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美常秀梅吧 关注:7贴子:223
  • 1回复贴,共1

人死后将会怎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质料因”和“形式因”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存在四种原因: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质料是潜能,即变为某物的能力。质料是没有规定的,它能够被形式所规定,这时,它就变为现实。若再加上柏拉图的“理念因”,就有五种原因了。塞涅卡曾以雕塑为例诠释说:“拿雕像来说,质料因是青铜,动力因是雕刻家,形式因是给予雕像的外貌,模式因是雕刻家制作雕像时所根据的原型,目的因是制作者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最后结果就是雕像本身。”但他认为,这些原因要么还不够,因为还有时间、空间等原因;要么太多了,我们还应该去寻求那最为根本的原因,亦即神。
     人死后将会怎样,一是内在地看,从主体的角度看,一个人死后还能存在某种意识吗?灵魂是否不朽?而从外在的、客观的角度看,一个切实的问题是,灵魂如果不死,它以何种方式存在?它,也会像葬入大地的尸体一样改变和分解,或者变成一种火焰吗?奥勒留似乎认为,人死后化在自然中,就类似于动物被葬在人腹中。这里还没有灵魂不朽的纯粹抽象概念,还受一种物质性或肉体性思维的影响,但也可以说是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塞涅卡说:“死不过是非存在,我已经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了。我死之后正与我生之前一样。……我们也是点着之后又被熄灭的。在点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遭受一点痛苦,但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有着最深刻的宁静。……事实上,我们活着之前或之后,死都是存在的。生前是死,死后也是死。”亦即死不过是变得和生前一样,当然,这里有一个困惑就是:从我生到我死这一段毕竟出现了一段“我”,有了一个确定的自我,有了一种认同,有了一种意识,包括对死亡的意识,这样,我就会感觉不安,感觉对死后要比对生前更为牵挂,更为忧心,而且,生前是已经过去了的,死却是我还有意识时横亘于我之前的,所以也就更让我担心乃至恐惧。那存在过的东西,而且是这样一种有心灵或灵魂的存在,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是谁把它点亮的呢?又是谁把它熄灭的呢?那曾经的光,是否就永久熄灭了呢?
     24、不要思绪纷乱,而是在每个行动中都尊重正义,对每一印象都坚持运用领悟或理解的能力。
     25、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东西,也与我和谐。那于你是恰如其时的一切事情,对我也是恰如其时。啊,自然,你的季节所带来的一切,于我都是果实:所有事物都是从你而来,都复归于你。诗人说,亲爱的西克洛普之城;我不是也要说,亲爱的宙斯之城?
     26、哲学家说,如果你愿意宁静,那就请从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这样说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动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且像所要求的那样做。因为这不仅带来由于做事适当而产生的宁静,而且带来由于做很少的事而产生的宁静。因为我们所说和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取消它们,他将有更多的闲暇和较少的不适。因而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个人不仅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应该丢弃不必要的思想,这样,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
     27、试着如何使善良的人的生活适应于你,即这样的人的生活:他满足于他从整体中得到的一份,满足于他自己的公正行为和仁爱品质。
     28、你见过那些事情吗?也要注意观察一下事情的另一面。不要扰乱你自己。要使你十分单纯。有什么人对你行恶吗?那他也是对他自己行恶。有什么事对你发生吗?好,那亘古以来就从宇宙中发生的一切是分配给你和为你纺织的。总之,你的生命是短促的。你必须借助理智和正义而专注于利用现在,在你的放松中保持清醒。



1楼2010-01-21 03:35回复
    备份下
    “质料因”和“形式因”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存在四种原因: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质料是潜能,即变为某物的能力。质料是没有规定的,它能够被形式所规定,这时,它就变为现实。若再加上柏拉图的“理念因”,就有五种原因了。塞涅卡曾以雕塑为例诠释说:“拿雕像来说,质料因是青铜,动力因是雕刻家,形式因是给予雕像的外貌,模式因是雕刻家制作雕像时所根据的原型,目的因是制作者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最后结果就是雕像本身。”但他认为,这些原因要么还不够,因为还有时间、空间等原因;要么太多了,我们还应该去寻求那最为根本的原因,亦即神。
         人死后将会怎样,一是内在地看,从主体的角度看,一个人死后还能存在某种意识吗?灵魂是否不朽?而从外在的、客观的角度看,一个切实的问题是,灵魂如果不死,它以何种方式存在?它,也会像葬入大地的尸体一样改变和分解,或者变成一种火焰吗?奥勒留似乎认为,人死后化在自然中,就类似于动物被葬在人腹中。这里还没有灵魂不朽的纯粹抽象概念,还受一种物质性或肉体性思维的影响,但也可以说是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塞涅卡说:“死不过是非存在,我已经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了。我死之后正与我生之前一样。……我们也是点着之后又被熄灭的。在点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遭受一点痛苦,但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有着最深刻的宁静。……事实上,我们活着之前或之后,死都是存在的。生前是死,死后也是死。”亦即死不过是变得和生前一样,当然,这里有一个困惑就是:从我生到我死这一段毕竟出现了一段“我”,有了一个确定的自我,有了一种认同,有了一种意识,包括对死亡的意识,这样,我就会感觉不安,感觉对死后要比对生前更为牵挂,更为忧心,而且,生前是已经过去了的,死却是我还有意识时横亘于我之前的,所以也就更让我担心乃至恐惧。那存在过的东西,而且是这样一种有心灵或灵魂的存在,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是谁把它点亮的呢?又是谁把它熄灭的呢?那曾经的光,是否就永久熄灭了呢?
         24、不要思绪纷乱,而是在每个行动中都尊重正义,对每一印象都坚持运用领悟或理解的能力。
         25、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东西,也与我和谐。那于你是恰如其时的一切事情,对我也是恰如其时。啊,自然,你的季节所带来的一切,于我都是果实:所有事物都是从你而来,都复归于你。诗人说,亲爱的西克洛普之城;我不是也要说,亲爱的宙斯之城?
         26、哲学家说,如果你愿意宁静,那就请从事很少的事情。但是想一想是否这样说更好: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动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并且像所要求的那样做。因为这不仅带来由于做事适当而产生的宁静,而且带来由于做很少的事而产生的宁静。因为我们所说和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取消它们,他将有更多的闲暇和较少的不适。因而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应当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个人不仅应该取消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应该丢弃不必要的思想,这样,无聊的行为就不会跟着来了。
         27、试着如何使善良的人的生活适应于你,即这样的人的生活:他满足于他从整体中得到的一份,满足于他自己的公正行为和仁爱品质。
         28、你见过那些事情吗?也要注意观察一下事情的另一面。不要扰乱你自己。要使你十分单纯。有什么人对你行恶吗?那他也是对他自己行恶。有什么事对你发生吗?好,那亘古以来就从宇宙中发生的一切是分配给你和为你纺织的。总之,你的生命是短促的。你必须借助理智和正义而专注于利用现在,在你的放松中保持清醒。
    


    2楼2010-01-21 0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