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青年军吧 关注:401贴子:7,991
  • 2回复贴,共1

保罗·汤姆金斯:朝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想比较媒体在40年间对足球报道态度的变化,请考虑下面这个例子。
1970年,利物浦在足总杯中0-1被沃特福德淘汰,40年后我们又看到了相同的战果,但现在的媒体却已经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一次红军在青年足总杯中出局,是的,某报社知名专栏作者就仅用这一项杯赛的成绩抨击了整个利物浦的青训系统。说实话这些年来我很少对媒体这样绝望过。
过去的4个赛季里,这支红军的青年军3次打进了青足杯的决赛;就在这个赛季,我们年轻的预备队还很有可能获得3年内第二座冠军奖杯---而一场18岁以下青年队的失利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虚无。那么到了2020年,是不是U-11输了场球都会登上报纸的头条呢?
青年梯队的赛事结果,就像季前的友谊赛一样,在最近的几年里被重视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尽管我也是官网LFCTV预备队和U-18比赛的观众之一,可有些球迷对这个级别球员的期待不得不让人担心。或许他们发挥很出色,但一线队的水平确是另一个星球。
保罗·安德森在17岁就坐上一线队板凳时,我曾认为他能立刻征服英超。但我还是会尊重决策者的判断,会对比赛经验和球员的发展报以理解。
几个星期之前利物浦卖掉克里斯托弗·布赫曼的决定同样让我不解。这位新近南下富勒姆的新星去年以16岁的年纪让不少红军和德国的球迷眼前一亮,我和很多人一样,期待着他能早日登上更宽广的舞台;但这种期待很难说有什么证据作为支撑。
去年10月跟拉法·贝尼特斯的谈话中,我询问了他关于几位新人的意见。结果很意外,我本来觉得能听到一些关于布赫曼的好消息,但西班牙人却表扬了另外的几位球员。所以对于布赫曼的离队我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可就是由于他受到的注意,和几场出彩的表现,让利物浦在出售他之后受到了暴雨般的抨击。我们似乎忘记了,在同样的位置克里斯·马文加正在一步一步的向预想的方向进步着。
去年10月写跟拉法对话的那一篇文章中,我提及了他让我特别注意的一个孩子。我没有把名字透露出去,因为老板要控制住对他们的过分期待。但之后我还是接到了数不胜数的邮件,问我:“别卖关子了,那到底是谁啊?”但这关子还得卖下去。躁动并不会帮助球员成长,我在那里提到这一幕,用意只是向读者说明,我们的体系中有拉法欣赏的才俊。
并不是每个球员都会成为梅西、福勒、欧文或者鲁尼,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弗雷迪·阿杜们,索尼·皮克们和尼·兰普泰们(三位足坛仲永)。
球员的成长趋向并不相同,即使是18岁年龄组中天赋最好的,如果之后的几年没法延续之前的脚步,也不能保证可以登上顶级联赛的舞台。球员的身体条件随年龄而增强着,除此之外意志上的强韧同样是一大挑战。唯有俱乐部能对一个球员的意识作出最全面的判断。
几年前我曾这样写过:
一个前锋跟英格兰最好的U-18年龄组后卫对抗不吃亏是一回事,战胜前一年最好的U-18队员又是另一回事了。前一年的队员可能现在已经在预备队站稳了脚跟,没准还踢上了一线队比赛;再往前一届的队员或许已经当上了U-21的国脚,在一线队打上了主力;再往前的一届,已经到了20多岁出成绩的年龄。
就此推论,10年之前的那批孩子里,最出色的现在是英格兰队不可或缺的领袖(约翰·特里等),15年前的那批(卡拉和费迪南德等),在多年的征战之后已经成为了英超联赛的老油子,一眼就能看得出谁是场上的菜鸟。
是的,这位假想中的U-18年龄组前锋显然有进步的空间,但他的实力仍然需要向上再走几个台阶才行。就像低级别联赛的球员很少能在顶级联赛大放异彩,即使是最好的正太,在豪门里迅速打上主力的也是凤毛麟角。英格兰青训体系的国际化趋势也不可忽视,成为最好的本地球员还不够,还必须在和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阿根廷人、巴西人和其他国籍的孩子们的竞争中胜出。而这些非本土培养的球员里,很多已经打过了正式比赛,只是为了更高的竞技水准才来到这里。



1楼2010-02-18 11:56回复
    克莱格·林菲尔德就是这样的杯具,那是个诚实而勤恳的孩子,门前的嗅觉十分敏锐。他当时算得上是青年学院最好的前锋(2006年的最佳射手),还在一场季前赛中为一线队进了球。可是在那之后,不少人问过我为什么他再也没有得到贝尼特斯的召唤。
    克莱格后来也没什么成就,现在这位22岁的前锋来到了麦克斯菲尔德,英格兰四级联赛体系的底端。其实他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大多数那一届的孩子们已经淡出了职业足球。尽管曾入选了英格兰19岁以下青年队,小林子却从没达到一个国脚的水准。我不否认他提升的可能,在就目前来说他的本事只够他混迹于第四级别联赛。
    现在轮到了丹尼尔·帕切科的时刻,我再次劝说大家要对他报以耐心。与林菲尔德不同,帕切科在预备队的发挥渐有王霸之气,拉法近期也多次高度评价了他的作用。但把他当作救世主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一个艰苦的赛季里。
    很少有人意识到,根据OPTA的数据统计,利物浦这赛季是英超平均年龄第二年轻的球队。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这是控制首发11人中超过30岁的老将的结果。在绝大多数的场次中,刚满32岁的卡拉格是唯一一个奔四的球员,之后可能算是29岁的杰拉德,30好几的海皮亚和沃洛宁都找到了新的去处,只有基里亚科斯还在用他至关重要的经验发挥着预热。佩佩·雷纳尚未达到门将的最佳年龄(他比埃德温·范德萨年轻12岁!),其余的像阿格、马斯切拉诺、卢卡斯、阿奎拉尼、托雷斯、约翰逊、斯科特尔、恩格戈、巴贝尔和因苏亚全都不超过25岁。最好的球队平均年龄通常会落在27-30岁之间。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从青训体系走出一个一线队主力了(在这里砍掉因苏亚,他是未满18岁时买来的;虽然阿森纳同样的政策得到的结果却是媒体对“青训”水平的认同),你只需要算一下这赛季有多少不满20岁的孩子在正式比赛中出场,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未来。
    其中有些是利物浦人,有些是俱乐部引入的,可不论出身如何,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让球迷们有所认同。在首演(及以后的几周里)发挥出高水平并不难,他们真正的挑战在于怎样维持住稳定性。(马丁·凯利很可惜,10月底他的首演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却不得不面对因伤缺阵至今的厄运。)
    球探系统的换血直到不久之前才完成,现在这个系统更加完善、更加职业。但青训系统的成绩永远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全部显现。
    前几年里发掘出的英格兰本土新星数量一直让我们蛋疼。康纳尔·考迪(Connor Coady), 杰克·罗宾逊(Jack Robinson)和安德里·威斯当(Andre Wisdom)周末都参加了和法国U-17的杯赛,看上去不错是吗?还是别忘了林菲尔德,在踏进职业足坛之前,任何一步没有走好都可能会导致在青年学院的10几年前功尽弃。
    除了斯蒂芬·沃诺克,我想不出那个被贝尼特斯抛弃的学院毕业生在其他俱乐部取得了成功。如果利物浦一直在担任巨星输出者的角色,那着实是值得忧虑的,但波特,威尔什,梅勒,奥塞莫伯,帕特里奇等等都只能在低级别联赛混碗饭吃,只有丹尼·古瑟里经受住了英超联赛的考验(球队还降到了英冠...)。
    即使是沃诺克,看待他的情况时我们也得对照着赖恩·肖克罗斯的经历:两人的轨迹几乎完全吻合,出身于世家(肖克罗斯来自曼联的青训体系),在球队成绩压力下得不到出场机会,最后委身中下游球队再证明自己。另一个不太恰当的比较是沃诺克和因苏亚,在20岁的年龄埃米利亚诺·因苏亚已经得到了国家队的信任(就像卢卡斯在巴西队),而沃诺克直到22岁,贝尼特斯到队的那一年,才进入了利物浦的一线队。
    "就让他们踢吧,我们也没什么可输的",说是这么说,但作为球队的管家,足球经理同时要承担输掉比赛,输掉信心的风险。到时候那些鼓励过他大胆用人的球迷又会喊一些:“我们的小孩儿都是垃圾”一类的废话。
    没经验的年轻人手上有一面球迷赐予的免死金牌。使用他们不需要付出代价:根据阴谋论,正太们在一线队的表现永远不会比在预备队强,因为那些说他们应该在一线队打上主力的人还尚未走眼。
    可重点是,新人面对的竞争太过激烈了。这不是90年代,也不是之前了,大俱乐部都会配备20多个外国球员,随便挑出一个在当年都会可能是俱乐部青训体系最有潜力的新星。
    但孩子们真正获得自己的机会时,就让我们多给他们些时间吧。过于殷切或过于急迫的期待,永远不会带给你满意的结果。
    


    2楼2010-02-18 11:56
    回复
      2025-07-29 02:5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FORM:利物浦青训周刊


      3楼2010-02-18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