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146贴子:73,677,171

浅谈世界各民族历史与未来发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19-01-15 22:14回复
    欧洲是如此,亚洲是如此,非洲、美洲、大洋洲,其实莫不如此,只是欧洲觉醒,亚洲救亡,而美利坚的公民还在合众国的发展创造中奋战,一场短促而剧烈的南北战争,最终为后代留下了平等的法律。但这漫长的故事仍未完待续……
    1918年,第一次大战宣告结束,战败一方的各同盟国,在本国的政治上为所谓的和平付出的过大的代价,奥匈帝国被彻底拆分,东部的匈牙利完全独立,北部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而东南部的多民族地区,也被塞尔维亚所一口吞下,唯独剩下一个奥地利。这个曾经君临欧陆,一统天下的辉煌帝国,终于变回到他原本的模样。
    而奥地利数百年之宿敌曾经横跨欧亚,驰骋南北,威风八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在大战之后也彻底一败涂地,先有阿拉伯各部族共同起义推翻统治,后色佛尔条约将土耳其完全肢解,亚美尼亚获得独立,叙利亚和伊拉克分属法、英所有,南部由意、法、英派军分管。幸而凯末尔将军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击败四国之敌保全本国独立。
    ----------------------------------------------------------------------------------------------------------------------
    如果说,历史的走向尚不明朗清晰,那么唯一可以断定的一点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然是自19世纪末便开始逐渐消亡的存在,今天已成为全球多元化时代,世界各国各族各文化的交流之中,更无法让所有的多民族产生统一完全的意识,几十年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合一,中东混战,在这之中所暗藏的巨大力量,便是民族主义所推动的自由·独立力量。
    无论经济目的与政治利益如何,民族情绪、民族矛盾都是现在的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只要国内多民族杂居的,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民族冲突事件,在这其中,暴力化的解决方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远远高于和平地民族独立解决方法。从此长远来看,本世纪甚至下个世纪,世界各国都将继续发展和加深民族独立的意识与情绪,但无论用何种方式与何种手段,在那些统一多民族国的社会中,仇恨主义与对立的状态仍将长期持续。
    事实上,欧洲各国的右翼抬头,中东各国的战争冲突,以及在东亚,所发生的主体民族与少数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情绪,和长期以来隐埋的民族沙文主义,都是百余年来民族独立意识的后代精神延续与现实经济政治发展所缔造的社会性必然产物。
    与此同时,我又想对那些抱有乐观态度的人们强调一点,即使如今的社会基本是和平而安定的,但暴力的洪流只能缓和分化,不会彻底消失,随着时间,还会愈发深厚,变成进一步发酵的暴力,在冲突来临的危机时刻,每一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存在而拼死存活,那一刻,将是幻梦彻底破灭之时。


    IP属地:天津3楼2019-01-15 22:16
    回复
      @墨索尔
      然而你不得不否认的是,自一战、二战以来,世界上的独立主权国家数量是在不断增加而非减少


      IP属地:天津7楼2019-01-15 22:58
      收起回复
        @黄金狮骑士
        民族运动不会因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消退,而会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1-16 11:52
        收起回复
          二十一世纪,俄罗斯的车臣战争 英国的苏格兰独立运动 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 南北苏丹分裂都印证了在新时代民族思潮的进一步推动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1-16 11:54
          回复
            世界民族历史时期发展规律分论
            1.上古民族时期(分)约前1750年——约前500年
            2.早期统一时期(合)约前500年——400年
            3.多族分化时期(分)400年——1250年
            4.统一帝国时期(合)1250年——1850年
            5.民族独立思潮时期(分)1850年——约2250年
            6.第三次统一时期(合)约2250年后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与合,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游戏战局,而是民族的崛起与衰亡。


            IP属地:天津11楼2019-01-16 17:32
            回复
              时期分论
              1.上古民族时期(分)
              在公元前18世纪,如今的中东地区存在两个经济发达而军事强大的文明——阿摩利人的古巴比伦王国和尼罗河的埃及第十三王朝。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时期,先后征服伊辛、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然而,尽管他的帝国掌控了整个两河流域,王朝的继承者却无力保持他的伟业,帝国最终走向衰亡。依照中年表时间推论,汉谟拉比去世于1750年,也自此年伊始,古巴比伦盛极而衰,陷入到日渐严重的混乱分裂之中。
              埃兰人、加喜特人和亚述人先后叛乱推翻巴比伦统治,而在更远的小亚细亚半岛,库萨尔王正在进行强力扩张,哈图西利斯一世迁都哈图沙什,征服叙利亚地区,最终在前1595年,彻底灭亡古巴比伦王国。
              此时的埃及,由于王权衰落、神庙集团控制国家,对外战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宫廷争斗的激烈,从而使得中王国衰落,第13王朝时期,埃及再度陷入分裂,进入第二中间期。第十三王朝国王美尔奈弗拉·阿伊(Merneferre Ay,前1701—前1677年在位)将都城从伊特塔威(Itytawy)迁往底比斯,正式放弃下埃及,从此下埃及便被第十四王朝及后来入侵的喜克索斯人占据。
              大约在公元前1674—前1650年,上下埃及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饥荒与瘟疫,喜克索斯人首领谢希(Salitis)趁机推翻了第十四王朝,建立埃及第十五王朝,依旧定都阿瓦里斯,并于公元前1649年南下消灭了第十三王朝。埃及史从此进入第二中间期的白热化阶段,也开启了古埃及残余势力反抗喜克索斯人统治的百年斗争。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1-16 22:26
              回复
                同时期的东亚大陆的夏王朝时代,正是华夏族和东夷族的长期斗争的白热化时期。
                太康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的首领羿(即后羿)率军从东夷属地鉏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夏政。
                夏后羿将太康之弟中康拥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此举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满。其中主持天象活动的和氏与羲氏公开反对,因此羿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二氏。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随后投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最终,夏后羿竟被异军突起的篡位者·寒浞所废黜。寒浞就此自立为王,经过近二十年的争霸战争,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强统治者。但他无论如何也未曾预料,夏族人的王子复仇记,仍旧未完待续。
                姒少康接起了夏朝的复国大旗,他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虞国君主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少康,帮助姒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姒少康志在复国,在斟灌氏与斟鄩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最终一举攻灭寒浞。少康下令将寒浞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
                少康之后夏朝第七任王姒杼,在位17年。姒杼曾参加父亲姒少康领导的恢复夏朝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族,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东夷各部落随后降服。除了东夷,杼打败了渤海、黄海、东海边上的多个部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1-16 22:27
                回复
                  随着民族争霸的进一步愈演愈烈,前16世纪—前7世纪,在西亚一带,赫梯帝国、亚述帝国以及东部伊朗高原的米底族王国,先后发动了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民族争霸战争,最终的胜者,则是发源自米底的波斯族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前547—546年,波斯人消灭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前546—539年之间,居鲁士先后征服了东部伊朗和中亚的许多地区(略),其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区。此后其后继者冈比西斯二世继任王位。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国都孟菲斯,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版图规模横跨欧、亚、非三洲,堪称人类史上前无古人的最大疆域。
                  就此,长达1200多年的西亚·埃及多敏民族争霸,以波斯人的胜利画下一个辉煌的句号。随即自此之后的,则是更为后人所赞扬传颂的后希波战争时代。
                  (未完待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1-16 22:30
                  回复
                    相对于欧洲的概况,亚洲又有着另一种类似的模样,华夏族完成了对东夷的征服之后,基本上建立了一个处于黄河中下游沿岸的部落邦联国家,夏王作为名义上的邦联盟主,实则缺乏对其属国,准确说是邦联盟国的实际控制权。末代夏王履癸,识图用武力对邦联内的分离势力进行彻底毁灭并武力统合松散的邦联结构,可最后功亏一篑的是,因为商汤的背叛和挑拨,导致夏王的统一事业就此宣告破灭,夏王国也就此被商武,革,命
                    商朝自从建立后,很明显为了与妄图做武力统一的夏王做区分,很快便进行了有规模地封侯措施来安抚各个原华夏邦联成员国。并按照距离和实力(主要是实力决定)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套诸侯体系。内服很简单,就是由商王对其具有强大影响力,可直接命令国家协作执行商王的旨意的较近距离小邦国,而外服则是自身实力强大,且具有很一定自决性质的邦国势力,商王朝的内外服体系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商王朝的表面统治力度。但也正因此缘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外服势力逐渐强大,并威胁了内服甚至商王本身,而其中最有威胁的,则是位于西部雍州的姬姓势力集团


                    IP属地:天津15楼2019-01-17 20:38
                    回复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欧、亚、非的上古民族争霸时代,在这个时代先后有多个民族崛起,又有多个民族被吞并、灭亡,最终波斯人在西亚、北非建立了前所未有强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民族在爱琴海地域建立了多个新兴城邦王国;东亚的华夏族、东夷族等分别建立十数个强大政权,最终历经春秋五霸,多国混战,即将走入到战国七雄的统一兼并时期。
                      第二个时代,也就是欧洲最早的古典辉煌时代,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各城邦获得了极大地实力提升,各国间为扩张势力而展开了争霸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共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虽然斯巴达获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但很快斯巴达被其盟友忒拜背叛并彻底击败。忒拜称霸之后,又被新崛起的马其顿王国所打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比阿契美尼德王朝版图更为辽阔的超级帝国。希腊民族随即进一步向东方移民,在西亚、北印度和中亚地区建立了多个希腊民族的殖民城邦王国。希腊民族的文化同时向西深远地影响到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地区,开拓团建设了新的希腊殖民城邦。但希腊民族最终太过沉湎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却未曾注意到,那个拉丁人建立的一个·共·和国最终蜕变成为一个横跨整个地中海南北岸的巨大帝国……


                      IP属地:天津16楼2019-01-17 20:40
                      回复
                        商文化与夏文化,距现代距离久远,想要说明其发展程度上的进步和变化,也不是简单几个字可以概括完全的。若是从大角度来看商朝时期的民族文化发展,可以很鲜明的看出,东夷族一方势力范围已然缩小,经过商朝的多次较大规模联合战争,东夷族已经不具备和华夏族相抗衡的总体实力,由此导致其进一步的分化,山东近半地区基本已属于商朝的势力范围控制内,剩下的则是世居泰沂山区以东的莱夷,以及黄淮、江淮一带的淮夷。
                        大部分史学者认为,商、周时期,无论是鱼盐业、矿冶业,还是麻丝纺织业、交通业等,都很发达。入周后莱国与齐太公争营丘,即显示出其强大的军事势力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最终有着辉煌文明成就莱夷人被齐国消灭吞并,当然这又是商朝开国千年之后的后话了。
                        而淮夷族,则被视作商朝和周朝视作宿敌民族,天子诸侯共伐淮夷、作为其统战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千百年长期以来淮夷族不断地与中原一族作斗争,时战时和,既融合了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也逐渐被中原一族追逼着退到了长江以南,与当地“苗蛮族”杂居融合,形成了百越的一支,也就是今天的苗族。


                        IP属地:天津17楼2019-01-18 16:25
                        回复
                          即使从全世界的视角来看,第二个时期,也就是从分到合的早期同一时期,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走向也可以分为大致四个小阶段:
                          1.希腊城邦国争霸时期(前449——前275)
                          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各城邦开始群雄争霸,之后亚历山大大帝横扫西亚北非到达巅峰,随即希腊民族由盛转衰,并在前285—前275的一系列中意大利南部的城邦被罗马共和国所征服,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虽胜犹败。罗马的拉丁人此后开始进一步向西西里岛进行扩张。
                          2.罗马共和国扩张时期(前264——前83)
                          历经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终于彻底灭亡宿敌迦太基,在地中海地域确立了独一无二的最强霸权势力,然而罗马的国运不止于此,随后马略担任执政官期间继续东征西战并完成军事改革,马略之后,苏拉率军杀回罗马,铁腕策略清除异己,夺得独裁大权,成为第一位终身独裁官,完全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3.独裁制罗马稳定统治期(前83——192)
                          苏拉之后的罗马统治者们基本上都具有集权独裁的本性,独裁官凯撒遇刺而亡后,屋大维很快完成了自己的权力战争,最终成为第一代奥古斯都。提比略去世之后,朱里亚·克劳狄王朝走向衰亡。四帝内乱的终结者韦帕芗开创弗拉维王朝,进一步完善巩固行政体制,但接着素有五贤帝时代之称的安敦尼王朝却也因康茂德被刺杀而立即使罗马陷入三世纪危机时期。罗马的拉丁民族文化也自此日渐衰微直至消亡。
                          4.罗马拉丁民族衰落期(192——476)


                          IP属地:天津21楼2019-01-18 19:49
                          回复
                            西周初期,发源于雍州的姬姓势力集团顺利地完成了政权更迭交接,并通过广泛分散地分封数百弱小诸侯的方式,来达到周天子维持自身统治权的目的。
                            另外一方面,在商朝中后期期洞庭湖东部的虎方民族也被一伙入侵者所消灭,就是商代末年以鬻熊、熊丽为首的芈姓势力。终于传到熊绎所在的周成王时期终于获得天子认可和分封,由此,一个源自于荆楚丹阳的新兴民族,开始自南向外逐渐扩张。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王权衰落和异族势力的纷纷突起。其中最具致命性的,便是位于陇东一带的西戎民族势力。
                            西戎族,准确说名叫猃狁,以白犬(狼)为图腾的古羌人民族分支后代。也就是当年攻入镐京,灭亡西周的犬戎族。除此之外,还有主要以下各族部:己氏之戎;北戎,即山戎或无终;允姓之戎,即阴戎或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秦西北有狄邽冀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布山谷间,许多部落不相统一。
                            西戎各部族,大多形成于商朝前期,在商中晚期开始对商朝势力范围进行了扩张,此时商王武丁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丁零)。后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当奴隶并进行活人献祭。之后祖甲又对蚕丛氏戎人进行讨伐,蚕丛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而最终战败只得逃亡岷山以南,于四川内盆地的成都平原建立新的根据地。
                            在西周时期,西戎民族进一步扩张并获得了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相对于中原农耕经济地带而言,此时的西北游牧产业经济非常具有建设成就,西戎部族放牧牛羊,往往数以千计,大规模者甚至牛羊上万,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的确是很难想象的畜牧业第一黄金时期,如今的陕甘地区因为长期的水土流失缘故,不仅农业贫薄、发展吃力,更不必提畜牧业发展的难度。而此时的西戎人,则证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陕甘地区有着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让畜牧产业得到充足发展,进而为其向东进攻扩张做充足的经济资源准备,反倒是后来的秦霸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在当时确实让秦国的农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此后数个世纪的过度开垦却对其后人子孙留下了永远也难以填补的的自然破坏。当然这也并非一人一世之事。


                            IP属地:天津22楼2019-01-18 20:36
                            回复


                              周朝西戎战车复原模型。根据现在考古报告已经充分说明,在周朝时西戎人已经具有极高的青铜器铸造和贵金属加工工艺


                              IP属地:天津23楼2019-01-18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