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战吧 关注:952,271贴子:31,381,943

《平家物语》PV的彩蛋与一些考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平家物语》B站独播的消息已经有人发了,本帖主要对PV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人物和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进行一些解读与考据。
总的来说整个PV算是比较好的概括了整部军纪小说的来龙去脉,不过只看PV的话算是掐头去尾,但并不影响主要内容。从PV内容看整部剧应该是以独立于源平之外的第三者,也就是少女琵琶的视角来记录平家一门在20年内的荣枯兴衰。除PV中明示的几个大事件【德子进宫、平南都、坛之浦】之外,其余在平家物语中出现的名场面【祇园女御、平敦盛】等是否会在剧中出现也可以期待一下。
下面就将针对PV中出现的场景、彩蛋进行一些科普。


IP属地:江苏1楼2021-09-04 14:15回复


    开篇的00:04与00:09,一位女子吟唱着这两句诗拉开了整个PV的序幕。盛开的花也随风缓缓飘落。
    这两句诗是《平家物语》的开篇诗中的前两句【译版】,既很好地概括了平家的盛衰,结合后面的两句“沙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理”,点出了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道理。而在正文的开篇,《平家物语》的作者更是化用了大量的中国典故,从自己的角度概括了平家灭亡的原因:“远寻异域,秦有赵高,汉有王莽,梁有朱异,唐有禄山,皆因不尊旧主先皇之政,淫逸滥权,谏亦难容”。事实上,平家物语对中国历史典故的引用还是比较多的,在平家物语的第二卷中甚至还有一章专门讲的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IP属地:江苏2楼2021-09-04 14:25
    回复

      这个琵琶的“拨”,细节刻画很到位。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八句诗中出现了两次“拨”,一次是曲终收拨,二次是沉吟放拨。说明这个东西至少在唐朝时,还是代替现代直接用来弹琵琶的手,来使琵琶弦振动发声的。
      而巧的是,结合微博也可以看出,剧中的叙事者也叫“琵琶”。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和琵琶女一样见过了太多的人生冷暖,世事炎凉;PV中这个能看到未来的琵琶,又何尝不是呢?


      IP属地:江苏3楼2021-09-04 14:31
      回复
        支持干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9-04 14:35
        回复



          0:25-0:27,连续的三个场景转换。第一张图展示的是法皇【从第三张图中可以看出来已经出家】与身边的女御们玩游戏;而第二张图中则给出了游戏的具体样式,也就是“双陆”。
          这一幕不出意外,应该是致敬的2012年NHK大河剧《平清盛》的场景。在那一部大河剧中,平清盛与那个和他斗了一辈子的男人——后白河法皇的双陆棋局贯穿了整部剧:法皇还是亲王的时候,曾强迫清盛以儿子做注,最后被他儿子的神之一手涉险过关;第二次是保元之乱的前夜,两人再次掷下骰子,也暗示着接下来十年两人的命运反转;第三次是源赖朝入主镰仓、平家政权风雨飘摇之时,这对老冤家又一次在殿中摆下双陆之局,也为这场一辈子的“双陆”划上了句号。
          说回PV本身。如果前一幕“非平家人,非人”的剧情出现在这之前,那么此时的后白河天皇应该是已经出家,变成了后白河法皇,而且是对应他几乎快成为平清盛傀儡的那几年。当时的平家虽然权势熏天,但他却懂得蛰伏,并且在暗中积蓄力量,静观其变。


          IP属地:江苏6楼2021-09-04 15:05
          回复


            0:30-0:31,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从这一转换基本可以确定图中二人的关系。老者应该就是平清盛,而这个“重盛”,则应该对应的是“小松内府”、也是平清盛寄予厚望的大儿子,平重盛。
            在当时武家的传承是非常看重对继承人的培养的。因为当时的武家普遍都是地方的武士集团,因此较早地培养接班人,有利于让继任者更好地尽早熟悉集团内部的各项内政、军事事务;为武士集团的主导权的顺利过渡提供坚实的保障。
            事实上,平清盛在朝中更多的是负责平家与公卿、与天皇的接洽,以及平家、朝廷具体事务的主执行人的角色【比如法皇、清盛之间矛盾的调节,以及带兵平南都等等】。历史上,平清盛将家主权利移交给后代有两次,第二次是1180年在病重之时,将一家之主交给三儿子 · 宗盛全权负责;而第一次,就是1168年平清盛因身体原因前往福原京修养,而京都方面统御平家一门则统一由平重盛负责。在职务上,早在1167年,朝廷就向平重盛颁发了请教山阴、山阳、南海诸道山贼海贼的谕旨,平重盛也算是事实上掌握了全国的军事权。PV对应的,应该就是1168年的事。


            IP属地:江苏7楼2021-09-04 15:25
            回复



              IP属地:江苏8楼2021-09-04 15:30
              回复


                0:37秒的两帧画面。
                最右边的小女生可能是琵琶,如果不是的话就应该是平清盛的次女,也就是后来高仓天皇的皇后,平德子。
                至于小女生左边的三位,应该就是平清盛的三个小儿子:老三 · 平宗盛(1147年生);老四 · 平知盛(1152年生);老五 · 平重衡(1157年生)。
                这三位小儿子长大后都成为了后平清盛时代的顶梁柱。老三后来接过了老爹的班,但最终还是没有老爹那样的气量与才干;老四在平家最后一役 · 坛之浦海战中力战后身背船锚跳海自尽;老五则是在较早的一之谷合战中被源氏军俘虏。源赖朝对其气度十分欣赏,曾试图与平家沟通,以他换取平家手中象征正统的三神器。但因为在1180年以仁王之乱惩处近江 · 园城寺的行动中下手太狠,在僧侣们的强烈要求下,于1185年被斩于木津川。


                IP属地:江苏9楼2021-09-04 15:46
                收起回复
                  支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9-04 15:56
                  回复


                    0:38与0:39的两帧画面
                    第一张图中的水中倒影应该是老大 · 重盛。第二张图中位于画面正中央的金色太阳鸟特别扎眼。这个是当时日本佛教界的“神轿”,但里面一般不坐人。这东西主要是在和尚们成群结队去京都“强诉”的时候才会被抬出来。如果有谁敢拦在神轿面前,这群和尚就会破口大骂说:“你们竟敢拦下佛祖的去路,这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考虑到佛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这话对他们来说算是比较恶毒的诅咒了。
                    “强诉”主要是泛指当时各地的寺院,与公卿家发生的土地纠纷。往往碰到这种土地纠纷,寺社势力一般都会把这玩意儿抬出来到各国国衙,或者是皇宫门口【具体往哪里抬取决于对面公卿的等级】。一般来说寺社这招都是屡试不爽的,而朝廷在碰到类似事件的时候也往往是姑息迁就与地方瓜葛更深的寺社势力。
                    但平家政权是个例外。
                    平家政权在平重盛任上比较著名的强诉,当属1169年发生在京都的【嘉应强诉】,以及1176年发生在延历寺的对立事件。两次事件中寺庙势力都有抬着神轿前往京都的记载。但不同的在于1169年那次并没有动武,反而是法皇做决定出尔反尔,使平家与寺社势力勾结在了一起;而1176年那次则明确记载了平重盛手下的士兵射箭射中了延历寺的神轿【在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到神轿是被射中的】,这在当时的朝野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虽然后白河法皇下旨捉拿延历寺的住持(天台座主)明云并流放,但却中途被信徒抢走。法皇命平清盛出兵缉拿,但平家出兵消极,不配合法皇的行动。在这一事件中,平家先后将法皇和寺社势力同时得罪了。


                    IP属地:江苏11楼2021-09-04 16:0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9-04 16:10
                      回复



                        0:45-0:47,三秒三个场景。
                        第一张图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事件,也就是平德子入宫成为皇后。历史上这件事是发生在1171年。注意第一张图中的红旗,这是当时平氏的象征。相对应地,源氏当时使用的是白旗。NHK的红白歌会中红白的来源,就是来自源平争霸时双方所使用的旗帜。
                        第二张图与第三张图是两个连续的场景,结合第一张图给出的信息判断的话,两人应该就是平德子,与丈夫 · 高仓天皇了。


                        IP属地:江苏13楼2021-09-04 16:11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9-04 16:13
                          回复


                            0:50-0:51,两个场景。一名僧侣被绑缚于地,大骂平清盛“须知这天下,并非你平家之物!”,然后怒不可遏的平清盛走下来一脚将僧侣踹翻在地。
                            平清盛针对高级僧侣的缉拿行动也就是在1177年鹿谷之谋时。当时平清盛独掌大权已有10年之久,后白河法皇在鹿之谷,与僧侣 · 藤原师光(西光上人)、法胜寺住持 · 俊宽上人,以及对源氏早有不满的摄津源氏成员 · 多田行纲、检非违使 · 平康赖、公卿 · 藤原成亲等人密谋打倒平氏。而多田行纲在向摄津源氏长老 · 源赖政请示无果后决定叛变法皇,将鹿之谷计划向平清盛和盘托出。最终鹿之谷事泄,西光被杀,俊宽流放鬼界岛(今天的硫磺岛),其余反平氏成员或死或逃,法皇也被平清盛幽禁。
                            因此,综合史实来看,这里怒斥平清盛的应该是西光、俊宽两人中的一个。但考虑到后续剧情中有平重盛向老爹 · 清盛直言进谏,惹得老爹大怒的画面来看,如果情节是连上的,平清盛请求老爹不要滥杀无辜、改判俊宽流放的可能性较大。



                            IP属地:江苏15楼2021-09-04 16:28
                            收起回复

                              一名女子在旋涡中挣扎,很容易联想到应该是坛之浦海战的最后。当时平家败局已定,平清盛的妻子 · 平时子怀抱着安德天皇投海自尽,包括台词中出现的德子,实际上也是投海了的。但德子后来被源氏军救起,最后在京都出家为尼,也算是平氏一门的女子中少有的善终。结合这一帧画面之前琵琶在雨中哭喊“不要去”,有可能指的是不要让德子登上决战的船只,或者是让她不要离开京都。


                              IP属地:江苏16楼2021-09-04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