占领过一些城市,却始终无法建立一个象样的政权,只能将物资尽纳圣库之后,一走了之。究其原因,在于太平军高层没有大政治家,中下层又没有“才堪治民”的后备文官,无法建立有效率的政治体统。太平天国的事业没有知识分子参与,只有一群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农民天才,这是太平天国在政治上蹩脚的原因。
                                “才堪治民”的,前期只有冯云山和石达开,后期只有李秀成,这三人的主要精力却都用在了打仗上(世称李秀成为名将,笔者却尊其为大政治家,忠王的成就,在于其高明的统战手段和理民之干,打仗还未必及得上曾国荃,笔者会在以后章节细说)。中国历代政权,各级文官主要从儒生中挑选,儒生无疑就是古代中国的预备役文官。洪秀全一心与孔孟为敌,不许士人读孔孟之书,自然把所有的知识分子排斥在了政权之外,甚至成为太平天国的敌人。不能获取士人的拥护,自然就任命不出那么多的中下级官。据载,洪秀全在湖北开科取士,以对对联作试题,有举子对曰:“三皇不为皇,五帝不为帝,我主方是真皇帝”。洪秀全竟大喜,竟欲以女相许,后为杨秀清所阻。如此烂对联,洪秀全居然得之大喜过望,太平天国文士之缺乏,可见一斑。
                                一个争霸天下的政权,必须在占领区恢复生产、发展生产、招徕民众,再从占领区获取源源不断的赋税和士兵。要有效控制占领区,自然需要各级行政官员,太平天国无可奈何,只能采取竭泽而渔的补给方式,不但低效而且极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洪秀全一心反对孔孟的政策可谓是太平天国最大的败笔。除蒙元外,历史上鲜有不与读书人合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7-12-06 15: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