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eliah吧 关注:52贴子:6,433
  • 6回复贴,共1

墨家之爱:兼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百度


1楼2018-07-06 17:15回复
    兼爱的基本要求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兼爱就是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把别人的一切(包括国、家乃至身)都看成是自己的,就像对待自己的一样倍加爱护和关心。
    兼爱的具体做法是: “兼爱天下之人。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同时地加以对待。 这里,不仅没有了大国与小国、大家与小家的对峙,而且没有君与臣、贵与贱、上与下、尊与卑的区分,更没有了强与弱、父与子、众与寡、诈与愚的差异。 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便可断绝尊卑、长幼、厚薄和亲疏,不仅可以同时兼爱天下之人,而且平等地兼爱天下之人。”


    2楼2018-07-06 17:27
    回复
      墨家从显学成为绝学,是因为【兼爱】不符合人类难以平等无差的自然属性,以及私有制产生后的社会属性。
      1、人类难以平等无差的自然属性
      原始人类自由自在生活,散漫而居,后来,人类由于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产生了语言, 形成了对大小、强弱、快慢、勇敢与怯懦关系的知觉和观念, 开始有了预见和义务观念。“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 这是我的, 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居然相信了他的话, 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人类结成社会以后, 必然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的能力。原来的生活方式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人们内部开始出现分工, 农业和生产工具制造业相继发展起来,而这又必然要导致私有制的出现, 私有制一产生, 人类也就日益走向不平等的深渊。
      出现了社会分工后, 人们不再只做单独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从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 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时起, 平等就消失了, 财产谁多谁少就产生了, 话语权多寡就产生了。
      如一群刚刚进入幼儿园学会社交的孩子,没有大人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得产生孩子王、周边的跟随者,以及一大票服从者。
      如两人合伙开公司,若各自出资50%,平等拥有决策权,这是最失败的合作方式。


      3楼2018-07-06 17:44
      回复
        2、私有制产生后的人类难以平等无差的社会属性。
        私有制产生后,就有了穷人和富人,接着,财富可以直接推动权力大小的设定。因此,人类为了争夺财富和权力而频频发动战争。
        富人永远是少数,穷人永远是多数,如果不通过国家机器制定法律、政治游戏,那么,再多的财富也寡不敌众难以守护,时时刻刻易手他人的危险。于是,国家的产生,更是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从物质上多少的不平等演变成财富多少的不平等,进而演变成政治权力的不平等。
        拥有权力者,拥有资源、信息、暴力机器,可以扩大这种不平等。
        因此,只要有私有制,人类就永远不可能平等。
        墨家之所以沦为绝学,是因为那个时代至今,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类都会处于私有制时代。


        4楼2018-07-06 17:58
        回复
          3、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个个体都无法对他人感同身受。
          在人类还需要语言交流而没有进化到靠意识就可以沟通的时候,别人的痛苦你无法感同身受,别人的快乐你无法从心底而发。你的触觉、味觉、感觉皆因你自己的生物力量而起,因此你如何做到平等无差的兼爱别人?同理心虽为人类独有,但每个人的共情能力却有高低之分,尤其在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共情商数”也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发生变化。共情能力,可以分为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认知共情”,以及对他人的情绪给予适当的情绪回应“情绪共情”, 这种能力,一是来自遗传,根据剑桥大学一项研究,人的换位思考的“共情”,30%的可能性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二是来自环境的影响,当看到某电影某小说让人身临其境时,往往是你想到了自己过去类似的场景。
          因此,无差别的【兼爱】在人类完成更高级的进化前,无法实现。


          5楼2018-07-06 18:07
          回复
            4、兼爱会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使人类繁衍失去动力
            如果一个人日以继夜辛苦劳动创业,得来的财富和成就,留给他的后代和留给路人没有区别,后者说任何路人都可以以【兼爱】的要求获得财产,那么,我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欣欣向荣。
            如果一个人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没有差别,人类也将失去了繁衍的动力。
            早在墨子同时期,荀子在《富国》中就有所警醒和批判:“天下之公患, 乱伤之也。胡不尝试相与求乱之者谁也?我以墨子之“非乐”也, 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 则使天下贫, 非将堕之也, 说不免焉。墨子大有天下, 小有一国, 将蹙然衣粗食恶, 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 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墨子大有天下, 小有一国, 将少人徒, 省官职, 上功劳苦, 与百姓均事业, 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赏不行, 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 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贤者不可得而进也, 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若是, 则万物失宜, 事变失应, 上失天时, 下失地利, 中失人和, 天下敖然, 若烧若焦, 墨子虽为之衣褐带索, 嚽菽饮水, 恶能足之乎?既以伐其本, 竭其原, 而焦天下矣。
            这段话,荀子指出了墨子的不切实际,认为 墨子的思想是造成天下贫乱的根源;墨子同节俭、同非乐 (无差等) 的主张不能满足人们安富尊荣的欲望追求, 此与人性相违逆。
            墨子的节俭所表现的“衣褐带索, 嚽菽饮水”的刻苦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的自然情性与欲望, 是“伐其本, 竭其原”的主张, 不仅使政治的赏罚不能推行, 领导的威望也无法保证, 如是, 则国家的治理也便不能实现 。荀子在当时就指出,“有齐而无畸, 则政令不施”;人之情既然“欲多不欲寡”, 所以在禄用享受上设立差等, 以激发人们改变自身所得和地位的动力, 因为“不利而利之, 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利而后利之, 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


            8楼2018-07-09 10:50
            回复
              5、兼爱提出的意义
              正因为人类基因的自私,对利益的追逐,所以兼爱无法真正实现,但这一学说的提倡,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倾向性的选择,如相信兼爱的人,可以表现得比常人无私一点点,这对社会是有利无害的,就像很多鱼被冲到了沙滩上,一个小男孩一条条地将鱼不停地扔进海里,路人问他:你又没办法救活所有的鱼,何必费力呢?他回答:我手里的这条鱼在乎。


              9楼2018-07-09 1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