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说完车架组,接下来就到轮组了。写之前我想先发两张14年在instagram上找到的照片。这两台穿越车的思路对我后来大改的整体思路影响最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后轮使用较大尺寸轮圈+较窄外胎,前轮使用较小尺寸轮圈+较粗外胎。按照我装车前的设想,经过碎石路段、涉水路段、浮沙路段时,前轮的通过性应该比后轮的通过性更重要,也就是说前轮要是碾过去了,后轮一般也能碾过去。更何况前轮负责控制方向,如果前轮在转向时打滑,那摔车是少不了的,要是后轮打滑我还能保持住平衡。而由于骑行时人的体重主要压在后轮,后轮磕到尖石头上的扎胎几率会更高,而且阿里北线和阿里中线加起来大概有一半的路程是铺装路面,后轮的轮胎消耗也会更大,所以后轮需要更加防刺、更耐磨的外胎,而前轮需要摩擦力更大,接触面积更大的粗齿胎。这个设想在我穿越阿里中线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经过浮沙路段时,前轮经常控制不住方向,车把猛的向左或者向右一打,前轮45度角斜着陷进沙里,后轮还在向前滚,直接连人带车就摔了。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速度都比较慢,我一般是直接跳到地上,车摔人不摔。。2.4的外胎都控制不住方向了,可以想象如果我前轮也用Marathon的胎会是怎样的惨状。。。但使用前粗后细的搭配时,如果前后轮圈的轮径保持一致的话就会导致装车后的实际轮径不一样,因为前胎的胎壁比后胎厚很多,这样一来就会直接改变车子原本的几何,骑久了甚至会对车架造成伤害。解决方法可以参考我在下面发的图,他后轮用的是700c的轮圈搭配Schwalbe的700c防刺胎,前轮用的是26寸的轮圈搭配SURLY的26*3.0粗胎(比我还极端),这样一来就使得装上外胎后的两个轮子实际轮径保持一致,便不会改变车架设计的使用几何
2,车包+前货架驮包的搭配。这两台穿越车都使用了前货架,而我作为一个不装前驮包不会骑长途的人。。。第一眼看到这样的车可以说是两眼放光。。。一套普通的车包装不下单人穿越阿里中线所需的全部装备和食物,所以我把车把挂包换成了前货架顶包,另外再加了一对Ortlieb的前驼包,不多不少,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