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麦—莫实验的问题。
我认为所谓(以太),只是人们为了解释光现象虚拟的一个媒介,是想与声波类比才创立的。
我认为,光学的粒子说与波动说并不矛盾,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光这个物质而已.光学的粒子说,指出的是光子的单体,无数个光子去轰击一个原子,只有很少光子能与原子发生碰撞,起作用的只不过是个体.光学的波动说,指出的是群体现象.就象一支部队,每个士兵是单体.整个部队是群体.如果把光子看成子弹,光的波动说就是说每个波峰相当于排射,光子说指的是单击.子弹出枪膛有初速,光子从原子中发出也有初速。
水波,声波的传播,都是借助于媒质.媒质都是由单个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特性,类似<光子>的性能.只不过是数量众多,只能按群体看罢了.水波是振动源冲击振动源周边的水分子,是它们运动,又由于反弹向中心运动,反复运动行成波动.声波同样如此.光波的传播没依靠介质,而是无数小粒子向外飞.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谓麦克尔逊与莫雷的光的干涉实验。原来是为了检查以太是不是被拖拽。后人曾多次重复这个试验,都认为以太没有被拖拽。。这里有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考虑镜子是随着地球运动的。站在地球外看:能看到地球运动。当光线与地球运动方向相同时,光速是增加了(C+V),可是行程也不是原来的长度了,因为光线离开第一面镜子后,镜子也在运动,镜子也走了一段。同向光线行程的长度就是L+VT(T=L/C)。当光线与地球的运动相反时,速度是减少了(C-V),同样行程也不是原来的长度了,也因为镜子走了一段,光线行程长度就成了L-VT。计算结果,正反行程的所用时间没有变化,所以观测不到干涉条纹的移动不是很正常吗?把两臂调换,镜子的编号也需调换呀!具体计算就是:
光线与地球同向运动时,相当于追及。光速为:C+V,光线的行程为L+VT(T=L/C),那么光线走完正行程用的时间为:[L+VT]/[C+V]=[L+V*L/C]/(C+V)=L/C
光线与地球异向运动时,相当于相遇,光速为:C-V,光线的行程为L-VT,那么光线走完异行程所用的时间为[L-VT]/(C-V)=L/C
也可以按初等数学的解法去解:追及时(c+v)t-vt=L,相遇时(c-v)t+vt=L
站在地球上看,把光线进入仪器后看成新光源的诞生,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由于镜子也随地球运动,就像在火车中走路一样,是算不出火车的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