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比较媒体在40年间对足球报道态度的变化,请考虑下面这个例子。
1970年,利物浦在足总杯中0-1被沃特福德淘汰,40年后我们又看到了相同的战果,但现在的媒体却已经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一次红军在青年足总杯中出局,是的,某报社知名专栏作者就仅用这一项杯赛的成绩抨击了整个利物浦的青训系统。说实话这些年来我很少对媒体这样绝望过。
过去的4个赛季里,这支红军的青年军3次打进了青足杯的决赛;就在这个赛季,我们年轻的预备队还很有可能获得3年内第二座冠军奖杯---而一场18岁以下青年队的失利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虚无。那么到了2020年,是不是U-11输了场球都会登上报纸的头条呢?
青年梯队的赛事结果,就像季前的友谊赛一样,在最近的几年里被重视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尽管我也是官网LFCTV预备队和U-18比赛的观众之一,可有些球迷对这个级别球员的期待不得不让人担心。或许他们发挥很出色,但一线队的水平确是另一个星球。
保罗·安德森在17岁就坐上一线队板凳时,我曾认为他能立刻征服英超。但我还是会尊重决策者的判断,会对比赛经验和球员的发展报以理解。
几个星期之前利物浦卖掉克里斯托弗·布赫曼的决定同样让我不解。这位新近南下富勒姆的新星去年以16岁的年纪让不少红军和德国的球迷眼前一亮,我和很多人一样,期待着他能早日登上更宽广的舞台;但这种期待很难说有什么证据作为支撑。
去年10月跟拉法·贝尼特斯的谈话中,我询问了他关于几位新人的意见。结果很意外,我本来觉得能听到一些关于布赫曼的好消息,但西班牙人却表扬了另外的几位球员。所以对于布赫曼的离队我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可就是由于他受到的注意,和几场出彩的表现,让利物浦在出售他之后受到了暴雨般的抨击。我们似乎忘记了,在同样的位置克里斯·马文加正在一步一步的向预想的方向进步着。
去年10月写跟拉法对话的那一篇文章中,我提及了他让我特别注意的一个孩子。我没有把名字透露出去,因为老板要控制住对他们的过分期待。但之后我还是接到了数不胜数的邮件,问我:“别卖关子了,那到底是谁啊?”但这关子还得卖下去。躁动并不会帮助球员成长,我在那里提到这一幕,用意只是向读者说明,我们的体系中有拉法欣赏的才俊。
并不是每个球员都会成为梅西、福勒、欧文或者鲁尼,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弗雷迪·阿杜们,索尼·皮克们和尼·兰普泰们(三位足坛仲永)。
球员的成长趋向并不相同,即使是18岁年龄组中天赋最好的,如果之后的几年没法延续之前的脚步,也不能保证可以登上顶级联赛的舞台。球员的身体条件随年龄而增强着,除此之外意志上的强韧同样是一大挑战。唯有俱乐部能对一个球员的意识作出最全面的判断。
几年前我曾这样写过:
一个前锋跟英格兰最好的U-18年龄组后卫对抗不吃亏是一回事,战胜前一年最好的U-18队员又是另一回事了。前一年的队员可能现在已经在预备队站稳了脚跟,没准还踢上了一线队比赛;再往前一届的队员或许已经当上了U-21的国脚,在一线队打上了主力;再往前的一届,已经到了20多岁出成绩的年龄。
就此推论,10年之前的那批孩子里,最出色的现在是英格兰队不可或缺的领袖(约翰·特里等),15年前的那批(卡拉和费迪南德等),在多年的征战之后已经成为了英超联赛的老油子,一眼就能看得出谁是场上的菜鸟。
是的,这位假想中的U-18年龄组前锋显然有进步的空间,但他的实力仍然需要向上再走几个台阶才行。就像低级别联赛的球员很少能在顶级联赛大放异彩,即使是最好的正太,在豪门里迅速打上主力的也是凤毛麟角。英格兰青训体系的国际化趋势也不可忽视,成为最好的本地球员还不够,还必须在和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阿根廷人、巴西人和其他国籍的孩子们的竞争中胜出。而这些非本土培养的球员里,很多已经打过了正式比赛,只是为了更高的竞技水准才来到这里。
1970年,利物浦在足总杯中0-1被沃特福德淘汰,40年后我们又看到了相同的战果,但现在的媒体却已经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一次红军在青年足总杯中出局,是的,某报社知名专栏作者就仅用这一项杯赛的成绩抨击了整个利物浦的青训系统。说实话这些年来我很少对媒体这样绝望过。
过去的4个赛季里,这支红军的青年军3次打进了青足杯的决赛;就在这个赛季,我们年轻的预备队还很有可能获得3年内第二座冠军奖杯---而一场18岁以下青年队的失利让这一切看起来都是虚无。那么到了2020年,是不是U-11输了场球都会登上报纸的头条呢?
青年梯队的赛事结果,就像季前的友谊赛一样,在最近的几年里被重视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尽管我也是官网LFCTV预备队和U-18比赛的观众之一,可有些球迷对这个级别球员的期待不得不让人担心。或许他们发挥很出色,但一线队的水平确是另一个星球。
保罗·安德森在17岁就坐上一线队板凳时,我曾认为他能立刻征服英超。但我还是会尊重决策者的判断,会对比赛经验和球员的发展报以理解。
几个星期之前利物浦卖掉克里斯托弗·布赫曼的决定同样让我不解。这位新近南下富勒姆的新星去年以16岁的年纪让不少红军和德国的球迷眼前一亮,我和很多人一样,期待着他能早日登上更宽广的舞台;但这种期待很难说有什么证据作为支撑。
去年10月跟拉法·贝尼特斯的谈话中,我询问了他关于几位新人的意见。结果很意外,我本来觉得能听到一些关于布赫曼的好消息,但西班牙人却表扬了另外的几位球员。所以对于布赫曼的离队我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可就是由于他受到的注意,和几场出彩的表现,让利物浦在出售他之后受到了暴雨般的抨击。我们似乎忘记了,在同样的位置克里斯·马文加正在一步一步的向预想的方向进步着。
去年10月写跟拉法对话的那一篇文章中,我提及了他让我特别注意的一个孩子。我没有把名字透露出去,因为老板要控制住对他们的过分期待。但之后我还是接到了数不胜数的邮件,问我:“别卖关子了,那到底是谁啊?”但这关子还得卖下去。躁动并不会帮助球员成长,我在那里提到这一幕,用意只是向读者说明,我们的体系中有拉法欣赏的才俊。
并不是每个球员都会成为梅西、福勒、欧文或者鲁尼,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弗雷迪·阿杜们,索尼·皮克们和尼·兰普泰们(三位足坛仲永)。
球员的成长趋向并不相同,即使是18岁年龄组中天赋最好的,如果之后的几年没法延续之前的脚步,也不能保证可以登上顶级联赛的舞台。球员的身体条件随年龄而增强着,除此之外意志上的强韧同样是一大挑战。唯有俱乐部能对一个球员的意识作出最全面的判断。
几年前我曾这样写过:
一个前锋跟英格兰最好的U-18年龄组后卫对抗不吃亏是一回事,战胜前一年最好的U-18队员又是另一回事了。前一年的队员可能现在已经在预备队站稳了脚跟,没准还踢上了一线队比赛;再往前一届的队员或许已经当上了U-21的国脚,在一线队打上了主力;再往前的一届,已经到了20多岁出成绩的年龄。
就此推论,10年之前的那批孩子里,最出色的现在是英格兰队不可或缺的领袖(约翰·特里等),15年前的那批(卡拉和费迪南德等),在多年的征战之后已经成为了英超联赛的老油子,一眼就能看得出谁是场上的菜鸟。
是的,这位假想中的U-18年龄组前锋显然有进步的空间,但他的实力仍然需要向上再走几个台阶才行。就像低级别联赛的球员很少能在顶级联赛大放异彩,即使是最好的正太,在豪门里迅速打上主力的也是凤毛麟角。英格兰青训体系的国际化趋势也不可忽视,成为最好的本地球员还不够,还必须在和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阿根廷人、巴西人和其他国籍的孩子们的竞争中胜出。而这些非本土培养的球员里,很多已经打过了正式比赛,只是为了更高的竞技水准才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