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吧 关注:4,407贴子:15,243

新解阴符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06 15:06回复
    《黄帝阴符经》被誉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含有天地自然、养生修身、为人处世、经世济民、行军布阵等诸多思想,可谓是具有普世意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06 15:15
    收起回复
      关于阴符经的成书问题,宋朝邵伯温认为是在战国时期,程颢认为“非商末即周末”。后世学者多认为是北魏时期,因为李筌得书于北魏寇谦之在嵩山山洞的藏书。朱熹认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也,……筌本非深于道”。本人认为阴符经老子文德道经在基本概念与思想内涵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成书基础之一,其风格与诗经接近,所以阴符经的成书要早于老子文。老子文成书于春秋末期。阴符即为阴文字符甲骨文,因为甲骨文流传下来的多限于殷墟,而阴符经不在其列,到阴符经利于口口相传,盖很早就成书了。从“阴符”的出现来看,有《太公阴符》、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似与阴符经没有关系,但不排除是诠释阴符经的可能。因此本人认为阴符经至迟成书于商末的可能性极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10 10:48
      收起回复
        阴符,顾名思义阴文字符。阴文即殷文,即甲骨文。阴符有多种,《太公阴符》最早也应是以甲骨文形式出现的。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是释读阴符经的可能性很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01 08:05
        回复
          朱熹认为“筌本非深于道”,李筌根本不是精深于大道之人。在唐朝李筌就被张果严厉批评,“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徒参人事,殊紊至源”,因为李筌假托骊山圣母之名有违常理。张果是在道经藏中取得的全本,而李筌在嵩山虎口岩得到的北魏寇谦之藏本变得残缺了。所以张果本比较好,可以对照初唐的褚遂良书法本来参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01 08:19
          回复
            详细内容逐句分析,暂不分章。世传阴符经划分为上、中、下三篇(章),李筌本作“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这种分章法传承了褚遂良本,可见李筌一味传承而未深究文理章法,确实是“非深于道”。因为按文法逻辑来看,阴符经实为五段,即五章(节)。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01 08:33
            回复
              《黄帝阴符经》或为假托黄帝之名,足见黄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其思想必是黄帝思想的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能见到上古三代的著作,所有托名黄帝的著作未必就是东周时的作品,肯定有保留上古时的作品,至少殷商、西周的作品是丰富的。可惜孔子“烧书断史”加上竹简帛书的保存问题,许多作品都失传了,世人能见到《黄帝四经》与《大一生水》算是非常荣幸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02 08:29
              回复
                经文共有四百六十余字,而不是李筌本的三百多字。全篇结构奇特,词语诡奇,玄刻深妙,哲理深邃,气魄宏大,辩证通达。经文具有诗的语言,与《诗经》风格类似,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全篇熟练背诵。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02 08:39
                回复
                  经文开篇句: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包括认知与体悟,《德道经》中“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之“观”与此涵义一致。天之道,即自然之道。执,掌握,执行。尽,足够。
                  认知并体悟自然之道,掌握自然运行的规律且遵照其去执行,就足够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04 18:28
                  收起回复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道家的“天”都为自然。五,居洛书九宫之中位,带有恒定之义。贼,暗中窃取的行为或人。五贼,一些人解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带有物质或物质属性的色彩,实则不确切;按张果《黄帝阴符经注》,“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禅(接受)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仰赖)之,则谓之德。”“五贼”即“五德”,为天地、万物、人都具备的五种基本属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06 13:31
                    收起回复
                      命,“死生,命也”(见《庄子•大宗师》)。物,物质、物体。时,时间、时光、时令。功,功能,功效。神,“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见《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引出万物者也”(见《说文》),为自然之神。
                      自然界有“命物时功神”这五种基本属性,即“五德”,能识见的人会昌盛通达;将“五贼”掌握在心里,再施行于自然界。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5-06 13:49
                      回复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一些人将前一句解为宇宙可以掌控在人手中,实为误解。此二句含有现代汉语已几乎不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但在古汉语中却常见,特点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所以应将此二句结合在一起领悟理解。其义为:宇宙运行千变万化,身手行动变化多端,人与宇宙融为一体。具有现代科学中的宇宙全息论涵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5-06 14:47
                        回复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自然本性是人,意识意念意志是人的主导中枢。自然而然生有人的器官肢体,有男女之分,有健全与残障之别,具有视听嗅触的感觉。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5-07 08:07
                          收起回复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树立自然之道,来确定人的行为准则,来制定社会规则。社会之道要遵从自然之道,用老子言来解读这句话最恰当:“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谁能富足有余而又把有余的部分奉献给天下人呢?只有有道之人能做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5-07 2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