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蚁吧 关注:5,167贴子:9,373

肯尼亚收获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肯尼亚收获蚁,巨首收获蚁(Messor cephalotes)是切叶蚁亚科收获蚁属的一种蚂蚁,肯尼亚收获蚁是其俗名。分布于非洲热带区,性情凶猛,喜爱收集各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工蚁体长约6~18毫米,有明显的大小分化,蚂蚁头部较大,上颚发达,蚁后体长约为18毫米,是收获蚁属中体型最大的蚂蚁。体色为铜红色,体形与工蚁比明显的粗大,胸部发达。
中文学名
巨首收获蚁
拉丁学名
Messor cephalotes
别称
肯尼亚收获蚁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膜翅目
亚目
细腰亚目

蚁科
亚科
切叶蚁亚科

收获蚁属

巨首收获蚁
分布区域
中非、东非,肯尼亚,埃塞尔比亚. 非洲热带区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3
肯尼亚收获蚁
巨首收获蚁(Messor cephalotes)是切叶蚁亚科收获蚁属的一种蚂蚁,肯尼亚收获蚁是其俗名。分布于非洲热带区,性情凶猛,喜爱收集各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工蚁体长约6~18毫米,有明显的大小分化,蚂蚁头部较大,上颚发达,蚁后体长约为18毫米,是收获蚁属中体型最大的蚂蚁。体色为铜红色,体形与工蚁比明显的粗大,胸部发达。
中文学名
巨首收获蚁
拉丁学名
Messor cephalotes
别称
肯尼亚收获蚁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膜翅目
亚目
细腰亚目

蚁科
亚科
切叶蚁亚科

收获蚁属

巨首收获蚁
分布区域
中非、东非,肯尼亚,埃塞尔比亚. 非洲热带区
种属描述
:收获蚁属大约80种(品种清单),主要生活于草原、干燥地区或人类居住的村落附近,获取植物种子、谷物。收获蚁属在1890年就被A. Forel记述了,模式种:Formica barbara Linnaeus,1767 。收获蚁属蚂蚁大多数种类工蚁多型,主要分布于古北区、东洋区和非洲热带地区。它们以可以把收获来的种子分类存放而闻名。同时它们收集种子的工作也促进了某些种子植物的传播。收集种子和叶的数种不同属蚁类的俗称。收获蚁属(Messor)的蚁种收集种子,并将其贮存。巨首收获蚁是世界上体型最大收获蚁。
生物学特征
:体型在收获蚁属中最大,蚁后工蚁铜红色,雄蚁黑色。发现地(每年4月在东非婚飞【蚂蚁交配】)。
种群分布
中非、东非,肯尼亚,埃塞尔比亚. 非洲热带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25 18:07回复
    这种蚂蚁在东非大裂谷一带婚飞十分普遍。并且随着中非友好往来,我们去肯尼亚野采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那么我们去肯尼亚野采都需要哪些准备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25 18:09
    回复
      首先,去肯尼亚不需要在国内办理复杂的签证。肯尼亚向中国开放了落地签政策,也就是,持中国护照,可直接登记飞抵肯尼亚之后,在机场办理签证,而不是需要签证才能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25 18:10
      回复
        尽管肯尼亚有落地签,但!注意!作为天朝国民你没有签证,海关是不会让你过关的,也就是说你根本出不了闸。
        你想去肯尼亚,那么你的护照上必须得有一个签证,无论是那个国家的,因为出了海关随便你去哪里。这个行为属于擦边球性质,说白了就是为了出海关而临时办的“跳板签”。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25 18:12
        回复
          但这样还是存在风险的,因为你有一个签证,海关可以放你过关,但万一你到了肯尼亚落地,所有的一切后果你自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25 18:14
          回复
            肯尼亚不是不需要签证,而是可以落地签,但是这个落地签的前提条件是中国海关能同意放你出去。中国大多数机场的海关都是不会放护照上没有有效签证的人出境的,因为你不可能要求海关人员和航空公司清楚记得哪些国家对中国有落地签政策,万一把你放出去你没有效签证被送回来了,航空公司和中国放你出境的海关都要担责任的。所以最好还是办好签证再出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25 18:14
            收起回复
              下面我们来讲收获蚁的野采。野采,顾名思义就是去野外采集野生的蚂蚁。目前绝大多数的蚂蚁都是野采而来,不论群落与新后,大都如此。因为目前人工交配技术及其不成熟,就算成功了,也大多是野外采集的繁殖蚁,而后在人为下交配,或者是本身就可同巢交配,总之,野采成了新手老手商家的主要蚁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25 18:17
              回复
                作为一个菜鸟,特别是没钱的菜鸟,野采成了我们养蚁路上除了做巢之外的又一难题。接下来我就从菜鸟的角度讲一讲自己野采的小心得。
                首先,我把野采分成三种:挖、碰、捡
                在详细介绍各种采法之前,先来强调一下野采的必备要素,首先是一颗坚定的心,耐心,极度的耐心。其次才是工具,装蚁容器(离心管或者矿泉水瓶都行,最重要的是要放湿纸巾),收集工具(穷人用刷子勺子等,富人用小吸尘器,另附大饭盒一个),挖掘工具(铲子锄头,大小看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25 18:17
                回复
                  一、挖
                  挖,很明确,是用来采集群落的。首先是挖掘地点的选择,金坡银软草干地,有坡选坡,再就是软土,最后才是干硬的土地。地表并不是判别土地的唯一标准,有时外表看起来干硬的地方地下却是软的,十分好挖。选好地点之后,要先清理周围杂草碎石,创造一个最起码一平米的工作环境。挖分两种,一种是平挖,一种是竖挖。平挖采用铲子较多,从蚁巢入口开始平行于地面开始铲土,每次量要少,要沿着蚁道走向扩展。好处是能够明确蚁巢构造,几乎连窝端,坏处是极有可能要挖到底才能挖到蚁后。还有一种是竖挖,就是从距离蚁巢入口一定距离(视群落种类与规模而定)开始用锄头挖,挖入一定深度后开始向蚁巢扩展,用铲子一层层切土,直到找到蚁后。好处是挖掘速度快,坏处是不明确蚁巢走向,可能会错过蚁后所在巢室。另外,“挖”最好选在雨后艳阳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25 18:18
                  回复
                    二、碰(只对部分蚂蚁有效)
                    碰,就是碰运气!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只要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蚁后还是会有的,所以平时要助人为乐,攒人品,哈哈哈哈哈。首先在你每天的必经之路上,寻找一个大群落,越大越好。然后每天观察它们,了解他们的活动规律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着重注意并在巢边等待五分钟左右。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后,你会比较容易的搞到搬家或者分巢的蚁后。方法就这样了,具体细节都要自己总结才会适用。另外,在一个巢搞到蚁后之后最好换目标,不然这一大窝蚂蚁会集体搬家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9-25 18:20
                    回复
                      三、捡
                      这个最简单,搞到的都是新后。就是一到春夏季节就开始低头走路,只要有恒心,总会让你遇到的,一般都会遇到当地的优势物种。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一般雨后第二天上午婚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这是部分前辈总结的。
                      关于野采基本就这么多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总结,根据当地蚁种的习性来确定正确合理的野采方法。
                      谢谢捧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9-25 18:21
                      回复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晚自习下课,整个学校走廊和窗沿上全部都是婚飞的收获蚁,不过都是一些国内品种,成千上万的新后,十分壮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9-25 18:22
                        回复
                          没人顶?那我还要不要继续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0-01 06:02
                          回复
                            没人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0-05 18:51
                            回复
                              这个贴吧没人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10-05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