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兄的“翻译”很到位。由此看来,我的“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否则山人兄怎么能理解?
燎原说“没仔细揣摩陆远的意思”,就好像燎原揣摩了就能理解了似的,否则燎原你在后面的回复如何能说出“坤是满天阴晦的云,不动。而 坎 是 动着的 块状云”这样的话?即这样的话,按一贯的你理解他人言辞所反应出的思维规律来看,你根本不应该能说出来。
已知:八个卦都可以为鱼。
燎原的推论:坤为吗,所以八个卦都是坤吗。
将燎原的推论作为已知条件,又已知坎为云,坤为云,且坤为吗,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坎也为吗。(记住,这个推论的过程应用的思维是燎原似的思维。)
这明显是错的,燎原也知道这是错的,所以他继续解释:
“不是一个卦只能是一个像。 —— 我啥时候说过 三划卦只能是一个像? —— 但你得合理。比如,坤是牛,离也是牛。你只要真懂易像原理,就能知道它们正确不正确。”
既然你也知道“合理”,就说明你知道结论的存在需要符合条件,那么为什么你理解他人的结论时就不讲条件了呢?反而直接将“鱼”简单的替换成“迭吗”?(你的“迭吗”就是给你用来作辩论时举例子的吗?我所以在此处未作更改而直接引用“坤吗”,是因为我担心一旦作了更改以燎原的思维怕是理解不了。)
他又具体的解释说:
“坤是满天阴晦的云,不动。而 坎 是 动着的 块状云”。乖乖,这他都知道;原来,这他知道啊。既然他知道,为什么居士这位易友这样阐述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了呢?可能是因为居士这位易友没拿云举例子吧;也可能是因为居士这位易友说的不那么详细吧。
(之所以在这个回复中说的这么啰嗦,代词都很少用,目的只是为了燎原看的清楚些,能尽可能的多理解些。上文所提燎原,即大家都认识的“二哈”。因为我内心里认为“二哈”具有某种侮辱性,尽管大家认为“二哈”只是一个中性名词,但我还是不习惯使用,此处作个说明。)
另:有一种现象叫“邓宁-克鲁格效应”,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官方借此效应批评任豪说,“一个知识越匮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d20ee1342fbb2fb342b581a7f4b2043/b27e72170924ab18e3e5077922fae6cd7a890ba3.jpg?tbpicau=2025-02-25-05_60df5f6ace904e466f444cc556e597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