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萃片吧 关注:39贴子:2,414
  • 6回复贴,共1

【转贴】不识张郎是张郎——张无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霍老爷


IP属地:湖北1楼2017-12-21 20:28回复
    张无忌的性格,初版和我们目前看到的版本差别很大,初版的张无忌还是心机深沉矢志复仇的,新版的张无忌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们看到的张无忌,其实还有最初的影子,比如少年时期的张无忌明显就比成年后的张无忌刚强暴戾得多,咬蛛儿手的曾阿牛还是一个狠少年。
    长大后的张无忌的性格是一直为人所诟病的,是他的性格懦弱,优柔寡断,但其实不是,张无忌的性格根本就不懦弱,相反他比世间的人刚强得多。
    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也好,邪魔外道也好,追求武林秘籍,内功心法这些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武功又是什么?武功是暴力,有了武功,也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武功是武侠世界唯一的硬通货,有了武功也就有了一切。可是这世界最大的暴力是武功吗?不是,这世界上最大的暴力是国家。
    在武侠世界之中,还有一个隐秘的统治者,皇帝。武侠世界里对武学的追逐本质上也是对权力的争夺。《倚天屠龙记》里武林群豪对倚天剑和屠龙刀趋之若鹜,倚天剑里的是《九阴真经》,屠龙刀里的是《武穆遗书》,一个武功,一个秘笈,都是权力的象征。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IP属地:湖北2楼2017-12-21 20:28
    回复
      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首次把江湖正邪善恶混在一起,邪派人物有正,正派人物有邪。为了争夺权力,为了武林至尊,号令天下,无论正派邪派,都撕开了自己的面具。灭绝师太可以草菅人命,何太冲人格卑劣,连少林寺的高僧也在交换《九阳真经》时使小伎俩,而身为魔教的明教中人却也不乏常遇春这样光明磊落的汉子。
      张三丰说:“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
      可惜的是,不是人人都有张三丰的慧眼和超脱,江湖上的名门正派和邪魔外道,甚至官府和义军,还是在这名利场中打滚。
      在这里,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正大光明的口号背后,都是权力的争夺,几乎所有人都在权力面前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江湖是一个侠义已经泯灭的江湖,所有人盘根错节,在这里纠结在一起,谢逊的家人为成昆所杀,也有可怜之处,谢逊杀尽武林中人,其他人当然也有充分的理由向他复仇;灭绝师太的师兄孤鸿子为杨逍所杀,自然应该仇恨,可为了仇恨要牺牲徒弟纪晓芙,又实为可憎。
      每个人都有自己似乎不可辨驳的借口,然而在这些借口下面或多或少包藏着自己难以言说的野心,谢逊真的只是单纯想为家人复仇,他在拿到屠龙刀的时候,真的没有想过号令江湖的念头?杨逍、韦一笑、五散人真的是一心护教吗,他们难道对教主宝座没有一丝垂涎?灭绝师太真的只是斩妖除魔那么正直吗,在她光大峨眉的背后,又是怎样旺盛的欲望 ?
      在这里,欲望和道德,善和恶,正和邪交织成一个死结,这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
      这个死结以往的主角是解不开的,杨过到了《倚天屠龙记》里,或许会成为谢逊一样的人,因为光是一些风言风语就让他险些杀了郭靖,郭靖到了《倚天屠龙记》里,大概会是常遇春,为王前驱,驱除鞑虏。
      武力和权力不能解开这个结,武功和权力带来的只能是冤冤相报。
      在这样一个修罗场,方能显出张无忌的可贵。张无忌是最接近权力的人,金庸笔下的主角中,他是最有可能履足九五之尊,染指最高权力的人,而面对这种世人为之癫狂的诱惑,张无忌几乎没有任何纠结,没有任何挣扎就放弃了。
      这种放弃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可若张无忌真的选择复仇,真的选择登高一呼,那么他与那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的普通江湖中人又有何区别。
      张无忌是真正能放下的人,也是真正具有大仁大勇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化解《倚天屠龙记》的死结。
      张无忌自小生在冰火岛,这里是冰火共生之地,既有万古玄冰,也有火窟(活火山),他自小所见的人也是至善至恶,义父是江湖人人欲杀之而后快的大魔头谢逊,母亲是魔教妖女殷素素,父亲却又是名门正派武当的弟子素有侠名的张翠山。冰火岛是自然的烘炉,那么张无忌自小所经历的就是人性的烘炉,幸喜的是,在这个人性烘炉里生长的张无忌只有善良淳朴。
      张翠山是道教信徒,殷素素和谢逊虽然是明教(摩尼教)信徒,其实明教在传播过程中已经深受佛教影响,张无忌身上深受道家和佛家的影响,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善良悲悯是他身上最明显的特质。
      张无忌十岁回武当,谁知突遭大变,父母惨死,自己 又身中玄冥神掌,自此随时处于死亡边缘,这种苦难并没有让他心性大变,反而加强了他天性里的悲悯,对生死无常别有一番感悟。
      很多以为张无忌没有原则,其实他的原则十分坚定,只不过他的原则是救人。
      张无忌的身份与其说是一个大侠,不如说是一个医生。
      整个江湖都病了,能救这样一个江湖的也只能是张无忌这样一个医生,在这个江湖里随波逐流并不是英雄,坚守自己的道义才是。


      IP属地:湖北3楼2017-12-21 20:29
      回复
        张无忌面对的总是两难的境地,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明教蝴蝶谷大会,万安寺救六大门派,少林寺英雄大会,张无忌举手投足就能左右武林乃至天下的前途,只要张无忌有一丝复仇之心,有一丝野心,有一点偏倚,就是血流成河的结局。张无忌只要一步踏错,他就不是医生张无忌,而是恶魔张无忌。
        他若站队,是应该杀尽六大门派还是屠尽明教?是应该袒护义父,杀了天下向谢逊复仇之人?还是大义灭亲,杀了谢逊博取声名?
        张无忌永远有选择,可所有选择都有可能让他行差踏错,万劫不复,但这样的考验,张无忌一次也没错过。
        在另一个时空,也许张无忌将成为成昆,也许张无忌成为朱元璋,但无论怎样,张无忌都不是以侠客的面目出现,而是以魔头。 魔头之所以成为魔头,成昆有成昆的理由,谢逊有谢逊的理由,周芷若也有周芷若的理由。 而张无忌最有理由。
        张无忌如果想恨,以他遭遇的苦难和不公而言,他有充分的理由恨,全天下都是他的敌人,而如果他要复仇,他也有足够的力量复仇,张无忌是金庸武侠中武功最高的主角,又接近最高的权力,他比成昆谢逊周芷若更强大,更聪明。
        他的复仇,他的野心会给江湖和天下带来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张无忌平庸,是认为理想中的张无忌应该既复仇,又得天下,还抱得美人归,他们不知道,张无忌一旦复仇,就得暂时放弃善良和道义,这些人眼里,善良和道义是一种工具,当善良和道义于自己的欲望有利,则善良和道义是应该遵守的,若善良和道义阻碍自己的欲望,则善良和道义是可以弃之若敝履的。
        而张无忌不是,善良和道义是融入他生命里的,所以在“举世皆浊”的世间,他能独善其身,还能治病救人,他早就勘透生命的奥义,“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所来兮何所终”。
        既然人生苦短,那么又何苦用有限的生命争那蜗角微名,抢那蝇头小利,又何苦用仇恨束缚一生,任你英雄豪杰,到头来不过一死,"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所以张无忌对人只是善良,纵然神功盖世,也尽量不伤一人,纵然是大奸大恶,也放他一条生路。
        只有这样的张无忌才能教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倚天屠龙记》的最后,谢逊终于放下了,周芷若也放下了。
        《倚天屠龙记》虽然格局很大,重点却在讨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
        只有这个看似平庸朴实的青年和修道多年的张三丰,才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张无忌是金庸笔下第一个开始写出厚度的人,这种关于生命的思考,要远比快意恩仇,深情不渝要难理解得多。
        《倚天屠龙记》的江湖是一个无常的世界,善恶无常,正邪难分,而这个武侠世界的男女情爱又何尝不是无常的?
        胡青牛和王难姑虽是夫妻,却是一对冤家,明明有着共同的生物学爱好,王难姑却偏要跟丈夫作对,压丈夫一头,一个下毒,一个救人,偏这胡先生又畏妻如虎,王难姑竟然向自己下毒,胡青牛若不救,则爱妻难免身亡,胡青牛若救了,王难姑反而更加生气。
        这样的爱情哪有什么道理而言?可这样的夫妻生活不知道正是多少现实夫妻的投影。


        IP属地:湖北4楼2017-12-21 20:29
        回复
          殷素素明明有机会射死谢逊,与张翠山同归中原,但却只是弄瞎谢逊眼睛,因为她怕,怕张翠山回到中原就不跟她好了,而她问起张翠山,张翠山也支支吾吾表示也许不会那么快。
          殷素素爱张翠山,但也不妨碍她骗张翠山,而她终于为她的欺骗付出了代价,夫妻双双自刎于武当山。
          爱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纯粹,那么神圣,它也有算计,也有机心,甚至它的缘起,可能是感激,可能是痛恨,可能是无奈。
          纪晓芙爱上杨逍或许只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或许只是杨逍唤起了她潜藏的叛逆基因,循规蹈矩的武当少侠殷梨亭并没有风流倜傥的魔教坏男人来得有吸引力,可谁能想到多年以后,应该高位截瘫的殷梨亭居然迎来自己的第二春,爱上他的竟然是杨逍和纪晓芙的女儿杨不悔,这样的情爱又是为何,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同样的,紫衫龙王黛绮丝对多少英豪冷若冰霜,不假辞色,却与韩千叶碧水潭一战而结下孽缘;殷离的母亲练了千蛛万毒手相貌丑陋失去殷野王的爱,反而更要练千蛛万毒手复仇,可即使练成,相貌只会越来越丑陋,难道就能夺回丈夫的爱吗,可这样的悖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千载之下,网络时代的人们还是对打小三这种举动喝彩。
          爱情也许跟胡青牛和王难姑手里的草药一样,既是良药,也是毒药。
          周芷若因爱情差点成为女魔头,赵敏却又因爱情改邪归正,这既在情理之总,又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言。而殷离喜欢年少时好勇斗狠却一无长处,身无分文的农家少年曾阿牛,对于成熟善良、英俊潇洒,在江湖上一言九鼎的明教教主张无忌却不起电,以至于不识张郎是张郎,这又到哪里说理去?
          男女情爱究竟是什么?大概真是没有人能分清。
          与张教主处理江湖乃至天下大事的慧根相比,显然在爱情方面,张教主是被动的,也是没有多少天分的。
          他喜欢周芷若或许是一饭之恩,青梅竹马,他喜欢蛛儿也许是怜她身世悲惨,他喜欢小昭也许是看她乖巧懂事,他喜欢赵敏也许是因为他的爽直明快,张教主的原则,是拖泥带水的,他的理想,也只是一个那个时代的正常男人的理想,三妻四妾,所以在四美同舟,张教主难免大发春梦。
          张教主是医生,对所有女性患者都是医者仁心,治病救人,送佛送到西的,可姑娘要的不是博爱,要的只是张教主这一剂良药。
          因为在他看来,便是大是大非都可以合二为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男女情爱又不是大是大非,怎么非要你死我活。所以张教主动不动就要答应姑娘们的要求,动不动就有三个愿望等着张大教主去完成,张教主倒是乐此不疲,剩下的姑娘就没有那么欢喜了。
          男女情爱哪有那么简单,灭绝师太因为对师兄孤鸿子的爱性情大变,誓要铲除魔教;成昆因对师妹的爱,由爱生妒,处心积虑,不惜要整个江湖为自己的爱情陪葬。
          情爱不是生死,可对于在其中的人们而言,却是高于生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可让张教主这样普度众生的人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哪一瓢,实在有些不易。张无忌是纯施与的,让他主动要太难了。


          IP属地:湖北5楼2017-12-21 20:29
          回复
            与他有瓜葛的四位姑娘,接近他爱他是主动的,张教主是被动的,张教主的选择总是选择四个姑娘中最弱势最可怜的那一个。 之所以选择赵敏而不是周芷若,更多的是两位姑娘不同的选择造成的。 赵敏和周芷若都是颇有心机,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不同的是,赵敏有政治头脑,而无政治理想,周芷若有政治头脑,也有政治理想。
            赵敏和周芷若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赵敏出身是大元贵族,生来就与政治有联系,但心中有了张无忌后,她对权力是一个逐渐放弃的过程,最终彻底抛弃了家庭和出身,甘愿放弃一切,周芷若却是野心逐渐膨胀的过程,原版里周芷若是反元义军周子旺的女儿,她与张无忌的纠葛其实是张翠山殷素素之恋的另一个版本,但新版周芷若变成了渔家少女,从施舍饭食的善良一步步变成草菅人命的魔头,正是权力对人腐蚀的过程,周芷若对张无忌一直有爱意,但是若张无忌只是一个普通农夫,她不会把这种感情表露出来,张无忌若不是魔教教主,若不是反元义军的领袖,她也许也不会选择他。
            周芷若表面是爱张无忌,要得到张无忌,其实理想却是做教主夫人,甚至皇后,这两者看似没有区别,张无忌是教主,日后有可能做皇帝,其实却是天壤之别。
            张无忌的性情,是要放下的,当教主是逼不得已,至于当皇帝更是没有想过,在周赵两人的角逐中,周看错了张无忌,她也不识张郎,若是另一个寻常男子,寻常江湖人,都难免成为她的棋子。
            但唯有张无忌不成,张无忌虽然一时被她蒙蔽,两人的裂痕从一开始就存在。 周张的感情悲剧,既有灭绝师太的原因,也是周在权力欲驱使下的选择结果,爱画眉的张教主选择赵敏就顺理成章了。


            IP属地:湖北6楼2017-12-21 20:29
            回复
              【完】


              IP属地:湖北7楼2017-12-21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