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城建吧 关注:5,698贴子:234,351
  • 6回复贴,共1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1 20:09回复
    根据文献记载,唐地至少有七种说法,最早的说法是汉代的太原晋阳说和汾浍之间
    说,后来到南北朝时期增加了临汾平阳说、霍州永安说和夏县安邑说,到了唐代又出现了翼城说和乡宁昌宁说等等,似
    乎都有一些道理,但大多没有真凭实据,仅凭文献记载和传说附会演绎,以讹传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无”。特别是太原晋阳说,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时代最早,传说最多,影响最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学者和民间人士深信不疑,主要原因是太原有晋祠、晋水、晋阳和传说的唐叔虞墓等等,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不仅因为太原当时为戎狄所占据,而且在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南发现了规模较大、时代最早的晋侯墓地,几乎从根本上否定了唐地在太原的说法。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唐叔虞的大墓并未发现,唐文化的中心遗址也无着落。以前传说在晋祠一带的唐叔虞墓,20世纪70年代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证实那个土堆根本就不是墓葬,何谈唐叔虞墓?太原所谓的晋水、晋阳等等这些名词,甚至“太原”一词,原本都在晋南,随着赵简子在晋阳建立封地采邑,除了晋祠是汉代以后兴建的以外,这些名词都一并被搬迁复制到这个新开拓的地区中来。后世史家和注释家不明就里,以讹传讹,把故事讲得越来越动听,唐在太原之说竟然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深深的烙印,难以动摇。唐的都城名字叫鄂,这在文献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春秋早期,晋国的那位国君晋侯郄因为被曲沃一支武力所逼,跑到随地去躲藏,其子晋哀侯即位,后来晋侯郄被国人从随地接纳到鄂地,直到终老,因此称为晋鄂侯。虽然今乡宁县有鄂河和关于鄂的许多传说,但鄂并不在今天的乡宁县一带。到目前为止,在乡宁县并未发现一处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遗址;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乡宁县也不在司马迁所谓的“河、汾之东”,唐在乡宁这个山区县域中怎么也是讲不通的。乡宁境内鄂河也可能是后来传说的层累叠加或另有所本,这里的鄂与唐都的鄂肯定也不是一个地方。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1 20:14
    回复
      唐地具体位置还没有确定下来!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21 20:17
      回复
        A:晋南西周封国知多少
        西周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派人口稠密、繁荣兴盛的局面。目前在晋南地区共发现了200多处西周的遗址和墓地,它们的规模大小不一,根据其面积,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
        等级,其中面积最大的第一等级数量最少,面积最小的第五等级数量最多,五个等级像金字塔一样,数量从第一等级到第五等级依次递增。这说明当时若干个聚落遗址中有一个中心聚落遗址。它们的性质或有不同,有的是大国的都城遗址,有的是小国的都城遗址,有的就是一般的居住城邑,有的可能就是村落遗址。天马一曲村遗址面积就比较大,显然属于都城遗址,具有都邑性质。在这么多的遗址或墓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人们生活居住遗址的数量远远大于埋葬死者的墓地的
        数量,这说明目前还有很多墓地没有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时期晋南地区有20多个国家,像晋(唐)、霍、赵、杨、魏、芮、韩、耿、冀、隗(佣、霸或格、祖)、贾、先、荀、董、郇、柏、虞、虢等等,黎国在晋东南地区,实际上当时的数量应该还要多一些。西周时期的国家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国家不是一个概念,晋国这样的大国,最初被册封的时候,也不过区区“方百里”而已,其他的小国有方七十里、五十里、三十里甚至更小的。按照汉
        代的文献《礼记·王制》篇的说法,当时西周王朝应该有一千七八百个国家,当然这个说法未必准确,但至少说明当时国族数量众多。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尚书·尧典》记载“稽古帝尧……协和万邦”;据《左传》说,当年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时,
        执玉帛者万国;《逸周书》记载商汤灭夏时,大会诸侯三千;到周武王伐纣时,会八百诸侯于孟津,这八百诸侯肯定不是商代末年的全部诸侯,还有大量商王朝的诸侯未参与会盟;春秋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一百多个国家,战国时期仅有几十个国家,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真正完成了从原始社会以来的第一次国族或人群集团的大
        统一。由此看来,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
        周时期,国族的数量——或者说人群集团
        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其国族的规模
        在不断扩大,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大
        趋势。周武王灭商后,除了分封自己的同
        姓兄弟、有功之臣、先圣王的后代以外,
        还要对商遗民和商统治下的诸侯进行册
        封,这样才能捋顺上下级关系,才能落实
        称臣纳贡的制度。实际上,从原始社会以
        来的万国林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过
        程就是一个人群和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兼并、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更是一个文明程度不断进化的过程。直到今天,人类的血统和文化仍然处于不断融合进化的过程中,这也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21 20:24
        回复
          B
          赵氏之封的故事
          《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为西周中期的周穆王驾车,有功得宠,被周穆王封赐于赵城。史家注释赵城在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旧址,其族由此以赵为氏。赵氏于西周仕晋以后,先后食邑于赵、耿、原等地,皆为大邑。《史记·秦本纪》记载略同。我想赵氏的册封,第一种可能是若以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为史实,则周穆王为其封邑实际上等于建国。我们知道,西周时期洪洞县赵城一带并非周王畿内,此处也不是晋国的国土范围,而是处于霍、杨之间,这个赵当为赵国,也应该在晋武公或其前已灭于晋,晋献公时赵夙从君征伐,得以封耿,但文献中始终没有说赵为晋国所兼并的事实。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赵本为古唐国旧属,始终在唐(按照《史记》的说法,赵氏的祖先自飞廉以下本来居住在赵城,飞廉即葬于霍太山下),周成王灭唐封唐叔虞,当时赵氏不为显族,周穆王时以其驾驭有功,令晋侯封其邑赵城。赵城属晋地,则永凝堡遗址也为晋地(或为唐都鄂地)。后来赵氏仍为天子驾驭,周幽王时叔带仕晋,至晋献公时始在晋国公室供要职,并
          有战功封耿,从此发达成为异姓显贵,终于三家分晋后建国。因此周穆王之封未必是实,但也可能西周时期晋国和其他诸侯国均不能境内采邑制度的事实。考古发现的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赵卿M251墓葬头向东,其俗与河南辉县琉璃阁范氏慕葬相同。范氏本是唐人,其墓葬与曲村墓地、洪洞县永凝堡墓地、上马慕地等头向东的人墓葬出于一辙,可见其当是土著唐人。赵城一带考古工作做得很少,西周赵国或赵城遗址还未发现,有待实证。襄汾县赵康一带的赵康古城可能是春秋中期的赵氏
          故城,赐大夫里克“汾阳之田百万”的“汾阳”指的就是这一带,此城后来长期沿用,当地人称为晋城,顾炎武等认为这里就是故绛,但是缺乏考古上的实物证据。晋景公时期的“下宫之役”很可能就发生在这里。“下宫之役”时栾氏当政,当是其主谋,但文献上记载得不甚明确。私封,唯有周王有此权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王畿以外西周列国无采邑制度的事实。考古发现的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赵卿M251墓葬头向东,其俗与河南辉县琉璃阁范氏墓葬相同。范氏本是唐人,其墓葬与曲村墓地、洪洞县永凝堡墓地、上马墓地等头向东的唐人墓葬出于一辙,可见其当是土著唐人。赵城一带考古工作做得很少,西周赵国或赵城遗址还未发现,有待实证。襄汾县赵康一带的赵康古城可能是春秋中期的赵氏
          故城,赐大夫里克“汾阳之田百万”的“汾阳”指的就是这一带,此城后来长期沿用,当地人称为晋城,顾炎武等认为这里就是故绛,但是缺乏考古上的实物证据。晋景公时期的“下宫之役”很可能就发生在这里。“下宫之役”时栾氏当政,当是其主谋,但文献上记载得不甚明确。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1-21 20:34
          回复
            据史书记载,在洪洞县存在一个赵国,赵国兴起于造父,属赢姓,他给周穆王驾车,被封在洪洞县的赵城一带,但在田野考古上至今并没有什么发现。后来赵氏在晋国如日中天。从1988年5月在太原发掘的
            赵卿大墓及其家族墓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墓葬也是东西向,墓主人头向东,在晋南地区,头向东的墓主可能是唐人,那么赵氏原来或者就是唐人的一部分。晋国的赵氏是一个大族,后来发展得枝繁叶茂,把持晋国朝政多年。赵卿墓、范氏墓与洪洞县永凝堡墓地、天马一曲村
            遗址曲村墓地、侯马市上马墓地东西向墓葬墓主头向东的埋葬习俗是一致的,这些墓主头向东的东西向墓葬可能都是唐人后裔的墓葬。此外,在曲村墓地还发现了一部分头向西的墓葬,这些墓葬只是曲村墓地发掘区边缘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曲村头向西的墓葬应该还有很多,只是目前
            还没有发掘出来而已。这些墓葬有一部分是带有腰坑的,所谓的腰坑,是指在棺内墓主人的腰部下面的墓底有一个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坑,坑内一般埋葬狗或人等祭祀的东西,腰坑是在埋葬之前祭奠的坑,在商人的墓葬中比较流行,一般把它作为商人的后裔即殷遗民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有趣的是在绛县横水墓地和翼城县大河口墓地也发现了大量头向西的墓葬,通过其中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我们知道这些头向西的墓葬的墓主是娘姓狄人,由此推断曲村墓地头向西的墓主也是狄人,也就是文献上记载的“怀姓九宗”。但绛县横水和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则不是“怀姓九宗”而是新发现的两个西周小国——佣国和霸国。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1-21 20:38
            回复
              C太原晋阳的来源
              晋阳,作为两周时期晋国的一个地名,非常重要。今天的晋阳在太原,与赵简子的封邑有关。在文献中最初提到晋阳的是《春秋》,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从文献看,其封晋阳邑也不过是此前一两年的事情。耐人寻味的是,赵鞅被封,一开始此地就称晋阳,“晋阳”一词的含义就是晋水之阳,难道当时晋阳南边的泉水就叫晋水?其实早在赵简子来太原晋阳之前,在晋南就有晋阳的地名。据研究,晋阳至少有三地。一是春秋晚期太原的晋阳,《汉书·地理志》河东郡闻喜条下有“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的记载,这里班固所指的晋阳,显然是指太原的晋阳,他认为唐和早期的晋国国都在太原晋阳一带,故有此说。二是战国时魏国有晋阳地名,《竹书纪年》记载“秦拔我蒲坂、晋阳、封陵”,唐初的李泰等《括地志》说“晋阳故城今名晋城,在蒲州虞乡县西三十五里”。该晋阳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魏国布币就有“晋阳”币,这个晋阳在春秋时期或许曾属于赵氏采邑。三是燮父所迁都的晋或者就叫晋阳,这个晋阳应在天马一曲村遗址一带,因为燮父所迁的晋目前可以确定在天马一曲村遗址一带。按照邹衡先生的说法,该遗址南侧的滏河就是古代的晋水,遗址位于滏河以北,当是晋阳。滏河又名天井水,此“天井”的谐音即为晋,天井水即为晋水,因此这条滏河古名晋水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天马一曲村遗址一带当时就叫晋阳。赵国的晋阳实际上是赵氏从晋南带到太原的地名,太原原为戎狄所占据,与中原华夏语言相比,方言土语较重,正如文献所说,与华夏“言语不达”。晋国占据太原,封邑赵氏,赵氏很可能将原来采邑的名称晋阳移植到此。其实在赵简子派遣家臣董安于营建晋阳之前,太原这里有无晋水、晋阳之名,并不能确定。如果晋阳之名来自晋南,那么晋水也完全可以是南名北播,因为在今晋南翼城县和临汾市尧都区都有所谓的古晋水,涑水河也被称为晋水。顾炎武、童书业等历史学家早就指出,晋国的大原在晋南,因此太原、晋阳、晋水等等这些名称可能都来自晋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21 2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