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春秋吧 关注:1,129贴子:101,568
  • 6回复贴,共1

衡量两个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明夷·彖》“明入地中”,《象》“明入地中”,为啥不说“日入地中”?
2、郑玄注《明夷》,“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郑玄错在哪?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即在《周易》,于离下坤上,不可以说“日入地中”。
自己想想就是了,不用说答案。
如果这样的问题也不清楚,甚至都没有留意过,就不要谈义理了。


IP属地:辽宁1楼2021-04-11 20:15回复
    吐个槽


    IP属地:辽宁2楼2021-04-11 20:17
    收起回复
      山人兄的“翻译”很到位。由此看来,我的“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否则山人兄怎么能理解?
      燎原说“没仔细揣摩陆远的意思”,就好像燎原揣摩了就能理解了似的,否则燎原你在后面的回复如何能说出“坤是满天阴晦的云,不动。而 坎 是 动着的 块状云”这样的话?即这样的话,按一贯的你理解他人言辞所反应出的思维规律来看,你根本不应该能说出来。
      已知:八个卦都可以为鱼。
      燎原的推论:坤为吗,所以八个卦都是坤吗。
      将燎原的推论作为已知条件,又已知坎为云,坤为云,且坤为吗,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坎也为吗。(记住,这个推论的过程应用的思维是燎原似的思维。)
      这明显是错的,燎原也知道这是错的,所以他继续解释:
      “不是一个卦只能是一个像。 —— 我啥时候说过 三划卦只能是一个像? —— 但你得合理。比如,坤是牛,离也是牛。你只要真懂易像原理,就能知道它们正确不正确。”
      既然你也知道“合理”,就说明你知道结论的存在需要符合条件,那么为什么你理解他人的结论时就不讲条件了呢?反而直接将“鱼”简单的替换成“迭吗”?(你的“迭吗”就是给你用来作辩论时举例子的吗?我所以在此处未作更改而直接引用“坤吗”,是因为我担心一旦作了更改以燎原的思维怕是理解不了。)
      他又具体的解释说:
      “坤是满天阴晦的云,不动。而 坎 是 动着的 块状云”。乖乖,这他都知道;原来,这他知道啊。既然他知道,为什么居士这位易友这样阐述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了呢?可能是因为居士这位易友没拿云举例子吧;也可能是因为居士这位易友说的不那么详细吧。
      (之所以在这个回复中说的这么啰嗦,代词都很少用,目的只是为了燎原看的清楚些,能尽可能的多理解些。上文所提燎原,即大家都认识的“二哈”。因为我内心里认为“二哈”具有某种侮辱性,尽管大家认为“二哈”只是一个中性名词,但我还是不习惯使用,此处作个说明。)
      另:有一种现象叫“邓宁-克鲁格效应”,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官方借此效应批评任豪说,“一个知识越匮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


      IP属地:辽宁19楼2021-04-16 14:25
      收起回复
        燎原,你且听好了。
        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也根本理解不了我在关注什么。你没有这个能力。你的那些所谓三千年来唯一正解或者“人话”,在我这里一文不值。这个你能理解么?我觉得有点难度。
        所以,我其实比较希望你能将你那散落于网络各处的明珠串连起来,进而集结出版,这样,如果10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开悟理解了你的思想,我有书可寻。毕竟,10年后,你的文章所寄存着的网站,有可能都不在了。


        IP属地:辽宁20楼2021-04-16 14:32
        收起回复
          山人兄,我同你说就可以三言两语,同燎原说就得不厌其烦。这中间的分别你能区分开来吧。
          所以,根据本帖的这个具体的例子,你就更能理解我同你曾经说过的,“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的含义了。


          IP属地:辽宁21楼2021-04-16 14:37
          收起回复
            燎原,关于你理解能力差、思维混乱的事,19L我已经说的够细的了,比平常的三言两语多太多的字了。但是你看不懂。后面你那些楼层又进一步的证明了你理解能力差。你能明白如何证明的么?我去,忘了,我忘了根据达克效应,你无法认知自己。
            我吹牛?我吹牛这事不一直存在吗?你现在才知道?这也从测面体现了你的思维、理解能力极差。周易干嘛的呀。学完周易,三千年唯一懂的你,竟然现在才知道我吹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我于16年与你讨论过一次之后,我就知道你的理解能力差了。见微知著啊,学了周易,这点认识都没有,你解哪门子卦啊。这个不是我吹哈,你自己回想下,除了那一次的讨论之外,我还和你讨论过么?说的是讨论问题,不是斗嘴。没有!一次认真的讨论都没有。要知道,你刚到贴吧而我第一次注意到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是你小子。你改八个名字也没用,气味在那呢,改变不了。
            他我吹,没问题,可以这样说,但你没资格说啊。我没反反复复说过自己三千年唯一懂啊,我一次也没说过。我也没整俩小号自己吹捧自己啊。所以,我有点不明白,你哪来的脸说我吹呐!理解能力差,这是能力问题,这不是脸皮厚的问题。
            我也大概核计了下,你所以耿耿于怀、愤愤不平的原因,可能在“装懂”这两个字上,对,“装懂”。你一直在认为我懂,尽管我没说过“我懂”这两个字。“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没有懂,哪来的不懂?最起码在我这里,你于周易,是懂或不懂,我从来没有过这类概念。一个破筛子,全是洞,你也根本不会在意那个筛子哪里漏了,对吧?就是这个道理,你在心里认为我懂。但问题是我都没认为我懂啊。你能明白么?哦又忘了,根据达克效应,你无法认知自己。(你潜意识里认为我懂这个观念,你自己的确没认识到。)
            以上我扯蛋,图个乐呵。
            燎原,你不就是想知道“一鱼应八卦”的条件是什么吗?我不会告诉你的。别说你态度不端正,就是态度端正,对我说声先生、说声请教,我也不会告诉你。记得第一次讨论,你质疑十年,我解答了,你说错;然后我问你的看法,你怎么说的?你说,“这个十年我不说,天下没有人知道。”你没忘记吧?就那一次讨论,我对你的学识与品质,就直接都定了性了。5年多的时间里,印证了我的判断没有出错。这就是见微知著。
            当然,我告诉你你也听不懂。你连自己都无法认知,又如何认知他人呢?


            IP属地:辽宁32楼2021-04-17 21:15
            收起回复
              多个易友参与了主贴问题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的确都很好。这样的问题本来也没什么“正确”的答案,因为目前阶段,包括爱好者包括专家,谁也没有能力制定这个正确的标准。我说“解释的很棒”,说“说的有道理”,说“说的很好”,这不是在敷衍,的确是这样认为。能够在思考之后形成自己坚定的观点,这本身就是成绩。
              为了证明我不是在敷衍,我多说点。
              看到一道题,首先是审题。审题,首先是判断题目的正误(或者说命题的真假)。但凡问题,可归为两类:主观、客观。我问,“易”这个字怎么写?这就是个主观问题,它只有面对我的时候,才是个问题。我问,“周易的卦辞是文王写的吗?”这就是个客观问题,它的存在与我是否发问无关,它独立于发问者存在。
              很好,根据大家的回复,可以看出,大家的题审的都不错。比如小狐的回复建立在问题不存在的基础上,幻化红炼的回复建立在问题存在的基础上。这本身就很不错。
              有个关于指挥比赛的故事。小征泽尔拿着主办方的乐谱,说,乐谱错了。他一个参赛选手,他说考试的题目错了。但其他的指挥家呢?就是拿着错误的乐谱,指挥的却风风火火。这是很荒谬的事情。对于错误的问题,却能给予头头是道的解释,这本身就说明这种解释背后的理论十分荒谬。
              所以,我说,大家的说法都很好,这不是敷衍。
              当然,关于主贴的问题,是否属于《周易》中的客观存在,大家自个儿衡量去。


              IP属地:辽宁33楼2021-04-17 2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