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45,418贴子:1,663,758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27 12:28回复
    《无衣》才是秦军战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27 14:06
    回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0-27 14:12
      回复
        虽然这诗短短的几句,但从中可以看出秦的风气。《无衣》表现出来的是秦人昂扬的斗志,面对战争秦人是团结起来,与子同袍、同泽、同裳,同修戈矛、矛戟、兵甲,同仇敌忾,团结一致,行动起来,一起上战场面对敌人、共同作战。
        在战乱年代,多数民众是讨厌,怨愤,咒骂的,而秦国不同。大家在君王的号召下是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响应。这种情况下,秦人的好战精神可见一斑。
        这种好战精神和秦人的生存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周天子封给秦国的岐以西是戎人的地盘。秦人只有先打赢戎人才能在那里修生养息。这是需要实力的较量,秦人必须强大起来,适应战争赢得战争才有生存之地。。。
        秦军锐士对战场不怯懦、不排斥、不逃避,以建功立业追求不朽的人生。不强悍,毋宁死。故而可以赴敌同甘苦,共生死。
        这便是那时的秦风,戮力同心、惕厉奋发、当行则行,没有猜忌、掣肘,共赴患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0-27 16:06
        回复
          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求援。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象,在秦王誓师时,此诗就是誓词,对士兵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0-27 16:35
          回复
            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吴闿生《诗义会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0-27 16:46
            回复
              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陈继揆《读诗臆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0-27 16:59
              回复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朱熹《诗集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10-27 17:01
                回复
                  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班固《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10-27 17:05
                  回复
                    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10-27 21:18
                    回复
                      我记得,那是个秋天,万木摇落,乌云层层笼罩,大地充满了一片死寂,雄鹰在天空盘桓,突然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战鼓擂动……
                      将士,戎族占我土地,杀我父母,王要兴师,我们该怎么办?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逃避只能让我们失去亲人
                      ,
                      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
                      战!战!战!
                      身后就是家乡,纵然流尽最后的血,纵然化成大漠里的一具尸骨,我们也要血染沙场,拼死守护他!
                      威武!威武!威武!
                      我们要让戎族知道我们大秦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
                      弟兄们,你们怕死吗?
                      不怕!不怕!不怕!
                      你们怕死吗?
                      不怕!不怕!不怕!
                      各位弟兄,喝完这碗酒,我们就一起奔赴疆场,砍下他们的战旗,杀了他们的单于!、
                      杀!杀!杀!
                      碗被摔碎,我高呼: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弟兄们,就让我们一起,同仇,谐作,偕行!
                      队伍出发啦,我们醒在黑山,睡在黄河,风吹往北……
                      人生百年,如梦如幻
                      有生有死,壮士何憾
                      保我国土,扬我国威
                      生又何欢,死有何憾
                      关山路阻,道长且远
                      弟兄,战争胜利后,你想去干什么?
                      我呀
                      !
                      想喝家里的井水……


                      IP属地:云南25楼2018-10-28 10:20
                      回复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公勤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
                        的确《诗经》“国风”中反战的诗篇很多,但那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不义之战。但《无衣》却是从当时的保家卫国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发出的讴歌正义之战的激动人心的战歌。


                        IP属地:云南26楼2018-10-28 10:25
                        回复
                          秦世代抗击西戎——穆公霸西戎
                          1、西戎攻占犬丘。前841年,周厉王暴政之际,西戎乘机进犯西垂,攻占秦人宗邑犬丘,秦人正宗大骆长子成的后代及其族人举族被杀。居住在秦的非子一脉幸免于难。
                          2、秦仲伐戎战死。秦仲于前844——前822年在位,是非子之后第四位国君。前824年,周宣王召见秦仲,并封为大夫,命令他担起守卫西土、反击西戎的重任。前823——前822年,秦人与西戎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虽然秦人同仇敌忾,士气高涨,终因实力不济而战争失利,秦仲战死。
                          3、庄公收复犬丘。秦庄公于前821——前877年在位。前821年,周宣王亲自接见了秦仲的儿子庄公弟兄五人,对他们父子英勇抗击西戎的精神大加赞赏,鼓励兄弟五人重振士气,继续伐戎,并派遣王室军队七千人加入他们的队伍。领命后,庄公兄弟浴血奋战,收复了失地宗邑犬丘,取得了伐戎的胜利。于是,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
                          4、世父救援被俘。庄公的长子世父血气方刚,他发誓要打败西戎,并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襄公,专心操练兵马备战。前777年,襄公继位后,根据秦戎实力差距,改变策略,结交分化与军事攻伐两手并用,逐步改变了秦戎对恃的格局。前776年,西戎突然大兵压境,包围了犬丘,襄公的哥哥世父卛秦邑兵马救援。秦人誓死抵抗,却最终失败。世父被俘,一年后才被释放。
                          5、襄公救周进爵。秦襄公于前777——766年在位。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国人不满和诸侯反对,西戎联军利用五人勤王之机,攻占镐京,周幽王被杀。襄公率领秦人军队前往关中拼死救周,“战甚力,有功”,并亲率秦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救周有功,平王封他为诸侯,赐“岐、丰之地”,从而实现了秦人建国的夙愿。之后,秦人不断加强军队,增强实力,但仍难以占到优势,直到前766年才“伐戎而至岐”,襄公也在这一年伐戎中死去。
                          6、文公打败丰戎。秦文公于前765-——716年在位。前750年,秦文公在多年精心备战的基础上,发动了西戎反击战,打败了占据关中的丰戎,收复了“岐、丰戎之地”,秦国的人口、经济、文化实力大大增强。
                          7、宪公丰镐灭戎。秦宪公于前715——前704年在位。宪公继位后,为了主动进攻戎人,于公元前714年东迁都城于平阳,然后进攻丰镐附近的戎人,一举取得胜利。
                          8、武公西征设县。秦武公于前697——前678年在位。他在继位的当年,就攻打彭戏戎获得了胜利。前688年,秦武公率军西征,对天水境内的邽戎、冀戎展开攻击,很快获胜,并设立邽县、冀县,加强对被征服的戎人的管理。公元前687年,武公挥师东征。从此,秦国实现了对关中地区的有效控制。
                          9、穆公称霸西戎。秦穆公于前659年——前621年在位。他即为后,唯贤是举,中用人才,对邻国和、战并用,使得秦国在周王室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前623年,秦穆公大举西征诸戎,先后征服了绵诸戎、獂戎、翟戎、绲戎、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从而实现了控制西戎和统一西北的目的。秦穆公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终于使秦国由西垂小国到诸侯大国的提升。


                          IP属地:云南27楼2018-10-28 12:01
                          回复
                            这才是开疆扩土,为国捐躯,死而后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10-28 14:04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8-11-03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