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吧 关注:64,209贴子:3,332,993

回复:坐标美国。希望找一个不介意路途遥远书信很慢的笔友。循着豆瓣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34AM。不可以这样下去,再熬夜要猝死了。胡适之啊胡适之。
翻了翻相册,好像还有一张好看些的照片可以分享一下。是用无人机拍的,这学期有门课在做无人机遥感,但是也可以手动拍到一些好看的图。大疆还是很棒的。
这是康涅狄格州东北的一片森林,靠近麻省,被称为新英格兰地区(大致就是东北这几个最先有英国人定居的州,算美国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的安静的角落(Quiet corner)。美国人也意识到人类的领地在慢慢入侵自然,所以这些为数不多得以保存下来自然原貌的区域就被格外珍惜了。照片是从森林的一边出发时拍到的。虽然有一条公路穿过,但森林,尤其是深处,呈现出一种非常原始没有被打扰过的美感,相当震撼。
嗯,多到自然中去走走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18-11-06 15:40
收起回复
    现在是4:51AM…好吧,感觉天快要亮了。打算每天睡前来照料一下这个帖子的,昨天没来是因为没睡,通宵学习了…高中的时候想着本科就轻松了,本科想着出国读研就好了,现在…真是心酸。
    这两天发生了一些事情。先是昨晚的大选,本来对美国这种广泛的民主很有好感的,身在其中才感觉很多都酷似闹剧。不知道川普要带着这个国家走向何处。
    然后就是国内那个大规模的污染事件。毕竟专业就是这个,关心了一下,看到了当地发布了空气质量报告真的气乐了…什么时候才能透明一点呢。
    算了太沉重了,说点开心的。好像有两封信出发已经两天了。希望已经被装上了飞机…过不了几天就出现在我的信箱里了(虽然感觉不大可能)。总之超级期待,尤其是在这种生活压抑又无趣的时候。
    啊过三个小时还要起床上课,真让人头大…之前答应开个新帖总结一下寄信之类的事项可能要稍微拖拖了。还是可以先参考上面的内容嘛,挺全的了。
    仍然继续欢迎大家给我写信,之前要给谁地址还没有给的,再私信问我一下?
    明天见啦。


    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18-11-08 18:0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00AM,打卡。今天大概又没机会睡了,明天周五可以补补觉。一早要去见导师汇报科研进度,熬夜赶个ppt出来。
      还好自从开了这个帖子,每天都有新的期待,非常快乐了。生活真美好呀,科研什么的就随缘了,退一步有退一步的欢喜。
      下午路过学校邮局。想看看明信片来着,顺便要上几个航空信(airmail)的贴纸,贴在信上以显高端。但是被告知标签十六年前就停产了,因为信件已经都是空运了,没必要标航空。可是考虑到这样寄回国内我的信可能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和平常信件混在一起,延误了我的通信大业,遂决定自己刻个章(后来发现材料匮乏,比如既没有土豆也没有胡萝卜,放弃了刻章,改成了做标签)。
      然后自己设计了颜色,找了素材,排版什么的,就有了这样的一套标签。上面有英文,法语(国际邮联的官方语言)和中文,万无一失。
      还想稍微装饰一下自己的信,于是做了一套回信地址标签,贴在左上角那种。这边邮局不鼓励用图案太多的信封,所以只好用标签聊以美化一下了。
      很有成就感。


      来自iPhone客户端54楼2018-11-09 16:26
      收起回复
        以及从邮局发现的新邮票(左下)。去寻觅了一圈发现没有明信片,但邮票还不错。不过是不干胶的,接下来可以直接贴在信上,感觉损失了涂胶水或者打湿背胶贴邮票的乐趣。
        明天见啦。大家周末快乐!


        来自iPhone客户端55楼2018-11-09 16:39
        收起回复
          大家好呀,我回来了。
          周末稍微给自己放了个假,睡了个正常的觉,然后去纽约找本科同学喝了顿酒。明天周一大概又要开始疲于奔命了。
          试图认真更新这个帖子的,但是好多次写好了都决定不发了——很困惑,有点把握不好分享生活的界限在哪里。所以这大概就是想要找个笔友的原因,比起这样的广播,写信是一个更让人觉得安心的交流方式。
          不过当然还是会把这个写下去,给陌生人一个认识我(一个角落)的机会,如果有人愿意进一步交流,那就是最开心不过的了。
          今天的图是一幅80年代苏联制作的叙利亚首都地图,比较精美,信息量颇大。从实验室的某个不起眼的小抽屉发现的。这个学校果然是有好东西的地方。
          一起扫描的是今天得到的邮票,从邮局的自动贩卖机上打印的。主要是为了数字,1111这样的日期,整整齐齐,看着还挺热闹的——繁华。虽然莫名地和单身和剁手这两种神奇的状态联系起来了。热衷于娱乐的时候连个日期都不放过…
          其实邮票就是为了做一个比例尺,展示一下小小的地方可以印多少地理信息。地图就是这么奇妙,信大概也是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18-11-12 14:22
          收起回复
            困到模糊…但是还是很开心,又有信在路上。有时候总想是不是太贪婪了。大概是孤独吧。哦,所以说,如果大家想要写信,是一直欢迎的。历史告诉我们笔友总是会莫名减少。虽然这一波的大家感觉都非常有爱,但可能也难以抵消我是一个无趣的人这样的消极影响,所以从开始的时候多认识一些总是好的。嗯,只要你给我来信,都是会好好回的——这么多年我总是那个寄出最后一封信的人。悲伤。
            今天的图是星巴克的一张明信片。11月11日是美国的退伍军人纪念日,起初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式停战,后来转为纪念军人们的贡献,这一天的意义在于追求永久的和平。和平我倒是没有看到,而且感觉并不可期,对于美国的军事策略也是一言难尽,而且还是可以不时听到退伍军人报复社会的新闻,但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给予了退伍军人几乎全社会的尊重,和他们应有的待遇。
            而在国内,我认识的退伍军人,常常是愤懑,压抑的群体。好吧又走向了忧伤的故事,不说了不说了。不该过分表扬资本主义的,他们要骄傲了。
            那么大家明天见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3楼2018-11-13 15:51
            回复
              两天没有新消息,趁着早晨来写点什么吧。
              今天这座小城要下第一场雪了。下雪对一个北方人来说可是格外有仪式感的事情,从小就这么觉得。不仅仅是滑雪打雪仗堆雪人之类的,更是冬天的正式开始,那之后就基本是快乐的日子了——寒假,小年,除夕,元宵节;美食,红包……想想都很幸福。
              到北京读大学之后年味淡了很多。不只是因为五环内都不怎么让放烟花——北京比家乡暖太多,以至于第一年适应了北京的气候回家后冷到不敢出门。北京的雪也少很多,印象中大三那年一直到第二年二月才下了第一场雪,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每每下雪,哪怕是很小的雪,总少不了南方人看雪、北方人看南方人的热闹场面。对于从没见过雪的孩子,哪怕下一点点,应该也很惊喜很幸福了吧。
              如果真的下了大雪今天就抽空去拍拍雪景给大家看,如果没有就早点回家睡觉…连着通宵要猝死了。
              北京大概也下过雪了吧?那今天的图,来给大家看看我本科的学校吧。这张照片我超喜欢的,构图配色都喜欢。这是15年初冬,站在湖边的石头上向远处拍去,残留的秋意和冬日初雪,很和谐。真是这个时节的美丽。现在的北京想必也差不多是这样吧!
              突然有点想家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8楼2018-11-15 21:37
              收起回复
                每次送一封信出发都特别牵挂,担心不能顺利到达。今天为了验证有没有超重欠资,特意用实验室的秤称了一下,读数如图。又担心秤不精密,差点拿去超净室用万分天平验证一下。
                好像不太有必要。毕竟那只天平可以称准到0.1毫克...来抄一段使用说明,证明是一只严肃的天平:
                万分之一天平应放置在牢固平稳水泥台或木台上,电子天平室内要求清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干燥及较恒定的温度,电子天平同时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天平上。天平箱内应放置吸潮剂(如硅胶),当吸潮剂吸水变色,应立即高温烘烤更换,以确保吸湿性能。称量时应从侧门取放物质,天平读数时应关闭箱门以免空气流动引起天平摆动。前门仅在检修或清除残留物质时使用。
                总之是很夸张了。算了,这个重量应该是安全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2楼2018-11-17 12:03
                回复(2)
                  广告
                  立即查看
                  今天打算偷懒只发图。每天上课和学习的地方。
                  大家周末快乐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74楼2018-11-18 15:51
                  收起回复
                    这个周末忙忙碌碌的。去吃了还不错的中餐,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效率低下地工作了。缓慢地写我的论文,准备申请博士的材料,联系导师。近期可能还要考一次托福,上次的过了两年的有效期。生活充满艰辛。
                    和大家比较有关的是,这周末寄出了两封信,写完了一封电子邮件。认真地做了一个Excel表格,记录了大家给我的信是什么时候寄出来的,之后每一次通信都会有记录。努力做一个有条理的人。信在路上的小伙伴——再给它几天时间吧。以及这些天虽然写了不少字,但字并没有变好看...倒是感觉慢慢找回了之前写信能扯很多的秘诀。总之你们的来信我会好好回的。
                    盼着你们的信,期待着从文字里认识你们大概是这些阴暗的日子里的一道光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77楼2018-11-19 20:33
                    回复
                      早上听说给浙江的妹子寄的信已经收到了,那么中间应该是历时17天。感觉我要白手起家来建立到各个地区的时效数据库了。
                      欢迎收到信的同学来发图呀,让我看看信封被蹂躏成什么样子了…
                      之前还有小伙伴问我邮戳邮票一类的事情,虽然感觉在这说有点离题,但还是稍微说几句,毕竟做了一些功课。这边已经基本不用那种手敲的邮戳了。有两种例外,一种是小邮局的本地信函,会直接本地处理,盖小圆邮戳(图1);一种是专门给集邮爱好者服务的邮局,每个月会有一批邮局发行纪念邮戳,他们会给盖那种带图案的戳(图2)。剩下基本上都要机器处理,机器自动在信上喷上收寄日期和条码。连我们这个小城之内的信,都要统一运到100公里以外的处理中心,分拣好再运回来,似乎是因为本地分拣人工成本太高了。所以大家收到的信基本会有这样的自动戳记(图3)。下个月开始为了庆祝圣诞会有新图案(图4)。如果想要特殊图案的同学,我可以寄到某个邮局让他们喷上这种节日邮戳(图5,看起来像圣诞老人从北极寄来的,那个邮局在遥远的阿拉斯加),再从他们那边转寄给你,但要路上耽误十天左右。就是这样了。
                      突然发现这个帖子已经变成了征笔友+分享生活+邮政小知识的巧妙组合…也挺好的。欢迎大家多回来看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79楼2018-11-21 01:04
                      收起回复
                        今天一早收到USPS(美国邮政)的邮件,说有挂号信要寄来,妥投后会再发一封邮件。似乎最后投递时间是晚上8点,现在已经7点了,还是没有等到。一会儿考虑回家去看一下是不是已经悄悄地到信箱里了。
                        快要把库存的照片发完了,最近也没发现什么新的好看的风景。一场雪之后小城迅速入了冬,树叶还没彻底变黄就有很多已经落了。五点钟便天黑,有点压抑。
                        那就来发一本书吧。从决定开始写信,平常看的“闲书”(来自高中班主任的定义)也很多靠拢了书信这个话题。昨天看到这么一本书,拿来翻了翻,意外地挺好看。
                        虽说是好看,但是感觉把那么强烈的情感,以及像是小说一样的情节,强行压入书信里,多少还是有点突兀。而且读日语本身就像是一种折磨。好吧总之完全不如和你们写信来得畅快和真实吧。
                        似乎还没有中文版,不过大概能成为一本畅销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81楼2018-11-22 08:11
                        收起回复
                          踩着美东时间周四的尾巴来给大家送个祝福吧,感恩节快乐。
                          好像跳票了很久没来更新,又好像前不久才发过什么...混乱。这个感恩节...说实话,过得没那么开心。事情太多了,喘不过气来。只有一个小假期,作业,科研,还有申请,总之是很艰难了。记得去年就轻松得多,刚来美国还是无忧无虑,甚至可以上网看看哪里打折了,毕竟黑五。有一种越往后越困难的预感,不过还是知难而进吧。
                          这是一个借口,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个帖子不被定期更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尽量不来吐槽,以免影响大家的好心情呀(即使有那么一丢丢可能会有影响也不太好吧)。
                          感觉我很快很快就要收到我的第一封信了。说起这个太心酸了,开了这个帖子将近一个月了,还并没有在信箱里收到过信。不过其他形式的交流倒是不少,也认识了有趣的大家。
                          常常悲观地觉得收到一封信是一种奇迹——似乎收不到才是正常的。啊并不是怀疑大家的信会寄丢,也并不是被中国邮政打击得对邮递失去了希望,只是单纯觉得这件事很奇妙——从很多年前寄出第一封信、第一张明信片开始——是一件多么令人温暖和感动的事情呀。
                          一张纸穿越了艳阳寒风黑夜白日,到达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算得上一个奇迹吧。两个可能素未谋面也很可能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在不同的时空里,拿着同样的一张纸,读着同样的字,看着同样的图画。时间的流动和春去秋来的沧桑中人在改变,纸却没有。所以无论是收还是寄,读还是写,彼时的心境应该都被定格下来——多年之后如果还能拿出来读一读,也许发现往事如雪泥鸿爪,早已无处追寻了,可是这书信竟然还在,背后的情愫还在。
                          好了,现在真切地觉得人生百分之九十的苦难来源于矫情。不过我还是想说谢谢大家带来的这些美好的期待(可能还有惊喜和心动)。如果真的可以收到,那我一定会认真读你的一字一句,好好保存着它们,也会认真地写回信。
                          这段文字写了45分钟,所以现在已经不属于感恩节了,但还是谢谢大家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84楼2018-11-23 13:34
                          回复
                            还记得2012年10月,我高三,突然听说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莫言。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的话——那对中国人应该是一件大事了。读了那么多年书,除了小时候的冒险小虎队,基本没有见过书店把什么书卖断货了,但那一年莫言的好多书都供不应求了。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当年语文第一次模拟考了莫言的选段。
                            书卖光了,可是所幸我之前就读过了莫言的书,应该是高一,从《红高粱家族》读起,只觉得是很厚重的文字。当时高中要求大家读曹文轩,书店总把曹文轩和莫言摆在一起,于是就一并读了。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发端之类的问题,直到获奖后大家开始讨论莫言的师承,马尔克斯的名字开始反复出现,才开始关注这个流派。
                            于是又读了很多马尔克斯。好吧我觉得不应该在这里大谈读书之类的事情,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马尔克斯有一本书,叫做《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从来没有读过那么令人痛苦的书,以至于这几天在等信的过程中,还是时不时地能想起当时合上书时的感受。


                            来自iPhone客户端87楼2018-11-25 13:5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是!这个周末我终于收到信了!而且是一次收到三封,不能更开心。来简单炫耀一下吧,然后我会继续好好写回信,写完了可能再来汇报也可能私戳各位发个图片什么的。
                              对了,还收到了小伙伴超级走心的邮件。可以说是非常开心的周末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8楼2018-11-25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