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行政区划历史:
元代:元初,于平迟(今七星关区)设平迟长官所,同时置毕节驿。
1414年,七星关守御所改属毕节卫,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1635年,分水西地为12州,旋废,仍置水西宣慰司。
贵西道驻毕节,管辖安顺、遵义、大定、南笼(今安龙县,嘉庆二年改名兴义)四府;划威宁州后所归云南宣威,以可渡河桥为云贵省界。十一年置水城厅,驻大定府通判。光绪三十四年裁贵西道,改巡警道,移驻贵阳。
元代:元初,于平迟(今七星关区)设平迟长官所,同时置毕节驿。
1414年,七星关守御所改属毕节卫,设毕节整饬兵备道,贵州按察司副使驻毕节。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1523年,令分巡贵宁道兼兵备驻毕节,管辖乌撒、毕节、赤水、永宁4卫。1528年,敕贵州威清兵备副使改驻毕节地方,兼制云南沾益州,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市)、乌撒、东川、镇雄4府并永宁宣抚司。1635年,分水西地为12州,旋废,仍置水西宣慰司。
贵西道驻毕节,管辖安顺、遵义、大定、南笼(今安龙县,嘉庆二年改名兴义)四府;划威宁州后所归云南宣威,以可渡河桥为云贵省界。十一年置水城厅,驻大定府通判。光绪三十四年裁贵西道,改巡警道,移驻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