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吧 关注:1,894贴子:31,844

【连载】桂林保卫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
日军占领衡阳以后,补充了大量兵员,稍事修整,又进入广西境内,桂林保卫战打响。
桂林保卫战,是一场彻底被历史尘埃淹没了的保卫战,此役的惨烈和悲壮,时至今日还不为人知。与十万日军对阵的,是中国军队的杂牌军,日军也知道杂牌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中央军,所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充满了破坏一切的欲望。在我们过去所看到的书籍和电影中,杂牌军总是牢骚满腹,一触即溃,让日军像赶羊一样赶得满山跑。但是,事实上绝不是这样的。
日军本想,十万大军压境,桂林不战而降,没想到战后,日军用“凄绝”来总结桂林保卫战。幸存的日军老兵回忆起这场战役,都会像文艺小青年一样感慨:往事不堪回首。
桂林保卫战中,日军遇到的是桂军,桂军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杂牌军中的王牌”。
(待续)


IP属地:广西1楼2019-06-22 23:12回复
    在中国所有的军队中,桂军恐怕是最能打仗的,也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广西拥有十万大山,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广西人异常坚韧倔强的性格。有一年我在广西的时候,和一位老人谈起电视剧《湘西剿匪记》老人说:“湘西土匪算什么?最厉害的土匪是广西的。”
    在民国军队序列中,桂系尽人皆知。
    当别的体系里的军阀勾心斗角,四分五裂的时候桂系领袖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却三位一体,牢不可破。李、黄、白三人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让桂系成为民国时期最具战斗力,最有威慑力的一支武装。李宗仁长于政治外交,黄绍竑长于后勤保障,白崇禧长于战术谋略,所以在军阀混战时期,桂系从无败绩。
    桂系除了领袖文韬武略外,士兵素质也是出类拔萃的。
    有人说过,广西就是现代的斯巴达人。
    广西民风剽悍,每一个士兵入伍前,都参加过民间军事训练,当别的体系里的士兵连左右前后正步走齐步走都分不清的时候,桂系很多士兵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广西民间尚武,猎户居多,出门就是山,人人都有一双铁脚板。
    抗战时期,桂军拥有五个军:七军、三十一军、四十六军、四十八军、八十四军。桂系起家的部队是七军,这是一支响当当的军队,被誉为钢七军,战斗力丝毫不弱于正面战场上的“五大主力”。而其余四个军也作风凶悍,桂军无弱旅。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够在民国官居高位,经久不衰,除了本身过硬的能力,还有桂系这五个军过硬的战斗力在支撑。


    IP属地:广西3楼2019-06-23 18:29
    收起回复
      桂军里是清一色的广西人。听桂军老兵说,抗战时期,即使桂军在别的战场遭到损伤,也会回到广西补充兵员。在淞沪会战中,桂军与当时的德械师出力最多,战果也最辉煌,牺牲也最大。淞沪会战结束后,桂军不像别的军队那样就近征兵,而是千里迢迢回到广西补充。桂军自成体系,却能够在乱世夹缝中生存30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广西人特别能战斗,史书中也早有记载。
      史书上能够找到的最早发生在广西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秦瓯战争。秦瓯战争记载在《淮南子》中。
      当是时也,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举宇内,君临天下,30万秦军一举平定北方匈奴,50万秦军大举南下,欲平定百越。当时的百越就是指现在的两广。


      IP属地:广西4楼2019-06-24 13:22
      收起回复
        秦军的兵力不可谓不强大,连并六国,锐不可当,秦军的装备不可谓不精良,长矛如林,箭出如雨,可是,50万秦军却在这里连吃败仗,而百越军有多少?当时两广还是荒蛮之地,据史学家考证,百越军不足5万。
        我们从出土的兵马俑中,能够看到秦军排兵布阵和作战技巧。秦军每逢两军对阵时,先派出弩兵,飞蝗一样的弓箭落在对方阵地上,对方就会死伤大半。接着,趁着混乱之机,秦军的战车就会出动了,隆隆的战车驶来,风驰电掣,天塌地陷,和二战时期德军的装甲兵团一样,攻势凶猛。如果近战,秦军也有绝技,两个士兵抬着长达三丈的超级长矛,几十根超级长矛并成一排,成为一个战斗小组,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武艺再高强的战将,也无法抵挡这样的战斗小组。
        即使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秦军也是能够和斯巴达军团、古罗马军团进行媲美的无敌之师,可是,就是这样一支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占优势的军队,居然败于披发跣足的乌合之众。
        因为百越地势复杂,也因为百越军比秦军更强悍。


        IP属地:广西5楼2019-06-24 23:28
        回复
          由于史料不全,我们无法完全还原这场战争,只知道初战不利,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百越军退入境内,与秦军展开山地丛林战。山地丛林战才是百越军的拿手好戏,而秦军的作战技巧完全不能发挥。
          《淮南子》中这样记载:‘......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百越军退入山林后,又趁夜袭击秦军,杀秦将,秦军伏尸数十万。
          这种战斗力,实在太强悍了。
          后来,秦始皇命史禄凿灵渠,建徒门,贯通湘江漓江,使秦军粮道畅通,才攻破百越。
          为了防范百越再起事变,20万秦军后来就一直驻扎在百越,与当地人通婚,这就是今日广西人的先祖。
          因为有这样的先祖,后代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剽悍不屈的血液。所以,千百年来,广西都民风剽悍,好勇斗狠。


          IP属地:广西6楼2019-06-25 23:36
          回复
            接下来的上千年里,北方战乱纷起,改朝换代,而十万大山中的广西相对安宁。一直等到了明朝,广西人才有了重登历史舞台的机会。
            明朝中期,江浙一带倭寇犯边。所谓的倭寇,就是日本的武士和少量中国流氓组成的一支土匪力量,养尊处优的明军与这股凶悍的土匪作战,屡战屡败,于是广西兵出征了。广西兵当时有个名字叫做“俍兵”,或者叫“狼兵”。叫他们“俍兵”,是因为他们都是广西土司的私家军队,叫他们“狼兵”是说他们如狼似虎,打仗不要命。这支走出广西的军队,首领是年过花甲的瓦氏夫人。这支私家军队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交战,十战十胜,还曾经救出过被倭寇包围的抗
            倭统帅俞大猷。史载,有一次,五十名俍兵被二百名倭寇包围一番激战,倭寇死亡五十人,而俍兵仅死六人。
            俍兵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这和他们的作战方法有很大关系。每逢与倭寇作战时,俍兵七人一组,各组独立作战;这是针对倭寇制作的战术,倭寇作战几乎不讲章法,完全就是土匪行径狂砍乱杀。俍兵每组中有四人专门杀敌,有三人专门割头,以便回去领赏。而冲锋的时候,前面一人又冲在最前面,后面两人左右夹击,还有一人持弓远射,另外三人紧随其后,等着割头。这完全就是林彪的一快两慢三猛的打法。几百年前,瓦氏夫人依靠这种战法赶跑了倭寇;几百年后,林彪依靠这种战法无敌天下。不知道林彪的战法是否借鉴了瓦氏夫人。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
            瓦氏夫人抗倭后50年,袁崇焕登上历史前台
            袁崇焕是广西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东莞人。袁崇焕文臣出身,中过进士,当过知县。当时,后金崛起,东北告急,曾经与起义军闯王李自成作战过的明末大将


            IP属地:广西7楼2019-06-26 23:59
            收起回复
              满桂、祖大寿、熊廷弼等纷纷败北,朝廷不得已启用袁崇焕。袁崇焕上任只带万名广西兵,据守宁远城。宁远在山海关之外,满朝文武都认为宁远早晚必失,劝袁崇焕后撤,但是袁崇焕坚决据守,与30万后金兵交战,大胜。后金军统帅努尔哈赤长叹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


              IP属地:广西8楼2019-06-27 00:24
              回复
                当时,袁崇焕率领万名广西兵,纵横辽东,所向无敌,后金不敢南下,明朝暂保太平。
                可惜,袁崇焕误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凌迟,就是用3600刀,将身体上的肉一块块的割下来,要割三天三夜,而最后一刀才能认人死亡。中国古代这些酷刑如此残忍,简直让人不敢想像。
                袁崇焕死后,崇祯也得到报应,他成为明朝再最后一个皇帝。后金,也就是清兵,迅速入关,崇祯杀死女儿后,悬梁自尽。想来崇祯真是一个**,不但残害忠良,而且连亲生女儿也不放过。天地之宽,世界之大,女儿完全可以隐名埋姓,在荒野之中度过一生的。
                又过了200年,太平天国登台亮相。
                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因为他出现在历史课本中。
                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尽管失败了,但是,不可否认太平天国初期极强的战斗力。
                当初,洪秀全带领诸王及三万广西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路杀奔到了南京,几十万清兵难以阻挡,三万广西太平军,可以说天下无敌。
                后来,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广泛扩军,发展到了30万。而曾国藩评价说:长毛中后期之三十万战斗力,远远不及刚出广西之三万。
                按说,太平军人数越多,越难对付,事实上恰恰相反,几万人的太平军一触即溃,而太平军老兵组成的小队极难攻破,因为这些老兵都是广西兵。曾国藩多次在奏折中说:“内有广贼数百,皆极骁悍。”广贼,就是“广西逆贼”。


                IP属地:广西9楼2019-06-30 00:09
                回复
                  第二章 全民皆兵 焦土抗战
                  又过了70年,桂军闪亮登场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将桂军的起家部队钢七军锤炼成了当时中国战场上最强悍的一支部队。他们特别擅长山地作战。很多抗战老兵提起桂军,都交口称赞,他们说桂军不怕死,即使面对日军的坦克,也敢端着刺刀光着膀子扑上去;他们还说桂军能吃苦,饿着肚子急行军一天一夜也浑然不觉。
                  抗日战场上,每逢两军胶着,胜负难料时,钢七军就组织敢死队,乘着夜色,利用冷兵器抢占敌人的阵地。日本人号称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勇猛顽强,而钢七军的敢死队更胜过日本人。我们来看看钢七军的敢死队队歌,就知道这支军队有多勇敢。钢七军敢死队的军歌是这样的:
                  男儿胆大可包天,参加敢死队!
                  沙场血战拼头颅,视死如归!
                  宁玉碎,勿瓦全,
                  革命将士大无畏,
                  歼灭敌寇,建立勋功,
                  看我们无敌的钢军敢死队!
                  仅仅看看钢七军军歌的歌词,就让人热血沸腾。战士们上战场拼的不是装备,不是技术,而是头颅。这样的一支军队谁能不畏惧?这是我收集到的最让人震撼的一首军歌,它的每一句歌词都与死亡相关,唱着这首歌曲的一支军队,怎能不令人撼动!
                  据资料显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广西征兵和杂役达100万人,是全国出兵第二大省,仅次于四川。广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IP属地:广西10楼2019-07-03 23:11
                  回复
                    1944年冬天,日军攻打桂林遇到桂军,注定了这是一场恶战。很小的时候,我看到过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让我至今能背诵下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浪,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贺敬之的这首散文诗,让我对桂林心驰神往,然而,我怎么也想不到,如此美丽甲天下的桂林,在几十年前,竟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
                    我第一次来到桂林是在一个夏天,我坐在漓江边的小饭店里,吃着桂林米粉,店老板无意中的一句话,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几十年前的战争中。店老板的皮肤带着亚热带人特有的黝黑,须发皆白,他说:“那一年,漓江的江面上漂浮的都是尸体,江水都染红了,桂林的所有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都拿起武器打日本人,那时候的桂林人家家户户都有土枪,是真正的全民皆兵。
                    我听后悚 然动容,自以为对二战很了解的我,竟然不知道抗战历史上还有这样一场惨烈的战争。


                    IP属地:广西11楼2019-07-07 21:37
                    回复
                      与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不同的是,在桂林保卫战中,桂林的所有民众都参加到了这场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攻打桂林的日军有十万人,而守城的中国军人还不到二万人,然而,日军在桂林城外和城里步履维艰,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死亡的代价。听说,参与守城和阻击日军的还有桂林三万百姓。小饭店的老板还告诉我,在这场太不对待的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占领了桂林,然而桂林已是一座空城,守城的将士全部牺牲了,守城的师长也拔枪自尽了,后来,日军继续南侵。留守在城里的日军胆战心惊,成惶成恐,一直不敢走出城外,因为迎接他们的就是当地百姓土枪土炮。
                      与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还不同的是,在桂林保卫战中,日军的对手是他们从来就看不上眼武器装备极差的杂牌军,一群像叫花子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军人。而这群叫花子一样的军人,偏偏依靠山地丛林,给了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杀伤。


                      IP属地:广西12楼2019-07-08 23:44
                      收起回复
                        广西人是山地丛林战的祖师爷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于民国初期,在广西苦心经营。励精图治,让桂军成为了一支可以与中央军分庭抗礼的武装力量。中央军的将领们大多数都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桂军的将领们大多数毕业于保定军校。保定军校,是一座比黄埔军校资格更老的军校,


                        IP属地:广西14楼2019-07-15 23:18
                        回复
                          而黄埔军校的校长和所有的教官,也都是从保定军校毕业,从保定军校走出的毕业生,改变了中华民国早期的历史走向,随便拉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吴佩孚、孙传芳、白崇禧、李济深、叶挺、蒋光鼐、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陈诚、刘持、薛岳、蔡廷锴......保定军校停办后,才有黄埔军校的崛起。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而保定军校的校长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蒋百里。
                          桂系三巨头对练兵很有一套,他们主张把全部的广西人组织起来,平时加强训练,战事一起就全民皆兵,个个能上战场,执戈以卫社稷。桂系三巨头还要求在学校里开设军事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枪械的使用养护法,战地救护法、射击、投弹技术、测绘、筑营、步兵操典、步兵野外勤务等等,想想看,当那时别的省份的人被强拉壮丁,上了战场还不知道怎么瞄准的时候,而广西的所有学生都是一名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战士了。所以,桂系军队的战斗力想不强,都难。


                          IP属地:广西16楼2019-07-18 23:37
                          回复
                            民国时期,广西的适龄学生入学率,走在全国的前列。那时候的广西教育是完全免费的,所以,我相信当时广西应该有相当多的青少年都走进了学堂,都接受了这种军事训练。
                            后来有学者对三巨头的措施起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名字:武化广西。
                            桂系三巨头多年苦心的经营,让广西全民皆兵。桂林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那些年,广西人人会打枪,又齐心,外省的军阀土匪都不敢进犯,只要听到什么地方打枪了,家家户户的男人提着土枪就赶过去帮忙,没有枪的,就操起砍刀。那时候的广西人打架不要命,打仗更不要命,民风太剽悍了,任何一股外来势力进入广西都害怕。
                            广西民间多藏枪自卫。而且,广西民间能人很多,这些能工巧匠能够仿制出各种手枪、步枪,甚至有的铁匠拿着别人的枪支,拆开再装上,第二天自己就能打造一杆。中国民间从来就不缺少智谋之士。


                            IP属地:广西17楼2019-07-22 13:25
                            回复
                              三巨头经营的广西,无疑是近代历史上的独特景观。
                              老人们说,1931年日本人一打进中国,广西就制定了《广西民团条例》。广西有正规军,也就是桂军20个团,20个团也就是有两三万人,两三万人不足以对中央军和其他比较强大的军阀构成威胁,更不足于日军抗争,但是桂军有百万民团,百万民团中,每个人的战斗力都不弱于任何一支部队的士兵。这才是桂军最可怕的。
                              《广西民团条例》规定:所有年龄在18周岁到45周岁之间的男子,都有作战的义务。也就是说,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要加入民团,抗击日军,保护家园。民团每年农闲的时候,都要进行几个月的军事训练。他们拿起枪支,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士兵;放下枪支,就是中国最勤劳的农民。而且这些人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机智勇敢,不计报酬,没有怨言。
                              不仅成年男子,就连未成年男子也被培养成了打仗的好苗子,当别的省份的学校在体育课上教学生练习拔河跑步丢沙包的时候,广西的学校里体育课上老师教学生们怎么打枪怎么投弹怎么劈杀,这样的一群学生放在战场上,战斗力能不强吗?


                              IP属地:广西20楼2019-07-26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