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梦吧 关注:496,608贴子:3,224,251

梦观成就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利用他进入静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03 11:00回复
    这是藏传佛教,白教,那洛六法之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03 11:01
    回复
      意识具有四种状态,即清醒、作梦、深睡和超觉状态。前三种状态,为个体的小我,第四种状态,为宇宙的大我,也就是禅定所说的入定状态,并且包含了前三种状态,个体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是一体的、同一的。修持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修持方法,达到超觉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定,入三摩地。三摩地,又叫等至,就是平等达于极至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这种境界中,个体的小我融于宇宙的大我,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了悟到自身和宇宙乃是合一的本体,宇宙间万法(万有现象)是平等的,无分别的,正如佛经所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修持到这一境界,就称为入定、入三摩地、也就是超觉状态,到达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这种境界也就是瑜珈的最终目的,瑜珈,就是相应,就是通过修持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境界。
      如果不能超越前三种状态进入超觉状态,人体本有的潜能、灵性、神通就不能彻底地开发出来就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彻悟宇宙人生的真谛,不能洞察宇宙的奥秘。那么在前面这三种状态中,人和宇宙是对立的,心物也是二元对立。只有通过各种修持的方法,才能通过前三种状态,进入第四种状态。各种修炼气、明点以及观心等各种修持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这种超觉状态——入定,并不是为了修气脉而修气脉,观心而观心。各种修持方法,只是一种达到天人合一的法门和方法,也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入门方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03 11:02
      回复
        (一)依心愿力
        依心愿力之修习,谓“初步之梦境明悉法”:使日间及夜间之意识,决心保持相续不断。
        换言之,在一切情形下,行者坚持此一观念:日间之一切,即夜间之梦境。又当坚具心愿,必欲明悉梦境真相。
        于是夜间入睡时,诚恳祈求上师,能明悉梦境。并坚具心愿,明悉梦境无遗。入定于此,必能明悉。
        如偈说: 一切皆由因得果,完全依靠心愿力。
        (二)依风息力
        依风息力而修习者,行者当右侧睡,如狮子卧。右手之大姆指及无名指,抵压喉部颤动脉管,而以左手手指遮鼻孔(置于鼻孔之前),合口贮液。如是睡眠,则明悉梦境,如同醒时,一一了了分明,而不散失。
        如是修习记忆相续,而不断睡时之梦境,如同醒时之一切现象,幻而不真。
        (三)依观想力
        依观想力明悉梦境,又分为三:(1)观想自身;(2)获得观想效益;(3)防止梦境散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3-03 11:04
        回复
          上师神通这些不用管他,主要学习他的方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3-03 11:05
          回复
            1)观想自身:
            首先,观想自身变成金刚瑜珈母,于灵脉喉轮中,有红色阿字,放射光明,为金刚报身之真体。
            喉轮喉管间,有穴管状长约四寸,当灵力静止其中之时,熟睡无梦,若于其中动荡之时,则梦境生。
            心神集中于阿字之光明,照射法界,于是认知世间一切现象,如镜中影、梦中境,幻而不真,并不实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3-03 11:08
            回复
              2)获得观想效益:
              夜间入睡之时,以观想法明悉梦境。早晨醒时,作宝瓶气呼吸七次,又祈祷上师十一次,欲求明悉梦境。
              集中心神于白色明点,明点位于两眉之间。明点大小如豆,光亮而不刺眼,应作如是观。
              若为血液过多之人,当改观此明点为红色。若为神经过敏之人,则改为观此明点为绿色。
              如依上述等方法而仍未明悉梦境者,除夜间入睡时禅定于明点外,于晨间醒起时,作宝瓶气呼吸二十一遍,祈求上师亦二十一遍,再于海底轮处观想黑色明点,则所有梦境将明悉无遗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03 11:08
              回复
                3)防止梦境之散失:
                防止梦境之散失有四种情形:1、醒时散失;2、疲劳过度;3、身心痛苦;4、沉寂消极。
                1、人在梦中,方欲明悉其梦境,忽然醒起,醒时遂散失其梦。对治之法,为多服营养之食物,并多运动身体,至疲劳为止,使其睡梦得安久深入。
                2、人因疲劳过度,则梦多繁杂,且多重复。对治之法,常禅定于梦境,坚具心愿明悉梦境;更加以宝瓶气呼吸,并观眉间之明点,二者混合施行。
                3、人因身心痛苦,所梦之境,往往极多,而醒后又复散失梦境,一无所忆。对治之法,避免一切玷污不洁之境,复受三摩地之大灌顶,更于海底轮之内,观明点,
                4、人因沉寂消极,则无梦境。对治之法,于修宝瓶气之呼吸时,禅定于明点,且须特依仪轨,供养护法空行,如“毗啰”及“空行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3-03 11:09
                回复
                  、认证梦境为幻变
                  认证梦境为幻变,如偈所说:
                  云何认识梦幻境,当先遣除恐布想。
                  梦火转水以对治,梦微物者转成大。
                  梦见大物转变小,如是了达形式幻。
                  一变成多多变一,一多等幻亦皆了。
                  依此精勤不断修,直至究竟了如幻。
                  宇宙本是幻,一切为真如所示现,梦境亦是幻。对于一切水火、大小、一多等幻象,发展自心灵力,能依己之意志力,改变幻梦中之境界,进一步明了幻梦之境,原为随心所变现,等同海市蜃楼。又进一步,则为明了醒时一切见闻觉知,都是生死梦幻,无一实存,所谓幻变而已。庄严如佛刹,卑劣如地狱,大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小而有情无情、物与非物,皆为真如示现之。一切幻象,同于八识示现之梦境,如此而矣。行者如能深入禅定,离言绝思,当其相应也,则宇宙森罗万象,遂与吾心交相融化,无迹可寻,其中寂静光明,不可言说。一不相应,妄心妄境,起分别心,世界复现。故知世界或融或现,完全操自我心。一言以蔽之,世界者,我心之所表现耳。
                  行者至此,当自观察,今我所有之身,无异梦中之幻身。其它各个有情之身,亦复如是。又当观察世间一切现象,皆为本尊之神通幻变。如是自得认证一切,皆为幻变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3-03 11:09
                  回复
                    四、禅定于梦境之实相
                    禅定于梦境之实相,即禅定于实相之本质。当梦中出现本尊,则梦之习性,为究竟清净。行者对于梦中出现之本尊,集中心神,妄念不动,绝对安止,本尊形像保持于心之无想情况,出现净光,其本质为真空(非物理学之真空,乃非真非空)。
                    修习于此成熟,则可于醒中梦中,认知世界一切现象,皆幻而不真,为净光所产生,幻变之真相。乃至认知,世界一切幻象,皆为真如(本体)所示现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3-03 11:09
                    回复
                      不管以什么方式练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境无心,不当真,不执着,不要把梦境当真带入现实生活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3-03 11:11
                      收起回复
                        感谢楼主分享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2-03-03 12:56
                        回复
                          后面有时间我在说说宗教对死亡后,未投胎之前的看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3-03 13:57
                          回复
                            四禅八定的判断标准,必须是经常进入那个状态才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3-04 08:23
                            回复
                              四禅是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四禅八定是指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四禅(梵catvāri -dhyānāni),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
                              中文名
                              禅定
                              外文名
                              Meditation
                              与灭尽定
                              各种禅定的差别

                              清愚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刚刚开始、接触,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有一定的困难的(大根性人除外)。持了戒后要修定(定中无戒可守),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平常人受戒或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来说,也可以无次序的。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绩来,那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么,什么是禅定?
                              禅定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既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观”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Samatha)和“观”(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人修任何的禅定,一定离不了止和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种种欲望,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八定,乃至进入灭尽定。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弃这个我,那就是说,他想舍弃第七识的恒行心。(唯识宗说,我们有八种心识的作用,第七种叫第七识--末那识,他执著第八识为我。我们的前六识是可以停顿的,在还未解脱之前,末那识却一直在作用,所以称为恒行,意思是永恒的造作,念念生灭不已。)。如果他能使恒行的心识暂时不生,就能进入灭尽定,弃除了“我执”。“灭尽”之意既是灭尽了一切六识的心,乃至灭尽执著第八识称为“我”--“我执”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圣者能进入此灭尽定,它的特点既是无“我执”,断除了一切烦恼;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第三果的圣人还待降服一些微细的烦恼,只能够暂时进入灭尽定,在定中没有“我执”,但是当他出定后,我执之心再度生起;阿罗汉果圣者破除了我执,在灭尽定中无我执,出离此定后也没有我执。所以只有佛、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
                              至于大菩萨是否也能进入此定呢?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有些经纶说可以,另一些却说不可以;
                              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种定都是要一层一层的进入,已经出了色界,称为“无色界定”。在佛法中我们将这个世间分为三界,又称为九地,既是欲界称为散地;色界和无色界称为定地,要进入此二界,必定要依靠禅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进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须靠定力,只要积极努力的修集各种的福德因缘即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3-04 0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