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首次在中国出现的日环食奇观,将在15日下午3点多上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测到。而难能可贵的是,这次日环食将持续11分08秒,是上千年时间内最长的一次。中国上一次发生日环食是在1987年9月23日,之后又出现了3次日全食。根据天文专家的预测,下次要出现更长时间的日环食,可能要等到3043年。
据报导,此次日环食的初亏发生在15日下午3点12分,食甚在4点46分,复圆时间为6点07分,整个过程将持续11分08秒,是自1992年8月4日到3043年12月23日,上千年时间内最长的一次日环食,非常接近理论上日环食持续最大值。
据了解,这次环食带平均宽达300公里,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中国,最后在山东半岛结束,除了黑龙江最东部的部分地区外,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公众对天气状况要有足够心理准备
观测日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天气,因此,公众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由于正值“三九天”,寒潮、大风、冰雪、大雾天气多发,因此,当天天气状况究竟如何是影响日食观测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多云天气,也许太阳会从云缝里钻出来,不影响观测;如果满天薄云,太阳有可能隔着云层露出它的面庞,日食景观还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云层较厚,太阳圆面一点都不刺眼,连减光眼镜都可以不用了。当然最好是大晴天,食甚和太阳“带食而落”的美景可一一尽收眼底。
如果天公不作美,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什么也看不见,比如,去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受阴雨天气影响,很多人就与之“失之交臂”,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弥补现实中的遗憾。
青岛or大理?日环食观测点推荐
这次日环食观测,有什么优选地点吗?
天文学家、南开大学教授苏宜表示,只要在环食带内,选择西面日落方向开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日环食。沿环食带内的东西方向,越往西,环食时太阳高度越高,距太阳落山越远;越往东,太阳高度越低,距太阳落山越近。南北方向,离环食带中心线越近,环食时间越长。环食时太阳高度很低的地方,会看到“带食而落”的景观。
据报导,此次日环食的初亏发生在15日下午3点12分,食甚在4点46分,复圆时间为6点07分,整个过程将持续11分08秒,是自1992年8月4日到3043年12月23日,上千年时间内最长的一次日环食,非常接近理论上日环食持续最大值。
据了解,这次环食带平均宽达300公里,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中国,最后在山东半岛结束,除了黑龙江最东部的部分地区外,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公众对天气状况要有足够心理准备
观测日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天气,因此,公众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由于正值“三九天”,寒潮、大风、冰雪、大雾天气多发,因此,当天天气状况究竟如何是影响日食观测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多云天气,也许太阳会从云缝里钻出来,不影响观测;如果满天薄云,太阳有可能隔着云层露出它的面庞,日食景观还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云层较厚,太阳圆面一点都不刺眼,连减光眼镜都可以不用了。当然最好是大晴天,食甚和太阳“带食而落”的美景可一一尽收眼底。
如果天公不作美,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什么也看不见,比如,去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受阴雨天气影响,很多人就与之“失之交臂”,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弥补现实中的遗憾。
青岛or大理?日环食观测点推荐
这次日环食观测,有什么优选地点吗?
天文学家、南开大学教授苏宜表示,只要在环食带内,选择西面日落方向开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日环食。沿环食带内的东西方向,越往西,环食时太阳高度越高,距太阳落山越远;越往东,太阳高度越低,距太阳落山越近。南北方向,离环食带中心线越近,环食时间越长。环食时太阳高度很低的地方,会看到“带食而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