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吧 关注:646,637贴子:17,560,178

关于《蓬莱人形》C62版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幻想训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奉为本命级的ZUN的音乐CD第一弹《蓬莱人形》。
决定发一些自己过去到现在对蓬莱人形的看法和理解和吧友探讨一下。
认知世界要有方法,认知蓬莱人形也需要提出一个方法论。首先会论述一个分析蓬莱人形的方法。
然后会接近于一字一句地去解读和推理C62版的《蓬莱人形》设定文档(ps可能会加一些私货;;),美其名曰:幻想训诂
第一次发这种严肃认真向的解析性质的帖子,哪里有不足或者错漏的地方请多多担待;;


IP属地:陕西1楼2019-03-06 18:20回复
    2L


    IP属地:陕西2楼2019-03-06 18:20
    收起回复
      看到有人说蓬莱人形就来了_(:3_」∠)_(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06 18:39
      回复
        一.作品背景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蓬莱人形创作的时间大约在东方旧作与新作之间,即早于红魔乡,晚于稀翁玉。一共发行过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C62上和红魔乡一起贩卖的手工烧录版本,简称C62版,实际存在的实体数量极少。(thb上说只制作了70张,第二个版本是C63上发布的正式版(同日发布了妖妖梦的体验版),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简称C63版。
        两版的区别主要在碟面和设定文档上,而在之后引起东方众无数遐想的正是C62版蓬莱人形设定文档附带的故事——“正直者之死”。
        下图是碟面对比,图源自thb



        (C63版的碟面在左,C62版在右。C62版的CD封面标题为ZUN Collection Musique1,C63版的标题为ZUN's Music Collection vol.1)
        (图片转存失败;;重新上传一遍)


        IP属地:陕西5楼2019-03-06 18:41
        回复
          二.分析方法
          1.总述
          我个人认为对蓬莱人形的认知和探讨,需要遵守一个规则,或者说,需要按照一个不适用其他东方作品的分析思路进行理解。
          简单表述为,最轻设定,轻考据,重训诂,最重大观。
          2.最轻设定
          蓬莱人形在zun的创作中处于的位置很特殊,它诞生在新作幻想乡的世界观尚未构思成熟,zun对旧作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的时期。
          以下摘录两段ZUN的原话。
          这次必定是初次见面,我是ZUN。
          长时间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要考虑出音乐CD的时候了。
          谈起内容,那实在算得上是背离了时代往上逆行,也即所谓的怀旧。
          尤为适合那些钟情于旧时那一直线(Straight)式的游戏音乐,
          而非时下流行的舞曲系游戏音乐的人。
          因为全体音乐中都带有一种少女风,希望喜欢这类型的人能听一听。
          —「蓬莱人形」C62版后记
          本来还想着毕竟是音乐专业,就申请音乐社团好了。 结果在Comike的社团抽选中落选了。好不容易做了音乐CD的……这么想着, “夏季还有时间哦”、“下次要不要试试游戏呢”、“那就做游戏吧” 未经意间就制作出了「东方红魔乡」。 ―4gamer 「东方」制作者访谈
          以上两段都摘自thb,阅读之后可以尝试理解下,蓬莱人形所处的创作环境,是和一直以来的东方stg系列关联度不大的。这个时候ZUN仍旧称呼这个人类遗忘的世界为“乐园”(PS:虽然这样说,但是事实上幻想乡第一次作为地名出现就是在「蓬莱人形」中)
          也就是说,「蓬莱人形」的世界观,正直者所处的“乐园”,巫女,废弃洋馆,金发少女,这些设定,是以后东方相关设定的前身,不能简单的把这些去套用之后的东方新作系列的设定,更不能用之后的东方新作设定去套用蓬莱人形的设定。即论证的第一层,谈论蓬莱人形时,应该慎重提及东方。
          所有蓬莱人形中出现的疑似东方中类似设定的事物,不管是爱丽丝玛格特罗伊德,雾雨魔理沙,还是藤原妹红,博丽灵梦,都仅仅是“疑似”,在细细梳理完成整个蓬莱人形的剧情之前,是不能把“疑似”作为论据的。(这是“最轻设定”的原因

          (非注明时图文无关,仅做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用ww)


          IP属地:陕西7楼2019-03-06 19:15
          回复
            红妖永时期基本不存在铺垫,更别说从音乐专辑里找联系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06 19:19
            收起回复
              3.轻考据
              “正直者之死”疑似NETA了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几乎成为了一个共识,而ZUN在创作这个故事时,也引用了一些其他典故。
              对作品中疑似引用的相关资料故事的考据一直被视为理解作品内涵的相当有用的途径。
              但是其实一部作品在借鉴的同时也会保持更大比重的独创性,甚至会有很多作者在NETA其他作品其他元素时反而将风格和剧情走向推向其他方向。如利用魔法少女题材进行创作的都筑真纪和虚渊玄就是很典型的两个例子。
              ZUN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ZUN是引用“你还记得自己至今为止吃过几片面包吗”时,会用“我是和食主义者”隔空反击的人,ZUN是自己风格明明偏近于葛饰北斋却要在卯酉里选择歌川广重的人。
              以上都是关联性较弱的推断,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正直者之死”作为一个推理性质很足的故事,把考据作为主要论据进行思考仅从感性上来评价都是很无趣的事情。我已经看到过很多人因为《无人生还》而认定首吊者就是最后的凶手了。其实细致推理故事情节的话,你会发现完全不是。
              考据作为作品探索中很重要的一环,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作品剧情架构和主旨建立的理解上,剧情具体如何发展,作者本人想要表达什么,单纯依据考据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而即便是主旨,ZUN在蓬莱人形里暗示的东西,都远比无人生还有趣的多。如果真的很喜欢《无人生还》,推荐先详细阅读阿加莎的原作然后再和 “正直者之死”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在那些朦胧的相似感之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然,仅仅是“轻考据”,而不是不需要考据,只是关于考据的重要性上,我觉得还是要稍微放下一些kuso的心理。更重视原作本身。


              IP属地:陕西9楼2019-03-06 19:53
              回复
                4.训诂与大观
                训诂原指把一些难懂的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
                幻想训诂即,把幻创神主的语言用普通的语言重构(强行解释一波x)
                这里借用这个词语,是为了弱化作为推理部分的意义。
                “正直者之死”虽然推理性质很足,但是全文只有几千字,能够作为暗示和剧情发展线索的地方太少(甚至我觉得ZUN本人都不一定把这个故事构思完整了。)
                而我关于正直者之死的一些看法与结论都很难有足够明确的点来作为佐证。
                但是在细细地发掘ZUN的设定文档的文字细节时,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藏了很多有意无意的暗示,并且一些细节设定很值得玩味。
                大观指的是总体的观感,对作品风格的感受,对故事整体编排的看法,对作者想表达的意图的理解,这些是我认为的蓬莱人形最重要的东西。
                设定尚不清晰,考据稍显漠远,推理略缺细节,能紧紧抓住放在心里的只有虚无缥缈的“气”。而蓬莱人形的气味正是我极其喜欢的w


                IP属地:陕西10楼2019-03-06 20:09
                回复
                  三.幻想训诂
                  1.作品总述
                  蓬莱人形一共包含了13曲,每曲附带一段设定文档,加上开幕,幕间,后记,一共分成16部分进行解读。
                  每部分先后附上日文原文和中文译文,然后发表个人对该段的看法,初始情报均来自THBWiki,希望能有同好探讨。
                  以下开始剧情分析。


                  IP属地:陕西11楼2019-03-06 20:16
                  回复
                    2.开幕
                    僕ら正直村はもともと八人だけだったのだ。
                    全員で東の山に引っ越すことになって二年が経とうとしていたんだ。正直退屈な毎日だった。
                    ある日、一人が桃の木の脇に小さな穴を発見した。
                    そう、それから僕らはこの楽園に迷い込んだのだ。
                    そして僕はさっそく、人間をやめた。
                    我们正直村一开始就只有八人。
                    全员搬迁到东面山头已经有两年时间。真的是每天都很无聊。
                    某天,其中一人在桃木边上发现了一个小洞。
                    是的,从那以后我们都迷失在乐园之中。
                    于是立刻,我就舍弃了人类的身份。
                    开幕,第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是“正直退屈な毎日だった。”,这里被翻译作“真的是每天都很无聊。”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完全可以不采用“正直”(しょうじき)。这里即是所谓的“一语双关”,可以字面理解为,真的无聊,也可以强行理解为正直无趣。
                    一开始就暗示了正直村的八人厌倦了无趣的每日,厌倦了无趣的“正直”,而这所谓的“正直”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之后会慢慢被铺垫出来。
                    然后其中一人发现了桃木边的小洞,这里neta了桃源的典故,在小洞里发现了“乐园”的存在,从此正直村八人就迷失在了这乐园里。
                    そして僕はさっそく、人間をやめた。
                    这里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一人”首先发现了乐园,随后立刻,“我”就不做人了。
                    这里代表着发现乐园的“一人”和“我”很有可能不是一个人,并且这里的“我”,是没有加修饰词来点明身份的。
                    这两个人(或许是一个人)是谁呢?不做人了指的是什么呢?
                    继续往下看。


                    IP属地:陕西12楼2019-03-06 20:39
                    收起回复
                      3.蓬莱传说
                      最も好奇心の高い僕は、先を急ぎ森の奥を目指した。
                      奥で謎のピエロに呼び止められ、なにやら嬉しそうに蓬莱の玉の枝を手渡されたんだ。受け取ろうとしたら一瞬で首と体が離れたようだ。僕は動く事も喋る事も出来なくなって、二度と仲間に会うことが出来なかった。
                      残りの正直者は七人になった。
                      好奇心最旺盛的我,急步直往森林深处。
                      在那里被神秘的小丑叫住,他看上去一脸愉快,把蓬莱玉枝递给了我。在接过的那一瞬,我仿佛感到头和身体分开了一样。我既不能动弹也无法出声,再也无法见到同伴。
                      剩下的正直者还有七人。
                      那么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时的时间线,遗憾的是,时间线并不明确。
                      此时正直者们是刚刚进入了乐园,还是已经在乐园里住了一段时间了呢?希腊奶。所以关于发生时间先暂且按下。
                      然后看人物。
                      首先出场的是好奇者。
                      好奇者的特点很明显,“最も好奇心の高い”,一步当先冲进森林深处,然后被“神秘的小丑”呼止。注意这里对小丑的修饰词是“奥で謎の”,和之后不一样的。
                      然后呢,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好奇者既没有表明他认识小丑,也没有表明他不认识小丑,也就是说,此时疑似杀害好奇者的人有可能乐园原住民,也有可能是正直者其中的一位。
                      然后,关于蓬莱玉枝,好奇者是怎么知道小丑手中的东西就是蓬莱玉枝的,是小丑告诉他的,还是他自己就认识那是蓬莱玉枝呢?不知道。
                      然后好奇者的被暗示的死法是“首と体が離れたようだ”,仿佛头和身体分开了一样,动不了,也说不了话,再也无法见到同伴。
                      这里要注意这个“蓬莱玉枝”取自竹取物语的典故,而不是永夜抄里的“蓬莱山辉夜”,如果套用以后设定来解读此处就会陷入矛盾。
                      然而此时zun究竟有没有关于永夜抄的构思是没人知道的,我个人觉得这里最多只是永夜抄的一个引子,在C63版的设定文档里写的是:
                      不死之药,即使是始皇帝派遣的人也没有找到…
                      辉夜在想些什么?
                       …蓬莱玉枝怎么可能找的到。
                      不管是蓬莱人形的命名,还是蓬莱传说的作曲,还是设定文档中对竹取物语的neta,都说明了zun此时已经对竹取物语这一原型诞生了一些创作欲望。
                      好奇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容易可以看到,你丫的如果不是好奇心那么旺盛根本就不会第一个死好么。
                      莽撞地因为好奇心的缘故冲进森林深处然后莽撞的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并死去。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死去也真的算是死得其所,死的不亏。
                      最后这句,剩下的正直者还有七人。
                      是故事里第一次对剩余正直者的计数,也算是对《无人生还》的neta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故事里,zun不是每一次都在有人死亡之后用这句来计数的,哪些没有进行明示的计数呢?继续往下看。


                      IP属地:陕西13楼2019-03-06 21:10
                      回复
                        个人也支持不该直接采用后续作品成型设定来套《蓬莱人形》,从红妖永的设定表现看zun当时或许已有关于后续作灵感,但具体设定应还未定型——甚至后续作品里出现类似元素可能反而是因其诞生过程中还掺有来自《蓬莱人形》的“创作余味”。
                        不过创作时间点非常接近的红魔乡我觉得可以拿来做个参照——比如此刻zun心中的幻想乡就是个犹如另类桃花源、属于妖怪等非人者的秘境和乐园。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3-06 21:30
                        回复
                          好啊,最喜欢的就是蓬莱人形啦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3-06 22:08
                          回复
                            这个好啊…!!
                            也很反感强行把后来的东方角色带入蓬莱人形然后强行说是埋的伏笔什么的…_(:3_」∠)_
                            分析什么的很棒
                            \蓬莱人形赛高/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9-03-07 0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