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吧 关注:39,212贴子:956,303

诸位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呼音字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十几年前的新闻里出现过,但并没有查到有关这本字书的任何资料


1楼2022-03-17 16:58回复
    闽南话读《古文观止》难不倒他
    2007年08月17日16:31 厦门网-厦门晚报
      编者按
      闽南话角这两天招募主持人,已有多位读者打来电话,自信满满地要担当这个角色。今天的这位主持人林伟志,他不仅能用闽南话读唐诗,以前还用闽南话读四书,家里还藏了本很老的闽南话字典。
      想学闽南话和会说闽南话的人都可以来参加闽南话角,主持人报名也继续招募中,请致电5589999报名。
      林先生拿出《呼音字典》查闽南话发音。位读者打来电话,自信满满地要


    2楼2022-03-17 17:12
    回复


      3楼2022-03-17 17:20
      回复
          林伟志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父亲读过私塾,《大学》、《中庸》、《论语》等能用闽南话倒背如流。林伟志小时候听着觉得好玩,也让父亲教他读,他发现用闽南话读古文特有韵味。那时,厦门的街头巷尾常常有人用闽南话讲古,他几乎每天都去听,每次听完,回家还要讲给家人听。
          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上课总要先说一遍闽南话,再说一遍普通话,就连学校惟一一位来自印尼的英文老师,也会用闽南话和同学们交流。林伟志回忆说,那时外地学生来到班上,大家都说闽南话,他听不懂,没人和他说话,没几周就呆不住走了。
          读高中时,他常坐在家门口看报纸,邻居阿婆不认识字,坐在石凳上问:“今天发生什么事啊?”他便将《厦门日报》用闽南话念给她们听。
          二十几岁时,老林到夜大学英语,不会念的单词他就用闽南话里相同的发音注字词,比如,读“party”,他便在旁边写上“打铁”(闽南话念“pa ti”)。
          林伟志家藏有一本《呼音字典》的复印版,这本字典古代就有,查字方法相当于现在的《新华字典》。几年前,他为了寻找这本《呼音字典》,几乎走遍了闽南地区,后来得知堂叔家有,多次软磨硬泡,老人家才答应让他拿去复印。
          这本《呼音字典》用“柳边求企地”等15字代表声母,用“佳朝丹开香”等37个字代表韵母,并有七种发音。同音不同调的字竖排,同音同调的字横排。
          “一本完整的《呼音字典》大概有一万多字。”老林说,同安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不识字,但靠这本《呼音字典》就会读书看报了。
          除了这本《呼音字典》,老林家还有《康熙字典》、《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和光绪年间的《增补汇音妙悟》,平时用闽南话不知道要怎么念的字,他便翻看查阅。
          “现在的本地人要么不会说闽南话,要么说不好,错误太多了。”老林说,这是他想当闽南话角主持人的原因。他认为,想学好闽南话,最好是有语言环境,闽南话角会是个好去处。
          文/图 厝边记者 蔡佩玲
          实习生 陈晶


        4楼2022-03-17 17:21
        回复
          热心读者教大家厦门话基本发音
          2007年12月05日17:30 厦门网-厦门晚报
            【后埭溪路】
            昨晚7点半,厦门话公益培训班准时上课,在后埭溪路“同心慈善会”提供的培训室里早坐满了四五十人,晚来的搬个小板凳,坐在最前面。
            腾一超是最小的学员,才2岁,和爸爸妈妈一起来。他坐在爸爸的大腿上,爸爸读,他也读,声音还不小。
            昨天给大家上课的是热心读者林伟志,他曾是我们闽南话角的义务主持人,对闽南话的语音颇有研究。林伟志精心准备,带来了《呼音字典》。他说,这本书就是闽南话的《新华字典》,他按《呼音字典》先教大家闽南话的声母,“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柳(l)、边(be)、求(g)、企(k)……”大伙跟着反复念。
            接着,林伟志还说了七音八调、闽南话里文读、白话和俗语发音的区别。下课时间到了,课下还有一女士要林伟志教一句闽南话绕口令:狗拿钩子去勾水沟的猴子。一旁的人跟着读,说不准的人闹了笑话,自个也“咯咯”地笑开了。
            下一阶段,培训班将会穿插性地教大家厦门话的基本发音。
            厝边记者 蔡佩玲


          5楼2022-03-17 17:24
          回复
            古闽南语有“典”可查
            2005年07月17日14:16 海峡网-厦门晚报
              我市新发现的《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搜集了大量闽南语中的方言字、词、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报讯(记者彭建文)一本收录闽南方言词、方言字以及方言音的《增选手抄妙用呼音》,差点被陈先生当废品卖掉。日前,经过文字专家许长安教授细心推敲之后,陈先生才知道《增选手抄妙用呼音》在研究古闽南语方面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前不久,家住马巷的陈先生在整理家什时,突然发现一本陈旧的手抄本,模糊的封皮上写着《增选手抄妙用呼音》,三寸厚,里面都是黑色字眼,感觉像是一本字典。他拿给周围上了年纪的人看,发现里面有好些字词不知如何发音。所以,他就很好奇地把它保存起来。翻开封皮,记者发现里有“陈剑位”的盖章,刻印的时间为民国一十三年。书里有这么一行字:同安田洋舌耕人陈淑勤录,赐爱生陈剑位藏。陈剑位是陈先生的叔叔,但陈淑勤是谁?谁是字典的作者?这些问题目前还有待查证。
              从《增选手抄妙用呼音》的序言“兼用漳泉腔”可知,它参考了漳州和泉州的腔调,而且糅合了同安腔。其序言还说:“常考字典之书所载押韵之意,以为万民引证而助流教之世……实易搜寻之便,固将四十二音之字为母,次第排攥,继以十五音之导,方八音明之,自然能知其字……”意思是说,它是一本以切音方式自编的手抄字典,以方便民众搜索字词,有益教化。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长安认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是一本没有见过的闽南语字典,其意义在于它搜集了大量闽南语中的方言字、方言词以及方言音(包括鼻音)。特别是大量现代闽南人早已不会说的方言词和方言音,对于研究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很有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许教授说,正因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搜罗了大量现在难以见到的古字,且给古字注释了发音,还组成了词语,那些在汉字里找不到的闽南语名字,都可以通过它找到其形、其音、其意。文史专家洪卜仁则认为,《增选手抄妙用呼音》是非物化文物,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珍惜和利用。
            注释:
              切音——用两字拼成另一个字的音,如在《增选手抄妙用呼音》里, 声母“颇”与韵母“春 ”组成“奔”。(厦门晚报)


            6楼2022-03-17 17:28
            回复
              不知上述闽南话角的林伟志先生手里的那本《呼音字典》与下面这部残本是否是同一本书?


              7楼2022-03-17 17:35
              回复


                8楼2022-03-17 17:36
                回复


                  9楼2022-03-17 17:38
                  回复

                    图一 残本首页


                    10楼2022-03-17 17:39
                    回复


                      11楼2022-03-17 17:41
                      回复


                        12楼2022-03-17 17:45
                        回复


                          13楼2022-03-17 17:47
                          回复


                            14楼2022-03-17 17:49
                            回复


                              15楼2022-03-17 17:51
                              回复