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侠吧 关注:9,449贴子:248,518

【搬运】且以事实论人品,不以成败论英雄。徐良VS夏遂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发在单田芳吧的帖子,这里也搬运一份存档。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356090601


IP属地:江西1楼2018-12-08 00:11回复
    前言:
    因为此贴牵涉的内容会比较多,所以文字必然会多一些,篇幅必然会长一些,文字多并不代表有道理。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吧友来讨论,嫌太长不愿看的请点右上角的叉。
    本贴性质:
    讨论《白眉大侠》一书中,正反派两大BOSS级人物徐良、夏遂良的人品。
    仅以《白眉大侠320回版》的内容事实为依据,不牵涉【作者本意】,此贴绝无攻击作者之意。
    本帖观点:
    夏遂良人品完爆徐良
    为开篇先说个小故事:
    当年我上高中时,喜欢拿着石玉昆版《三侠五义》在宿舍里给舍友朗诵,像说评书一样说给大家听着玩。当我说到“苗家集双侠对分金”这一回时,舍友们大跌眼镜,都说:“展昭是怎么回事?白天花钱救人的是白玉堂,来管苗家父子算账的也是白玉堂,他展昭突然趁机跳进屋里拿走一半的钱是个什么意思?偷钱?挑衅?”我当时回答她们:“大概作者想表达的是展昭劫富济贫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毕竟石玉昆在文中并没有提展昭拿走这笔钱后怎么花的,不过展昭确实在前文中有过救济他人的举动,所以我这么猜想。但是这个段子让我的舍友对展昭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好在展昭出现类似“对分金”这样令人产生歧义的段子仅仅一次,所以,纵观全书他的人品还是博得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咱们今天讨论的同样作为正派主角的徐良,就不同了,在《白眉大侠320版》全书中,徐良令人质疑其人品的行为事例太多太多,多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程度,这就令人不得不抛开【作者本意】,不管作者本来是想把他塑造成诙谐、幽默、亦或是为了剧情精彩需要……等理由,单看书中徐良这一角色的种种作为,实在令人鄙夷。
    同理:
    还有类似“开封府是正义的”,“仁宗是有道明君”,“北宋仁宗时期百姓是安居乐业的,所以造反的都该死”,“包大人是好官,所以效忠于包大人的徐良也是正义的”…………这类说法,在讨论一部文艺作品时,没必要拿来当论据,站不住脚!!为什么?文艺作品是虚构的,文艺作品里的这个北宋并不是历史真实的北宋,文艺作品里的这个包大人也不是历史真实的那位包拯。只不过借用了几个名字而已。
    我说我没有黑开封府,没有黑徐良,我是在说文中的事实例子,我只是一个【客观读者】。如何做到当一名【客观读者】?这一点,大家可以试着先将这部书的“北宋”替换成一个架空的年代,再将里面所有人物名字全部替换成原创人名,然后再重读一遍试试,大概真实感受就能出来了。
    所以以下讨论内容,是抛开了【作者本意】及【作者在书中以上帝视角对角色的评价】,仅依照书中各【角色的行为表现】为讨论出发点而展开。
    就上帝视角举个例子:书中作者反复旁白:“要么说徐良这人就是缺德呢!”,“徐良那可是缺德带冒烟……”,“徐良他,缺德啊”(什么?这是作者调侃、制造诙谐感?可为什么这样的形容词,作者在旁白时同样反复用来形容房书安?却没见用来形容白云瑞?也没用来形容过夏遂良吧。)----好吧,这属于作者上帝视角的评价,我们只以角色实际的行为表现为依据,所以前面示例提到的这点,在以下讨论中不作为依据。


    IP属地:江西2楼2018-12-08 00:12
    收起回复
      下面进入正题。我会尽量做到一碗水平端,但不能保证是绝对的客观。
      ---------------------------------第一部分-------------------------------------
      首先,应@山腰一棵草 吧友的提议,讨论一下徐、夏二人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方面的相关表现。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之八德,也属于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
      ----------------------1、“孝”字篇----------------------
      小孝:孝顺父母,孝顺师父。大孝:忠于君主(因为古代不忠于君主要被诛灭九族,等于大不孝。)
      且看徐、夏二人的实际表现。
      【徐良在“孝”方面】:《白眉》开篇就有提到徐良当了官,衣锦还乡,引用TXT版原文“有些人,总愿锦上添花,很少雪里送炭,徐良心说:数年前我摊上人命,和母亲逃离在外,那时穷得揭不开锅,走遍亲戚家,连一升米也借不出来,而今天,都来了……”
      -----乍一看,衣锦还乡无限荣光。但是仔细一看还有前文,当年他【杀人在逃】,害得全家潦倒凄惨,并牵连母亲一同陪其逃亡。这里虽然没有提杀人事件,但从后文可以得知是力劈王兴祖事件,这事件不仅连累母亲陪其受苦,也是后面导致徐庆及大五义惨死的根源。
      后文,徐良对徐庆,缺乏孝顺的实际内容表现。对徐母,全文,仅有一次“七十三回,学剑术白眉识魔女”这个段子里:王顺被开膛摘心后,徐良扶灵柩回老家,徐母因难过而病了,徐良白天给她母亲煎汤膏药,晚上在后院练武,引出了龙云凤教剑术的经过。对老师,孝的体现缺乏。不但如此,每每遇到麻烦事,就给老师写信拉老师过来给自己帮忙,为自己拼命。
      至于忠君这一块,放到后面“忠”字里单独说。
      ----总结,老爸、叔父、伯父、师父、师叔皆是因自己而惨死,何谈孝?
      【夏遂良在“孝”方面】:评书210回介绍,“夏遂良父母早丧,家里有万贯家财,全都用来聘请名师教其练武,后来因为夏遂良不善经营,万贯家财被人骗光。夏遂良倒也不在乎,认为只要自己学到了能耐就无所谓,后来在一家镖局当镖师……”所以从对父母这一方面无从考证。
      对老师于和,夏遂良的态度一贯是极其尊重,言听计从。
      ----总结,开篇给个人第一感觉,徐良早期就是个村里整天惹祸打架的小混混,杀人潜逃,连累家人。缺乏孝顺的表现。
      夏遂良刚出场,就是个闷骚武痴,一心思琢磨着学武,其他事情一概不爱管,职业是镖师,办事正儿八经。
      后期对老师方面,师父皆是由于徒弟拖下水导致挂掉。孝字方面,两人【表面】看着是打平,又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说法,夏遂良是终生只钻研武术的老光棍,徐良虽然定过婚但也没提结婚的碴儿,书里也没提到他有儿女,最后还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武当掌门(那岂不是出家了?),论结果而言,谁也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但【态度】方面还是有巨大差异,个人以为夏遂良远强于徐良。
      ---------
      注:这一段TXT版作者有疏忽,杀人逃亡的原本是徐庆,后文已更正。


      IP属地:江西3楼2018-12-08 00:19
      回复
        -------------------------3、“忠”字篇--------------------------
        字面意义:不懈于心,存心居中,正直不偏,竭诚尽责于位,乃“忠”之体现。
        【徐良在“忠”方面】:
        待人口是心非、阿谀奉承,何来忠厚正直体现?“VS彭芝花”是最好的例子。为学武艺对龙云凤两面三刀,何谈不正不偏?
        对工作岗位貌似尽职,实则背地里骂仁宗“昏庸”,背地里说“伴君如伴虎”,只等到最后名利双收了,再来个潇洒归田,谈什么恪尽职守,竭诚尽责于位?
        【夏遂良在“忠”方面】:
        待人不屑使歪歪绕,直来直去,忠于本心执着于武学。恪尽本职,当年当镖师的时候,由于丢镖而倍感失职,选择上吊自尽(后被石宝山所救)。作为小蓬莱的代言人,为东海小蓬莱战斗到最后一刻。
        ----啥?你说夏遂良不忠于仁宗就是不忠?请回过头去看看第一楼的注解最后一段。
        有道是“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夏遂良又不像徐良那样拿着朝廷开的大笔大笔的工资,他仅仅作为一个江湖散人,平明百姓,纳税人凭什么还要倒贴上去为朝廷卖命?
        啥?没纳税?我还真不知道小蓬莱管辖的道观收入有没有交过税(也许没交吧,所以朝廷要剿灭大概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日常消费的一切用度,可都是交过税的吧。
        ------------------------TBC----------------------


        IP属地:江西5楼2018-12-08 00:21
        回复
          BY:白饭无双
          (楼中楼回复字数限制严重,只好插楼了)
          【“悌”字篇】:
          徐良对结义兄弟可谓是相当的冷血。而反过来,小五义其他几人对徐良却都是实心实意。
          以艾虎为例:虽然艾虎在《白眉》里的形象很二缺,不招人待见(《三侠五义》原著粉丝勿怪,《白眉》版艾虎是真心的比较二缺),但纵然艾虎有再多的不是,只在他对待徐良的态度上,那是没得说的。八宝叠云峰、假徐良、人头会一场戏,开封府群侠以为徐良丧生,当时艾虎在徐良的“灵前”哭得背过气去,是悲恸欲绝。小五义其他人卢珍、白芸生等,也纷纷垂泪。
          对比着看一下,百寇闹东京戏中,艾虎丧生,徐良的表现呢?——徐良是一点表现也没有,轻描淡写,这页就翻过去了。


          IP属地:江西6楼2018-12-08 00:25
          回复
            BY:白饭无双
            楼上有人说于和为夏遂良死了,所以夏遂良不孝,云云。这个我不赞成。
            于和的死因,并非在于夏遂良。按于和与雪竹莲的约定,于和不再插手正派剑侠捉拿夏遂良之事,当然于和也不会自己绑起自己的徒弟。于和是任由夏遂良布置金灯阵,也任由正派剑侠去破阵,各显神通,能抓到人就算,抓不到怪你们没本事,这个意思。
            如果正派剑侠老老实实破阵的话,只会与夏遂良正面对决,根本不会与于和对战。但是,正派不肯守规矩,偏要走捷径,打算提前拯救人质。所以才有徐良偕王猿古佛等人夜探金灯阵、拯救夏侯仁不成反被炸等剧情。
            而雪竹莲这个老不羞,也是把自己的约定当放屁,先与于和的仆人里通外合,又带着一票精英们前往于和住处去盗剑——这依然是想走捷径,不想正面对战夏遂良,只想轻松地救出夏侯仁。
            (雪竹莲被于和质问“为何前来盗剑”之时,居然还死不承认,说“凭什么说我要偷你的剑?”——我当时就囧了,如此无赖的大宗师,毕竟是罕见的。)
            所以说,假如正派遵守约定的话,根本就不会有紫竹轩前的群殴,于和自然也就不会被两位师兄用言语逼死。这一切都是于和和夏遂良事前没有意料到的,他们终究是再一次低估了正派剑侠不要face的程度。
            当然可能有人要说了:要不是夏遂良惹祸,于和至于被牵连进来吗?——这个是事实没错。但是,假如夏遂良从一开始就对上三门与下五门的纠纷视而不见,拒绝牵扯进这场争端,那样真的正确吗?那样的话小蓬莱师徒就一定能得到好结果吗?要我说也未必尽然……


            IP属地:江西7楼2018-12-08 00:28
            回复
              ---------------------------4、“信”字篇-----------------------
              “信”即信用,为人守信,言而必行。
              【徐良在“信”方面】:
              首先想引出比较有争议的一段,《徐良误走黑山头,巧得青龙剑》,这一段建议大家仔细听听,真是花样百出:经过是徐良路过一个破山寨被蓝氏兄弟劫道,这蓝氏兄弟被徐良打败本该被抓,而当发现蓝氏兄弟常年供奉自己,并拜自己为师,就乐哈哈对山贼不做处理(其后,此二人还有继续劫道的打算,最后被招安)。蓝氏兄弟告诉徐良山后有值钱的汉白玉,还有古井,让徐良去探,结果发现是古墓,从棺材里得到青龙剑。之后墓主(唐代李靖)的后人(证据确凿)寻来,要求归还,且看徐良的态度【“刚才我讲得一点也不假,这是我祖先留下来的,李姓人应该继承,不能落到别人之手。当然,这剑是你们先发现的,又费了那么大劲儿,冒了那么大的危险,这我要表示感谢。但剑是我们家的,我得要,贫道本就是这个目的。不知徐大侠可否赏脸?"徐良一听心里很不痛快!心说:"这姓李的老道,你也没看见你的祖先,这年代又远了。这宝物究竟是谁的也不清楚。如今我们得到手,你又来要了,按理说不该给你。"可老西儿又一想,人家说得有根有据,就凭我这身份赖人家一把宝剑,传出去也不好听,干脆忍痛割爱,该是谁的归谁算了。老西儿想到这里,一伸手把扣儿解开,从背后摘下青龙剑,双手往前一递”】
              ------如果停在这里,大概不会有争议(虽然徐良和蓝氏兄弟对墓主后人表现出的态度令人反感),可是之后当李靖后人拿了宝剑要离开,蓝氏兄弟故意挑衅,随后徐良立马要求和李靖后人比武(虽然嘴上说的是不打算要剑,只想比比武,但这态度明显是在给他人施压),最后又堂而皇之地得到了宝剑。
              --------很多人说这是徐良“以德服人,宝剑归有德者据之”不解啊,德在哪里?既然答应物归原主,又怎么不放人家走?蓝氏兄弟挑衅李靖后人,你为什么不阻止?还立马要求比武?这分明是给人下马威让人自动交出宝剑。前面两次义正言辞标榜自己不要宝剑,最后让别人主动给,还是要了吧,说明前面说的“不要”那都是假的。这谈何言而必行?
              满嘴跑火车,如“八步赶蝉,刘世杰、白云瑞围过来说:“三哥这个招数真漂亮,回头也教教我。”徐良拍着胸脯:“没说的,咱都什么弟兄,你们愿意学,我肯定教给你们。”……然后,没下文了。。。
              多次与人打斗到一半发现不是对手,说老剑客果然厉害,我徐良心服口服,认输了,然后对方停止战斗,再然后,“多谢老剑客,我给你磕个头……” ----结果,紧背低头花装弩,你懂的。
              【夏遂良在“信”方面】:
              最经典的“八老战金灯”,夏遂良说:“你们到这儿来大概是要找我打斗,要那样,夏某奉陪。你们几位谁过来?请吧!不怕死的就往前站,今天我要收庄包圆儿!”
              既然说一打N,不需要他人插手,就死扛到底。果然,力战众剑侠,最后被后来赶到的白一子打趴了吧~~~~~~
              有的人就夏遂良信用问题,爱拿“金灯阵”说事,我认为这段内容和夏遂良的信用关联不大,首先与徐良一方约定破阵的人是于和,其次徐良一方破阵过程中跑去盗于和的剑,本身就不是正规路数。总体看,这件事和金灯的信用问题不搭边。


              IP属地:江西8楼2018-12-08 00:30
              回复
                ------------------------------5、“礼”字篇------------------------
                “礼”礼仪、礼貌,乃是待人接物时表现出的道德修养。
                【徐良在“礼”方面】:
                首先,详见《沈春莲立擂招夫》一回:由于徐良去晚了,人山人海他进不去,就使劲扒拉人,往前挤--话说此举符合【礼数】么?来晚了就好好排队,你非要过去就应该好好跟人家说句“麻烦,借过。”之类的吧?
                可是徐良啥也没说,就是一个劲扒拉人。于是排在前面的人肯定不乐意了,人家可是一大早先来的,于是回头说了他几句,这位倒好:【徐良往下一哈腰,膝盖撞前胸,就好像蹲在地上似的,把两只手往前一伸,去扒拉前边的人。往哪扒啦?往肋条上扒拉。徐良那手跟钢条一样,练过鹰爪力,真要用上气功,能把铁板打穿,何况肉人哪。徐良拿手指头一磕这些人的肋条,这帮人可受不了,呼拉朝左右一闪,徐良就这样硬钻进去了。这一招叫"恶蛆钻裆",是纯粹的气功。徐良心中暗笑。】
                ----这个事件看似小事一桩,却在不经意间将道德修养暴露,不懂礼数,对路人都要使鹰爪力加上气功,下如此重手,似乎也可以归为【不仁】,干完还要暗笑?
                其次,白云瑞含冤,八王被劫的那个段子里,徐良刚刚休假满了回到开封府,我清清楚楚记得电台播放的原话“徐良指着蒋平的鼻子,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我才离开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生了这种事情?……”具体后面还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指着蒋平鼻子问话,包括说怎么自己不在就出事,这是原话,不相信的回去可以重听,意思是叱责他人没用,我当时听完就很诧异!蒋平那是你叔叔吧,即使再激动生气亦或是再想显摆自己贬低他人,也不该用【指着鼻子】这种动作吧,这是作为晚辈的礼数么?
                还有,白云瑞被梅妃陷害,在大理寺受审,房书安建议闯大理寺救人,于是徐良等人一呼而应就去了。对于救人我没啥可吐槽,但是徐良作为几个人的头领又在开封府任职,去之前是否该先请示包拯?蚣安局的人闯最高人民法院什么性质?
                或者你去了以后就直接把人救走了事,其他的等官面再交涉。结果徐良等人去了大理寺,先把大理寺的人统统揍了一遍,还把大理寺卿打得鼻子孔窜血,之后一顿恐吓。按照官职大理寺卿那官职可比你们这帮人大得多,这么做合乎礼数?
                【夏遂良在“礼”方面】:
                由于他的篇幅少,所反映的地方不多,但白云瑞夜探三教堂的段子里,夏遂良对其该尽的礼数已经够周全了。另外几场和开封府的交涉,也算是先礼后兵。


                IP属地:江西9楼2018-12-08 00:35
                回复
                  ----------------------------7、“廉”字篇----------------------------
                  “廉”意为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
                  作为官员更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更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徐良在“廉”方面】:
                  这一点要问问哪位达人知道徐良每月的收入是多少?需要确定一下,他在这部书中的开销是不是全都花的是自己的钱。从开篇时他进饭馆就说“你把你们拿手的饭菜准备一些,我不怕花钱。”,到后期各种请高手帮忙,各种大排筵宴、胡吃海塞,这些花的都是谁的钱?如果不是公款吃喝,我可不相信他的每月工资能打得住。徐良作为开封府的小头目,官员更应该做好监督和带头作用,当然腐败这是一个集团整体的风气,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可以想像书里的开封府乃至整个领导班子都是乌七八糟。
                  蓝氏兄弟穷得叮当响,为了款待徐良,把唯一当脚力用的驴杀了,炖驴肉给徐良吃,徐良享用得心安理得,这算是廉洁自律?又因为此二人帮自己得到了青龙剑,就招安他们去开封府任职(此二人做过什么义举,能进开封府任职?书中明明交代他们还打算继续打家劫舍,不是么?),因为徐良得到了好处,所以就可以把这样的人都弄进开封府任职,简直腐败透顶!
                  无视职责+滥用职权,第七回,书里交代:徐良在莲花寺杀完人懒得报官验尸,因为觉得自己假期不够,嫌麻烦,就毁尸灭迹,一把火烧毁了一座古刹。并且让碰巧赶来的艾虎等人添油加柴,他在一边观看(纵火很爽是吧!),直到整座大庙烧得干干净净为止。
                  那可是一座古刹吧,且不说莲花门的人是反叛,这庙里面的经卷、典籍是否还在,难道就能仅仅因为他自己嫌麻烦,于是就私自毁掉那么庞大的一座古建筑?地方上重建一座那么大的庙宇不知又需要花费掉多少银子了,那还不都是老百姓的钱?(-----------这件事是我最不能忍受的!)
                  【夏遂良在“廉”方面】:作为一个门派的领导,整个门派的财政归不归他支配我还真不清楚,所以难以考证公款吃喝的问题啊。不过,谁来列举点他贪污受贿的例子?我是没找出来类似给了他多少钱、请他吃一顿、帮他搞到把宝剑之类的……就帮人办事的例子。又或者滥用职权的例子,我还真找不出来……
                  收起回复
                  46楼
                  2013-05-31 04:09
                  删除 |
                  飞头: 北京市蚣安局刑{}警大队长由于嫌验尸太麻烦耽误自己的假期,于是毁尸灭迹纵火烧毁CCTV大裤衩???删除 | 2013-5-31 04:34回复
                  free_hello: 回复 14804713 :关于收下蓝氏兄弟,首先蓝氏兄弟不算是罪大恶极,能招安过来是不是比杀了、抓了好一些?例如:梁山好汉,对于朝廷来说,梁山就是大反贼,愿意招安,也给招安,也给官做。这正说明徐良的仁义。删除 | 2013-5-31 08:46回复
                  free_hello: 回复 14804713 :关于烧古寺,哥们当时的人不会有这种意识的,不要以现代的思维去要求古人。另外,不烧掉以后就会成为一个作恶的据点,所处的时代不同,思维也就不同。删除 | 2013-5-31 08:49回复
                  飞头: 回复 free_hello :若是能【成为作恶的据点】那岂不是更为徐良他们捉贼提供方便?据点没有了等于贼也没有了?古寺庙是瓦岗寨么易守难攻所以要烧毁?书里徐良心理活动都写了根本没考虑什么据点问题,就是嫌麻烦。我不以今日思维要求古人,但古代官员就可以如此为图自己方便私摧毁国家财物?


                  IP属地:江西11楼2018-12-08 00:47
                  回复
                    BY:司徒唯吉吉
                    【……另外,不烧掉以后就会成为一个作恶的据点……】
                    果然是神论!!!
                    徐良的大环刀和青龙剑,如果不毁掉都有可能成为杀人的利器。怎么不见三将军给毁了?
                    一座寺庙或古刹,自身何来“作恶”可言?仅仅是因为曾被“贼”占据了,就再也扒不了“贼皮”,永远成了“一个作恶的据点”了吗?
                    收起回复
                    47楼
                    2013-05-31 10:02
                    删除 |
                    司徒唯吉吉: @free_hello删除 | 2013-5-31 10:02回复
                    free_hello: 回复 司徒唯吉吉 :不要断章取义啊,前提是以前的人是没有什么文物之类的意识的,不要说他们,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有几个人能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而在评书中,又有多少荒野的古庙之类的变为作恶的据点,这么说并不为过。工具本身没有错,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荒郊野庙,正常的百姓能去居住吗?删除 | 2013-5-31 10:26回复
                    白饭无双: 回复 free_hello :瞧你这话说的,也太绝对了吧?“正常的百姓能去居住吗”——难道住在荒郊野庙里的就一定不是好人?也没可能有过路的旅客在到里边歇脚?好端端的房子烧它干嘛呢。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毕竟也就是不特意保护,误伤到不负责而已;为啥到你这儿就偷换成拥有主动的文物破坏意识了呢?删除 | 2013-5-31 17:58回复
                    苍鹰酷吏: 回复 free_hello :可恨至极的起一下哄:在在下阅读的TXT版白眉中,莲花观分明是开封附近古刹之一哟?那不是更不能烧了吗?删除 | 2013-5-31 19:56回复


                    IP属地:江西12楼2018-12-08 00:52
                    收起回复
                      ---------------------------------8、“耻”篇--------------------------------
                      “耻”羞耻之心,做人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此则是为人的底线,没有羞耻感的人与**无异。
                      【徐良在“耻”方面】:
                      正人君子不屑暗箭伤人,这句话,在这部书中仅对号称“三手大将”的徐良除外。
                      不过很想知道徐良在被人打败以后,佯装磕头,说上一堆拜年的话,再放出紧背低头花装弩时,究竟是个啥心情?到底有没有羞耻感?书中好像从没描述过他感到惭愧羞耻吧。
                      有道是无耻者无畏、无耻者无敌啊,这位大侠果然是无敌到碉堡。前面因他杀王兴祖惹下的祸端,导致后来皇宫出人命,另有大五义三人被杀(王顺的报仇方法的确不光彩),可是徐良只想着自己要报仇及洗脱冤枉,却从没描述过他因自己惹下祸端而愧疚。他可以在追赶王顺的路上去小孤峰拜山,因为寨主等人邀请他与天聋地哑春秋四老学艺,于是他就可以不管开封府的乱子了,呆在小孤峰一住翘班休假两个多月,多美~~~~要不是因为此事,开封府这边至于被中途冒出的“人头宴事件”整得鸡飞狗跳?小五义其他人还差一点为他寻了短见。后面一连串的“找人头”及“破叠云峰”全是其他人在拼命,他最后冒出来的时候俨然一副救世主的架势,可丝毫没感觉到什么愧疚哦。于是最后大破叠云峰杀死天德王的人是白云瑞吧,他徐良一心想抓的是王顺,但也是白云瑞和他一起献艺才换来的王顺。这前因后果难道不是他惹出来的?不管这工作报表是谁写的,到最后论功行赏时功劳最大的居然又是他徐良,不觉受之有愧?
                      (同样的事件,可以对比一下白云瑞被张小溪栽赃一事,且不说当年还是白玉堂杀的张华导致张小溪来寻仇,可是白云瑞的反应是“若不是因为我,八王也不会被害……”,人跟人比,怎就相差这么大?)
                      【夏遂良在“耻”方面】:
                      早年确实有羞耻之心,可以从他当镖师时因丢镖而引咎自尽一事看出。
                      后期,虽然自觉武艺精湛不屑暗箭伤人,但是夏遂良PK夏侯仁时(当时白云剑已连战三场,此时金灯出场就难逃车轮白云剑的嫌疑了,不管他是否武力值本来就高而不屑这种做法)庄子琴暗中下手打伤夏侯仁,而夏遂良当时的反应是非常高兴,并趁胜追击(你高兴个毛啊,那就难怪后来峨眉四剑围殴你了,你怪得鬼!哼哼哼哼……)。


                      IP属地:江西14楼2018-12-08 00:55
                      回复
                        BY:白饭无双
                        【庄子琴暗中下手打伤夏侯仁,而夏遂良当时的反应是非常高兴,并趁胜追击】——此处依据TXT了吧?电台版是夏吃惊、对庄略不满,但什么也没说。
                        收起回复
                        56楼
                        2013-06-03 21:17
                        删除 |
                        飞头: 哈哈哈,我知道电台版的夏遂良有过心理描写,包括后面堕落时也有过纠结的描述。我就是要拿他这事说叨一下,呵呵,谁让我是峨嵋粉删除 | 2013-6-4 02:02回复
                        白饭无双: 回复 :看见夏侯仁被欺负你就心疼了吧。删除 | 2013-6-4 18:12回复
                        (关于石宝山与夏遂良的问题。这是曾经回复别人的帖子,姑且转过来。)
                        -----------------------分割线以下为转帖-------------------
                        其实对“石被叶打伤,夏没报复叶”这个问题,即使在同为金灯粉的票友里,也是很有争议的。跟你感觉一样的人也不少,觉得夏对叶的宽纵,实际是对石负义。
                        这里我说下个人看法:
                        一、我也觉得夏应该处罚叶,那样,对石、对书外听众,都是一个交代;
                        二、夏实际的做法,虽然谈不上有多好,但我认为不损害他的品格(即“义”字),而更多的归于他性格上的特点(他的行为模式,是由他固有性格决定的。甚至你换一个角度,可以说那是某种意义上的优点)。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1.石刚被打伤,夏震惊、愤怒,但面对众人劝说,选择了忍耐。——这里我认为立即平息风波是必须的,当务之急不是处罚谁、给谁出气的问题,而是抢救伤者。如果夏跟众人当场翻脸,实际坑到的是石兄。所以说,以夏一贯的比较稳重的处事风格来说,他在这里的表现(长叹,放开叶秋生,转身去看顾石兄)实在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举动。
                        2、在三教堂医疗体系的殷勤之下,石终于脱险。这个时候夏没有后顾之忧了,为什么还不收拾叶呢?——这依然是由夏的性情决定的。夏立身于世,律己甚严,习惯于自己承担责任,这从前文书里他即使一时口误也不肯改口、坚持承担后果的表现里,就能看出来。面对石兄受伤的惨事,与其说他怎么仇恨叶秋生、或唆使叶秋生的昆仑僧及堂主们,还不如说,他更主要的心态,会是自责。“未责人,先责己”,说的就是他这种人,他会觉得石兄为自己出山,又因自己做事不周全才会受伤,主要责任人是自己。所以书里也表了,他只有“自己前往成都跪门请罪”的想法,却并无报复之念。甚至可以这么说:对于他而言,如果去报复叶、昆等人,就等于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我个人对夏这个角色的理解,是基于电台版+TXT全部细节描写而做出性格分析,再由性格反推行为模式。所以在我看来他这里的做法具有一定合理性。他主观上依然恪守了孝与义的原则。当然,你可以不赞同我的分析,也可以不赞成他的做法。让话题继续争议下去,也许更有意思。
                        -----------------------分割线以上为转帖-------------------


                        IP属地:江西15楼2018-12-08 01:04
                        收起回复
                          为开篇先说个小故事:
                          当年我上高中时,喜欢拿着石玉昆版《三侠五义》在宿舍里给舍友朗诵,像说评书一样说给大家听着玩。当我说到“苗家集双侠对分金”这一回时,舍友们大跌眼镜,都说:“展昭是怎么回事?白天花钱救人的是白玉堂,来管苗家父子算账的也是白玉堂,他展昭突然趁机跳进屋里拿走一半的钱是个什么意思?偷钱?挑衅?”我当时回答她们:“大概作者想表达的是展昭劫富济贫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毕竟石玉昆在文中并没有提展昭拿走这笔钱后怎么花的,不过展昭确实在前文中有过救济他人的举动,所以我这么猜想。但是这个段子让我的舍友对展昭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好在展昭出现类似“对分金”这样令人产生歧义的段子仅仅一次,所以,纵观全书他的人品还是博得了大家的认可。
                          =====================================
                          这段你可以在三侠五义吧单独开贴 探讨一下。


                          IP属地:北京17楼2018-12-09 10:52
                          收起回复

                            @白云剑客🌚🌚🌚 使用挽尊卡

                            挽回他的尊严!

                            效果:白眉大侠吧经验+11



                            IP属地:江西18楼2018-12-11 00:3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3-25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