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y飞吧 关注:948贴子:8,841

【官贴】通过阅读《人生海海》,你收获了什么?【请回复此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月份共读书目——《人生海海》
作者:麦家
这是一本让莫言连读两遍的书,一本让董卿几度落泪的书,不仅如此,更是很多明星艺人在读过此书后,
纷纷感慨从中获得的力量与感动。
刚刚过去的旧年也许很“南”,但每一段经历都有意义,
人生海海,让我们播种希望,静待花开!
精句分享:“生活摧残了他,但也让他穿越了生死恐惧和世态炎凉, 变得大彻大悟, 笑傲江湖。”
“dafy飞吧”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1楼2020-02-12 17:58回复
    很久不看小说了,因为总觉得小说读起来虽然过瘾,但很多时候就像是吃一包薯片,吧唧吧唧嘴,解了馋却留不下什么。尤其前一阵我实在沉迷在简史类的书里,觉得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启发性更强,有理有据地剖析世界,弥补了知识的空白。进而,更对虚构的、悬置于生活之上的小说有些排斥。
    但《人生海海》,作家麦家潜心8年的新作,还是在各类文学大咖的推荐下——莫言、高晓松、董卿等等——被吸引了。
    印象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文革中的上校,所谓的革委不过是一群年轻冲动的流氓队伍,但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肆意凌辱了上校,小说中的上校代表了一群为国家和军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样的人遭受凌辱我心里十分气愤。
    上校平生两大重要贡献(间谍/救死扶伤)之一就是作为间谍偷取情报和暗杀重要人物,这是支撑上校的光辉形象的支点,从村民对上校批斗的反应就可见一斑,不然就不会有后面因为我爷爷举报上校藏匿的地点而遭致全家在村子里生存变得举步维艰。
    看到最后上校发疯被领走,最后他治愈之后只有小孩子智力水平,心中不免心酸,还有照顾他并且殉情的林阿姨,看到最后深刻体会人生海海的意义,虽然书中没有明确的时间线,但是坎坷大半生的上校最终且得善终,我们也难有在遇到人生坎坷就停滞不前的借口和理由,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


    IP属地:安徽2楼2020-02-13 22:53
    回复
      《人生海海》这本书主要是讲一位“古怪”的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有让人佩服的智慧和勇气。既有让人叹息的一生凄苦和残酷,更有时间带来的仁慈。但是我很佩服为人处事的几点:
      1.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始终做自己。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
      2.不管遇到什么事,生活多么不容易,看清这个世界仍然兴高采烈的好好活着!
      3.别人对他的所有他都可以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宽恕他人,而且尽力去做好事。
      刚开始看《人生海海》作者的笔下把他描述的很不堪,我始终保持着好奇去了解他。人生海海,潮落之后就是潮起,他们所说的消磨、笑柄还有“罪过”在我心里我觉得是了不起的“英雄主义”。这种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和无情还能依然努力去活着,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在那个年代,面对那些经历,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人生海海》最后一句感触很深的话: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做真实的自己,不受别人言语和行为的干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东内回款-马芳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2-14 11:03
      回复
        全书从“我”的视角,将上校的身份与经历层层揭开。他的形象在“我”的眼中也几次三番变幻,由一开始觉得“奇怪”躲着,到亲眼目睹他救人对他有了好感心生敬意,再到眼见他步步落难心生怜悯,到最后知根知底视其如父。上校这个伟岸的人物形象,也许就是麦家老师心目中父亲的样子,他耗费八年时间完成这本小说,不只是回到童年,回到故乡,破译了人性和人心的密码,更是他对自己从小父爱缺失的一种自我弥补。在书临近尾声部分,“我”选择了原谅所有人,包括头号反面人物“小瞎子”,这是“我”的告别,也是麦家老师的告别,他也选择了放下,和过去告别,与自己和解。人生海海,终有一天都会放下。
        张茹。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2-15 15:03
        回复
          孙敏—人的一生随着岁月的年轮慢慢回忆,是那么的漫长久远,近一个世纪,四世同堂;如果仅仅回忆你人生中的几个第一次,又快的来不及眨眨眼,一辈子就结束了!
          每一个人身处人生海海,都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过好当下,认真对待每一个朝起朝落的当下,无愧于心,快乐前行!
          读麦家的《人生海海》启迪我的海海人生!读完沉思,心潮起伏,人生海海中有太多的无奈与挣扎,但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的梦想与追求,活着就是在人生海海中上下求索,拼个无怨无悔!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5 16:46
          回复
            读了《人生海海》。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上校的一生,串起了上校、“我”一家、林阿姨的故事。
            里面讲了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红卫青年,就连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在描述亲人离去时点了一笔。时间也从1918年一直穿插到2014年,跨越一个世纪。看得出作者是想往史诗上靠的,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分量与厚度。其中也汇集了很多作者对人、事的看法和道理,搬了很多“成语讲"和“报纸上说”的词句、名言来说明,虽适时到位,却也显得有了那么丁点的生硬,不如故事本身娓娓道来所具有的自然和说服的表现张力。但思想的阐述本身是好的,让我们更有见地。
            我以为,全篇最闪光的地方是:第一人称的“我”,离乡背井,孤苦伶仃,碰见恩人,娶了她打算相守一生,短暂美好却因车祸,天各一方。从此三年时光,怀揣妻子的骨灰,拾荒求生,坚强勇敢的活下去。“有一天,我照例在街头溜达,目光里不会看人的,只看路边的垃圾和垃圾桶。突然有人叫我,声音像穿越了千山万水,从遥远的中国传来。这太稀奇了,我已经有实足三年,只跟女人说话,却不见哪个女人跟我说过话,更不要说叫我的名字。我说话的女人是不会说话的妻子,他一直待在我时刻不离身的挎包里,里面用三层纤维纸包着外面裹一层雨衣布,保证不会飞出一粒灰,不会被雨水淋湿。”刚好符合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故事,才最显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逻辑。
            哈尔滨区域-王忠诚


            6楼2020-02-15 18:11
            回复
              故事一开始写六几、七几年代村里,搞文化的事。比较平淡,也不深刻,也许是顺应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小孩子的视角,眼里看到的,听到别人讲的,心中反映出来的,再加上发生的那些事年代的久远,感觉“上校”的前半段有些模糊,让你对后面的走势产生疑问。好不容易有几幕,回到谍战时代,序幕刚刚拉开,让你正准备好憋气深潜,重返那个战火纷飞,多方对峙的年代时。可没往下潜多深,又游了回来,浮出水面,有一点点的扫兴。让你感到作者麦家是否《风声》、《暗算》用尽了谍战时代的笔墨和构思;或是否想告别从前,也许他见惯了世事沧桑,看到了冷淡和漠然,以为是朝着严肃文学去了。可看到后头,渐渐他又来了激情和热度,唤出了他心子底的东西,又充满了对笔下人物满怀的同情、悲悯,以及放不下,原来他还是他。所以,主人公“上校”身上的刺青,内容是什么?反而成了整个故事的主线。至于到底是什么?到最后,于书中的“我”,于读者的我们都已经完全无关紧要了,它只是一条曾经抓住我们的线,把故事串了联。剩下的都是那各自百转千回、苦难挫折、生死浮沉、变化无常的命,也正是应了作者想表达的:人生海海。
              我以为:
              人心如海;
              人生如海;
              人世如海。
              哈尔滨区域-杨佳月


              7楼2020-02-15 18:16
              回复
                关于景色描写。笔触细腻,有女作家的视觉嗅觉味觉,作为文章开头,对于主人公生存的村庄铺垫用了一个小节4页纸详细描述,后期也有不少此类写法。但对于我这种读者,看此段时候,大多一目十行而过。
                关于心理描写。不多,整篇小说侧重于对话和行为描写,最想知道上校在想什么,你却永远搞不清楚,只有放下书后,脑子留白的去想像。
                关于语言描写。站在主人公儿时的角度,有一些少儿不宜的话及背地的肮脏传言,在一些大人或者老人嘴里说出来,显得那么的正常。
                关于爷爷。一个在孙子眼里无事不晓,豁达开明,时时口出哲理的老头,随着事件的展开,形象一点点崩塌,他只不过是一个要面子维护他的家族声誉的普通农村老头儿,最终在周遭的唾弃下在良心的谴责下自杀身亡。
                关于上校。这是小说的主角,一个聪明执着的人格。历经抗日内战抗美援朝多次战争洗礼,多次面临死神威胁,经历坎坷,最终摆脱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终被逼得用救了无数伤员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头挑了他的手筋,还是没逃出批斗会上的侮辱,疯了,从此再也没有了心理上的痛苦。人,就想活下来,活下来却也这么难。345页小说看完却没有记住上校到底叫什么名字,因为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主人公也只是在一个大字报上提到过一次。在历史浪潮中,一拨拨汹涌澎湃的人流来了又去,名字有何意义。
                关于主人公。因为上校的存在,因为特殊年代的经历,因为上辈人的行为,导致他少年被送到西班牙躲避,是非法移民途径,使他后期吃尽苦头却也苦尽甘来,幸或不幸,大时代裹挟着他们在往前走,他在国外为生存而活着,也始终惦记着上校这个解不开的谜团,一晃半个世纪。他是上校后半生的见证者,也是替上辈人还债者,这是一笔感情债。上校被抓被逼疯,有他爷爷的主要原因。
                关于上校的妻子。这个上校疯了后找上门来的女人,在上校死时,她同时输大量麻醉剂自杀死去。生不能同日,死要同穴。她是爱他的,也是赎罪来的。女人的愚蠢行为常常犯在爱情冲昏头脑之时,她在朝鲜战场疯狂爱着他,却迷糊到分辨不出黑夜找她的并不是上校,回国后遭到少校结婚的拒绝,郁闷之时想逼迫一下,却落入想竞争副院长的卑鄙者圈套,上校太优秀了,被那人当成了对手。她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恶,她也不了解她爱的少校是哪样的人。她明白之后却也晚了。就如爷爷告密那样,后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挽回来的。自己遭了罪也害了身边人。疯了的少校经过治疗,老实的像个孩子,智力只有四五岁孩童那样子,他与她结了婚,被她领回了家,从此照顾他走完余生。
                关于小瞎子,父亲,前妻,,形形色色的人,性格缺陷及优点也较为鲜明。整个小说中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
                麦家用小说中前妻的话也提醒着读者,人生海海,遇到挫折困惑难免,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上校是英雄吗,经历如此多磨难,仍旧活到了96岁,最后以儿童的方式活着。刚刚看完小说,还是不能从小说中走出来。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2-17 02:10
                回复
                  人生有太多的不定因数,有很多的未知,做,不做,都会有很多变数,但是坚持就会有结果,就会有花开的时候,逾期放弃,抱怨,不如努力坚持,坚持才能看到结果,当然,胜利与否先不论,最起码知道了结果,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坚持的,要有一颗坚持的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19 16:07
                  收起回复
                    疯了后的上校,公安不要了,监狱也不要了,所以,放了。林阿姨获悉后,带他去医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的他最后是安静了,但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只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
                    出走半生,归来真的成了孩子!
                    林阿姨用后半生赎罪,精心照顾出狱后的上校的母亲直至终老。陪伴上校到死,尽管两个人活得吃力、孤独、凄苦。上校死后,她自己也追随上校而去。虽然不能和上校同年同日生,却选择了和他同年同**。
                    这,就是爱吧。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而爱,是慈悲!整本书通读,这是第二次,里面有太多梗了,慢慢体会,人生海海,人生象大海一样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总是会起起落落,总是有很多不定因素。东内辽中南鞍山立山营业部顾立石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23 17:00
                    回复
                      麦家用小说中前妻的话也提醒着读者,人生海海,遇到挫折困惑难免,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2-24 10:47
                      回复
                        那个时代赋予众多人物的是漂泊的命运,像野草像浮萍,被海浪裹挟着四散开来。
                        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曾被狠狠打碎过,又重新拼好,既绝望又要充满希望。
                        我永远都会为动荡年代间夹杂着的情爱感动——青年时期,面对“林阿姨”的耿直热烈的示爱,上校默默隐忍和退缩,后来因误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两人分道扬镳。盛年过后,上校终于在林阿姨身边安稳下来,前半生里这两人遭受过的磨难与侮辱都不值一提。
                        作者在最后一部分里的描写画面感太强了,代入之后都是深沉的痛感,没有办法进行单独段落的摘录需要结合前后文体会!辽东西,刘婷婷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2-24 16:20
                        回复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不足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发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我们无法预知前行途中会遭遇何种苦难,我们无法阻止狂风暴雨向我们袭来,我们甚至无法保证船只永远不受磨损;但我们可以在苦难来临时微笑面对,我们可以在狂风暴雨后继续扬帆远航,我们可以修补破损的船只;只要我们还热爱生活,还信心满满,还能看见美好。
                          所以人生是什么?是你坐在屋里望天发呆无法看到的海阔天空,是你原地徘徊固步不前无法到达的美好彼岸,是你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无法触摸的温暖
                          辽东西区域-龙颖


                          17楼2020-02-24 16:31
                          回复
                            人生海海,像大海一样,有时风平浪静,很温柔,有时候狂风大作,就像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烦恼,有太多精彩。人的一生很长,大风大浪时常有,雨后彩虹会更精彩,我们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一定会好的,
                            人的一生,死很容易,活着才需要勇气,面对一个现代的科技发达的社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努力面对,这个世界有残忍,有温暖,所以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死不可怕,活着才是我们要努力的!
                            辽东西区域-双台子区营业部梅柳


                            IP属地:辽宁18楼2020-02-24 16:44
                            回复
                              书从“我”的视角,将上校的身份与经历层层揭开。他的形象在“我”的眼中也几次三番变幻,由一开始觉得“奇怪”躲着,到亲眼目睹他救人对他有了好感心生敬意,再到眼见他步步落难心生怜悯,到最后知根知底视其如父。上校这个伟岸的人物形象,也许就是麦家老师心目中父亲的样子,他耗费八年时间完成这本小说,不只是回到童年,回到故乡,破译了人性和人心的密码,更是他对自己从小父爱缺失的一种自我弥补。在书临近尾声部分,“我”选择了原谅所有人,包括头号反面人物“小瞎子”,这是“我”的告别,也是麦家老师的告别,他也选择了放下,和过去告别,与自己和解。人生海海,终有一天都会放下。
                              西南中心------魏鹏


                              IP属地:四川19楼2020-02-24 2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