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分裂】
“通过向外戚和山东纳税获得保护,通过向上京纳税获得万一外戚和山东反悔攻灭新罗,上京好可以保护新罗……”
此话一出,让新罗境内诸位士族怀疑,这真的是个督军在讲话?
对于新罗士族而言,军阀,独裁者甚至暴君他们甚至都有自己的对抗方式,可偏偏是这看起来一怂一怂的督军说话可太让人无语了。
最后,新罗诸士族知州联合修书一封给新罗督军府,大意是日后你别管税收的事情了,我们不交了。但是会维持新罗军最基本的军事费用,不过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再凑点钱让督军的部队翻一倍,不过征兆之事我们来办了,到时候直接让督军大人指挥就行了。
(本轮获得形成战斗力的尚州军,下一轮获得形成战斗力的武州军)
而士族们的行为使得新罗督军内心的想法凉了一大半,但是对于上京巡抚而言都无太大的影响。
现在贵为周王的上京巡抚南宫延在上京不论是法理还是权力都已经来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加上周围强敌可以说仅契丹一家,周王又喜好用以德服人的策略,所以背地里已经有了“东北王“称号,对于一个长远驻扎边塞的人,自然是再喜爱不过。
而自辽东巡抚被大将军和大丞相双重撤职之后,周王便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辽东——那群惊慌失措的士族们。
不久之后便传出了所谓“东北互保“之策,不过保什么,如何保。保多久这三大问题确是无人能回答,看来周王需要拿出更多诚意才能说服更多人的加入。
而周王将税收用于东北地区的防御与建设上自然是没有问题,建设基础设置总比丢了好。
然而全东北处境最危险的莫过于被双重革职的前辽东巡抚王敬则。而坚定站队淳于氏的王敬则榨干了自己身上的最后一丝价值发了一封昭告书:
“罪臣非欲求富贵,勾结契丹。实乃受山东朝廷指使。伪帝以蛮夷为助,图谋汉家江山,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然臣性懦,战战兢兢,不敢不从,方才幡然悔悟,甘以一死报效朝廷。罪臣伏望女皇开恩,以待罪之身,尽忠于新朝。”
这种完全没有证据也毫无逻辑的指控只会引起南宫势力的大笑,以及其家族太原王氏的进一步丢人。
然而他泼了监国脏水,安能过监国的地盘?而脸上又有卢龙大军讨伐,恐怕留给他的只有退出历史舞台。
而本轮,参与东北大舞台的还要东京北的卢龙督军陈大人。
对于卢龙大军出征,陈督军给的官方回答是:
“老夫为武人守边数十载,若非聪慧之士,然未见如辽东巡抚这般无骨气的小人。而且若辽东投契丹必然对我们形成夹击之势。而我又不知道诸位中有没有第二个辽东巡抚,所以我心急之下才说出那些话。现在看了诸位我才知道什么是‘国家混乱有忠臣’。我不会干涉各地具体政务,大家现在就各安其职吧。“
就底下那一群士族们看到行伍出身的老家伙为国家大事发火,除了集体拍手对督军大人的正义行径称快,貌似也不剩下啥备用选项了。站在道义制高点的陈督军向士族索要援助并不困难,新军忠武军迅速建立起来,看来只要不让这些士族走程序交税,一切都好说话。
(获得“忠武军“ 步兵 1k 丁正 驻冀州)
接着陈督军向天下昭告《讨滑稽檄》,正式向天下宣布滑稽罪状:
身为守土之人却公开通敌叛国,罪一。身为巡抚,不知保境安民,却思巴结逢迎之道。罪二。出身名门,不知廉耻反为辱没家门,罪三。通敌叛国,不忠也。巴结逢迎,不义也。辱没家门,不孝也。此不忠不义不孝之人,人人得而诛之。幸有忠义如建安知府者。此次,陈某只诛杀辽东巡府一人,其余胁从,一概不问。如有忠义如建安知府者则有重赏。辽东众人亦应思之。
诏书传到前线,紧接着便是谈判阶段,陈大人向怀远、扶余二军高呼辽东现在的混乱都是因为辽东巡抚这个人作乱。你们就这样干心帮他擦屁股?你们都是忠于自己职守的好军人,我也通告天下只除首恶。现在辽东巡抚已作实叛国。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你们不掌握?我现在邀请各位共同立功,以表心意。当然,如果你们还准备帮助那叛臣对抗我的话,我也不会对你们手软。不过如果你们真的想叛乱,你们的手下会怎样呢?
开玩笑,王巡抚被双重革职的消息已经传来许久,基层士兵和士族们的不满之声早已弹压不住,不过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现如今这个借口出现了,何不早早行动?
于是,在怀远军的带路下营州军,沧州军合计五千卢龙军进入辽城,活捉了惊慌失措的王敬则。
一时间,整个辽东的士族武勋军官都在关注着辽城。
在沧州军抓住王敬则后众审问:谁让你干这大逆之事?
而不等王敬则抬头,沧州军节度使手起刀落,王敬则人头落地,且对众人高呼:这就是通敌的下场。
一时间,引来满城人的欢声。
而后,陈大人表示:“辽东不可再落入逆臣之手,而南方外派来的官员多不知契丹残忍。不如各位推一个信的过的人来暂代巡抚一职,我也好安心回卢龙。”
但是焦点就在于这临时巡抚一职身上。沧州,营州二军比较看好建安知府。原因自不必说,出自大义给卢龙军带路。
若是,建安知府上任辽东临时巡抚,相信对陈督军理卢辽二地军务是极大的帮助。
然而人群之中还有另外一种呼声——来自辽城本地士族的高喊,他们希望资历最老且辽东境内规格更高的辽城知府来暂任辽东临时巡抚一职务。
这一意见的不同使得辽东境内迅速划分了派系,以建安,怀远军为首的近卢龙地区人更加倾向于强大威猛的陈霸督军,以辽城,扶余军及其其他士族知州更加亲近于法理权更高且以德服人的上京巡抚周王。双方你争过来我吵过去,此事迟迟没有拍板,更甚者闹到了太原,青州,长安,黄州去了,大有天下人一起裁决的意思。
而在辽东分裂之前还有个小插曲,就是大丞相派出罢免陈霸督军身份的使者不等与陈霸搭上话,陈霸见到后直接高呼:“此契丹小计也!”直接斩杀。之后派使者告诉卢辽各知府、士人让他们小心契丹之离间计。
这是对太原女皇政府的严重挑衅!
不过卢龙督军既不接受山东册封爵位,又灭了太原的人,还和东北的有交际,更要防卫契丹,到底是何等的自信?
可是,紧接着督军大人就开始头疼了。
本来还想与辽东诸府高高兴兴的商议一下税收问题,谁知半路杀出个周王?
看来,日后的东北舞台,是东北的老牌角色上京巡抚周王与东京北来的新人物陈督军扳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