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兵人吧 关注:18,990贴子:314,393
  • 9回复贴,共1

十二世纪(1115~1164)金军系列(四):猛安谋克轻步兵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还是全家福~


IP属地:四川1楼2020-07-07 23:33回复
    第四期,猛安谋克轻装射手 & 持旗将军











    IP属地:四川2楼2020-07-07 23:35
    回复








      IP属地:四川3楼2020-07-07 23:36
      回复
        关于女真人发型:
        作为服饰文化中最先看到的东西——发型,明清女真/满族的发式,包括初期的金钱鼠尾和后期的阴阳剃发+粗辫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清朝形象象征。那么还是这个民族,在几个世纪的辽金时代又留着什么样的发型呢?
        根据时人记载,金代女真“其衣布好白,衣短巾、左衽。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环,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三朝北盟会编》卷3)“人皆辫发,与契丹异。耳垂金环,留胪后发,以色丝系之。”(《北风扬沙录》[宋]陈准著,《说郛》中国书店1986年版据涵芬楼1927年版,第215页),可见当时女真人的发型和后世并无太大差异,同样是刮光大部分区域,只留下小块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只不过不同的是,从金人张瑀画作《文姬归汉图》中的形象来看,金代女真人的辫子是一左一右两条,而非清代满人那形单影只的一条。


        《文姬归汉图》,画中胡人装束参考自金代女真人
        剃光前额、脑后垂两条发辫的形象也出现在出土的金代陶俑上:

        河南焦作西冯封村金墓持乐器陶俑
        因此刘永华先生在《中国历代服饰集萃》里是这样复原金代女真人形象的:

        金男、女服饰复原图(《中国历代服饰集萃》刘永华著)

        金国灭辽 靖康蒙难(《中国历代服饰集萃》刘永华著)见右侧“靖康蒙难”故事里的女真人形象。不过实话实说,刘永华先生这幅画槽点挺多的,比如把女真人的左衽错画成右衽了,再比如弁服并不是宋朝皇帝日常的服饰,而是特定典礼、仪式时才穿的,难道是把向金人投降这事按照藩属朝贡的礼仪处理?赵桓总不会这么打自己脸吧。
        从《文姬归汉图》和一些对金朝初年强迫汉人易服剃发的文献记载细节来看,金代女真发式也属金钱鼠尾类型,留下的发域未必能如清乾隆以后的发型那样覆盖住整个后脑。不过在本十二世纪金军系列作品中还是做成了前后阴阳各半的样子,原因还是之前说的,尺寸太小,做成很细的辫子看不清楚,而象现在这样把辫子做粗一点,如果只留巴掌大的发际配粗辫子又很违和,干脆就阴阳头算了。(说来好象我总在吐槽1/72这个比例,其实不然,我很喜欢,因为小比例就可以堂而皇之模糊掉甚至省略掉很多细节,免得处处都要认真复原


        IP属地:四川4楼2020-07-07 23:40
        回复
          说到这里,又要提当前复原作品的错误。比如在网上能搜到一个1/6的铁浮屠兵人,百度“铁浮屠1/6”即可,在服装、甲胄和兵器方面还好,然而发型却完全是错的,那不是女真发型,而是极为典型的蒙古发型(说实话我觉得相当可惜,辽金题材本就不是受关注的显学,好不容易有模型同好下功夫做了这么一个辽金题材的兵人,我挺高兴的,结果一看发型却错了,遗憾至极)。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性是作者误信了网上的某个说法:“金朝和元朝时间相差不远,蒙古人受到女真人影响,又和女真人一样都是髡发,所以发型应该是相同的。”那么果真如此?让我们来看看当时蒙古的发型是什么样——
          由于金元时期的蒙古是来源比较复杂的部落融合而成,因此在发型上也多种多样,不过蒙古有一种堪称标志性的典型发式,称为“婆焦”。宋人赵珙记曰:“上至成吉思,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囟门者,稍长则剪之,在两下者,总小角垂于肩上。”(《蒙鞑备录》[宋]赵珙著)说白了就是象汉族小孩子三搭头一样,剃光头顶之后在脑门正中单独留一绺头发,两耳处的头发或成绺、或编辫,垂于两肩,用刘永华先生《中国历代服饰集萃》中的图就是这样:

          苍狼白鹿男、女服饰(《中国历代服饰》刘永华著)
          这种蒙古特征发型,“婆焦”在元代和北元广泛流行,其中比较明显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蒙、元历代皇帝/大汗的画像:

          成吉思汗

          元成宗铁穆耳

          元武宗海山

          元英宗硕德八剌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达延汗

          林丹汗
          这当中一眼就能分辨的便是额头正中的那撮头发。然而,金朝的女真人却并没有这一撮,因为无论是在宋人、金人对女真服饰的文字记载、时人绘画作品还是考古发现的金代雕塑、壁画等实物中都未发现。
          的确,有学者提到蒙古人编辫子的习惯可能有女真影响,譬如《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丛书的女真卷作者是这样说的:
          “女真之后兴起的蒙古族群中存在一种发型,同样也是以髡发留辫为主要特征。南宋李志常在其《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曰:‘男子结发垂两耳。’郑思肖《心史·大意略叙》载:‘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头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折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狼儿……。或合辫为一,直托垂衣背。男子俱带坠。’苏日娜解释说这是一种‘髡顶合辫儿’式发型,即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于额前,并留两翼角发,把其他头发拢在脑后合编成一条辫子,垂在后背。《事林广记》中的插图显示的元代蒙古人的形象,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种发式。”(《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吐蕃卷·党项、女真卷》包铭新丛书主编、李甍副主编、女真卷分卷主编孙晨阳,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3页)
          但请大家仔细阅读此段,这里作者虽然提到蒙古人有将两耳处的头发编辫,但却一再强调“留当前发”也就是额头正中的一撮,且“剪短散垂”,与《文姬归汉图》及西冯封村金墓陶俑的全光额头形象正相反。何况关于金代女真人发型的文献记载中也从未提到过额头上会留一撮“当前发”。
          我很奇怪网上那些声称金元时间相差不远且蒙古受女真影响因此二者剃头方式就一样的人是从哪看到的这种观点,还是说怎么坐在家里想当然就蹦出了这个念头。若按他们的说法,明朝和清朝时间相差不远,女真人又深受汉人影响,所以清朝和明朝发型应该是一样的?
          事实上,岂止女真人,哪怕是与蒙古同源于东胡族系、语言同属蒙古语族、同为草原游牧民族的契丹,髡发的剃法都和蒙古有所不同!等我后面发糺军的帖子时,会给大家说下契丹的发型。


          IP属地:四川5楼2020-07-07 23:45
          回复
            关于耳环:
            同样是从前面的文献和绘画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金代女真男子“耳垂金环”、喜好佩戴耳饰的风俗。同时因为金朝强迫北方汉人易服剃发,所以宋朝文献也时常有以是否戴耳环来判断斩首敌人是女真兵将还是汉人签军的记录。因此本系列作品中女真人都是戴耳环的。
            ————————————————————
            关于瓦楞帽:
            在女真轻步兵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有两个头戴如同台灯罩一样的怪异帽子的。它叫瓦楞帽,别名“方笠”,最常见的形状是四棱方形,下面的开口呈喇叭状张开,根据壁画效果考证和文献记载,材质为草编或毛毡,有各种颜色,顶端可以加尖顶或帽缨之类的顶饰。瓦楞帽在金代墓穴中发现的各种壁画、陶俑上时常能够见到:

            各种瓦楞帽形象(《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吐蕃卷·党项、女真卷》包铭新丛书主编、李甍副主编、女真卷分卷主编孙晨阳,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4页)

            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墓壁画上的金人瓦楞帽形象(《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李艳红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版,第130页)
            因此刘永华先生在《中国历代服饰集萃》里也绘制了这个形象:

            金国灭辽 靖康蒙难(《中国历代服饰集萃》刘永华著)右侧红衣黑帽者戴的便是瓦楞帽
            不过瓦楞帽除了四角这一常见形制外,似乎还有六角等其他形制,比如前述焦作金墓的陶俑形象:

            河南焦作西冯封村金墓持乐器陶俑

            河南焦作西冯封村金墓舞蹈陶俑
            瓦楞帽最早出现于金代的女真人形象中,且相当常见,作为当时女真人的民族特色服饰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后来由于金朝的统治,这种服饰文化也影响到了蒙古人,故在元代绘画作品中也不时能看到蒙古贵族或普通人头戴瓦楞帽的形象。而在元代,瓦楞帽的影响又扩散到汉人当中(也可能在金代就已影响到了北方汉人,只是目前未发现证据而已)。一直到明代,瓦楞帽依然是汉族服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元明绘画中的瓦楞帽(《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吐蕃卷·党项、女真卷》包铭新丛书主编、李甍副主编、女真卷分卷主编孙晨阳,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5页)


            IP属地:四川6楼2020-07-07 23:49
            回复
              关于金朝将军的幞头: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金朝将军头上裹的头巾形状,它属于幞头的一种。作为北朝时鲜卑服饰文化在汉服中留下的痕迹,幞头是唐以后汉族服饰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但幞头也并非一律都是有明显前低后高分界的形状,也有浑圆一体或者多余出来的布料随便搭向后方而不扎起一个山包的(其实就是头巾简单一裹,不用前脚后脚扎两次)且多为黑色,其原型早在唐朝的军人、仆役等人物身上就时常能够见到,不知道大家是否看了《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崔器以及烽燧堡的第八团就戴着这种幞头。辽代契丹人的服饰中也流行这种幞头,不过与以后发糺军帖子时要提到的交脚幞头不同,这种简易的无山幞头未必是来自汉人服饰影响,也可能是契丹自己原本就有。毕竟这样扎头巾非常简单不用学,而且契丹源出宇文鲜卑,本来就和北魏的拓跋鲜卑是一个系统的民族。
              金代女真人也使用了这种幞头,如之前提到《中兴瑞应图》里的金军:

              不过金代的女真服饰不仅有唐、辽那样脑后只有两个短脚的无山幞头,也有在此基础上加缀长脚垂于脑后的形制,如黑龙江阿城巨源乡城子村西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墓中发现的实物,也就是本作品中金朝将军所戴幞头的参考原型:

              黑龙江阿城金齐国王墓垂脚幞头(《齐国王墓出土冠服研究》赵昕,《文物天地》2018年第9期,第16-19页)
              ————————————————————
              关于圆领袍:
              除皮袍外,金代女真男子的另一种常见服装是布或绢质的袍服,沿袭自辽代服饰。在辽代,契丹人喜好穿着唐朝式样的圆领袍,其窄袖、领口分为交领和圆领两种的特征都与唐朝汉人所穿的圆领袍相似,但不同之处是——无论交领、圆领皆为左衽,而本十二世纪金军系列作品中做的都是圆领袍(注意本作品里,圆领袍胸前的缝隙不是开襟,而是衣料缝合时的接缝,真正的衣襟开口是在肩膀前面的锁骨处,左衽在左,右衽在右,兵人太小所以我就没把开襟的地方也作出来)。辽朝境内受到契丹影响的渤海人、燕云汉人等民族也常着此类袍子,而金代女真亦是如此(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女真人到底是在辽朝时已普遍着左衽窄袖的交、圆领袍服,还是在金朝建立后才接受的这种影响)。
              虽说辽金时期左右衽可以用来分辨胡服和汉服,不过穿衣服的人却并非绝对。汉化的契丹、女真人,尤其是官员、贵族在朝廷上或是仪式典礼等场合,也有可能穿汉服;反过来,汉人或是因金朝初年易服剃发的强迫结果,或是在长期的被统治过程中逐渐受到统治民族的影响,也有可能穿着契丹、女真服饰。另外,在对辽金时期墓葬的发掘中也发现了一种有意思的东西——左右衽两用的袍服。这类袍服的衣襟比较独特,既可以扎在左边,也可以扎在右边,只是不知设计初衷是为何,到底是依然对华夏衣冠抱有怀念的汉人所为,还是受到中原文化浸染的契丹、女真人所制,值得寻味。
              这里又要提一句,有当前网上古代服饰文化爱好者复原的金代窄袖圆领袍,将衣襟做成了右衽,有可能是受了这种兼用左右衽的袍服误导。至于现代人所做辽金题材绘画和雕塑,经常出现交领右衽,更是错得离谱,一看就是想当然地用汉人或蒙古的右衽习惯去想象辽金了。典型的女真圆领袍见下图:

              齐国王墓墓主人所着紫色窄袖圆领袍,左图为背面,右图为正面,从右图衣襟向外翻开的样子可以清晰看到,衣襟右片在上,是明显的左衽(《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吐蕃卷·党项、女真卷》包铭新丛书主编、李甍副主编、女真卷分卷主编孙晨阳,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页)

              这里还有正面衣襟合上时的样子,开襟在左锁骨处(《金代民族服饰的区域性研究》李艳红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年版,第53页)
              辽金女真衣服是左衽,左衽,左衽!重要的事说三遍。
              除左衽外,与中原式袍服不同之处还有窄袖和后开衩。唐宋汉服都流行袍服尤其是圆领袍,但唐代以窄袖为多,宋代则常见广袖也就是宽袖,而辽金的袍服则一律为便于射箭的窄袖。同时,与汉人袍服一般在侧面开衩(就象旗袍的开衩)不同,辽金的袍服为了方便骑马,是在屁股后面开衩,其中金代女真圆领袍的开衩比辽代契丹圆领袍更高。正常来讲,辽金的后开衩袍子应该有接片,也就是开衩部位的左右两边都多出一块,右片压在左片之上,因此最后能看到的开缝是偏向左边,而中原袍服即使是后开衩(唐代有少数后开衩),开缝也是在正中央。但我做补土塑形的时候完全忘了开衩这茬,做成了平的,只好上色时候用黑色画一条缝,而且为了好看和提高辨识度,还是画在中央的(我这套作品的毛病还真多呢)。


              IP属地:四川7楼2020-07-07 23:55
              回复
                关于三片式顿项:
                持旗的金朝将领手中的头盔脑后悬挂的是三片式顿项,这种顿项是明清时代甲胄的主流配置。而在宋金时代,虽然顿项主流依然还是整体式,但分为三片的形制也并不罕见,如:

                四川彭山虞公著夫妇墓壁画(《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刘永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
                关于金朝将军手中的旗子:

                不说了看图。

                《中兴瑞应图》

                画家冯子健所绘油画《郾城之战》


                IP属地:四川8楼2020-07-07 23:59
                回复
                  金朝的女真人军队一共4帖到此结束,以后就是汉人和契丹人军队的帖子了。


                  IP属地:四川9楼2020-07-08 00:01
                  回复
                    哦,对了,那个1/6的铁浮屠不是普通爱好者复原的,是某公司出品。


                    IP属地:四川10楼2020-07-08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