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吧 关注:1,840贴子:13,447
  • 8回复贴,共1

浅谈王金陵译本与李、张译本异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2-05 12:07回复
    两个版本的人物、情节走向大体上相同,但叙事的方式、详略布局,以及局部细节略有差异


    2楼2020-02-05 12:11
    回复
      李、张译本中,战斗的情节不是叙事重心,二十章中直到第十二章才开始进入林子,前面花费了大量篇幅描写女兵们在会让站的生活,包括舞会、准尉与女房东莫名其妙的情事、火车站送别男兵等等,似乎有过于繁琐的嫌疑,显得冗长而拖沓;王金陵译本中,大量的琐事被删除,女兵们的身世都是在回忆中被托出,虽然简洁干练且富有文学味,但有些事件的叙述由于过于简略而显得突兀。


      3楼2020-02-05 12:21
      回复
        例如:丽达射杀被击中飞机的飞行员事件
        王一一
        现在丽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心满意足了。甚至连丈夫的死也隐退到记忆深处。现在她有了工作、职责,她报仇雪恨的目的完全有了实现的可能。她学会了无声而又无情的仇恨,尽管她的高射机枪班还没有击落过敌机,可是她总算打中了一个德国气球。气球燃烧起来,越缩越小,射击校正手从气球吊篮中跳了出来,像块石头似的往下坠落。
        “ 射击,丽达!射击!”女高射机枪手们一个劲儿地嚷嚷。
        可是丽达等待着,把火力点对准了那个正在下坠的黑影。德国鬼子快着陆的时候扯开了降落伞,已经要感谢自己的德国上帝,丽达才从容地扳了枪机。四管的高射机枪连连射击,切断了那个黑色的身影。姑娘们高兴得连声欢呼,搂着她亲吻,可是她只呆呆地笑了一笑。整整一夜,她浑身发抖。
        张、李一一
        此时丽达的机枪正在瞄准德国人的伞兵。透过炮镜,瞄准线上的十字不偏不倚地定在伞兵的头上。
        热妮亚在一边咬着牙地喊:“打死他!为了奥夏宁,为了我的父母、妹妹弟弟,为了我们的红军兄弟!”
        基里亚诺娃看出了丽达和女兵们要干什么,她一下蹿出掩蔽部,大声喊着:“要活的!”
        丽达紧紧盯着炮镜,下意识地咬紧嘴唇。德寇正凶残地向人群扫射。火焰喷射器的枪口。萨沙倒在血泊里。她满身是血的奥夏宁。阿利克畏惧的眼神。那些令人痛苦的画面潮涌般在她眼前翻滚着。她眼一闭,又踩下了炮钮。
        一串机枪子弹带着啸声向天空中的伞兵冲去。降落伞在空中迅速燃烧成一个火球,带着敌人的伞兵直直坠向尘埃。
        瓦斯科夫和基里亚诺娃都呆住了。阵地上却爆发出女兵们的欢呼。她们冲到丽达身旁,拼命地亲吻她。丽达却呆呆地坐在机枪前,全身像筛糠一样不断地在发抖。
        “你怎么了?”热妮亚问。
        丽达苍白着脸,没有吭声。基里亚诺娃走了过来,揽住她的肩膀:“没关系,没关系。”
        丽达的泪水一下子淌了下来。突然,她停止了哭泣,问道:“死了吗?”
        “肯定死了。”热妮亚说。
        这回丽达的泪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串串地滴落下来。


        4楼2020-02-05 12:38
        收起回复
          还有细节的差异,关于索尼娅的遇害,王本是说她的乳房挡了第一刀,张、李本是说她的诗集挡了第一刀



          5楼2020-02-05 13:08
          回复
            关于“眼镜”与“蓝眼睛”两个德军士兵,王本几乎没有提到,张、李本却给予了很多篇幅,刻画地并不差,“蓝眼睛”的狂热与“眼镜”的老成,对于击杀伤兵事件,“蓝眼睛”是接受不了的。补充了德军士兵的命运,你会发现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从纯朴天真到麻木以至于泯灭人性的堕落,可以深化反战的主题


            6楼2020-02-05 13:14
            回复
              关于热妮亚的死,两个译本也有不同

              王本写热妮亚在牺牲前,想到的是情人鲁申;

              张、李本写热妮亚牺牲前回忆的是所有她珍视的人
              总的来说,王本的叙述略显仓促,张、李本的叙述则更为丰满,热妮亚的光辉形象更加突出。尤其是那一句“在你的身后是整个俄罗斯”,多么富有力量!如果原著中有这一句,不翻译过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7楼2020-02-05 13:27
              收起回复
                关于结尾,差异更大。
                i
                张、李本以准尉视角,以阿列克的婚礼与准尉的哀悼为结局,显然最终定格的画面很美,也很符合此时准尉内心的心情,虽然不是严格的点题,味道却已经在了。

                王本以游客视角,写准尉与阿列克扫墓,虽然言语至简,感觉却出不来那种味道。时代已经变了,这种变化为叙述加上了一层隔阂,游客真的能明白准尉与女兵们的战斗情谊?真的能明白战争年代人们的苦难?就算是我们读者,没有亲身经历,又何谈真正的感同身受呢?如此看来,结尾的点题就显得有些生硬了。


                8楼2020-02-05 13:49
                回复
                  哪位吧友读过俄语原著,能分辨出那一个译本更原汁原味呢?


                  9楼2020-02-05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