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乔治·夏勒来华的同年,在距离四川卧龙数百公里外的陕西洋县,“30后”动物学家刘荫增带队找到了另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被认为已经消失多年的朱鹮。
朱鹮如何从7只到4000只?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32c67f9e103738dde4a0c2a831ab073/3e639c0a304e251f7fe7fca1b086c9177f3e532a.jpg?tbpicau=2025-02-23-05_c535d6aca30477b33827fbf4917ae06f)
▲ 古老的美丽物种,朱鹮
面对仅有的7只朱鹮,研究员们采取了最“极端”的保护手段:在朱鹮筑巢的树下搭帐篷,24小时监视,既记录行为,也防范危险。 19年的如履薄冰之后,由朱鹮研究团队人工饲养的朱鹮第一次实现了自然繁殖。
2018年,年逾耄耋的刘荫增老先生从北京回到洋县定居。和胡锦矗教授的“五一棚”一样,当年简陋的“秦岭1号朱鹮保护站”,也已经蜕变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1d55b605c36acaf59e096f44cd88d03/758669d9f2d3572c4be584859d13632762d0c33f.jpg?tbpicau=2025-02-23-05_eb4c0e6ac141e6e915b8780a519e88a3)
如果没有生活在朱鹮保护区内的农民的倾力守护,朱鹮数量从7只恢复到4000只的奇迹恐怕不会发生。野生动物保护以科研为基础,而比科研更基础的,是经年累月的泥泞脚印:
它们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更草根、更默默无闻的巡护员。
“40后”的山林巡护员刘真茂,在湖南狮子口义务巡山37年。为了防止盗猎,刘真茂在山中度过了25个除夕夜,并多次受到盗猎者打击报复:他养的黄狗被盗猎者的捕兽夹夹断了腿,用来运输粮食的马被盗猎者枪杀,自己设立的防火哨所的门也被撬坏。
2019年,刘真茂获得马云颁发的“桃花源巡护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