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楼,被烯酮闪了,论述变为支离破碎。
回溯一下:
在4楼,我给出了论述的主题:
淮海战场(现场)的指挥是由谁来实施?
通过梳理发现:凡实施由君威制定的作战部署的战役指挥,由陈登、或刘陈登进行指挥。
反之,则华野、中野各自指挥。
=================================
吧友
@法律精神 曾经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李代桃僵”来赞美中野敢于挑重担,面对危局。
在淮海开战前,君威制定了华野、中野同时发起的作战部署,让中野阻击邱兵团10天不能增援黄百韬。即,中野要通过消耗作战,保障华野作战取得预期成果。
并授权陈登来指挥他的“同时发起”的战役部署,但在粟的坚持下,该方案并未得到实施。随后,粟谭指挥华野进行了淮海(碾庄)战役。而陈登则指挥中野机动作战,进行了张公店、宿县的歼灭作战。
由淮海(碾庄)战役而衍生出来的旨在攻占徐州的战役,君威在11月14日制定了作战部署。
其中,中野的作战任务:全力于歼灭宿县之敌后迅速南进,一共要对付南线25个师对徐州的增援任务。
在15日,又将原本归属中野指挥的华野三广纵归建华野参加进攻邱李作战。
并为此在16日成立总前卫,由刘三位指挥。
但由于此部署中的关键作战(韦吉、谭王两集团向邱李东西合围,乘势猛击,歼其一部,构成徐州与邱李间之阻绝阵地)没有能实现,战局转向下一步。
君威在19日10时部署(原文在16楼)中,中野的任务:
“南线集中中野三、四纵及叶飞一纵歼灭李延年兵团于宿县以东地区”。
“中野一、二、六纵作战得力,还可能使黄维多推迟几天到宿县。如果我陈谢、叶飞准确地歼灭了李延年,又歼灭了或者驱逐了刘汝明,则黄维在宿县即处于我谭王(在夹沟)陈谢、叶(在固镇)的包围之中,尔后即可全力歼灭黄维”。
所以,君威在上述三次部署中都指定由陈登或刘陈登指挥,但,就中野本身的作战任务而言,契合西瓜“李代桃僵”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