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吧 关注:8,940贴子:101,356

推荐一本好书——《聊斋志异详注新评》(赵伯陶注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最近认真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写得非常好。
此书有三部分内容:原文、注释和简评,没有白话翻译。
推荐理由:
一、关于原文,选择的底本比较好,采用的是最接近原作的任笃行《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以下简称《全校本》)
《聊斋志异》有很多种古代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各种手抄本和刻印本。现代人要加注释、评论或白话翻译,就要选定一种版本作为底本。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版的《聊斋志异》,大都是采用的青柯亭刻本为底本。
青柯亭刻本是根据某手抄本刻印的本子,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的,分为十六卷。为了避免文字狱,改掉了许多有碍时忌的词汇,或者改掉故事的历史背景,甚至直接删掉这个故事。好处是纠正了书中的一些笔误和错别字(也有本来没错,他由于不懂反而改错了的情况)。由于发行量大,且多次刻印,因此影响很大,以后一直作为通行本。许多古人的注评本、插图本、图咏本,70年代前的各种出版物,包括选入教材,电影电视,连环画等,都是以这个本子为底本。
直到1978年,张友鹤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出版。
这时,蒲松龄的半部手稿本(237篇)已影印出版,张友鹤首先采用手稿本,手稿本没有的采用铸雪斋抄本,然后才是青柯亭刻本等,进行相互校对汇编,出版了《三会本》。并且把古人的注释、评论全都加进去,共有十一位古人的评注。繁体竖排,只有古人的评注,没有自己的评注,也没翻译成白话。按照铸雪斋抄本的分卷方法,分为十二卷。
这本书的出版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以后,所有加有注释、评论或白话翻译的出版物,逐渐开始以这本书为底本,直到现在。其中包括朱启凯《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也是以《三会本》为底本,但他又多参考了康熙本和二十四卷本。
《三会本》彻底纠正了青柯亭本的那些避忌的词汇,恢复了真实面貌。但是,由于《三会本》出版比较早,还有一些手抄本尚未发现或他没有条件得到,张友鹤把铸雪斋抄本放在了仅次于手稿本的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分卷也按铸雪斋抄本,现在看来有点遗憾。
铸雪斋抄本抄于乾隆十六年(1751),分为十二卷,是生于济南的萧山人张希杰抄的。这个本子是最早发现的最全的手抄本,民国早期就被发现了,由于误以为是照原稿抄的,使其非常受推崇。但是,现在才发现,由于抄书人张希杰喜欢擅自修改书中的文字(不影响故事情节),因此,这个本子其实与原作差别是最大的,甚至比青柯亭本差别还大。
2000年,任笃行的《全校本》出版。和《三会本》一个模式,繁体竖排,加入所有古人的评注,比《三会本》多加了校记,标出各种版本的不同之处。同样没有自己的评注和翻译,看上去很像是《三会本》的升级版。
他比《三会本》的好处是参考的原始本子多,多出了康熙本、异史本和二十四卷本等。古人的评语也多了两个人的。特别是康熙本,这是除手稿本外最早的手抄本,抄于康熙年间,而且很像是直接对着手稿本抄的,篇目次序分卷版式等全都和手稿本一样,是最接近手稿本的本子。可惜也只有半部,其中还有一半和手稿本是重复的,就重复的部分来看,和手稿本几乎一样。
《全校本》首先按手稿本,其次按康熙本,其他都作为参校本,参校顺序为:青柯亭本、《异史》本、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黄炎熙抄本、遗稿本等。按照手稿本和康熙本的篇目顺序及分卷方法,分为八卷,顺序基本符合作者的写作顺序。看来八卷是对的,蒲松龄的儿子蒲箬和蒲松龄墓碑上都说《聊斋志异》是八卷,只有他孙子蒲立德说过是十六卷,很可能他把一卷拆成了两卷变成了十六卷。
我个人认为这个本子也有遗憾,就是不该把青柯亭本排的那么靠前,而把《异史》本和二十四卷本排的那么靠后。特别是《异史》本,是雍正年间抄的,时间上仅次于康熙本,非常接近原稿。他的理由是不知道这些抄本是什么来头,所以不敢很信任。我认为理由不充分,就是康熙本你也不知道什么来头啊。尽管如此,这个《全校本》还是迄今最接近原稿的版本。
由于《三会本》名气实在太大,《全校本》出版后,许多出书人仍然继续用《三会本》为底本,而赵伯陶的《详注新评》本,则是用《全校本》为底本,同样全书分为八卷,而且还纠正了底本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如《蚰蜒》一篇,手稿本和康熙本都缺失,只有青柯亭本、《异史》本和铸雪斋本这三个本子中有,底本就采用了青柯亭本,只有很简单的几句话:
【学使朱三家,有蚰蜒长数尺。每遇风雨即出,如白练然。】
而《异史》本和铸雪斋本则是较长的一段,这两本基本相同,该书经过考证,采用《异史》本对底本进行了纠正:
【学使朱矞三家,门限下有蚰蜒,长数尺。每遇风雨即出,盘旋地上,如白练然。按蚰蜒形类蜈蚣,昼不能见,夜则出,闻腥辄集。或云:蜈蚣无目而多贪也。】
赵伯陶的考证如下:朱矞三名叫朱雯,字矞三,石门人,康熙三十年(1691)时任山东学使。此人也就是《何仙》中那个昏官学使朱文宗。这位学使任职期间,削减了淄川县五分之二的科试名额,蒲松龄对他意见颇大,曾专门撰文向后任学使申诉。《何仙》中已表达了对他的不满,《蚰蜒》中的“无目而多贪”很可能也是对他的影射。可见,底本中的学使朱三名字就错了,后面也少了很多内容。因此,可以肯定底本用青柯亭本是不对的。因此用《异史》本予以纠正。


IP属地:山东1楼2018-02-26 10:04回复
    二、关于注释,注释非常详细,对许多疑难问题都进行了深入严谨的考证。
    一般加注释的书都有一个原则,就是前已注则后不注,顶多加上一个“见某某篇注释”。这样就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前面遇到一个词,看注释懂了,后面又遇到了,结果已经忘了,而又没有注释了,又懒着向前翻页,就只能稀里糊涂过去了,以后再遇到还是不会。
    而这本书则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注释,对于前已注则后不注的原则,只在同一个故事中遵守。有的注释很长,甚至数百字,照样重复注释。这为想精读《聊斋》、学习古文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只想粗读的人,你不看注释就是了,也没什么损失。
    再就是注释多,少微有点疑问的词汇,他就加上注释。所有人名、地名、官职名称等,全都注释。疑难词汇就不用说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也要注释。如像秀才、进士、清明、端午这样的词,也统统加上注释,同样重复注释。例如《考城隍》是第一篇,在都没有重复注释的情况下比较,朱启凯有21个注释,而赵伯陶作了38个注释。每个词汇不仅仅注明意思,还要注明来源、出处。前述那些看似简单的词汇,我们还真不一定真懂,看这些注释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而且考证严谨,使注释更精准。如“邂逅(xiè hòu)”这个词,《青梅》中谓不期而遇;《公孙九娘》中谓欢乐貌;《花姑子》中谓意料之外。人家可不是根据前后文关系盲目联想的,而是根据《诗经》、《后汉书》等古典文献考证出来的,而且还把考证的依据也都列出来了,有理有据。而别的注释版就直接从词典里抄来完事,也不管符不符合文意。那些白话翻译直接就翻译错了。
    再如《沅俗》中第一句“李季霖摄篆沅江”中的“沅江”,所有注释本和白话翻译都说是湖南沅江县。而这本书则通过考察李季霖的生平,发现李季霖从未在湖南做过官,而是曾担任过云南元江府的知府,从而将其注为云南元江府,并指出沅为元字之误。
    再如《采薇翁》中有“浮云、白雀之徒,终致灭亡。”对于“浮云、白雀之徒”其他版本都解释为剑侠和神仙,依据非常牵强。该书则考证出东汉黄巾军之后,各地又出现了许多农民武装,都是些不懂军事策略的乌合之众,其中就有两个农民武装分别称为浮云和白雀。因此应解释为“不懂军事策略的乌合之众。”
    在《鸽异》一文中,提到了许多鸽子的品种,为了搞明白这些品种,他也进行了有关考证:
    故事中的主人公张幼量,名叫张万斛,字幼量,山东邹平人。他爹叫张延登,号华东,就是《库官》中的那个张华东公。他有个哥哥叫张万钟,写过一本介绍鸽子的书《鸽经》,介绍了许多鸽子的知识。《鸽异》中有一段介绍鸽子的品种,所有现代带标点符号的书,包括底本,都是:【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而赵伯陶对照《鸽经》中的品种名称,重新加注了标点,改为:【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对这种无关故事情节的小事都这么认真,还专门去查古本《鸽经》,可见其考证之用心。
    像上述的拨乱反正之处有很多,可以说是迄今注释最准确的一本书。


    IP属地:山东2楼2018-02-26 10:0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26 10:06
      回复
        三、关于简评,评论内容有真材实料,列出了多家之言,比较客观。
        看过一些其他人的点评,大部分都是谈自己的感想和认识,自以为自己的观点就比一般读者高明,似乎一般读者什么都不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什么批判这个、揭露那个,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基本上是在那里巴着个大嘴胡咧咧。有时也会把吕湛恩、何守奇等古人的评论拿来说一说,装装门面,而没有亲自去发掘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而赵伯陶则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他的简评干货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IP属地:山东4楼2018-02-26 10: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5楼2018-02-26 10:13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6楼2018-02-26 10:18
            回复
              4、对一些纪实性的怪异之事,尝试用现代科学去解释。
              如《夜明》中的怪物,他认为是UFO。
              《江中》中的青火如灯,他解释为藻类大量繁殖产生的水华现象,黑人骤起则解释为幻觉。
              有一些故事,他也常用幻觉或精神分裂解释。如《冷生》、《李司鉴》、《姚安》等,他解释为精神分裂症。
              再如《化男》,他解释为雌雄同体的两性畸形人的转化现象。
              其实很难说这是这本书的优点还是缺点,我认为这些解释多此一举。


              IP属地:山东7楼2018-02-26 10:19
              回复


                IP属地:山东8楼2018-02-26 10:24
                收起回复
                  再说,有许多故事是蒲松龄听来的,别人怎么讲的他就怎么写,在不知道故事来历的情况下,从故事里去探寻蒲松龄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是缘木求鱼。
                  尽管这本书有这些缺点,但我仍然认为这是迄今最好的一本《聊斋志异》。再说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就对,或许别人还认为这些所谓缺点反而是优点。


                  IP属地:山东9楼2018-02-26 10:24
                  收起回复
                    有几个楼总是发帖失败,只好改成了图片。


                    IP属地:山东10楼2018-02-26 10:27
                    回复
                      我那套赵评本,张诚一篇,提到菩萨,注释就截取了西游记的片段,真的很用心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6 10:46
                      回复
                        后知后觉,这套书2016年就出版了,后来果断入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26 20:00
                        收起回复
                          仔细看了你的帖子,讲解详细,但有一处,就是那个《新郑讼》《新郑狱》的问题,我看的人文社修订版,并没有你说的那种情况啊。难道你看的是齐鲁老版?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26 20:55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26 21:07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26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